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温江发布

关于拟建温江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相关情况的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1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政府说的这么好,为何不建设在温江政务中心,既能彰显政绩,还能起到推广的作用,还不用花钱给拆迁款!!!!!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4-11 19:57
请各位关于修建垃圾压缩站的主事人在党的领导下,走群众路线,了解民生民意,不要违背党的旨意,一意孤行。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多接受群众的想法及建议,让我们都真正在党的关怀下,健康度过每一天

发表于 2014-4-11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抵制大型垃圾站建在学校、密集生活小区旁!臭气、噪音、灰尘、垃圾车严重危害学生、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政府建垃圾站虽易,百姓购房健康生活不易,且建且珍惜民意!

发表于 2014-4-1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就是看到光华大道的环境,才节衣缩食,倾其所有买了一套房子,没想到政府拿我们的健康当儿戏,让我们老无所衣,不为民做主的政府不是好政府!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4-11 20:04

温江区市容环卫局:建“民生工程”
还是“民怨工程”
成都市温江区相关部门违规建设生活垃圾压缩站引起当地居民强烈反对一事已进入快速发酵阶段。笔者获悉,2014年4月10日,已有数百名群众小规模聚集,在工程现场和温江区政府相关部门表达诉求。来自网络的声音一直未曾歇息,截止当晚,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已将此事置于头条,访问量达7000多次;腾讯大成网一则《光华大道三段成都七中旁将修建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场,买房须谨慎》的帖子访问量更是超过2.1万条,回复已超过800多楼;天涯、凤凰网和社交媒体等还在不停发帖;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也已参与报道。所幸的是,当地居民相对理智,未发生冲突性群体事件。
事件亦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程序性关注,但似乎作用不明显。须提醒有关部门注意的是,当地居民和网民对温江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给成都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回复中提及的“区市容环卫将与区级相关部门及镇街一道,密切关注舆情发展动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及沟通解释,全力做好息诉息访工作,确保此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以及温江区市容环卫局韩姓局长关于风向的解释怨气仍甚。
据笔者了解,截止目前,尚不知也没发现温江区如何“加大宣传引导及沟通解释”,当地居民的反对行动还在继续扩大,传闻还有个别居民被执法部门约谈。笔者不禁疑惑,难道温江区就是这样“全力做好息诉息访工作”,仍旧要“确保此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关于“民生工程”,笔者问了问百度,度娘说“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可仔细对照一看,生活垃圾压缩站项目不但审批程序不合法,而且既没有以人为本,更没有保障当地居民的知情权和切身利益。如果建成,只会大大降低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截止目前,由温江区市容环卫局主导的这一工程还不是“民心工程”,更谈不上“民生工程”。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演变为“民怨工程”,甚至是“民愤工程”,说不定还是“脱乌纱帽工程”!
由此笔者还是联想到全国正在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强调,“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3年1月21日新华网)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看似很小,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央明确要求各地基层领导干部要到群众中听意见,真心听,听真言,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
笔记在此不禁要问:从温江区委、区政府到区市容环卫局,再到凤凰、涌泉社区,相关领导干部是应坐在办公室等待群众上访还是该主动下访,解决生活垃圾压缩站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你们的自我剖析报告中,又该如何为此事注脚?
从媒体的报道中,值得笔者欣慰的是,区市容环卫局长在事件处理中还怀有一丝真诚。但如果“真诚”被无情的事实掩盖,千万不要被官僚主义葬送了乌纱帽!各位领导,且行且珍惜。

发表于 2014-4-1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法犯法。罪+一等。阳奉阴为。一手就想遮天,恕不知这是新时代,没有什么事实能轻松掩盖。那套掩耳盗铃的手法还是收起来的好,不然你们就是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哈哈。顺应民意,这是人心所向。让我们的温江更美丽。更环保。更繁荣。让金温江这张名片传承世世代代。

发表于 2014-4-1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狠one 发表于 2014-4-11 19: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然政府说的这么好,为何不建设在温江政务中心,既能彰显政绩,还能起到推广的作用,还不用花钱给拆迁款! ...

