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的古代瓷窑——会理窑
http://www.96hq.com2012年12月03日15:32 评论( 89人参与)收藏界
2011年11月2日,中国国务院下文批复,同意将四川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国土资源广袤富集。这块宝地比邻云南,扼川滇要冲,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必经的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的重地,素有“川滇锁钥”之称。走进会理县城,但见大量明清建筑、寺庙宫观、四合杂院散落其间,老城的钟鼓楼、城南白塔山上的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实际上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会理境内开拓生息。
正是在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个烧制历史长达千年的古代瓷窑——会理窑。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四川文物考古部门、大专院校的两代专家学者唐昌朴、魏达议、罗明遥、吴时敏、黄承宗五位先生,曾分别多次到今西昌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在西昌有唐宋陶瓷窑址遗存,会理有宋、元、明、清陶瓷窑址遗存,冕宁有元、明、清的陶瓷窑址遗存,在上述遗存地层中发现了数量比较多的“土青花“瓷碗。近年来攀枝花大学讲师何霞女士亦多次去会理调查或考察,并在古窑址试掘。
上述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事后都分别在文博书刊上发表了论文。笔者研读了他们的论文, 发现其有三个共同的观点:
1.会理古窑址始烧于宋代,最迟在元代就开始烧制青花瓷器。
2.会理元明青花瓷器无论是原材料的采用、工艺技术特点,还是产品最终的形态,都与云南体系(玉溪窑、建水窑等)的元明青花瓷器具有突出的共性,可视为一个窑系。
3.会理青花瓷器的工艺技术来源于邛窑的釉下彩,是邛窑工匠被掳南迁的直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