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早报网报道,经过一波多折,交战数方多次过招,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上周四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成为今年第七个落马的副部级中国高官。
自2013年末中共领导人交班以来,政军商界要员接二连三地因贪腐下台,民众已有些审美疲劳。但宋林案依然引人入胜,一是因为“剧情”跌宕起伏,其次因本案又牵扯到某退休高层领导家族,即爆料人所称的“三号专案”,三是因为“拿宋”的铺垫与展开的全过程,一直摊在媒体上,叫社会大众如看客般,心情随之起落。
民众犹如看悬疑剧,只见举报辟谣,拳脚向相,刀光剑影晃动,却不知道背后使力者是何方神圣,唯有“追看”到底,直到“下一季”连续剧上映,再辛勤收集蛛丝马迹,拼凑出稍全的图景。
最早将宋林涉嫌严重渎职情节抖出来的,是《山西晚报》原记者李建军(微博)。2013年3月18日,他率先发公开信质疑宋林在华润并购山西金业集团时渎职,《中国经营报》记者李旭东等同行跟进,未见官方公开回应。
几个月后,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7月17日也加入战役,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宋林。其后,李建军更直接杀到香港(华润旗下有五家公司在港上市)向廉政公署举报宋林,至今滞留香港未敢回大陆。
一波一波的“攻宋”行动皆无功而反,这起“举报门”看似将无果而终。王文志上周二(4月15日)再将一军,这回的举报内容更劲爆,指宋林包养情妇,利用职务影响将情妇杨某安排到瑞银集团上班,利用她受贿和洗钱,还附上宋林与情妇在床上的合影。
不知是王文志的资料够硬,还是由于他顺应时局需要做了关键的配合动作,这一爆料成了促使宋林倒台的“临门一脚”。原先,宋林是一副受害者姿态,发声明表示“希望上级部门尽快调查”,恫言通过法律途径对“造谣诽谤人士及机构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
上级搞不好真的听到了宋林殷切的呼唤,只不过,中纪委“尽快调查”与“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的对象,就是宋林本人。
回想这历时一年多来举报人、被举报人与高层三方胶着的关系,事件虽以宋林被查告一段落,这反腐的成果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宋林倒台过程,清楚暴露的是中共“反腐大业”的偶发成分,政治力对反腐与法治的干预,法治成分少得可怜。根据中国国内媒体的消息,去年中高层领导即已批示严查,但遇到阻力,被搁置了近一年。
李建军去年8月在香港受访时说得更直接,早在2012年,就有高级人士要求调查宋林,时任总理温家宝、中纪委副书记何勇等人亲自做了批示。国家审计署调查后也发现了问题,但两次被“人为制止”。李建军指明,压下宋林案的,正是原中纪委书记贺国强。
他说,神秘举报人见内部举报“此路不通”,就在2012年9月放料给媒体,希望事件在中共十八大前引爆,以左右十八大人事布局。
这些说法都有待考证,但反腐与政争纠结的故事,听着就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在另一方面,爆料人与举报对象、举报课题之间,也是另一重复杂,可能掺杂私怨或私利的关系。李建军多次坦承,他与和山西富商张新明(山西金业董事长)的私怨也是举报动机的一部分。他曾找过张新明的商场宿敌吕中楼,希望对方为举报提供资助,但被拒绝。
李建军也曾是去年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落马的“引爆人”。衣俊卿因情妇日记曝光,个人香艳情史公诸于世被迫下台,据李建军说,是他“在一名消息人士的电脑上偶然发现了这篇10万字的文章,并首次将其刊登於网上。”
宋林案的结果,也让“一国两制”下的香港陷入尴尬。从去年8月李建军向联署举报宋林后,香港的监管部门始终无所作为,这凸显港交所的监管漏洞,也说明香港的法治与股民都难以监察大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表现。
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共高层加大了反腐力度,为民众所赞许。接二连三针对“中老虎”,“大老虎”与“老老虎”的打击与威慑动作,说明本届领导人力求有所作为的雄心。然而,在新通讯时代里,政治力运作的痕迹会更公开,反腐就更有必要提升法治化水平。反腐如不能体现法治的胜利,而仅为权斗的结果,证明政治力的“完胜”,就难以取信于民,甚至会让人有被愚弄之感。宋林案,应避免成为这类案例。
来源: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