那么好的“景观式 ”,不如留给人民的公仆享受好了。{:4_98:},我们表达一下关爱。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4-11 20:05
一切都是谎言,才几个月的时间,就从文化产业园变成了垃圾站,政府,你们以为是小孩过家家吗?做任何决定麻烦经过一下你们的大脑,人们赋予你们权利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不行的话自动请退吧,别占着位置不做该做的事,麻利点,赶紧换地建垃圾站,不要把你的衣食父母惹恼了:loveliness::loveliness::@:@:@

发表于 2014-4-11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站应该建,但是具体应该建在什么地方,相信政府部门通过真正专业的评估有专业的结果,但是肯定不会是在人口聚集区、学校、水源附近,垃圾场的选址相关规定也看过,希望政府部门在做这一类民生工程的时候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温江垃圾压缩站紧邻成都七中温江校区、江安河、距离多个小区200、300米,垃圾站附近少则几万人,修了垃圾站以后,臭味、污染,让居民如何生活?让学生如何学习?我们支持政府的民生工程,但是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合理合法合规的选址。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4-11 20:08
为了所有人的健康,不被污染.坚决反对!!!实在理解不到为什么这样的垃圾站会修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还在学校的旁边?既然完全无公害那麻烦修到你政府大楼里,这个政绩更大!

发表于 2014-4-1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庞大的居民集聚区。国家重点中学。幼儿园,政府你们真的为人民考虑过吗。什么是执政为民。?你们这是草菅人命!

发表于 2014-4-1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土豆 发表于 2014-4-11 1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420号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一2003

4.2 生活垃圾转运站
4.2.1 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
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
流、车流集中地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4-11 20:15
,强烈反对在小区和学校门口建垃圾站

发表于 2014-4-1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不是反对建垃圾压缩站,而是要求换址修建。而且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及时地向广大周边群众进行意见征集,该工程3月26日已然开工,显然不是像官方所说的仅仅停留在理论论证阶段,而是已经进入到实际修建阶段。试问相关责任部门,这个堪称成都市最大的垃圾压缩站在开工的时候周边那么多的住户,有几个对此事知情。很多住户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仅仅是环卫部门立项然后进行环评就匆匆上马,这是不是希望造成既定的事实后,群众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落成的局面。作为责任部门的领导们明知会遇到社会的阻力,仅仅为了你们工作便于开展,为了节省部分垃圾运输过程的财政资金,就可以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牺牲广大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吗。
2、经过这两天信息方面的搜集,环比其他城市已建成的垃圾压缩站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几乎所有的已建成的垃圾压缩站都存在大量的问题,均对周边的住户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这些垃圾站的规模均小于目前温江规划的这座垃圾压缩站,试问有这么多的实际案例,温江区政府发布的公文中所说明的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问题的底气从何而来,是我们建站的水平已经世界第一,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推广修建垃圾压缩站,但是均需要进行十分缜密的设计选址和修建,均需对涉及项目进行公示和听证。而目前在建的这个垃圾压缩站显然是非常仓促的,仓促到周边的那么多住户包括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都不知情。
3、即使之前曾经对这个地块进行了规划,那么请问该地块为什么不予以标明,为什么一再刻意隐瞒这一信息。况且党中央一直在强调:深化改革,做到与时俱进,核心是以人为本。请问温江的环卫部门的领导们,你们是不是做到了呢。你们规划这个地块的时候,周边都还比较荒芜,但是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周边的品质楼盘和学校已经成片的拔地而起,现在再按照以前的规划显然会造成很大的生活和环境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改设计方案,重新选址显然是很明智的,试问你们做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吗?
4、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环境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国家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给相应的区域划定了明确的环卫任务,这些任务是比较艰巨,但是即便在艰巨也必须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对于一个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民生工程”,不应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仓促上马,沦为相关部门的政绩工程。
作为一名外地人,之所以选择温江作为自己新的家,就是因为温江清幽秀丽、怡然舒适的人居环境。光华大道三段与其他地块一起,共同构建了美丽大气的温江新城,很多外地人初次来到温江都会由衷的感叹温江的干净,都希望成为新温江的一份子,都希望好好维护自己这片新的家园。“金温江”这个美丽的名字,是多少代温江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换来的啊,我们不希望这张响亮的城市名片毁于一旦,毁于我们手里,我们不希望“金温江”变为”臭温江“。所以我们必须努力的去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的心声。洗完相关部门倾听民意,尊重民意,重新选址,以更科学、更严谨的方法来建设好这个真正的惠民工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4-11 20:21
坚决反对!敢开工就去推围墙。

