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百日感言:有一种幸福叫重生 汶川特大地震,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历史罕见。灾情发生时正值上班、上课时间,大量楼房瞬间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入废墟。
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争分夺秒搜救人员、抢救伤员。共有14万余名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人员,有48680名医疗急救人员,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全省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抢险救灾人员累计解救和转移1486405人。 有一种精神叫顽强。 抗震救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就是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扶危济困、和衷共济,敢打硬战、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体现了四川人压不垮的顽强精神。灾害破坏极其严重,严重损坏房屋593.25万间、倒塌房屋546.19万间,造成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重灾区一些乡镇和绵阳北川县城等被夷为平地。地震造成公路、铁路、桥梁、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厂房严重损毁。
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近3000万人。但是,到8月12日,四川省正式宣布,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需过渡安置的450余万户、1000多万受灾群众已全面得到妥善安置。与此同时,四川省重灾县(市、区)三百多万中小学生已有九成多复课,一些旅游景点也开始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游客。8月19日,四川省政府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通报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情况。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重建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生活生态得到改善的美好家园。 有一种真情叫关爱。 截至18日12时,全国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共计157.97万顶、被子486.69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307万吨、煤炭655.6万吨。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655600套。
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67.49亿元。中央财政投入597.44亿元,其中:应急抢险救灾资金274.24亿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23.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70.05亿元。
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2.74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92.14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38.23亿元。全省250多万名党员已交纳“特殊党费”2.7亿多元, 需要安置的上千万受灾群众,相当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人口总数,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出现一个受灾群众流离失所,是史无前例的;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是史无前例的;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10万援建队伍,跨越千山万水,在四川盆地战余震、抗暴雨、冒高温,与地震灾区干部群众一道争分夺秒建设过渡安置房,也是史无前例的。
有一种渴望叫发展。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大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既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实现了“原地起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们要实现“发展起跳”。中央财政已经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重建基金,明后两年中央预算还将再作相应安排。同时,全国已经建立了对口支援机制,实行一个省份帮扶一个重灾县、几个省份帮助一个重灾市(州)。中央财政的支持和对口支援机制,为灾后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灾后重建不仅要重建家园,还要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这就需要农业、工业、金融、就业等多项扶持政策和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灵活的政策,以期建立一个长效的灾后重建扶持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