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400|评论: 40

[贴图]想回绵竹痴米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久没有回去了,口水啊,日死夜想的羊肉粉和肥肠粉...为什么中国其他地方没有这种美食(云南米线和成都的黑肥肠粉都别跟我提起哈),这回回切要整巴实,整惨!

先坐火车,再过长江,翻秦岭,回四川,hiahia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中间流过的马尾河,记得小时候河边全是泉水眼,可惜后来盲目发展工业给污染了,现在虽经治理仍然难以回到鱼虾成群,水草荡漾的旧貌了,只是河边多了些楼盘,河上横跨了一座座造价不菲的拱桥。北门花桥那个花字,对于我们这样的粗人恁是咋个看都不明白...仿古的北街由于遍挂红灯笼,得一雅号“红灯区”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Mw8JHlH9B2.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H$JiAgqaJS.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4EIj8l$ZS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书院建于宋朝,就是如今的省立绵竹中学,是川西地区第一所省重点高级中学,现在更猛成国家重点了,门槛高了学费自然也就要upgrade才相得益彰塞,呵呵,还好老子生的早否则...教师中出类拔萃者,仅历史课谢XX因授课风格超凡脱俗,为人放荡不羁至今难以忘怀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k1KZBZipol.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7Z7FmFqVif.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bfFn4hAFR.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jefs33pKsC.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古,就不得不提这个城市的历史,好事者以美酒匡得某学者作赋一篇,谓之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曰:绵竹赋 (巴蜀鬼才魏明伦) 川西古郡,蜀中新市。环抱八百里,长寿二千岁。盆地聚英,蕴藏大文化;平原献宝,譬喻小成都。锦江绿浪,绵水白波,同照秦时明月,共映汉代繁星。改朝换代,易帜变脸,去十二字从隋唐至今依然故我。秉性难移,芳名不改,盛产竹林之壤,伴生有志之士;长流绵远之水,浇育多情之人,成语绵里藏针,此地竹里蕴绵。美在刚柔相济,好在名实相符也。

年逢玉兔,月近端阳,绵竹开辟广场,魏子应邀做客。拜谒双忠祠,随喜三溪寺,寻访紫岩书院,漫游柏林公园,满目名胜,满怀诗兴,一路放言,一席梦思,似见剑南乡贤偕同各路闻人踏云步月而来。诗圣杜甫,索取绵竹栽种;神童王勃,题写武都碑铭;醉仙李白,赞美烟霞隐士;通才苏轼,歌吟蜜酒烧春。伴东坡夜游赤壁,吹洞箫促成杰作宏赋者,绵竹人杨世昌也,引岳 兵抗金酋,撑危局兼任元或宰相者,绵竹人张紫岩也, 朱熹讲学论经,执教鞭登上儒林高峰者,绵竹人南轩先生也,助康梁变法维新,洒热血染红菜市刑场者,绵竹人杨锐君于也,奏宫辩天,口似悬河,外交家且有荐贤之表,让贤之德;任安授课,胸如阔海,教育家惯于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诸葛亮无愧出师表,诸葛瞻不负诫子书。乃翁乃祖鞠躬尽瘁,其子其孙昂首捐躯。绵竹关魂兮壮烈,石亭江涛声悲愤。万岁居然投敌,昏君以健忘为乐;三国虽是混战,英雄以气节为高。烈士王翼,就义于五更寒夜冷枪下;高僧能海,涅于十年浩劫诡火中。玉妃恋故乡,外貌心灵俱媲美;铁判倡廉洁,先辈今人同恨贪,午夜梦回,黎明日出,看东方时空,听早间新闻,忽觉历史诸公,化为当代群英!

