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高滩坝
冷林熙
牵动全国上下,人心世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无疑将会给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民群众的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方式、内容等等,带来超划时代的影响与变化。随着城乡布局和人口居所的不断调整异动,各地乡土人文、民俗文化,无疑将受到不程度的冲击,有的甚至将不复存在。在一旷古空前的历史性转变中,为保护、传承好家乡民间文化遗产,让老百姓永远“记得住乡愁”。特将此旧作,再加整理修改,献与大家分享!
一、高滩坝的传说
童年时代,听老人们讲述过不少关于高滩坝的民间传说。诸如石棺材、石马儿、无功桥、碑石岩、鸡公树、斩龙腰等等。由于有的已经淡忘,现仅凭还能回忆的笔述几则,以期抛砖引玉,让知情的人们一起追忆、寻觅这些民间文化的遗珍瑰宝,使之不致消散,而永世传承。
1、大二王爷的故事
相传,在距今约五、六百年前,龙泉山上一农家女子嫁到高滩坝李家为媳。不出四、五年间,相继生育了两个儿子。由于这俩兄弟自幼生的虎头虎脑,膀大腰圆,且胆识过人,而深得家人和乡亲们的喜爱。两兄弟渐次成人后,则更显得甚材魁梧,气宇轩昂,力大如牛。每遇乡里有被他人欺凌者,兄弟俩总是路见不平,仗义相助,从不畏权贵强恶。人皆尊称其为大王爷、二王爷。但是,就因这俩兄弟嫉恶如仇,仗义执言,而被当地豪绅及其子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便无端秉告官府,说高滩坝李家兄弟不尊王法,自称王爷,“有称王做霸,抗拒朝廷之心”,等等。
官府闻之,便派差役准备缉拿这两兄弟问罪。一帮差丁气势汹汹、提刀带棍来到高滩坝上,见二王爷正在水田里耕犁劳动。差役们大声吆喝,叫李老二赶紧听命,不得拖延。二王爷装着没能听清,犁到田边却并不卸犁收枷,仍不顾差役们的连连吼叫,又策着牛鞭再犁到水田中央之时,才见他不慌不忙,慢慢卸下犁枷,然后,两手一伸,张开双臂,将耕牛的四蹄往胸前轻轻一搂,顺势把牛抱了起来,在水田中左右摆了几下,将牛腿上的污泥涮洗干净,才抱着牛向田埂边一步步走过来。可没等二王爷走到田埂,一帮差役早已吓的逃得无影无踪。
差役们回府禀报此情,说是那大王爷比二王爷还更厉害,当地人盛传他烟袋上吊的石头玩物就有一副石磨那么重。所以,对这两兄弟不可轻举妄动,应当另设巧计处之。继而,便上奏朝廷,以剪除叛逆之患,将大、二王爷置于死地。朝中一风水先生献策皇上,“这李家因得益于龙泉山---高滩坝龙脉祺气,才出此威震江山社稷之人。若要除此心腹之患,则非破掉他的阴地阳宅之龙脉而不可”。朝庭遂急令钦差大臣,率兵丁数千,寻根究底找到了铁龙岩河对岸龙颈山,为了不致让局外之人知道真相,便命兵丁只在每天黑夜对此山轮流开挖。待将山腰挖断之后,只见一地巴根藤紧连山的两端,任凭刀劈斧砍,就是斩劈不断,每每快要断了,突然,不远处的鸡公山上,一棵古树高声学着鸡鳴。其叫声一起,四周农家的公鸡便一齐打鸣,响声大作,天色渐亮,使得挖山砍藤昼停夜起,却又总是毫无进展。如此相持数十日之久,急得官府钦差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日,他实在困得要死,忽然昏沉沉中进入梦境。得地脉龙神与他对话说:“我刀不怕,斧不惧,就怕你去我来,我来你去。”一觉醒来,钦差急命众随从解此梦语:“你来我去”。又是这风水先生突然悟出,说:“此乃拉锯也”。钦差大喜过望,即令找来一吧大铁锯,连夜锯藤不止。果然,藤断血流,不到天明再引鸡公树鸣叫,则大功告成了。不久,李家大、二王爷双双相继暴病身亡。从此,这“斩龙腰”和“鸡公树”的地名与传说便在高滩坝内外流传至今。
2、碑石岩的来历
在两河高滩下坝的小河边,有个一半凌空,一半水中的古老“碑石岩”。别看这很不起眼的普通石岩厂。却有过格外热闹场面嘞!这“碑石岩”的来历,正好映证了高滩坝的古代繁荣和诱人的风水文化。千百年来,由于人们都把它看成一块风水宝地,便有不少达官贵人豪门绅士争相来此寻找葬墓之地。上至朝庭命官,下至州县要员,都希望能借此风水荫蔽子孙,以求世代发达兴旺。而凡来此地葬墓之人,又多为显其富贵荣华,尽皆要给祖坟建立记碑。并且个个不惜花费钱财,竞相追求精美雄奇。因而,对选择墓碑的石料就十分考究。碑石的质地要细腻,坚而不脆,硬中带绵。雕花刻字不易破碎,立于露天久不风化。同时,由于墓碑主体,都要用整块制作,往往一块主石就有好几百斤,甚至上千近万斤重。因此,打取碑石的石厂,还需要距离墓葬坟地越近越好。
经过许多人的长期比较考察,高滩周围,方圆几十里的所有石厂都选择遍了,最后才选定了碑石岩这个地方。正因为这里石质特优,又距高滩坝的三大坟山墓地最近,都只有一里地左右之路程。运石料还不需过河淌水,最为方便。这就成了大家专门撷取碑石的地方,从古至今,人们即俗称此地名为“碑石岩”。
自那时起,这个石厂便格外热火,很难停闲。好些年成,这里人气盛旺,非同一般。一年四季,夯锤打击声,抬石号子声,震山应河,响传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