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还有一半跑到成都版块去了
我把它转过来了 哈哈
2008-4-9 12:43 [串串香] 袁氏串串香 排队有奖,串串香的规模化 成都的串串香流行10多年之后,依旧流行,原因归结在除了真的好吃外,这种吃饭形式可以给人带来完全超乎味觉的体验。首先从排队说起,袁氏的好味道让这里在吃饭时间总是排起长龙,为了照顾排队食客的心情,袁记在点门口贴上了“排队有奖”的告示,内容大致是排队数分钟便赠送串串若干,让排队这件人生大事变得好吃起来,袁记串串香功不可没。 袁记很宽敞,一间巨大的屋子没有任何隔断,数十口锅在各自桌上沸腾着,当然桌凳子都换成了高的。点了锅底之后剩下的事情便要自助地拿个篮子取回不计其数的海带、土豆、肉片、花菜、莴笋、毛肚、香肠、鱿鱼、冬瓜、黄腊丁、贡菜、海白菜、魔芋、黄花、藕、空心菜、排骨等等,那是怎样壮观的画面啊,眼中小山一样的扦子如万箭穿心一般远远超过了食物的规模,然后价钱是竹扦子的都是一毛钱,银扦子的一块,还有粗竹筷的,扦子瞬间就变成货币单位了。取完之后必须冒着被成百上千的尖利竹扦扎到胳膊和双眼的危险滑过密布的桌子阵,坐到自己的桌子前,三五个朋友早就等在那里,各自拿起一把就往锅里放。 本来翻腾的火锅瞬间就被根根竖立的尖细竹扦所占据,吃的时候便会很刺激,因为你想吃的东西好像总是会夹在这一大把扎手的扦子的最里面,费力地从这些骇人又诱人的东西里找到自己的所爱,蘸着辣椒面的干碟或者香油碟,麻辣地来一口,等被辣到或者累到满头大汗,再起身去拿下一轮的串串。 其实吃串串的上瘾之处,除了味道真的麻辣刺激过瘾,大呼小叫要求服务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敞开了摆大馆子的谱,叫小弟倒茶,加汤,上酒,数扦子,开发票,动作慢一点绝对就有人大发脾气,其实最后的成百上千算下来也只是二三十块钱。 袁氏串串香(新南支路店)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新南支路1-1号 电话:028-4798571(人气太足听不到电话) (22.1 KB)2008-4-9 12:43 [钵钵鸡] 罐罐串串 美女也吃两百串 年丰巷这边还硕果仅存地保留着老式灰瓦白墙镂花窗棂的老房子,虽然是倾斜得不像样子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依稀有点古代的意思,在罐罐串串,来一大盆好味道的冷串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钵钵鸡。依然是一毛钱一串,荤的有猪心鸭肠等各种下水,基本跟鸡肉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凉的,更加可以慢慢吃,麻辣的感觉少了些刺激,倒是在唇舌之间留下许多回味的空间,绝不让人失望。因为是下水,吃下去也不容易长胖的样子,所以美丽的女孩子们常常会找到这里,在极简陋的环境里吃上两百串,边吃边聊,从来也不会吃多。 据说冷串串是个基本完全不需要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买卖,有闲功夫有自家的门脸房,不如穿些串串来卖,不用生火,只要考虑调味,数扦子虽然麻烦,但是闲着也是闲着,数着数着也就习惯了,于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总是会有人卖串串。于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冷串串。 罐罐串串 地址:成都市年丰巷内 电话:028-84476429 (问路必须的) (17.24 KB)2008-4-9 12:43 [手提式串串] 老万手提式串串 最能体现出成都人在食物上的创造力 在这之前,必须解释一下,串串香、钵钵鸡以及冷锅串串三者的区别。串串香类似于火锅,只不过菜是串在竹签上下锅的,吃的时候不用大海捞针那么麻烦,直接提起竹扦出来就可以了。而钵钵鸡也是串在竹扦上,食材起先是以鸡为主,比如鸡心、鸡胗、去骨鸡爪、鸡皮等,不过发展到现在,也已经是荤素通杀了。把事先煮好的食材浸泡在调好的汁水里面,冷的,没有热气,不过浸泡越久越入味,香辣麻一应俱全,而且不会像火锅那样吃得满身锅油味。冷锅串串就是将这两者的优点来了个大结合—热的却不至于太烫口,有味却不至于惹得全身都是。串串得先在火锅里煮熟,然后再提上来,再各人归各位地放进每桌装满汁水的钵钵里,就这样泡着吃。 服务员轮流端着那些才从热得滚翻的锅里提出来的串串们穿梭在食客之间,食客们各取所需。如果分得不那么仔细,这也可归属于冷锅串串的名下。店家准备了香油碟,或辣椒碟,任君选择。不过食客们最推荐的还是让老板舀一瓢老油来,蘸着老油是越吃越香,越吃越有味。其间不断有服务员端着一钵烫好的串串走来走去,你要就给你的钵钵里满上,真是爽到家了,一不小心就会撑到爆。 