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82|评论: 38

[原创]读画:一被大夫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6 03:17 | |阅读模式

按:又是仲夏,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八年前那个仲夏。在那一年,我上初中时的图画老师孙竹篱老先生因为遇到了伯乐,在他人生的暮年迎来了自己艺术上的春天。竹篱先生曾长期在三台、射洪两县执教图画,所以,我想到要把这个帖子发到绵阳论坛上来,因为敝家乡也曾经隶属过绵阳呀! 

 满塘春水,似有若无,两株荷花,亭亭玉立,一只蜻蜓,欲驻还休。庚申仲夏,孙竹篱先生早已年过古稀,却仍以童稚般的喜悦心情将这幅浓写了“我”的蜻蜓荷花送给友人清玩,并题曰“亭亭白玉姿,娇娇颇自持。一被大夫荐,颦蛾无尽时。”畅快飘逸,呼之欲出。

  竹篱先生最喜画荷,荷也成了他的个性化作品。他说过“予画荷四十余年,写叶千张,花有数百,盛夏清秋,风晴雨雾,尽存脑中,似有丘壑。”这尽存脑中的丘壑,当然不是凭空想像得来的,而是他几十年悉心观察提炼所得之精髓。先生醉心观察荷花,虽风雨疾恙而不弃。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到看荷,“正逢老妪真纯朴,笑我何为日日看。”“忙整棕鞋何太急,小塘荷叶雨催诗。”“十年看藕叶,八载忆潇湘”……。然而,这等苦心修成的正果却长期不入俗眼,或有嗤嗤哂笑者。先生无奈,只好自嘲“自好丹青不计春,连篇废画等流云。几看闹市展销会,只有雕虫无问津。”但他“与人作画老成癖,不作雕虫又何为?”不甘于“三餐饱食烟茶醉”的退休生活,于是退而不休,依旧继续耕耘不辍。

 庚申仲夏,在共和国百废待兴而又方兴未艾的时刻,他等到了德高望重的邓小平。小平同志在金牛宾馆看望画家,当面赞扬竹篱先生诗书画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特色。小平同志还叮嘱女儿邓琳要多向老先生学习画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竹篱先生又画起了他倾注过毕生心血的荷。

 行家们都把先生的画称作文人画。文人有其清高的一面,但也追求艺术价值的自我实现,这就需要有伯乐的赏识。四川出了个陈子庄,那是因为东南亚不断有人出高价在四川收寻陈子庄画作,这才引起了相关方面相关人士的注意。然而这时的陈子庄已经作古。据媒体披露,一位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看了陈子庄作品后喟然长叹道“国有颜回而我不知”,悲也!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说,小平同志荐赏孙竹篱先生,其意义远不止于敝家乡射洪,也远不止于天府之国的四川。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直陈“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故?因为这个韩荆州对文人行“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以致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他的荐赏。目的大致不外乎展抱负,效社稷而已。

 邓小平就是韩荆州,邓小平就是伯乐!

 所以,幸运的竹篱先生此后便“颦蛾无尽时”,倾情画作,墨不停挥,直至画魂伴诗魂,到射洪涪江之滨的金华山与陈子昂作伴去为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03:34 |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再次拜读了孙竹篱先生的荷,就差点没沐浴焚香了。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曾教过我辈一年的图画课,先生的夫人魏老师就在我们“公社”教书,还来过我当时的穷家送达过学校的通知书……

如今先生夫妇均先后驾鹤西归,且教师节也已为期不远,但愿我这篇很不成熟的文字能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不尽思念于万一。

我不懂画,却偏要读画,就因为竹篱先生曾经教过我们,权当是当年在课堂上乱发言瞎提问吧!

误读了,说错了,先生是会咂吧着他那管叶子烟笑眯眯地给以宽容的,嘿嘿!

