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情 台湾行(参观国父纪念馆)
作者:米山
士兵换岗仪式
参观台北中山纪念堂(国父纪念馆)主要还是在此观看卫兵的交接仪式,从中感受到优美的军仪和一种来自对伟人的无比敬仰之情。
中山纪念堂。它又名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中山公园内,由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路所包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于1972年5月16日落成启用,全部面积共三万五千平米。本体建筑为唐朝风格,外形飞檐太翘,远看像一只大鹏展翅。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廊沿四周高崧的屋柱,更衬托出纪念馆的巍峨。
走进纪念馆高阔敞亮的一楼大厅,迎面就是孙中山先生端坐沙发之上的铜像,坐像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提写的革命建国理想词句,背后墙上刻着“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孙中山先生宣讲革命和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的两幅浮雕画像,庄严肃穆。左右有持枪卫兵护卫。
台北中山纪念堂是台湾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卫兵站岗的场所。陈水扁任内,已经把老蒋统治时期遍布各处的卫兵基本撤销了。也许是孙中山的威望,也许是民众的压力,中山纪念堂站岗的卫兵虽然数量减少了,但交接岗的仪式还是保留了下来。在开放的时间内,都有卫兵守卫在孙中山先生塑像的两侧。每个岗位一名卫兵,每岗两人。每小时换岗一次,每次换岗的时间定在整点时分。交接岗时间一到,接岗的卫兵身着笔挺的宪兵服装,手戴白手套,头戴钢盔,脚穿订钉的皮靴,肩上扛着特制步枪,在领队的带领下,迈着威武的步伐,从中山堂左侧的休息室出来。每走一步,卫兵的皮靴与青砖地面便擦出清脆的响声。当接岗的卫兵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前时,三人分成两排,领队在前,接岗的卫兵在后,立正面对孙中山先生的塑像。此时,站在哨位上的两名准备交岗的卫兵开始离开岗哨,迈着标准的步伐,与前来接岗的卫兵站成一排。领队的长官用有力的声音发出敬礼的口令后,交接岗的卫兵共同向孙中山先生的塑像行注目礼。礼毕后,交接岗的卫兵进行操枪。一把步枪在卫兵的手中变换出各种花样,枪支从卫兵的手中发出阵阵清脆的机械碰撞声,把游客看得眼花缭乱。操枪结束后,接岗的卫兵用标准的步伐走上哨位,交岗的卫兵在领队的带领下,扛枪离开大堂,回到休息室。
换岗仪式庄严中透着威武,体现着卫兵娴熟的操枪能力,似乎有些一些近乎舞蹈动作,有些艺术性和观赏性。但那种庄严提拔的气息,让人肃然起敬。 这样的交接每天都在进行,也显示了宝岛台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无比爱戴。
国父纪念馆外的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