改革催春雨,开放迎长风。大潮推动小城,小城观念大变。转轨经济,放眼市场。希望在田野上,道理在丰收中。时代通例,得天独厚;乡土特色,因地制宜。八仙过海,靠八种支柱产业;十指弹琴,抓十项重点工程。红糟盖顶,低温入窖,酿酒更新工艺;龙头企业,桂冠声誉,经商创立品牌。清露酒香飘宝岛,川籍台胞把盏思绵竹;剑南春名扬天下,国际醉翁交口赞中华。年画之乡,粉笺之土。与杨柳青绿遍江南江北,共桃花坞红透民宅民扉,重印迎春图,清明上河配双绝;新绘观音画,莲台净水润千家;旅游线广开财路,民俗馆独出心裁;白衣天使,筹建文明医院;赤心师表,树立模范校风。科技燃星火,法治铸金盾。民众安居,广场散步赏花圃;游客抒情,宾馆深思评古城。

经济与文化,飞鸟之双翼,衣食足,礼义兴。经济贫困地区,难以繁荣文化;然后,富足流油之处,夫必都兴礼义?人们饱暖之后所思何事?为富不仁者,史不绝书,今又登场。中国太大,小城太多,如绵竹现状则较少。此地经济养文化,文化促经济,互为因果,良性循环。感悟储胸里,忧患涌心头。凡事易在表面,难在持久。小康戒懒,大康戒奢。上梁端正,下梁稳定。响鼓亦重捶,碑赋代鞭策。青竹脆而易折,白绵软而易污,万物两重性,一日三省身,小悟则市风高尚,大悟则国运绵长。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5nblKLLVI9.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BSj3LipFQg.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M8vemdLzQr.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回到现实吧,看看一墙之隔的学校内外,钱庄和学堂并立,不知道这是方便学生贷款读书还是体现了知识就是金钱就是命运这个真理---还记得一次上学路上看见一个卖菜的妇女路过校门外,满眼渴望的目光看着学校里面别人的孩子,然后对车后座上尚在懵懂年岁的儿子喃喃到,“儿啊,以后一定要好生念书,考进这个学校然后去上考北大清华...”说着无心听着有意,不知道多年以后她的儿子是否能进入这个已经物欲横流的学堂。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Ksnhi!mGii.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pa8ik8ocHH.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5mh92ipGNp.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FnBCLFms1V.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来市区大兴土木,很多老的民居和巷陌在不知不觉中从身边消失,留下些许回忆和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罢了,曾经的辉煌挡不住时光的冲刷。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hAreE8fdgi.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qSR!kqQQvg.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qtkdf$3$mf.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I3AEZBeH1w.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1EFppcbVA.JPG

仅存的最后一段老城墙,听说父辈们儿时还在上面放风筝,今昔何昔竟到如此下场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Se5KeNHj$M.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对头,不能忘记这个以卖小萝卜猪饲料广告起家的电视台,尤以其当年节目间隙中播放让人撕心裂肺的穿插音乐令人无法不对主编人员无限景仰,同样是川西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塔,只可惜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没能装个电梯,faint哦,不晓得现在怎么样了。电视塔下有鄙人当年魂牵梦绕的赵二嫂肥肠粉,在其存在的时候可是生意好的能把半条街堵了,大快朵颐者中远在西门酒厂以及市政府那边的上班的人不再少数,都是上班偷偷溜号的,好多还开着车,让从南街上走路过来的我眼红不已。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6aHNLhQb2.JPG

