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821|评论: 20

[草根播报] 江口镇石庙村掠影之三:潘家祠堂和桓侯庙的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6606_conew1.jpg
原潘家祠堂前石庙村小学旧址大门前的石柱
其楹联含義需求行家解析:
源遠根深宗文考於渭水
金枝玉葉祖畢公以磻溪
大門石柱兩側還有石柱各一根,各書28字詩句:
左側石柱:
DSC06609_conew1.jpg
其诗句:
三育面向工农开,九道纵横相儒来。
蘭台书架展宏图,印盒宝鼎自徘徊。
DSC06610_conew1.jpg
其诗句:
昔召荆璞遇和翁,今世雲叶成玲珑。
越过学海千重浪,步入蟾宫一园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632_conew1.jpg
石庙村张爷庙垭口原桓侯庙前桓侯小学遗址(现已迁往石庙村新村委会的石庙村小学)
庙门口两侧石门方的楹联是篆书,笔者对此是文盲,恭请行内专家解读:
DSC06633_conew1.jpg
左边石门方的篆书上联
DSC06634_conew1.jpg
右边石门方的篆书下联 本帖最后由 战立克 于 2014-5-12 21:35 编辑

发表于 2014-5-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加强保护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nbrzpc 发表于 2014-5-13 0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加强保护

是的,谢谢朋友回复!

发表于 2014-5-1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源遠根深宗文考於渭水
金枝玉葉祖畢公以磻溪:

文考:周文王 死后, 武王 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
畢公:毕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名高。周武王灭商朝以后,封他于毕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故称毕公。成王临终时,托他与召公辅助周康王继位;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根据清华简《乐诗》,可知西伯堪黎,领军将领便是毕公。

这就是说潘姓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之后裔。所以说源遠根深 金枝玉叶了!

毕公简介编辑姬高(前?~前?)周文王第15子姬高(周武王的弟弟)受封于毕,毕位于今天的陕西咸阳北部,又名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姬高被分封到毕以后,在那里建立了毕国,姬高就是毕国公,史称毕公高。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纣之后,高被封在毕,于是就以毕为姓。他的后代中断了封爵,变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春秋时期,毕国公的后裔毕万,做了晋献公的大夫,被封在魏地,于是成了后世魏姓的始祖。公元前661年也有不属于魏国王室成员的魏姓人任城魏氏的始祖即魏无知。魏衡则是魏无知的17世孙。传统上魏国的始祖是毕公姬高,周武王伐纣之后,姬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周王朝建立后,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
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本帖最后由 糊涂星空 于 2014-5-13 17:27 编辑

发表于 2014-5-1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育面向工农开,九道纵横相儒来。
蘭台书架展宏图,印盒宝鼎自徘徊。

三育:德育、智育、体育的合称,九道者九流也,通常指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各种学说的门类,面向仕农工商和社会各行业的教育。相者官也,儒者读书人。是说潘姓子孙不管在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都要培养后代读书和三育教育。
蘭台书架:是指祖屋前面明堂的风水,印盒宝鼎是指祖屋左右环抱风水如印盒似宝鼎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1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源遠根深宗文考於渭水
金枝玉葉祖畢公以磻溪:

领教了!谢谢朋友解释疑。联中有“磻溪”一词,磻溪为溪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在古诗中常用磻溪代热姜子牙。恭问朋友:潘家祠堂这副楹联中用“磻溪”一词不知何意?
另外,请教朋友:桓侯庙门口那副楹联的篆书是何含义?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17: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育面向工农开,九道纵横相儒来。
蘭台书架展宏图,印盒宝鼎自徘徊。

谢谢朋友释疑!:handshake

发表于 2014-5-1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昔召荆璞遇和翁,今世雲叶成玲珑。
越过学海千重浪,步入蟾宫一园红。

荆璞遇和翁: 楚 人 卞和 从 荆山 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雲叶成玲珑:雲叶:浓密的叶子借指  昏暗愚顽,玲珑:晶莹剔透,有用之器也,也指人灵巧敏捷,内心光明智慧。这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 学则无慧,不能化愚顽也。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功成名就,蟾宫折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1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昔召荆璞遇和翁,今世雲叶成玲珑。
越过学海千重浪,步入蟾宫一园红。

谢谢朋友释疑!潘家祠堂的楹联和诗句还真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发表于 2014-5-1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14-5-13 1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朋友释疑!潘家祠堂的楹联和诗句还真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可惜他们的子孙现在知道这些内涵 很少了

发表于 2014-5-1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14-5-13 1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领教了!谢谢朋友解释疑。联中有“磻溪”一词,磻溪为溪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子牙钓鱼的地 ...

”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可能是指毕公治理过磻溪这一带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惜他们的子孙现在知道这些内涵 很少了

那是肯定的!如今受现代文化的冲激,各姓氏的子孙又有几多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及其文化内涵?数典忘祖大有人在!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19: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可能是指毕公治理过磻溪这一带吧,

哦!谢谢!

发表于 2014-5-1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14-5-13 1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领教了!谢谢朋友解释疑。联中有“磻溪”一词,磻溪为溪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子牙钓鱼的地 ...

篆书我是外行了,不过把楹联转换为简字的话,其意思应该会清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2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篆书我是外行了,不过把楹联转换为简字的话,其意思应该会清楚的

抱歉,我是篆书盲,转换不过来:handshake

发表于 2014-5-1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14-5-13 2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抱歉,我是篆书盲,转换不过来

只有有时间慢慢去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星空 发表于 2014-5-13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有有时间慢慢去考了

谢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8 19:56
可惜字如金.但有人字确不实,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