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有云:“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茶艺是中国古代茶艺之一,发源于中国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传说轩辕帝问道青城山时,就留下长嘴铜壶茶艺。东汉张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留下"龙壶茶艺",形成青城山派茶艺雏形。如今,青城山派茶艺尤以"问道十六式"和"青城日月二十二式"见长。"玄门太极茶艺"自成体系,而茶艺直追天师张陵之“龙壶茶艺”,套路中"雪花盖顶"、"紫气东来"、"白鹤向青城"、"天人合一"等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四大茶派之一。
"问道十六式"是青城山最古老的茶艺表演之一,其缘起青城山历代茶事所述的“道家茶艺”之精华演变而成。“问道十六式”演义法度严谨,讲求手眼一气呵成,形神一脉相通,表演者以形影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观者需心平气和、意无杂念、屏声静气、调和呼吸,于一招一式中体悟行云流水的杯中谒语,表演以配合精巧而至上,以动作连惯而至心,以群英共舞而至尊。
相传,东汉末年,张天师入蜀传道时与青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以技示人,并亲创了"龙壶茶艺"这套茶艺冠以佛学礼节和道家风范,表演动作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点带面、以形取巧。表演者分阶段出场,体现了茶艺礼尚往来的特点
当代青城山派茶艺创立人刘绪敏33岁,国家高级茶艺师,。学茶10年,和妻子邹涛在青城山因茶结缘并创作整理青城山派茶艺《问道十六式》
http://img.mala.cn/album/201006/3/640353_127555814803RN.jpg
青城山派茶艺《问道十六式》
第一式 龙壶朝圣
相传张天师在青城山创立正一威盟道时曾留下龙壶茶艺,今多数招式以散失。这个招式就是为纪念张天师创道而借鉴龙壶茶艺所创。
第二式 瑞降赤城
青城山,古时又称赤城山。顾名思义,就是希望赤城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三式 碧浪回首
道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希望能感化点化世人。希望曾经一度堕落的人能如碧浪回首一样,硕金不改。
第四式 陆羽鉴水
茶圣陆羽著《茶经》、修茶道,就泡茶技巧更是了如指掌。当然对茶的材料选取更是挑剔万分,茶要精品,水要上品。这个招式就是模仿陆羽泡茶时鉴别水质而创。
第五式 宁封问道
相传轩辕黄帝曾问道宁封子于青城山,今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尚有宁封桥与宁封栖真之所朝阳洞。这个招式就是模仿黄帝问道青城山所创。
第六式 道法自然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招式就是据此所创,动作灵巧,如行云流水,更将道家真谛与人结合,一式绎尽。
第七式 气化三清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招式正是据道家所说万事万物定律所创,全名一气化三清。今青城山上清宫尚有“一气化三清”字样。
第八式 青山流水
传闻张天师初到青城山,为青城山之幽所动,更为青城后山飞泉沟之魅所感,遂决定于此创道。这个招式正式为纪念天师创道所创。
第九式 瑞剑斩石
天師洞左側有一巨石,名試劍石,又名降魔石。相傳,當年張陵天師來此降魔,忽然電閃雷鳴,天昏地暗,巨石從空飛來。張天師心知妖魔作怪,奮力揮劍一劈,巨石破裂墜地,形成一條深邃的岩縫。这个招式就是模仿天师降魔斩石所创。
第十式 紫气东来
相传古时东海有仙山三座——蓬莱、方丈、满洲,为神仙居所,登者必能载福瑞而归。这个招式就是模仿东游仙山之人归时之情。
第十一式 龙吟天外
龙吟九霄,必有圣人出。相传张天师至青城山之初,电闪雷鸣不绝,隐隐似龙吟。这个招式正是源出于此。
第十二式 天人合一
道家修行强调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茶艺则强调,人壶合一为至上。
第十三式 鹤翔青城
传闻张天师初至青城山,青城山附近居民便见一白鹤自天而降,绕山而翔,随风而去。这个招式正源于此处。
第十四式 三清论月
三清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论月,象征天地祥和,四海升平。
第十五式 天师掷笔
赤城山旁有暂鬼石,天师与鬼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险断处并丹色,阔三十丈,深十三丈,即今之掷笔槽。戒鬼笔迹,在大龙桥侧,昔天师以正一之法制伏鬼神。 此招式正是模仿天师掷笔降魔所创造。
第十六式 道行天下
道家修行必须经历坐忘、苦行等等肉体修行方式来达到精神升华、思想领悟。夫道行天下,苦行四海,弘道扬法。正如甘露降临,四海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