不得不回到喧嚣的大城市打工了,窗外人流依旧熙熙攘攘,在浮华的街道上走着,浪奔浪留,毕竟我只是个异乡客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3QJEBkKe.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cP2cRsovLj.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PRQ!3CzCQr.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ZF1PfKMdZk.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HfehI8w5aG.JPG

说到这里,终于想起了这个贴子是为了纪念我那难以忘却的好吃的米粉,离题万里,形散神也散啊!只有远在他乡漂泊的人才能如此浮想联翩的回忆了在7月中回家休假时候拍下的一些镜头,重温了家乡的如此这么多的点点滴滴。马上又要过春节了,衷心祝福家乡的人们健康快乐,永远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对了,还有一包白家方便粉丝,泡起来米西米西,然后睡告告罗...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绵竹米粉!(转载)
  关于绵竹米粉的记忆,大概是源于记忆和现状。        17岁的时候离开这个川西坝子上民风浓郁的小城的时候,一并带走的还有很多年一直在怀念的那些热气腾腾的米粉。绵竹似乎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中国人通常的早餐,无论南北。比如北方的大饼豆浆油条南方的糯米饭团子咸菜粥等等,名目众多。可惜的是均比较难有市场。记忆当中也有外婆或者母亲烧好了粥的日子,可是出现更多的还是一个个小店里面的米粉。和众多的极具四川特色的城市一样,绵竹米粉也一定要分店主而吃的。若论猪肉系列,则首推百年老号“麦香园”,其前身是国营米粉专营点(想想米粉这样一种小吃也有国营,可见其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那时候市场供应不如现在这样极大丰富。去“麦香园”得赶早,而且必是买好了号牌对号领取。可怜巴巴得跟在父亲后面,从一大堆人里面挤出两个牌子,看着硕大的汤锅蒸腾着热气,满店堂弥漫着固有的香味,口水已经掉了下来。及至上了年纪的大妈端出三分钟就收拾停当的满碗的猪肉笋干或者猪肉榨菜丝或者猪肉脆绍米粉的时候,还是觉得时间仿佛过了千年。红亮亮的辣椒油面漂浮着翠绿的葱花,及其细嫩,大红袍花椒用石磨磨成粉状洒落汤里,莹白如玉的米粉卧在期间,分明就是一幅写意的山水。急不可耐的挑出来吃,细嫩爽滑,入口即化的米粉滋味万千。(不禁想起《食神》里面薛家燕品尝黯然销魂饭时在一块猪肉上滚来滚去的情景),毫不夸张。        小小的店堂始终人满为患。店堂还有不成文的规矩,中午一过,决不再卖。以保证原料的新鲜。这就是麦香园的老号作风。而肥肠米粉老大则有刘二姐浓汤肥肠米粉和邱氏肥肠米粉两家各占半壁江上。小城本来不大,两家分居城东城西,各有固定用户若干。鄙人则轮流着吃。和猪肉米粉不同的是,肥肠米粉的汤料熬制过程中多了一项肥肠和猪血搭配,时间一定要长。而用于米粉上浇的则是两家各有千秋的密制肥肠。平淡无奇的肥肠能够在两家女主人的手里变成至上的美味,绝对是托了绵竹丰富物产的福。        据一个朋友说,两家用于烧制的肥肠一定是一年以内就宰杀的嫩猪,老了则肥肠太肥且异味难去。一定要选取青川大红袍花椒作为配料。这就是后来我在江南烧了多次肥肠依然达不到效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大锅的浓汤肥肠,老板娘用大勺兜出洒落在米粉碗中,红红的辣椒煮沸了每个人的食欲。肥肠肥而不腻,柔嫩化渣,芳香浓郁。一碗下肚,热乎乎,饱滋滋,人生不过如此。啊哈哈。        牛肉米粉的做法和肥肠米粉大同小异,只是在烹制过程中需用大料并且文火炖得疏烂无筋为上,当然,辣椒是不可缺少的。辣椒的味道一定要入在牛肉里面,方才成功。吃时需配上香菜,增添风味儿。绵竹米粉系列中最麻烦也最有代表性的则是东门“史羊子老锅米粉”了。