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里的一篇帖子:一位87岁的老共产党员李祥坤的心愿http://bbs.mala.cn/thread-8318695-1-1.html
营山县木顶乡刺门村二社,2014.2.14李祥坤老人因病第一次住进了营山县人民医院,我们去看望了他.
李祥坤解放前当兵,抗过日,起义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西北战役,1950年首批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直到把美国佬赶出"三八线",停战后回国,在战火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立过功,荣获了"和平纪念奖章",是一位对人民共和国有功的老战士,老党员.
他没上过学,在部队才识些字.1954年退伍后当农民,曾任过多年村干部,工作期间,他一心为民,胸中只有群众,一有空就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每年春夏,他下队看全村的庄稼长势如何,何时该锄草,施肥,杀虫.秋季关心收获怎样.到了严冬,几乎每天都要下到农户,问寒问暖,亲自到猪舍,牛舍里去看铺窝子没有,生怕冻坏了生猪耕牛.从干部退下来后,几十年来,毎年帮群众上了多少根草树,编织了多少个围鸡围菜栅拦,穿了多少头牛鼻眼,费力地教会了多少头牛耕田,平时路过哪里,发现有田有堰在漏水他都要想法堵住,哪里的路坎坷不平,浸水难行,他都要带上工具想办法修整好等等.有群众说:"这老人家做的好事,才该上報纸呢!".
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一生黙默无闻,身居农村,虽儿孙满堂,但仍一人独居在一间昏暗破旧的屋子里,屋内只有几件简单的再没法简单的煮饭的家什,但他却生活得充实乐观,为什么?他拄着一根自找的黄荆木棍笑着说:"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我的战友多数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六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活着,国家没有忘记我,每月有几百元钱补贴我的生活,我知足了."
我问他:"您老儿孙满堂,您却一人在一边生活,你的家风是什么?",他不懂"家风"的意义,解释后他回答说:"我的家风是节俭朴素,多做善事,要儿孙们记住:一勤天下无难事!
我又问他:"您老87岁高龄了,您有什么心愿说一说好吗?"他想了一会,平静地回答我说:"打仗那会,行军难啦,进个城也是步行,听说现在到800多里远的成都城,坐车只要两个钟头,营山变化大呀,我只想到营山火车站去看看,就闭得着眼了."
前一天,祥坤老爷爷出院了,我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
---------------------------------------------------------------
在这篇帖子里,我回帖说想去给这位老军人拍点片片留作纪念,3月26日早上6点半,我骑着摩托就出发了,经骆市,黄渡,玲珑到达木顶。
根据帖子里说的刺门村2组,我打听到李祥坤老军人的家的方向。几天前下了雨,道路很泥泞,我就徒步行走,泥巴沾满了我的鞋子。
在路上,刚好遇到李祥坤老军人的孙子,他告诉我,他爷爷昨天病又犯了,在县城住院,堂弟在服侍。我想这么远来,就是想给这位老军人拍点片片,我就说那就拍几张李祥坤老军人住的地方吧,回到县城再去医院给他拍照。
到了李祥坤老军人住的地方,一座破旧窄小的房屋紧挨着他儿子的楼房,他儿子告诉我,老人不愿意跟他们住,吃不习惯,老人吃什么不放佐料,就盐巴煮菜,生活各方面都不习惯,老人还一直养成过去在部队的作息习惯,不脱衣服,不洗脚,和衣而睡。老人虽然住在一边,后人们对他还是孝顺,煮了好吃的都给他端,生病住院了,都轮流去医院服侍。老人也不缺钱用,除了政府补助的,他们也经常给老人拿钱,逢场天老人都去赶场,在街上小饮几杯。
给李祥坤老军人住的地方拍了片片后,我就急忙赶回家上班,晚上下班后我就去医院看望老人,老人躺在床上,精神不错,告诉他我去他老家 拍片片了,我还把我电话告诉他,等他出院了,我陪他去看火车,满足老人生前愿望。祝老人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从木顶回来路过小蓬,顺便去给论坛另一位网友小郭的爷爷拍了几张片片,小郭告诉我,她爷爷也是抗美援朝的老军人,在这里,也祝小郭的爷爷郭成跃老军人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