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来这个论坛时间已久,所以越来越觉得它就是我的家人。既然是家人,哪有不知道家人所在的故乡是什么样儿的?各位兄弟姐妹,闲着无聊发水贴一个,请多多包涵。
——题记
老君山
我们管老君山叫“封林坡”,原因是村里有规定不可私自砍伐山上的树木(所谓的树木就是一些小柏树和杨槐树,其它的全是种的马桑和黄筋等用来烧火做饭的杂树)。想想在那个缺米少衣穿的年代,有谁不对山上郁郁葱葱的柴林动心?从此之后,山坡上每天都能听到看山的人在不同地方对偷柴者传出来的叫骂声,而且还诅咒着会从山顶摔到山脚。迷信封建的人可不迷信这个,依然悄悄地背着看山人的视线继续着她们的地下活动。不到半年,山上的草都被拔了个精光,整个山看起来就像一秃着头的孤独老人守望在自己的家门口等待着儿孙们回家。村里的干部们急了,于是召集着大伙儿开会,然后一致决定把山也像田地那样分给大家伙,自己保管,顺便开采一些地出来种农作物。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曾经的秃头山坡又像往常一样有了自己的生机,春天绿着,秋天黄着。
老君山恢复了以往的生态之后,成了我们孩时读书春夏秋冬游玩的好去处。那时候,坐在教室里总会听到从山顶上传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不用看就知道是某个学校的师生们高举着旗子在山上游玩。每每这个时候,我们也不例外,虽然没有敲锣打鼓的,但我们会一路高歌着“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学习过的歌向山上出发。快到山顶的时候,我们大家会争先恐后地争坐一块名为“仙人屁股”的石头上,天真地幻想着会成仙成神。据老师介绍,老一辈人说曾经有一位神先下凡经过这里在石头上坐过,睡过,于是取名为“仙人屁股”。
过了一把神仙瘾,继续向山上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小小的松树林。林里有成群的小鸟自由地欢叫着,偶尔也会有几只调皮的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嘴里还吃着不知什么时候采摘的松果。他们看起来十分温和,似乎早已熟悉人类的一切,把我们当成了好朋友,所以一只特别胆大的松鼠还从我们头上掠过去掠过来的。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的时候着实被吓了一跳,又看看年龄大小不同的松树,它们的叶子的确如书上所说四季常青,像极了针尖,于是笨笨地悄悄收藏了一口袋,打算回家给妈妈做针线活儿。
离别了喧叫的小鸟和可爱的松鼠,顺着路径走到了一处庙门口。我的视线被一对年青夫妇给吸引了,他们两个手里都拿着一粒小石子,使劲地往离他们不到两米远的一拳头大小的洞口扔去。正烧香出来的一位阿姨为我们解了谜团,原来他们是到这里来求儿子的,于是我们一行人闹哄着老师也赶紧试一试,说不定师母会生一个男孩子。看完了“打儿洞”径直走向庙子里面,庙子不大,里面却摆弄着文成公主等几个历史人物的塑像,个个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且还是彩绘的。同学们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说这个艺术值得崇拜和学习,叫好之余我们几十号人跟着烧香拜佛的人依样画葫芦地当了一分钟的信徒。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时候,一同学的爸爸妈妈已经叫了好几次吃饭,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我们第一次在同学家里做起了客人,也第一次领悟到了高山深水的道理。原来住在山上的几位同学皮肤靓丽就是因为饮用了清香带甜的山泉水。饭后,这个同学把我们带到他屋子后面的一块菜地里,手指着两米之外悬在半山腰的一个约两米宽半米高的山洞叫我们看。他说老一辈人说的不可私自进入这个洞,因为里面留有过去寨主生活用过的所有生活用品,其中有石床、石椅、石桌、石碗、石筷子等等。我们都半信半疑,几个胆大的同学一定要去探个究竟,可是怎么使劲也到不了洞口。于是,在回校的路上,同学们有的还在对这个神秘的山洞议论纷纷。
学校(当初的老学校,现已搬迁)就在山顶与山脚的中间位置。随便站在操场上的任何一地方,眼底尽收山上的无限绿荫和山脚下大块田地、河流及辛苦劳作的人们。老师经常重复着老人们的话,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和有意破坏,老君山早就成了以绿化、庙子、果林及山泉水为一体走向外界了。如今仅存的一处独庙、唯一的仙人石、至今都神秘着的寨主山洞构成了独特的老君山,我们却世世代代偏爱着它。因为它是我们所敬仰的神,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樓主,過份,老座自己的沙發,,
有机会的话一定拍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