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48|评论: 55

[原创]冕宁民间刺绣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真正的特产上市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非常认同696967911说的,的的确确是正宗版的冕宁土特产上市了、、、、、

 

精美!漂亮!!

期待再来!

 

 

[em19][em19]

发表于 2008-9-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剌绣,亦为瑰宝!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淳朴、特传统的,风味独有啊```

  先生相机到手后立马有了作品,呵呵,贺一个

  贴图贴歌,先生还有什么不能的?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冕宁民间传统女红“绣花”工艺,代远年深,蔚然于城乡,尤以布料纺织格式单一、印染技术落后之年代为甚。

  就绣花工艺之发祥,历史上可追溯至汉唐。其时,勤劳智慧之中国妇女,便始在衣物、枕被、帘帐等生活用品上刺绣花草鸟兽或人物,用以装饰,寄托情思。其表现力之生动强盛、情趣意象之盎然早不在说辞之中。

  “绣花”工艺的出现与盛行,不仅弥足了布料花色单调的枯燥,且展示了中国女性德艺才气的指数。在中国古代乃至上个世纪,衡量一个女人的才气,女工的优劣即是一项重要指标。那时的女人们为了展示自我,从小便在长辈的言传手指下习作“针线活”,那重要性说你不信有时胜过读书。斯人还在谈婚论嫁之年,便早早地准备了结婚生子的物件:扎绣鞋,绣枕头,还绣花翁裙,绣花环裙,绣花领褂……一应都在悄悄地进行。当生了孩子,用大花翁裙一背,走在人前人后,那女人的品味便全然地出来了。——这便是“绣花”工艺得以发展、写入悠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便到了无论乡村城市或是男女老幼,似乎都可以不必动针动线既可穿上时装的今天,“绣花”工艺仍然少不了,而且日渐看好,视为古朴的一种,仅一样翁裙就可卖价五百元。

发表于 2008-9-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盘点冕宁的特产,这该是精品之一,楼主加油!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花”工艺材料不繁,唯有布、线、画“三大件”即可。但却有如文学之“三要素”,亦颇为讲究。布,首先是质地要好,以绣品及手法而定,棉布、绸缎为佳。现时多采用平板帆布,若能得到过去土机所织小布且算至宝。一是因为土机小布经纬匀称、编织紧实;二是因为土机小布一般为解放前所织,时隔六七十年,本身已属珍稀,再加绣花,自然身价不凡。加之,土机小布属土靛所染,无论是“天津蓝”还是“翠蓝”均色调淳厚,表现力极强,最宜绣花,颇受青睐。再者是线,线讲究的是均匀色正。接下来便是画了。画,一般由专业画工(古时用特配石灰浆、现时用白色广告汁)在布料上画出图案,那便是绣花的模本。既是模本,便决定了绣品的形式与内容。好的模本栩栩如生,内涵丰富,因此对画的内容与画工一般都有所选择。图案的形态不惟逼真,手法夸张,神形兼备。

发表于 2008-9-6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个不照点鞋垫子子喃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家各派绣品风格的不同,全在于运针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微异之间。就“绣花”而言,说穿了也并无大巧,即以“十字绣”为例,无非就是以纱为基本单位,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在两根或三根纱上打下“十字结”。从这一点来说,“绣花”的艺术其实就是“数纱”的艺术。冕宁“绣花”工艺的基本技法大体分为“十字绣”和“丁字绣”两种。具体来说又分为:挑、刺、扎、缕四种——“挑”,纱数可多可少,二至十根均可,视其图案表现的需要而定;“刺”则不同,纱数为横三竖三、或者横二竖二,一律严格不可杂来,只是后者较之前者绣出的图案更为细致逼真罢了;“扎”较为自由,不数纱不择布,斜纹亦可,一般在绸缎织物的绣花中使用;“缕”主要用于“丁花”。表现手法也有所不同,全在“丢花”、“装花”之区别。就形式而言,“丢花”和“装花”,都是在大花里面套小花,区别在于,“丢花”是十字绣而“装花”是按三根纱丁绣。虽说“绣花”的基本技法无别,但由于绣织者心智的高小、修养的深浅、技巧的娴僻,所绣出的物件品位却有所不同。一个高品位的绣件,讲究的是针脚细致匀称、干净利落、图饰多样、表现生动、内涵丰富……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冕宁这一传统的民间刺绣艺术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产业,解决一部份下岗女工或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产品出来后,拿到冕宁的旅游胜地或街头巷尾出售,购买者定当络绎不绝。有此经济头脑的不妨先购买一台“电脑缝纫绣花机”来试试,如果生意好,再扩大规模并形成产业。