老万手提式串串 地址:成都市玉林西路96号 电话:028-85178667 (20.04 KB)2008-4-9 12:43 [甜水面] 洞子口张凉粉 从没想过要“扩版” 因为地势的关系,这条街上的一溜店全都矮于地面两三米左右。小心翼翼地沿着油腻腻的三四级阶梯下去,便是低矮狭窄的店堂,几张老旧的桌椅显得摇摇欲坠;面对着大街坐下,视线就正好跟街面齐平,不同于其他店铺窗外就是让人胃口大开的好景致,这外面街道油迹满布,一块松动的砖块,被偶尔路过的行人不小心踩到,还会溅起一股污水。就这样一家店,却让不少喜欢吃甜水面的人,把心留在了这里,嘴巴里再也进不了别家的面了。 老师傅快退休了,但依然什么都亲力亲为,面粉要亲自选,面团要亲自揉,面条要亲自拉。他的甜水面的面很讲究,筋道自是不说,同时还糯香、有嚼头;他还透露说这是因为他们的面粉都是最精良的,然后揉面的力道够足,时间也够长。 然后就是这甜水面的作料。咸甜适中,末了还要带一点点微辣,让人回味无穷。面裹着厚厚的佐料,“刺溜”进到嘴里,然后慢慢嚼、慢慢嚼,越嚼面越糯,咸甜的味道随着口腔的蠕动逐渐扩散开来,被味蕾尝了个遍,最后体味出一种浅浅的辣。 洞子口张凉粉 地址:成都市东城根南街9号 (31.62 KB)2008-4-9 12:43 [豆花] 小谭豆花 特别特别推荐:冰醉豆花 认真读过店里的介绍,你就知道现在的老板是创始人的孙子。最早开在盐市口,只卖豆花面,而现在的孙子已经发展了很多豆花新口味,发扬光大了。 它虽然是成都小吃的老字号,却没有高高在上般的骄傲,依然安静地守着这条日渐繁华的西大街,用它固有的地道美味笑脸迎人。装修有些仿古的韵味,不为特立独行,只是要更加平易近人。豆花是这里的主打佳肴,有很多种味道选择,有荤豆花、素豆花、酸辣豆花、散子豆花……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块块木板上刻的名称,开始想象:“这种会是什么味道,那种是不是更好吃……”每次都挑得眼花缭乱,直到点了满满一桌,才想起自己的肚子有限。可是它够实惠,就算你点上个豆花全宴,也花不了几个钱。 特别推荐的“冰醉豆花”,是在冰凉的豆花中加入了甜米酒,又香又甜,冰镇过后很爽口。 小谭豆花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西大街86号附13 (23.24 KB)2008-4-9 12:43 [铺盖面] 北大铺盖面 皇城老妈对面的主角 先说铺盖面这三个字的气势足以让一个饥寒难耐的人生出多么美好的想象,铺盖,温暖又厚实,卷卷把自己包在里面;铺盖面,像铺盖一样的面,裹着好味的配料,而且一次就是三张。在北门大桥桥头的北大铺盖面吃过以后,世间可以再没有铺盖面了。 宋记北大铺盖面已经注册了“蓉荣”商标,北门大桥这家是总店,正对着皇城老妈,人气从来也不输给对面。吃上这个面是需要次次拿号排队的,透过带着焦虑渴望含着口水的人群,可以看见厨房门口的阿姨正在和三个小伙子如同晾床单一样在扯一块巨大的面皮,分成数张小铺盖下锅。墙上写着鸡杂铺盖面、牛肉铺盖面、杂酱铺盖面、排骨铺盖面、酸菜铺盖面任选,点单率第一的是鸡杂铺盖面,三张铺盖躺在红汤里,上面堆着切碎的烧鸡杂和耙豌豆,夹起一张铺盖放在嘴里一咬,滑软又弹牙的面皮充分吸收了浓浓的酱香和鸡杂鲜美,和热辣的汤天衣无缝地配合在一起,让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只想摆脱地球的引力循着那滋味飘走。一口一口吃下去,感觉像跟美艳绝伦的女子在热吻,久吃不腻。 北大铺盖面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解放北路二段13号,北门大桥桥头 (16.08 KB)2008-4-9 12:43 [蹄花] 半边桥老妈蹄花 关于一个老女人的没落 头一次到成都的人都会非常渴望那个盛名在外,传说中入口即化雪白粉嫩的老妈蹄花,在你点的时候,服务员会一叠声地向厨房吆喝“优秀的前蹄一只”,然后吃的人便心甘情愿地被热腾腾滑溜溜的东西俘虏了胃和大脑,沉浸在无边的幸福和满足当中,最后微微冒着汗轻轻的打个饱嗝,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可当初在半边桥路口的著名的蹄花因为拆迁早已人去楼空,随之而来的就是散落各处号称正宗的数家店铺。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东城根南街这家,点了最著名的雪豆炖蹄花,汤果然是雪白如美人的肌肤,前蹄也如传说中烂而不散滑而不腻气质优雅地搭在碗边,几点曾经碧绿的香葱点缀在上面,却只是温热的,当夹一块来蘸调料,竟然就是永恒地擦肩而过,没有诚意的咸酱油和隔了数夜的油辣椒便是调料的全部,如同迟暮的美人还偏穿上最难看的衣裳,据说老妈蹄花曾经是凌晨从夜场和麻将桌出来饥肠辘辘的人暖胃的第一选择,今日的人们只是偶尔还会想起那些微凉的夜老妈蹄花带来的感动,却再也没有去辨认和寻找它的冲动了。 半边桥老妈蹄花 地址:成都市东城根南街13号 电话:13086627860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