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光辉洒满山区——记平昌县教育“三满意”评选活动
平昌县教体局局长沈鹏介绍“三满意”情况
【编者按】
平昌县教体局将“人民满意教师、人民满意校长、人民满意学校”三满意评选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既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落实,又是对百年大计、教育先行的积极回应,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昌县“小县要办大教育”的坚定决心。
□杜华山 冯国平
从2012年开始,由巴中市平昌县委、县政府牵头,由县教体局策划组织的“人民满意教师、人民满意校长、人民满意学校”评选活动已经举办了两届,每一届活动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曾经一度,舆论将平昌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平昌论坛中对教育的指责、不满比比皆是,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的评价较低。教师职业倦怠严重,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有偿家教、乱发教辅的现象普遍。
“人们都对教育行业抱有偏见,我以前都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教育行业的。”原平昌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魏心强说。
彰显发展决心
“找准症结所在,解决突出问题。‘三满意’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建设师德师风、整顿政风行风,提高教育的公信力。通过这个活动,要给全社会一个信号,让大家都感受到学校、校长、老师传递的‘正能量’。”平昌县教体局局长沈鹏说。
“三满意”评选活动全程公开,主动邀请政协代表、人大代表、党代表等各界人士参与。代表们组成考评组到学校座谈,核实申报材料中的各项情况,了解参评人在学生、老师中的评价。
评选活动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仅认真填写对老师、校长的评价表格,而且在电视上关注活动进展。“评选一批满意教师,肯定他们的成绩,能够激励他们力争上游,还能激励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这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好事。”平昌中学高二(四)班一位家长说。
壮大中坚力量
活动年年开展并在每年教师节予以表彰,这对于在山区默默育人的教师、校长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鞭策。
身处偏远山村、安于清贫的澌岸小学老师杨述鹏;身患尿毒症却不请假、坚持将学生教到毕业的驷马中学教师何礼;在边远山区默默奉献的龙岗中学校长于中林……他们的付出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他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尊重。人民满意教师将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人民满意校长将成为重点培养干部;人民满意学校也将在建设发展上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我们将‘三满意’评选的成果运用起来,这些人才是平昌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沈鹏说。
切实真心实干
“三满意”活动再怎么热闹,如果没有切实的举措也不行。
在“三满意”活动评选的同时,平昌县多举措改善教育环境。2012年,平昌县投资2.3亿元,实施校舍改造单体项目447个,改造中小学校舍26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中小学校舍危房。
得胜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300米环形塑胶跑道跑道中间是绿色的草坪。校长王成军说,学校新修改造了学生公寓、学生实验楼、食堂、教师周转房,总共投入1000多万,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让老百姓都竖起了大拇指,也让老师、校长们精神为之一振。让他们振奋的还有教育的“三公开”:学校校务和党务面向社会公开,教师招聘、调动一律公开考试,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在全县公选。
来自基层声音
两年以来,平昌教育以“三满意”活动的举办为抓手,凝聚教育行业正能量,全面改善育人环境,振奋了教育人的士气。
“人民满意学校”的平昌县中学校长罗传俊说,通过活动开展,立标杆、树榜样,推动了全县教育整体发展。
“人民满意校长,满意学校”龙岗中学校长于中林说,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懂得了教师立足教育的良知,给校长和教师找到了一个追求的目标。
“人民满意校长,满意学校”的坦溪小学校长孙高见:因为县教体局党组思路清晰,让教师干劲十足,师德师风明显端正,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弥补了过去抓政治思想教育的苍白无力,彰显了活力。
“我有一个梦想,做一个感恩、争气、有品位的教育人;我有一个梦想,廉洁高效,营造平昌教育的风清气正……”这首由沈鹏创作的诗,不仅表达了平昌振兴教育的梦想,更让我们看到了平昌振兴教育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