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炉 通村公路全部修成水泥路
本报讯 记者郑渊 见习记者龙在宇 近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高潮到来。针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难的问题,市交通部门出台了“五不验收”等一系列刚性约束制度,力保新建改建的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成为农民群众的放心路、平安路,为当下如火如荼的农村公路建设系上了质量“保险绳”。
昨(10)日,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且大多布局在偏远乡村,加之当前正进入历史上少有的建设高峰期,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浩大的惠民工程就会成为“豆腐渣”工程。为此,市交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乡村公路建设管理规定,力度最大、火力最猛的当数“五不验收”制度:即没有设计图纸、路基路面未达到设计要求的不验收;工程建设中的重大设计变更未按规定报批的不验收;单车道未设置必要错车道的不验收;未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鉴定的不验收;未落实养护管理责任的不验收。同时规定,凡是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农村公路建设不得轻易更改;纳入建设计划的项目,要与实际项目相吻合,严禁“张冠李戴”、“偷桃换李”;项目建设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层层把关,构建“政府监督、业主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群众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建设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全天候现场督导、检查。
在技术标准上也作了新的规定,要求通村公路全部修成水泥路面。通乡公路可以修成沥青路面,但不得铺设片石路基,必须铺设30厘米厚的砂砾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