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文献给
战斗在第一线的特教老师们
《为了一切残疾孩子,一切为了残疾孩子,为了残疾孩子的一切》
从走进特殊教育学校那天起,你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特教老师。周围的人极不理解,“有毛病,正常孩子不教,跑去教那些残疾娃娃,自找苦头吃!”“城里上班舒舒服服,风吹雨淋贴车费早出晚归跑乡下,不知图的是啥。”面对熟人朋友们的不理解,你们心中坚信:也许我的选择有点犯傻,但我绝不世故。
你们,赋手为语,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人们都说聋哑孩子的世界是无声而安静的,但你们就不信,你们要让聋哑孩子都开口,这是你们的信念,也是你们的追求,更是你们的行动。课堂上,你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教会孩子们认识一个一个的生字词语,每教一个新词,你都要反复示范,让孩子们摸着你的发音器官感受发声部位的颤动,然后让孩子们跟着你学发音。为了一个字,你要这样教上十遍八遍,甚至是几十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进西昌特教的每个孩子现在都或多或少能说上一些简单的句子了,你用持之以恒引导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发出世界上最动人的呼喊——爸爸 妈妈 我爱你们;每每听到孩子们哇啦哇啦的读书声打破校园的宁静,你们的心中就有暖流通过,因为你们尽最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孩子们身体残缺的同时更弥补了孩子们心理上的残缺。
你们,华丽转身,走下三尺讲台。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在中小学生文艺大赛中展示自己,你无偿的利用休息时间编排舞蹈,普教孩子一天能教会十个动作,特教孩子可能十天才能教会一个动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你的汗水换来了一块块奖牌;为了孩子们能参加残运会,你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贴上油钱,天天往返在学校到游泳馆的路上,没有报酬,寒来暑往微笑依然时时挂在你的脸上;你发现有些孩子特别爱画画,你成立了美术小组让孩子们用多彩的生活经历去画出心中的梦想;每天早上第一抹阳光铺满校园的时候,你已经带着要在残运会上一展雄姿的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晨练;为了孩子们能在走出校门那一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按摩课上,你细心讲解着人体经络和穴位,手把手的教孩子们在你的身上实践寻找穴位。孩子没找准穴位,把你按得龇牙咧嘴你还用手语告诉他们不怕,再找;
你们,不是妈妈,却走进了孩子的心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家庭条件不好,很多家长要放长假或是放寒暑假才来接回孩子,当孩子们刚来到学校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时,大多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不会洗头洗澡洗衣服、不会叠被子,个别同学还尿床拉屎在身上,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这时,你肩负起了母亲的职责,手把手教他们洗衣叠被,帮他们洗澡洗拉脏的裤子,你一点一点地教,孩子们一点一点地学;要教他们学会做一件事,你都要付出很多很多;你见新鲜脐橙上市了,自己掏钱买来一筐筐诱人的果子发给同学们尝鲜;孩子们生病了,你总是第一时间把他们送到医院,回来后又细心照料他们,一个母亲该做能做的事,你们都做了。孩子们蹒跚前行的脚步里蕴藏了多少你们爱怜的泪水和目光。此时,老师与妈妈在孩子们的眼中和心中重叠在一起:老师就是妈妈,妈妈就是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