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自然既赐予人类各种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带来各种灾害。 “5·12”汶川特大地震、石棉“7·4”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4·20”芦山强烈地震…… 近年来,我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日趋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不仅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然而,凭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力量,要准确预报灾害,完全战胜灾害,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人们在长期与灾害斗争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了解防灾减灾常识,正确掌握和运用防灾减灾知识,采取科学的防御救助措施,我们就会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月是科普宣传月,为增强全市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今日起,本报将开辟“科普知识”专栏,邀请有关专家就防灾减灾知识进行宣传。希望广大市民能从中多了解一些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掌握防灾减灾的必要技能,做到有备无患,临灾不乱,救灾有序,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地震科普知识你知道多少?近日,市防震减灾局震害防御科科长李林接受记者专访,为大家讲解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记者: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李林: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要发生成千上万次,一年约500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无法察觉,只有1%的地震人们可以感觉到。 暴风可以成灾,骤雨也可成灾,大震也会造成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一次大的破坏性地震,尤其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在几十秒、甚至几秒钟内就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在地震中丧生,成百上千幢建筑物沦为废墟,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瞬间破坏剧烈、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而成为众灾之首。 地震类型有5种 记者:地震的种类有哪些? 李林: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5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称为天然地震。 由于地球的构造运动,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都是构造地震。雅安的天然地震基本属于构造地震。我们以后讲到的地震一般都是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雅安近代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火山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随着矿藏的开采,雅安塌陷地震值得注意。 由于水库蓄水、油井注水等活动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在1959年10月蓄水,次月开始小地震骤然增加,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此后几十年,陆续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6次、4级以上地震44次,2012年2月16日又发生了4.8级地震。雅安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还有陨石坠落、全球变暖、热源开发等都可能诱发地震。 地下核爆炸、工业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如某项核试验后,周边就会检测到由核试验所引发的地震,并据此推断出核试验的量级有多大。石油、矿产部门经常利用小规模的人工地震来勘查、寻找石油、天然气和矿藏。 城市陷落不可相信 记者:有人传言,地震会造成城市塌陷是真的吗? 李林:不少人以为,发生大地震时,地面会突然裂开,形成巨大的无底深渊,整座城市或大片土地会掉下去,被吞没。有人还以为这就是塌陷地震。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构造地震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塌陷地震发生时,地面即使出现塌陷,规模也很小,绝不会出现整座城市或大片土地陷落地下的情况。 记者 彭华 实习记者 杨俊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