先撇下做法不说,单是那个从我小学就开始卖票的老阿姨,每天一碗,从不间断。到我现在工作多年,回去再吃,也没见她有多少变化,红润的脸色乌黑的头发,让人惊叹羊肉原来可以养颜。对那些购买羊胎素的都市女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启发。店主姓史,故称史羊子,这是川西传统叫法,以显示其正宗。一口熬羊肉的大锅终年都在嘟嘟的冒着热气,无论季节。老汤老汤,原来就是这样熬制出来的。史羊子的羊肉米粉一定是米粉店专门定做的,一定是用绵竹为原料编制的竹漏斗在滚水锅里冒三次的,一定是配上专门的佐料味碟的,一定是老汤加入的。四个一定,保证了我在任何时间回到绵竹吃到的都是无比快意的羊肉米粉。史羊子的味碟其实很简单,就一碟花椒粉,一碟味精,一碟食盐。可是味道就有那样的千变万化,百吃不厌。我并不知道他的羊肉米粉汤是如何熬制的,用现在的话是,这属于商业秘密。所以,无法确切的写出来了。只是想说,几个江南同事有幸吃到以后,便对横行江南苏州羊肉嗤之以鼻,不再问津,倒是时时念叨远在大西南的绵竹史羊子。史羊子听到,该又要傻傻的笑了。        出门在外多年,吃到过许多米粉的衍生食品。如徐州沙博士米粉,云南过桥米线、桂林红鼻子米粉、湖南米粉,怎么也吃不出好吃的味道来。或许是这些东西本身也是好吃的,只是我习惯了绵竹米粉的浓烈、清香以及溶在那一碗米粉里面的乡情?所幸的是,春节就要到了。我又可以飞快的计算如何在短暂的假期里满足我永远也满足不了的绵竹米粉了。祝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吃,这就是幸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绵竹米粉!(转载) 关于绵竹米粉的记忆,大概是源于记忆和现状。        17岁的时候离开这个川西坝子上民风浓郁的小城的时候,一并带走的还有很多年一直在怀念的那些热气腾腾的米粉。绵竹似乎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中国人通常的早餐,无论南北。比如北方的大饼豆浆油条南方的糯米饭团子咸菜粥等等,名目众多。可惜的是均比较难有市场。记忆当中也有外婆或者母亲烧好了粥的日子,可是出现更多的还是一个个小店里面的米粉。和众多的极具四川特色的城市一样,绵竹米粉也一定要分店主而吃的。若论猪肉系列,则首推百年老号“麦香园”,其前身是国营米粉专营点(想想米粉这样一种小吃也有国营,可见其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那时候市场供应不如现在这样极大丰富。去“麦香园”得赶早,而且必是买好了号牌对号领取。可怜巴巴得跟在父亲后面,从一大堆人里面挤出两个牌子,看着硕大的汤锅蒸腾着热气,满店堂弥漫着固有的香味,口水已经掉了下来。及至上了年纪的大妈端出三分钟就收拾停当的满碗的猪肉笋干或者猪肉榨菜丝或者猪肉脆绍米粉的时候,还是觉得时间仿佛过了千年。红亮亮的辣椒油面漂浮着翠绿的葱花,及其细嫩,大红袍花椒用石磨磨成粉状洒落汤里,莹白如玉的米粉卧在期间,分明就是一幅写意的山水。急不可耐的挑出来吃,细嫩爽滑,入口即化的米粉滋味万千。(不禁想起《食神》里面薛家燕品尝黯然销魂饭时在一块猪肉上滚来滚去的情景),毫不夸张。        小小的店堂始终人满为患。店堂还有不成文的规矩,中午一过,决不再卖。以保证原料的新鲜。这就是麦香园的老号作风。而肥肠米粉老大则有刘二姐浓汤肥肠米粉和邱氏肥肠米粉两家各占半壁江上。小城本来不大,两家分居城东城西,各有固定用户若干。鄙人则轮流着吃。和猪肉米粉不同的是,肥肠米粉的汤料熬制过程中多了一项肥肠和猪血搭配,时间一定要长。而用于米粉上浇的则是两家各有千秋的密制肥肠。平淡无奇的肥肠能够在两家女主人的手里变成至上的美味,绝对是托了绵竹丰富物产的福。        据一个朋友说,两家用于烧制的肥肠一定是一年以内就宰杀的嫩猪,老了则肥肠太肥且异味难去。一定要选取青川大红袍花椒作为配料。这就是后来我在江南烧了多次肥肠依然达不到效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大锅的浓汤肥肠,老板娘用大勺兜出洒落在米粉碗中,红红的辣椒煮沸了每个人的食欲。肥肠肥而不腻,柔嫩化渣,芳香浓郁。一碗下肚,热乎乎,饱滋滋,人生不过如此。啊哈哈。        牛肉米粉的做法和肥肠米粉大同小异,只是在烹制过程中需用大料并且文火炖得疏烂无筋为上,当然,辣椒是不可缺少的。辣椒的味道一定要入在牛肉里面,方才成功。吃时需配上香菜,增添风味儿。绵竹米粉系列中最麻烦也最有代表性的则是东门“史羊子老锅米粉”了。先撇下做法不说,单是那个从我小学就开始卖票的老阿姨,每天一碗,从不间断。