发表于 2008-7-7 00:27 |

我也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老师这篇佳作

感悟老师对孙竹篱先生深厚的怀念之情

发表于 2008-7-7 00:29 |

先生好文笔

欣赏了

发表于 2008-7-7 00:31 |

感谢先生对家乡论坛的关注和支持

欢迎先生多发帖

希望看到先生的更多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01:38 |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7-7 0:27:00的发言:

我也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老师这篇佳作

感悟老师对孙竹篱先生深厚的怀念之情

谢谢秋的赏读并给了溢美之辞。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01:47 |
QUOTE:
以下是引用名样天下在2008-7-7 0:29:00的发言:

先生好文笔

欣赏了

谢谢版主的鼓励,我会再努力。

绵阳!我今天才翻看了自己几十年前的学生证,家乡所在地正是填的“绵阳”二字,那不单是为了半价购买从重庆到绵阳的火车票(那时只需五元),更是一种事实。那个年代是不敢假打的哦。

所以,我对绵阳仍是一往情深,尽管敝家乡现在分属遂宁了。

一定为绵阳论坛的红火效尽绵薄。

发表于 2008-7-9 14:32 |
[em04][em04][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8-7-9 14:21 |

好帖就是要顶

 

[em04][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8-7-9 19:23 |

好文笔

欣赏

发表于 2008-7-10 13:10 |

那画上的字就象曲蟮滚沙一样

我一个也认不到

恼火得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8-7-10 13:09 |

我读了很多遍了

读的似懂非懂的

好恼火哦

老师,你好久亲自给我讲下嘛

教我怎么读嘛

发表于 2008-7-11 00:24 |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7-10 13:10:00的发言:

那画上的字就象曲蟮滚沙一样

我一个也认不到

恼火得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不会吧?以秋秋的学识不至于一个都不认识吧?谦虚!

哈哈.....还没人评价过先生的字象"曲蟮滚沙"呢,有创意哈!

[em11]

发表于 2008-7-11 13:12 |
QUOTE:
以下是引用欢哥笑语在2008-7-11 0:24:00的发言:

不会吧?以秋秋的学识不至于一个都不认识吧?谦虚!

哈哈.....还没人评价过先生的字象"曲蟮滚沙"呢,有创意哈!

[em11]

嘿嘿

我不说象曲蟮滚沙一样我老师他老人家就不会出来

不懂了吧

哈哈哈哈,

我是象赖着我老师多给我讲故事

多发帖子,发精帖

嘻嘻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3:03 |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的溢美之辞,在下受之有愧。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3:26 |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7-10 13:10:00的发言:

那画上的字就象曲蟮滚沙一样

我一个也认不到

恼火得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既然秋那么谦虚,我也就老实不客气了。

竹篱先生秉承家学,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书法功底尤见扎实。他几乎每画必题,诗书画三绝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常给人以整体美的感受。他为这幅画题写的是(我加了标点):

岁次庚申仲夏雨后,竹篱画于金牛宾馆并题:亭亭白玉姿,娇娇颇自持。一被大夫荐,颦蛾无尽时。以此赠春生兄清玩.”

在下是否认有错字,盼各位同好指正。

发表于 2008-7-12 01:03 |

漂亮

老师终于出来了哈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3:51 |

精品不厌赏,再来一幅。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3:47 |

孙竹篱先生有一段自我介绍的文字:

“我出生于河北滦县城关一个贫民家庭里,父亲是满清末科秀才,虽家道破落,但清寒自守,不慕仕宦,唯性好书画。我弟兄三人,皆受父庭训,长兄三弟喜爱书法,我却兼好绘画,且喜读诗。因素性疏放,父亲给我起了一个别号‘竹篱’,恰与本性相契,因以此号当我之名,并用以题识书画”。

材料来源:摘自香港《文汇报》一九八六年一月五日第十三版。(射洪县政协编《竹篱诗文集》时收录)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22:00 |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7-12 1:03:00的发言:

漂亮

老师终于出来了哈

[em01][em01][em01]

秋,表意不清哈!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