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2|评论: 1

[原创]筑道德高墙不是为了防御人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筑道德高墙不是为了防御人性

几天来“范跑跑”现象备受争议,到现在为止,有两点是不容置疑,并逐渐成为争论焦点的。
      
一点是范美忠北大毕业,放弃了优越的生存空间,选择了教师这个行当,且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大有微型陶行之的意思。这点从他厉行素质教育,以传统美感的培养获得和直面历史的勇气塑造为己任可以看得出来。
     
当然另一点就是他的这次震时“领跑”,更有其后大义凛然的“自由和公正”的“壮语”。(没有这一点,他可能永远不为人们所这般广知。)
     
如果把老师的“领跑”按其所说称为“不违背人性”的人性的话,那么,疏散学生、最后才跑,该是接受和赞许的职业道德了吧。人性和道德,就再次被放到了天平的两端。
     
关于这个问题,我初识是在《人到中年》陆文婷大夫绝对的道德服从后,一段缓慢而艰难的人性苏醒,并被作为问题文学的一个代表存留下来。后来又在余华的《活着》中感受过人性“细雨中的呐喊”。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我讲起,人有时候仅仅只需要简单地活下去。
     
然而仅仅靠人性活着么?显然不行。几千年的岁月里,人性和道德交融起来,密不可分,像麻花般缠绕,像染色体中XY一般缺一不可——它们和谐相处,并不相悖。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和谐且并不相悖。
     
心理学中提到过一个现象,是说人在遭遇某种重大变故的时候,其智商和能力等有返回婴儿的趋向。又提到,无论视觉还是听觉,都有个阀限,比如,红外线、紫外线因其波长而成为可见光之外的存在;次声和超声波也因其种种不能被听见。那么,在地震突然爆发,情关水火、间不容发的势下,是不是也会涌出一种现象——即道德和人性只在一定范围内交融,在突破了某个阀限后,就只是道德或人性的纯存在呢?
     
如果成立,老师当时的举动可以被理解为纯粹的人性,近而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古训,再理解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残酷。那么,谭千秋老师的举动显然就是纯粹道德的举动了,正当大敬再敬。
     
同为教师,或者同为人,在同种环境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呢?我只好又回到具体问题中,其时,谭千秋面对的是知能行还有所限定的儿童,而老师面对的是基本已算成年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十七、八岁的少年。(当然,如果确有顾幼小而弃之的“领跑”者不在这里讨论范围内)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点能引为旁证。二战的残酷是我们一直不愿回顾的一幕。但在美国,二战老兵们战后基本是生活在一种道德否定、人性无尚的生活中,直至其行举(比如拉链门事件)成了社会关注的一种现象,他们也成了一类值得关怀的群体。之所以这样,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亲历过人性最为缺失的一页之残酷,丧失过对道德的信任,才更需要在之后获得普遍的人性呼唤和道德重建。
     
而现在我们实证大爱,热切地讨论如何在物质的震后废墟上防止心灵废墟的造成。那么对于范老师们,这些亲历了地震惊险慌乱不以的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点宽容和理解,试着去关怀和容纳呢?这也应该是心灵家园建立的一部分吧。
     
当然,范美忠老师实在不该把这次著名的“领跑”再灌之以“自由”、“平等”的涵义,那样,自由就成了没有边框的无政府主义,平等就是一次歇斯底里无思考呼喊的遗憾了。

 

2008.06.01.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6-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好自为之,只为你的深刻思考而喝彩,不在论题的正确与否中。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