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英拉,及多名内阁成员,今日同时解职,新任总理由泰国内阁指定现任副总理兼商务部长尼瓦探隆出任。六个月那场起初谁也不在意的街头抗议,最终演变成只在一个空间不甚太大的审判庭文明博弈、并悲摧收官的法律较量,而失败者是英拉。
这是一个中国人普遍无法以共和公民的历史认知和政治经验能够理解接受的异国风情。
但于人类民主,它是一个惊艳。
2011年8月,英拉出任总理。一个月后,英拉政府将国家安全局时任局长塔维尔调任总理顾问,其职位由时任警察总长的英拉兄长达信的妻舅普莱潘继任。三年多后,让英拉败下阵的这场法庭博弈,焦点就在这个人事调动上。
人事的事,多大事?在国人“仅有”的对共和人事的认识里,它或就是屁大的事。但在泰国,这事就天大。
被调任总理顾问的塔维尔认为英拉政府有违公正,于是就以个人名义将英拉告上泰国中央行政法庭。
28名泰国上议院议员一致认为英拉的这次人事调动违宪,于是联名提交请愿信到泰国宪法法庭。
泰国中央行政法庭认为是天大的事,于是公开审理英拉案,传讯英拉出庭,并于去年6月判决英拉的调职令违法。英拉不服一审判决,随后上诉。今年3月7日,泰国最高行政庭最终裁决塔维尔起诉的人事调动无效,责求英拉政府45天内恢复塔维尔原职。
泰国宪法法庭也认为人事天大,4月2日受理议员请愿事项,一个月零数日后的今日就判决英拉违宪罪名成立,解除英拉的总理之职和国防部长职务,同时解职英拉内阁的多名部长。
身为泰国看守总理、及为内阁下属原告案的被告人,英拉同样认为兹事体大,天大。
感人,就从这里开始。
在两起不同原告并不同审理法庭的被告案里,凡是法庭传讯,英拉都亲自出庭,既不委与他人,也不推搪逃避。泰国中央行政庭,不过相当于中国省市自治区的高级法院,英拉一样不惜屈尊去尊重它,并服从它的法庭指令。泰国最高法庭在今年3月7日终身裁决英拉必须在45日内恢复塔维尔原职,英拉不敢抗命,亲呈泰国国王御准复职塔维尔,塔维尔最终于4月24日官复原职。
在中国人的眼里(相对泰国而言,我们的眼光就是外国人的眼光),面对泰国行政法庭,英拉超常“乖乖”,也超然乖顺。但在泰国及西方国家民众眼里,英拉不过是一名宪法下的公民。精确说,是宪法下的一名守法公民。英拉在行政官司里表现出来的所有超常和超然、所有乖乖和乖顺,都是每一名宪政国家公民的本分,没有可圈可点之地。更莫说她是国家官员,还是国家高层。
公民。守法。这是英拉展示给泰国民众和其他国家民众的感人细节。
既然是法庭上的政治博弈,英拉当然不会束手就擒。
在4月6日、即昨日的听证会上,英拉辩解,塔维尔的调任是经由部长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她本人没有介入决策过程,而且是为了国家利益而调动塔维尔,她本人也没有从任何人事调动中获得任何好处。英拉同时辩解说,针对她的控诉其实是6个月来一直企图通过街头抗议及寻求法律体系推翻她的反对派的攻击。该项调职案时其兄长他信已与其前妻朴乍曼离婚。
可以说,英拉的辩解滴水不漏。
泰国的街头抗议初始只是反对英拉政府可能为前总理他信脱罪的“特赦条例”,但在中后期已然变味变质,完全演变成政府反对派直接针对英拉政府、甚至策动民众抵制大选以“逼宫”的政变性非暴力运动。在运动被英拉政府相对控制后,政府反对派进而转入“地下”的、以法庭取代街头、以法律体系代替民意运动的政治角斗也不是不可能。
把案源归结为反对派的攻击,在情在理。也在世界各地泰国观察人士的眼里。近几年来,泰国宪法法庭有好几个判决都显然对他信家族存有政治偏见,2008年有两名与他信有关系的看守总理也是泰国宪法法庭如此如法炮制“赶”下台的。
事实上,泰国宪法法庭并没有掌握英拉收受好处的证据,但泰国宪法法庭完全不采纳英拉的有力辩解,包括塔维尔调任他职时英拉兄长他信已与前妻离婚、继任塔维尔位置的人只是兄长前妻之舅的事实辩解。最终,“出于维护政党利益而调任塔维尔”成了判决英拉违宪罪名成立的关键证据。泰国宪法法庭在此判案里的无奈和无证,由此可知一二。
被以推理逻辑断案,被以政党利益而非个人收益的违宪动机来解职,英拉似有无辜之嫌。按泰国司法制设,宪法法庭的判决是终审性的,解职英拉也就具备无可争辩的合法性。而且不可上诉。英拉的“无辜”,永远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可能性,而永无可能成为铁案里的一个事实。
面对如此判案,如此政治结局,英拉固是不服、不甘、不爽,心不乐。但英拉并没有对泰国宪法法庭表示出任何不满和愤怒。面对如此一个对其家族明显带有政治成见的泰国法庭,英拉在听证辩解时竟然一句只字都不提泰国法庭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偏见,不以旧事当新证,而那时那刻,她应该已经预知到今日的悲摧下台。
明知将惨败而不破罐破摔摔出这个即使败诉也可取悯于人、立信于众的“杀手锏”,英拉确是感人,动庭。听证会上正襟危坐的泰国法官也一定也在内心里敬服这个就快被他们彻底打败的女人。
一如希腊的街头民众骚乱,泰国街头民众抗议最终也取得了一语成谶的革命性胜利。每一次街头运动都是非同小可的,是恐怖的,是不可小视,轻视,及至无视的。这是他国政党必会从英拉之“死”里汲取到的教训。
作为外国人,介入泰国政坛的立场情感纠葛是多余的,但英拉对泰国法庭、泰国法律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无条件的尊重和服从,却是其他国家的执政党及其公民都应该以为榜样的。
泰国政治混乱不堪,他国未必就取经。美女英拉惊艳一现,他人未必就学得来。但有一样放诸四海皆学得来的真善美,却是政治惨败的英拉呈现给世人的:
宪法就是国家的“权力笼子”,政府也要无条件服从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