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8|评论: 3

[房产论坛] 评论称楼市拐点迟早会来 政府救市不宜再举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当北京上海的房价都开始松动的时候,观察中国楼市的人很容易得出一个判断:楼市的拐点这次可能真的来了。

“五一”小长假充满了热闹,但有些行业却意外地冷清。媒体报道,北京(楼盘)楼市“五一”小长假在寂静中度过,相关数据统计,北京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在二手房价格跳水的影响下,北京一手房市场发生分化,部分楼盘不得不通过打折的方式“以价换量”,而在上海(楼盘),楼盘降价现象也开始蔓延。

近段时间以来,楼市的低迷已是无可掩盖的事实。有意思的是,就连从来未曾看衰中国楼市的几位房地产大佬最近也不约而同改变了口风。尽管如此,历经多年楼市洗礼,虽然“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是众所周知的铁律,人们却总是相信,北京、上海、广州(楼盘)的房价遵循的是只涨不跌的轨道。正因为中国楼市中的“北上广例外论”十分强大,五一期间北京上海楼市传来的消息才会尤其让人吃惊。

当北京上海的房价都开始松动的时候,观察中国楼市的人很容易得出一个判断:楼市的拐点这次可能真的来了。回想一下,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房地产以近乎野蛮生长的速度飞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足够丰富的议题。在咒骂与歌颂齐飞、看好和唱衰共存的语境中,“拐点”一直是一个高频率词汇。人们纷纷预测拐点,拐点却始终若隐若现难觅真容,空留下专家与地产大佬打赌的一地鸡毛。

和往年相比,这次的拐点为什么更像真的?也许可以说到货币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恐怕还要归结到供需格局的根本变化。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多数地区,房子已经供过于求,而且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严重。

因为房地产市场对国人的深刻影响,一旦楼市拐点真的到来,不同的群体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据媒体报道,在当下日益低迷的楼市中,最感焦虑者,除了房地产商人,就是地方政府。焦虑之下,各地纷纷传来放松限购的传闻。前不久,广西(楼盘)南宁市房管局的一纸文件,让南宁成为限购政策实行以来第一个放松限购的城市。媒体分析称,不出意外,其他一些城市,也会相继出台放松限购的政策。

限购是政府对楼市进行调控的一种措施,但众所周知,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所扮演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调控者的角色。时而调控,时而托市,地方政府一直就在这两种角色中摇摆。

按照政府的职能定位,这两种角色是否适合政府扮演,在经济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而如果以效果论,这两种角色发挥着迥然不同的作用,那就是人们在遗忘所看到的,调控越调越高,救市则常常一救就灵。

尽管在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今非昔比,现在哪怕政府决心救市,放松限购等措施也很难收到以往“一救就灵”般的效果。但如果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大局和前景,就应该像多位专家在央视里呼吁的那样:政府不能再救市了。

为什么说政府不能再救市?如同专家所言,“房地产整体来说,过去这么多年一直是吃小灶的,像家里孩子中的老小,总是倍加呵护。现在市场正在回归市场本来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小灶不应该再吃下去了。”另外,房地产市场的“虚火”持续了多年,表面的繁花似锦掩盖了许多深层次问题,无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艰难,其实都可以从房地产市场的如火如荼中窥出端倪。

即使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考虑,虽然当下救市可能起到缓解暂时的财政压力之效,但土地出卖终有穷期,土地财政注定无法持久,当下的救市实等于饮鸩止渴。

不管你是否欢迎,楼市拐点迟早会来。而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来说,早来无疑好过迟到。因此不能再给这个虚火旺盛的房地产市场传递任何容易诱发其幻想的信息了,在结束土地财政、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中,政府理当扮演的角色及其着力之点,应该是清楚的。

中国地产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5-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腾的大潮退去了,那些没有穿泳裤的人们赤裸地展现在面前。而中国过百万亿的M2告诉我们,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多年流金岁月孽生堆积的资产泡沫,同样是长期以来天量高能货币驱动的结果。
房地产交易量的激增,金融体系必须提供大量的新增货币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市场交易规模。土地市场流金淌银的美好时光里,在地方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经济体系中,形成房地产与银行体系高度捆绑,无论是房地产开发类贷款,还是政府平台、企业贷款,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主要是土地,经过十年嬗变,中国最大的地主已悄然从政府变为银行。
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权力压低拿地成本,通过规划调整、土地变性,以“画大饼”和“挤牙膏”式的供地方式,从银行置换出贷款,滚动开发,如此循环往复。土地增值数十倍甚至上百的倍财富效应幻化出巨大能量,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巨量货币作为燃料来推进的,燃料一旦烧尽,火箭就会失速甚至坠落,人造的财富泡沫破灭,奢华盛宴终会有终结的时候。
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多重利益复杂博弈的场所,沸反盈天的价格本质是异常坚硬的泡沫。在市场失灵、泡沫化之路难以遏制之时,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作为“守夜人”的监管者,都应摒弃对原市场教旨主义的膜拜,而要有对市场规律的敬畏。
索罗斯有句名言:“先知先觉、始终走在市场前面的狐狸永远只是少数,往往选择在这一历史价位的左侧离场。”狐狸有特殊的智慧和警觉,是对“风险厌恶”的有效管控。用李嘉诚的话说,“我不想赚最后一个铜板”,实际上,想赚最后一个铜板的,一定会成为孤独而绝望的留守者。
山高谷深,当杠杆足够长、泡沫足够大,当所有的侥幸、迷信、贪婪在某一刻突然为恐慌所逆袭,预期突变时,那时再喊“救命”就一切晚矣。现在,各路鲨鱼嗜血的金融大锷们秣兵厉马、枕戈待旦,虎视中国房地产的资产泡沫池,做空这个市场是“超级暴利的事业”。用一位学者的话说,他们渴望在中国如火如荼的资产泡沫上再抹上最后一瓢汇率升值的油,然后从精疲力竭的中国经济身上榨干最后一滴精华后再离开。“捧杀”瞬间变成“棒杀”。
中国房地产过去十年十倍的飙升最直接的驱动力是货币超发,货币对人类来说是最诱人、最具创造性的财富载体,但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带来的繁荣是短暂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货币在洪水般的倾泻之后还能保持稳定的币值和长期稳定均衡的资产价格。
而人类货币史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货币体系来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来得更容易。货币放水制造泡沫的模式、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经济模式、绑架政府绑架银行的模式都是最脆弱的模式,没有什么独特的中国模式可以特立独行,没有谁可以反规律地超然物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