到我现在工作多年,回去再吃,也没见她有多少变化,红润的脸色乌黑的头发,让人惊叹羊肉原来可以养颜。对那些购买羊胎素的都市女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启发。店主姓史,故称史羊子,这是川西传统叫法,以显示其正宗。一口熬羊肉的大锅终年都在嘟嘟的冒着热气,无论季节。老汤老汤,原来就是这样熬制出来的。史羊子的羊肉米粉一定是米粉店专门定做的,一定是用绵竹为原料编制的竹漏斗在滚水锅里冒三次的,一定是配上专门的佐料味碟的,一定是老汤加入的。四个一定,保证了我在任何时间回到绵竹吃到的都是无比快意的羊肉米粉。史羊子的味碟其实很简单,就一碟花椒粉,一碟味精,一碟食盐。可是味道就有那样的千变万化,百吃不厌。我并不知道他的羊肉米粉汤是如何熬制的,用现在的话是,这属于商业秘密。所以,无法确切的写出来了。只是想说,几个江南同事有幸吃到以后,便对横行江南苏州羊肉嗤之以鼻,不再问津,倒是时时念叨远在大西南的绵竹史羊子。史羊子听到,该又要傻傻的笑了。        出门在外多年,吃到过许多米粉的衍生食品。如徐州沙博士米粉,云南过桥米线、桂林红鼻子米粉、湖南米粉,怎么也吃不出好吃的味道来。或许是这些东西本身也是好吃的,只是我习惯了绵竹米粉的浓烈、清香以及溶在那一碗米粉里面的乡情?所幸的是,春节就要到了。我又可以飞快的计算如何在短暂的假期里满足我永远也满足不了的绵竹米粉了。祝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吃,这就是幸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兴的天河小区以及景观大道,伟大的政绩工程哦,几乎可以和世纪大道宽度比宽度了,可惜就是没有人走,空荡荡正好成为驾校的训练基地和农二哥的晒坝,记得有个伟人曾经说过:“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会....”会怎么样,呵呵,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看不到那么远了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dRZ734i2w$.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S6SwPEGM5j.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KCqSbSIzzl.JPG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vPoiQ3AV5d.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绵竹为古蜀山氏地,[西周]为蚕丛国附庸,[西汉]高祖六年置绵竹市,蜀后后主时拆置阳泉县、[东晋]置晋熙,大业二年改为绵竹。以后虽江山易代,县名因之。建国后属绵阳专区,1983年改属德阳市,1996年撤绵竹县设绵竹市。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deaJEBMvOL.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绵竹人文兴盛,旧志载:“汉有五忠,宋有三贤”,史称“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西汉]有精易理、通道学的严君平和精通五经的任安、董扶,[蜀汉]有能言善变的秦宓,承远法师[南宋]有名将张浚及邑人杨绘、宇文之邵并称“宋三贤”及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张栻。晚清有“戊戍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近代有造诣精深的爱国高僧能海法师。民革时期有令人崇敬的早期共产党员王干青、骆是愚。昭觉寺方丈演法上师。----(摘录自巴蜀网)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波涛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39294/1439294-LLs6d$QECJ.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still to come...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