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伊始就出台了“八项规定”,随后如连珠炮一般出台了若干项规定。临近年底,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引,又制定了若干措施条例。这些举措,一招猛似一招,一环紧扣一环,鞭鞭有痕,刀刀见血,“紧箍咒”勒得梆梆响,以至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官不聊生!”
今后,“官越来越不好当”了,从大方向上看,这是必然。与其这样判断,倒不如说是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官员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舒服了,从报道的贪腐案件看,个别甚至到了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地步,与现行党纪国法的规定相比,与世界主要国家官员所受的约束相比,反差实在太大。因此,中央领导才会多次强调对官员的约束,比如“各级官员的舒适度降下来,人民群众的舒适度才能提高上去”。“只有各级政府过紧日子,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把官员看紧管严,合乎宗旨,顺乎民意。
纵观各项政策措施,突出了一个“禁”字:禁止舌尖上的腐败、禁止车轮上的腐败、禁止乱搞“形象工程”等。但禁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内容,“禁”之后还要突出一个“励”字。要知道,有禁无励,容易出现惰政、怠政的情况;乱作为易禁,不作为难止。官吏官吏,官需要管,吏需要励。因此,期盼能够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配套协同,优化选人用人制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许多不成文的“潜规则”,让更多有见识、有才能、有意愿献身于公职的人才更便捷地进入到公务员队伍。让激励的正能量抵消、吸纳禁止的负效应,应当成为为政者的参考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