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03|评论: 6

[诗词歌赋] 七绝《厌兰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20:11 | |阅读模式

     此心三界五行外

     天上人间任我游

     忍看兰台清静地

     乌鸦一片闹枝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5:09 |
亦庄亦谐 你狗日的为了护驴脸误导人 我日你妈都不是好的 老子问遍中华 总算有了根据

  我从《词源》上查得:“比”字有二个读音。
  ⑴bǐ,大多数词条与解释与此读音有关。
  ⑵pí,解释只有,同“皮”。有,皋皮=虎皮。
  《词源》中还另有个“毗”字,对此字的说明中有通“比”字的内容。而对“比”字的说明中却没有通“毗”字的内容。
  我看到:“不教鹅鸭恼比邻”和“莫将鹅鸭恼比邻”有后人化或搬用老杜句子的意思。而我怀疑是唐前期的老杜的格律较为不严所至。故我以为只能作展示,还不能作例证。

  “比”通“皮”时才读作平声
  皮 古:平 ◆皮【上平四支】
  比 古:通 ◆比【上平四支】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1:41 |
山野追梦人 发表于 2014-4-29 15: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亦庄亦谐 你狗日的为了护驴脸误导人 我日你妈都不是好的 老子问遍中华 总算有了根据

  我从《词源》上 ...

如果“比邻”的“比”字读作平声 只可能有一种解释 那就是“比”通“毗”  也就是说 古人把“比邻”和“毗邻”通用 那么 吟唱“肯教窈窕嫁比邻”时 只能音同“肯教窈窕嫁毗邻”


七绝《大唐明君李世民》


历尽沉浮一叶舟

江山依旧帝王愁

谁堪国破沙场泪

多少苍生葬墓丘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2:11 |
       “皋比”就是“皋皮”  就是学之君你说的“比”通“皮”  所以  皋比的“比”字只能读作平声
  “天涯若比邻”的“比”字  在句中就是“近”的意思  只能读作去声
  已经很明了  “比”字只能按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来确定读声  绝不会是像“看”“听”等一样平仄通用
  其实  古人已经把依据留给了后人  我要对有些人说 观点不同 不同的原因就是:你是用你的眼在看问题 没有用你的心去看问题  也就是说  要入悠悠之境  感悟悠悠之韵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6:25 |
  只应新执牙筹者,拾得研桑肘后方。------比仄读。
  平生不作守钱虏,万事随比了即休。
  收拾诗篇閒事业,追随歌酒老风流。------比平读。
  元枢出督宣威地,名姓江淮草木知。
  今见闻孙骑款段,去为博士拥佧比。
  诗书泽远真难继,功业时来亦可为。
  往事百年无年部,庆岂亭下稻连陂。------比平读。
  学老师:不知三者的区别在哪?我没把握全理解。请您给看看。谢谢!

  问好 我来解
  我在开始就提到了兰台文苑昵称为“一夜北风寒”的诗句“肯教窈窕嫁比邻” 一看 就是照着杜甫的葫芦在画瓢 可想而知 “一夜北风寒”根本就不懂“毗邻”通作“比邻” 照着画当然就不会出律了 如果那些没有弄透“比”字多音读声的人 不按葫芦画瓢 就自然会出现出律的现象了 石少君 不必在那些盲从的诗句上纠结 不能让他们的盲从把我们给日笼了
  这么说吧 平水韵去声四置里:比(近也) 这说明什么 说明“比”字作“近”的意思时的读声 既然平水韵里是按“比”字的字义确定读声的 就说明“比”字必须按它在诗句中的字义来确定读声 如果“比”字是平仄通用 那就是平水韵去声四置韵部的“比(近也)”画蛇添足了 也就是说 是平水韵不讲理 不该对“比"字的读声字义进行注释 你们说 这可能吗

       还有谁的脑子转不过来的 就干脆把平水韵也给否定了吧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5 21:38 |
佩服朋友较真的精神。佩文诗韵载:比、上平四支。比;鄰。平仄通用。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2:20 |
juanke 发表于 2014-5-5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佩服朋友较真的精神。佩文诗韵载:比、上平四支。臯比;比鄰。平仄通用。

问好!

谢谢先生 可平水韵里为什么要对“比”字的去声字义进行注释呢  也就是说 按平水韵 “天涯若比邻”的“比 ”字 按字义只能读作去声   “比”唯有在句中作通假字时 才能读作平声   就像“征”字 只有作通假字时 才能读作仄声  
先生 抱歉 我只能这么理解了 再次问好先生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