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61|评论: 0

[第一时间] 西南交大改写中国轨道车辆史:研发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4 09:48 | |阅读模式

    科研力量的强弱,不只反映了一座城市是否具有追求创新卓越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了城市对未来发展的谋划。

  今日起,本报推出的《成都实验室》特别报道,将把眼光投向那些扎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实验室、以及那些埋头在实验室中的人们。它们,或许就低调地扎根于你每日经过的校园;他们,或许就和你住在一个小区。这些不为外界熟知的人和物,却是支持成都这座城市创新与进步的灵魂。

  现在,请随我们一起,走进高校、科研院所里的“成都实验室”。当看到成都有如此多赶超世界先进的“高大上”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物,请您一定不要太过惊奇。

 实验室建成以来,完成我国几乎所有机车车辆的动力学研究,开展动力学参数的设计与优化;完成我国几乎所有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台架试验,验证动力学性能,优化悬挂参数,进行故障状态的安全性评估。在2004年开始的高速动车组创新研究中,实验室更是在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轮轨关系、弓网关系和流固关系研究中,从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到跟踪试验,在我国高速动车组的创新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手指按在指纹识别器上,“滴”的一声,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门,开了。

  一个巨大的工厂式实验室呈现在眼前,人忽然变得极为渺小。在高约30米的空间中,轨道、火车车厢、轮轴遍布视野,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大型机械停放其间,造型独特。

  1989年开始筹建的这间实验室,年纪已经超过了如今慕名报考它的“90后”研究生。1993年,世界第二台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在此诞生,经它测试的列车飞驰在京津、京沪等动车线上;2005年,实验室主任张卫华关于受电弓混合模拟的研究论文,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Thomas Hawksley金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荣誉;2014年,国内首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正在这里研发……

  而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堪称“大佬”的沈志云、钱清泉、翟婉明三位院士,也全部出自这间实验室。他们跟实验室里的大型机械一样,平时沉默而隐忍,但总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能量,一次次改写中国轨道车辆的历史。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