泸县位于四川泸州,和平昌一样,人口110多万,典型的农业大县。但该县非常重视教育。目前,该县已有一所省一级中学(国重):泸县二中,三所省二级中学(省重):泸县一中,泸县四中,泸县九中。以及即将诞生第四所省二级学校(省重):泸县五中。该县每年考本科基本达到4000多人,重本500-700人不等,在川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品牌效应,吸引了来自本市纳溪区,龙马潭区,江阳区,古蔺县,叙永县;外市重庆,内江,自贡等学生就读。该县县长也多次在省上受到相关表扬,其中最引以自豪的,据他说,就是泸县教育。我县于泸县人口相差无几,结果在教育事业上,形成了天壤之别。其归结原因还是风不清气不正和待遇未跟上,表现在:
1,教育局随意调动教师现象较突出,如工作不到1年或2年的村小调到乡镇中心校,或者突然调到区中或者县城等,未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未严把人才关;2,部分学校按岗招聘的教师,却未按岗使用,没做到专才专用,严重违背国家事业单位制度“按需设岗,按岗使用”的原则。如专科岗位调到本科胜任的岗位;本科岗位调到专科胜任的岗位;高中岗位调到初中岗位,初中岗位调到高中岗位,居然部分学校领导可以任意调动,不知专科与本科不仅在学历上有着很大区别,而且在专业技能,知识处理和问题解剖,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方面有着天然差异。3,不懂教育自身特有规律,不懂教育学与心理学,居然在一个班同一门课程中,一学期来更换的老师达到3-4个,严重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稳定性。4,学校年终绩效分配五花八门,肥者更肥,瘦者更瘦。一些学校老师为了争取更多绩效蛋糕,即担任学校干部,又班主任,还担任2-3个班的课,导致新老师来上课时课少不足额,甚至无课上,只有阿谀奉承去求领导。5,随意调动课程,专业教师去教非专业课程较为常见。6,职称评定不科学,基本上论资排辈评职称。完全否定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绩,导致其教育战线疲软乏力,没有后劲。7,教育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但政治性学习过多,严重地影响教师群体专心致力于教育事业。8,教育局为追求质量,只以老师开刀,却没从学生入手。9,教师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为了维持生计,导致教师有心而无力的从事工作。
估计这就是其中我县教育不给力的原因。年年喊口号,年年轰轰烈烈,年年都是原来那个样子。目的只有一个,就为了给政府领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