  --------------------------------------------------------------

  版主所论极是。谢谢这么关心冕宁的绣花问题。就绣品成为特色产品产业的思路,前些年,冕宁县的有关部门已有考虑。相信会有结果吧?

  我这里只是想从冕宁绣花的文化层面去说些个人的看法,因为,我爱人就喜欢绣花,贴出的图片和写出的意思,都是她的作品和经验。

  请多提宝贵意见,再谢!

发表于 2008-9-7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老先生为发掘冕宁的“土特产”辛苦了,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冕宁民间刺绣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如何在现代社会把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乃至做成为一个产业,我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形式上要有所突破,不应局限于婴幼儿用品。可以扩大到制作诸如沙发巾、老少咸宜的马褂、家庭主妇做饭时用的围裙等家庭日常用品,甚至可以把它搞成工艺品,和“十字绣”PK。如果仅局限于婴幼儿用品上,此路将越走越窄,甚至还有使这一工艺失传的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仅一样翁裙就可卖价五百元”,这样高昂的价格,普通人家如何舍得买。城镇居民现在用这种翁裙来背小孩的是少之又少,几乎看不到了,有简易背带和婴儿车取而代之。现在农村姑娘还有多少在休闲时间做这女红,大多出门打工挣钱去了。成家有了小孩后,花很少的钱扯几尺花布打个翁裙却也价廉物美,谁还来买这个。

  二、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不应局限于黑白和单调的图案。布料的选用范围还要再扩大些,要更丰富一点。图案应该尽量多一些,以供人们有选择的余地。网上这类图案多的是,如:中华传统吉祥图案集锦

  三、在工艺上要“现代化”,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缝纫绣花机”早已问市,如下图所示。采用这种现代化机器,将大大提高生产力。刺绣,在我们老家也叫“掐花”,那得用左手拇指指甲按住花布,右手穿针引线,费时数日甚至数月才能有成功作品问世。这一原始落后的工艺理当有所改进了。



  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冕宁这一传统的民间刺绣艺术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产业,解决一部份下岗女工或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产品出来后,拿到冕宁的旅游胜地或街头巷尾出售,购买者定当络绎不绝。有此经济头脑的不妨先购买一台“电脑缝纫绣花机”来试试,如果生意好,再扩大规模并形成产业。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冕宁绣花图案的丰富,主要表现形式有:金鸡芙蓉、喜鹊闹梅、凤盘牡丹、蝴蝶抱瓜、狮滚绣球、佛手莲桃、白鹤蟠桃、鹿含草兰等等;缀饰图案有:吊吊花、灯笼花、苔苔花、菊瓣花等;“丢花”和“装花”则随心所欲,梅花、茄盘花、甚至珠子、蜘蛛等动植物器什,皆可登“大雅之堂”。图案构图简洁,意向深远,内涵丰富,一般富含对福禄寿喜的美好愿望和祝贺。如金鸡芙蓉寓意吉祥繁荣;喜鹊闹梅意指喜上眉梢……等等。

  “绣花”除具备基本物件和掌握基本技巧外,剩下的便是“绣”了。这“绣”不算神圣,亦非当今见惯的艺界“做秀”要“焚香净手”,但凭的是气定神闲。此中旨要,身闲心闲意无杂念方能随心所欲,万般美好与祝福全在一双纤纤小手之上,犹如书画大家之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