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新京报》报道,近日,大庆油田调整职工子女进入企业就业政策引发职工上访,这一事件使曾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子女顶替”制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这一制度在很多地方早已不复存在,但在一些大型国企,尤其是少数垄断型国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针对职工子女的“土”政策和倾斜办法。 我国国企曾普遍实施的“子女顶替”制度是时代的产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由于这些企业远离大都市,能帮助职工解决婚姻大事、子女就学和就业问题,可以非常有效的弥合这些国企的人才吸引劣势。但是现在就业这么难,这些国企都成了大家的向往工作,再“子女顶替”将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我国国企“子女顶替”制度的设计缺陷显露无疑,子女顶替父母在原单位甚至原车间工作,没有实现流动,最终结果只能是,两代人、几代人共享陈旧的隐性知识。这显然降低了国企的增长及创新可能。 任何形式的国企“子女顶替”制度都该废除,但推动这方面改革的同时应制定相关制度,如职工教育基金、开设职工子女学校等来激励学习,可以毕业后选择更多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只想到顶替父母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