发表于 2014-4-1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不是反对建垃圾压缩站,而是要求换址修建。而且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及时地向广大周边群众进行意见征集,该工程3月26日已然开工,显然不是像官方所说的仅仅停留在理论论证阶段,而是已经进入到实际修建阶段。试问相关责任部门,这个堪称成都市最大的垃圾压缩站在开工的时候周边那么多的住户,有几个对此事知情。很多住户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仅仅是环卫部门立项然后进行环评就匆匆上马,这是不是希望造成既定的事实后,群众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落成的局面。作为责任部门的领导们明知会遇到社会的阻力,仅仅为了你们工作便于开展,为了节省部分垃圾运输过程的财政资金,就可以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牺牲广大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吗。
2、经过这两天信息方面的搜集,环比其他城市已建成的垃圾压缩站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几乎所有的已建成的垃圾压缩站都存在大量的问题,均对周边的住户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这些垃圾站的规模均小于目前温江规划的这座垃圾压缩站,试问有这么多的实际案例,温江区政府发布的公文中所说明的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问题的底气从何而来,是我们建站的水平已经世界第一,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推广修建垃圾压缩站,但是均需要进行十分缜密的设计选址和修建,均需对涉及项目进行公示和听证。而目前在建的这个垃圾压缩站显然是非常仓促的,仓促到周边的那么多住户包括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都不知情。
3、即使之前曾经对这个地块进行了规划,那么请问该地块为什么不予以标明,为什么一再刻意隐瞒这一信息。况且党中央一直在强调:深化改革,做到与时俱进,核心是以人为本。请问温江的环卫部门的领导们,你们是不是做到了呢。你们规划这个地块的时候,周边都还比较荒芜,但是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周边的品质楼盘和学校已经成片的拔地而起,现在再按照以前的规划显然会造成很大的生活和环境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改设计方案,重新选址显然是很明智的,试问你们做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吗?
4、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环境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国家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给相应的区域划定了明确的环卫任务,这些任务是比较艰巨,但是即便在艰巨也必须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对于一个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民生工程”,不应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仓促上马,沦为相关部门的政绩工程。
作为一名外地人,之所以选择温江作为自己新的家,就是因为温江清幽秀丽、怡然舒适的人居环境。光华大道三段与其他地块一起,共同构建了美丽大气的温江新城,很多外地人初次来到温江都会由衷的感叹温江的干净,都希望成为新温江的一份子,都希望好好维护自己这片新的家园。“金温江”这个美丽的名字,是多少代温江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换来的啊,我们不希望这张响亮的城市名片毁于一旦,毁于我们手里,我们不希望“金温江”变为”臭温江“。所以我们必须努力的去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的心声。洗完相关部门倾听民意,尊重民意,重新选址,以更科学、更严谨的方法来建设好这个真正的惠民工程

发表于 2014-4-1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qq.com/aih75472851/minehttp://t.qq.com/aih75472851/mine这是政府公布的与实际的。这不是逗我吗
哪个有1000米的距离了

发表于 2014-4-1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抵制!绝不放弃!!

发表于 2014-4-1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江发布 发表于 2014-4-11 18: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温江市容环卫 消息:建设的是密闭式生活垃圾压缩站,而不是处理站,仅仅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密闭后压缩,之 ...

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都没有的话,怎么不建你们那个韩吹风局长家里??

发表于 2014-4-1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420号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明确了“不应设在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的场所”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