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石板路,悠悠古城垣。轻抚千年苔痕,生怕揉碎古镇的酣梦;脚踮岁月残迹,难以承载历史的厚重。青瓦、木墙、飞檐,风姿犹存;麻饼、斗蓬肉、十大碗,飘香依旧。恩阳,因古镇而立,古镇,依恩阳而存。鞠一捧潺潺的碧波,听一曲深巷的琴音。古镇的味道,沉淀出了大碗茶的苦涩,夕阳下,深巷中,那倚门而坐的老人,用一生在品味。 带着对文化的敬畏,撑一支长篙,寻梦,古朴的石板桥把我拉回了历史的长廊中。河面上,帆船只只,河岸边,车水马龙,码头上,商贾云集。船夫号子声、小贩叫卖声、人群熙攘声不绝于耳。店铺、客栈、民居,沿河而建,比肩而立,“早迟恩阳河”,客商把恩阳作为了漂泊中的归宿,一个水码头,就这样慢慢地孵化出了一座古老的城镇。到了明清时期,街巷纵横,绿荫蔽日,行人如织,古镇熟透了,就像那突兀的老树枝上悬挂着的大红柿子。 微风轻拂,梦醒了,沿着河边磨起了凹槽的青石板,我发现梦的印迹在哪儿都能找到。恩阳河、之字河,两河交汇,河水清澈,粼光闪耀,一路欢歌。岸边绿草茵茵,花木茂盛,生机盎然。林木中掩映着一个个人工开凿的石窟窿,诉说着码头曾经的繁荣。 沿着石梯拾级而上,映入你眼帘的是筑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一排排,一溜溜,汇聚成了一片青色的海洋,成群的飞鸟在挺立的屋脊和高挑的飞檐间追逐嬉戏,成了一个个跃动的音符。置身在深巷中,两边青瓦相对出,青苔居然爬上了屋檐,一年年,一层层,小草欣喜地发现了这片乐土。屋檐下,一排排古铜色的木板一袭到底,岁月的尘垢把它们装点得分外沧桑,精致的木雕、鲜艳的彩绘难掩过去的奢华。悬空的阁楼,垂向了小巷中间,半掩的窗棂内,仿佛能看到姑娘羞涩的笑脸。随便跨过哪道门槛,里面别有洞天,方正阔气的厅堂,精巧雅致的天井,温馨舒适的厢房,大气与小巧同存,美观与实用并举,代代烟火为柱子着上了墨色,辈辈足迹在地面烙上了印迹。 在青瓦灰墙的掩映下,青石板铺成的小巷纵横交错,曲径通幽,三三两两的游客点缀其间。慵懒的阳光从屋檐边倾洒下来,把居民的生活渲染得分外安详,年迈的老人坐在木门槛上悠闲地抽着纸烟,年轻的媳妇在门口熟练地择菜,可爱的小孩子在街面上跳皮筋、踢毽子,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全都慢了下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吱吱吱”的关门声在静寂中分外响亮,家家户户的门缝中陆陆续续透出了昏暗的灯光,不知不觉中,薄雾为古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河水舒缓的吟唱声中,古镇渐渐沉入了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