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杨宗生是乐至石佛镇杨道井村的一名小伙子,也是乐至县城一家夜宵店的老板。街坊邻居谈起这位长相有些憨厚的小伙子,总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决心做个 “好心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大家都相互帮助,能量就很庞大了。”杨宗生说道。他认为,自己就是这“大部分”人的其中之一。 据杨宗生回忆,1998年全国洪灾,看到电视上官兵们不惧洪水凶险、搭人墙、扛沙袋,舍身救助与自己无关的受灾老百姓,不少抗灾小伙就和自己一般大,当时都是20出头,电视里每一个画面都深深的敲击着杨宗生的内心。 从那一刻起,杨宗生决心做“大部分”中的好心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播散爱心 成了网络宅男 为了找寻需要帮助的人,平时从不碰电脑的杨宗生开始四处请教上网知识,学会上网后,杨宗生工作之余就在各个论坛,网站上浏览。1999年,杨宗生在网上看到信息,湖南女孩唐娟父母车祸双亡,唯一的亲人爷爷也心脏病去世,生活和上学无人照看。杨宗生很快打听到了唐娟的住所和联系方式,每月捐助唐娟的生活费和学费,持续六年,直到唐娟高中毕业,而这六年时间,他们只见过一面。当时的杨宗生只是深圳的一个打工仔,每月也只有微薄收入。“经常泡在网上,朋友们都以为我成了网虫。”杨宗生笑着说,据他透露,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困难家庭、孤寡老人,还有一些成绩优秀却交不起学费的贫困生,他都会乐意尽一份力量。 这些年,他把工作收入分割成很多份,除了自己的生活,还有一些要寄往全国各地。一个匿名的信封,内装着一张纸条和几百元钱到上千元不等的人民币,纸条上写着“加油”等简单的两个字,是杨宗生常年形成的一种助人风格,这里装着他的爱心,也传递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组织动员周围人 也是一种爱心传递 去年9月份,杨宗生偶然在本地网站上看到网友发帖《走在路上的家》,帖子用照片记录乐至童家镇伍通村村民杜绍禄一家人住在一辆破旧的板车上,以捡垃圾为生的困难生活。据杨宗生描述,农民杜绍禄一家人风餐露宿,遇到下雨天被子都是湿的。 发帖不到几日,杨宗生不仅在网络上四处动员热心网友,还鼓动身边朋友,去看望杜绍禄一家人。很快,杨宗生和一群热心人赶到了童家镇五通村,并找到了杜绍禄一家人,当接过大家伙凑的生活费、买来的慰问品,困难农民杜绍禄湿了眼眶,更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我自己力量有限,很多人都有爱心,只要他们愿意,就有更多的人能得到帮助。”杨宗生说。 目前,杨宗生经营一家门面几十平米的夜宵店,通过美食广交朋友,杨宗生总是亲切地说服他的“客人”,和他一起去帮助别人,时间久了,大伙都被这位热心小伙的爱心感染,调侃地称他为“杨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