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3月 29日都江堰市琅琊王氏后裔340余人在虹口猕猴桃园举行清明缅怀先祖、宗亲聚会活动。
琅琊王氏政仁、政辅、政宾以及政滔诸公于300多年前由湖广填四川,从湖南武冈辗转迁徙,落籍于灌县城东丰都庙梓潼宫近側。繁衍至今已有4000余众。解放前家谱传承有序,记载分明。建国后由于诸多原因,致使谱牒散失,宗亲难辩。2004年开始先有企业家王良金、继有王良秋之妻刘义芬收集整理过相关资料,并付梓印刷。2012年后由企业家王良聘出资发起,在当代琅琊王氏辈分最高的宗长王友良等族人的共同支持下,经过艰苦的资料查询、田野考察,于2013年春完成了灌县琅琊王氏的宗谱修订工作,为琅琊王氏理清了血缘关系,为都江堰市的文史资料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都江堰琅琊王氏家族清明祭祖会上的发言
各位尊长,各位宗亲:大家好! 在这春风荡漾、春水泛波、春暖花开之际,我们琅琊王氏聚集在一起祠禴(yue)蒸尝,祭拜先祖,在此我谨向各位到会的各位尊长、宗亲致以亲切地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明末清初,四川叠遭大难,以至于田野荒芜,十室九空。康熙七年(1669年),康熙皇帝批准四川巡抚 张德地的奏章,开始了新一轮的移民浪潮。11年后(康熙十八年,公元1680年),在经历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江西填湖广”之后,我们的先祖政仁、政辅、政宾三公再度加入了“湖广填四川”的行列,来到灌县东郊“梓潼宫侧近”“披荆斩棘,开荒拓土、勤耕苦种”,迄今已有三百多年(334年)。三百多年来我们琅琊王氏家族为灌县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就在入蜀之初,先祖就给我们定下了216个字的的“组训”,在实践中,我琅琊王氏后裔基本做到了“遵循不犯,光耀先灵”的教诲,以致王氏家族不仅枝繁叶茂,而且人才辈出。远的不说,仅当代,在灌县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成就了以王良金、王良聘、王良恩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公务员和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走出玉垒都江的时候,在各地又涌现出了博士王良御、雅安王良全、德阳王良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精英和管理才俊;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王贤英,在2006年9月10 日,因其工作出色,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恕我孤陋寡闻,这样的人和事在琅琊王氏家族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既是我们家族的昌盛繁茂的象征,更是鞭策激励我们继续不断奋发努力的正能量。 今天在这里缅怀先祖: 我们要继续发扬先祖“披荆斩棘,开荒拓土、勤耕苦种”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克服困难、砥砺前进,发家致富、造福社会,为繁荣琅琊王氏家族,乃至实现民族腾飞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牢记祖先“首敦孝悌、次重人伦、笃厚宗族、和睦乡邻”的教诲,慎终追远、敬老爱幼,加强家族中的团结和联系,正确处理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关系与矛盾,自觉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断发扬和光大琅琊王氏的美好家声; 我们要按照“玉志永锡廷轩守”的组训教育好儿孙。当今社会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儿女成才,才有可能家族昌盛。我们要创造好子女们立身处世、品德修为、致富齐家、兼济天下等方面的学习条件,把我们的后代都培养成为“忠孝传家、诗书处事”的贤良之辈和伟大祖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俊杰人才; 我们要“亲贤远佞,守份持身”,谨尊“毋交匪类、毋犯邪淫、毋持己强、毋凌尊长、毋自高大、毋犯科慝(te)毋残骨肉、毋贪财贿、毋图自厚、毋心偏向、毋肆骄奢、毋滋妄为”的祖训,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方针政策,带头争做奉公守法的社会成员,绝不允许有任何令先祖蒙羞、家族受辱的现象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人民的就业、就医、入学、养老、住房等各方面都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改革措施和方针政策,使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是先祖们所盼望的“尧政天朝”,也就是我们琅琊王氏家族和全中国人民“世泽昌”的机遇和机会。所以,我们要牢记“维有贤良辅圣佐”的教导,在这大好的形势下,不懈奋进、努力拼搏、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报答先祖、光耀门楣,在万代历史上彪炳荣芳! 谢谢大家!
2014年 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