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79|评论: 7

[原创]滑出故乡的纸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6 02:02 | |阅读模式
  
  看过一篇题为《人情如纸》的散文,开首第一句,“请不要再续上一个‘薄’字,那样太凉。”我再次踏上回故乡的路时,大概也是这种感觉。

  高中辍学后,十多年,我只回去过几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办了要办的事就走,绝不久留。

                                                   1.路上

  这是一个阴天。典型的秋季的阴。

  天空铺开素淡的白绢,又没有完全展开,层叠着,浓淡不一的伸展出去,被远远的山头牵扯。山上还是浓绿的,在阴天甚至是墨绿的。那是常年飞播撒下的松树籽长成了齐头高的幼树,或者人工造林得到的一点类似灌木丛的成果。它们和尚未枯黄的野草一起点染过山坡,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想到那斑驳的绿,一丁点、一丁点,一寸一寸地生长起来。

  山坡上,放牛牧羊的老汉或者少年,把牲口赶到灌木丛间,让它们自由啃食。也把一块白的、黑的色彩加到山坡的墨绿里,轻云一般缓缓挪动。而他们就蹲在突出山崖上打牌,或者对脚底公路上的客车叫喊。有时,他们吆喝牲口的声音从林间传出来,悠长,有像鞭梢一样的尾音。封山育林后就再不见这场景,只剩下稀疏的林子。

  山脚,安宁河沉默地流着,它还要继续流下去。雨后,它因为挟裹着泥土,变得浑浊不堪,像一条泥鳅一样向前窜。有同乘一辆车的外来客指着问我这是什么江,我肯定地说是安宁河,他噢一声,久久凝望。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只知道安宁河是一条小河流,蜿蜒地爬过故乡全境,为临岸的村庄带来富庶和欢乐,也弯弯曲曲地冲刷出一条道路,延伸往一座座山后面,另一片河谷上的城镇村庄。

  我就在这样一个天气里,再次踏上返乡的路。丢了拉手的窗玻璃上的孔洞,呜呜地吹进来早晨的风,就在耳边,有点冷,让我裹一裹身体再睡一会的想法成为不再可能。闭上眼睛,耳听着两个女同事无聊的家里长短,记忆中想要封存的有关于故乡的种种已经悄悄浮现。

                                                            2.小路

  十一岁那年,我随奶奶回到故乡,在城小读了一年后考入冕中,直到高中辍学,我的整个少年时光都是在故乡度过的。

  新修的房子是在当时还算郊外的地方。记忆尤其深刻的就是上学那条小路。出门靠右走一段泥埂路,过一座小桥,再走一段泥埂路,进一条巷子。穿过巷子,过一个操场,拐出来就是冕中校门。我至今不知道那巷子的名字。

  深秋和初冬的早晨,扎骨头的晓风无声地吹,小路冻得硬梆梆的,铺着一层薄薄的细霜,走上去很滑。我拢着手,嘴里呵着热气,戴着雷锋帽(就是额头有翻绒,两边有耳耷耷,雷锋戴过的那种帽子),一步一趋地走过田埂,有时候在小桥上看一眼小溪边是否已结出薄冰。

  进了巷子暖和很多,路上的学生也多起来。天还不怎么亮,影影绰绰的。好多还在边走边啃饭团。也有学生手里拎着一块用水草穿挂着的冰,准备拿到学校作玩具。

  晚自习后回去的路无疑是难捱的。同路的相继回家,我还有一段孤单的路要走。一出巷子,风鞭子一样肆虐地抽,在空中打着呼哨。往往是躲在黑暗处的一只猫或赖皮狗让我胆怯。战战兢兢地走,直到看见奶奶为我亮着的门头上的灯,心里才稍稍稳定了些。三步并两步,落叶一样迅疾地投入家的怀抱。

  现在好了,学生上课时间都推迟到近九点,没那么辛苦。几年前回乡,我还特地到那巷子走过一次,晚自习放学的时候,沿巷尽是敞着门,大亮着日光灯管等顾客的铺面。流浪猫、赖皮狗再也不会猛地窜出来吓人一跳。

  况且,读书时候的我,那时也只是在一段田埂路上的寒冷、孤单和害怕,心里其实揣着家的橘黄色的灯火。那时的冷和孤单,是对毅力和勇气的锤炼。多年后我才理解到,那来自社会的,心灵上的寒冷和孤单才是最可怖的。

                                                                  3.往事

  中巴车频繁地停靠,人们上上下下。我闭着眼,听车门乒乒乓乓地开合,问候声、埋怨声、争吵声、手机铃声……曾在一首诗里写过:“我的心是那个路边的小旅馆/有些人常常来/而有些人走了/就再也没来过。”

  记忆之门也是如此,熙来攘往,留下鲜明、愉快的,迅速忘却毫无意义或想要忘却的。

  可总有些不愉快的感觉和事情,却常常想起,牢固地在记忆里生成了根。想到这里,我颓然地用力闭了闭眼睛。似乎是无奈地承认,到如今,这些忘不掉的记忆,不管我愉快与否,都已经作为人生经历中极重要、极富意义的一部分在记忆里存留下来,进而促成一种叫做人生观的东西,进而再细化为对任何事物的习惯理解。

  我相信,学生时代的贫穷,至今仍像利爪一样攥紧我可怜的自尊严。

  初中,我还穿磨破肘的上衣,露出脚趾头的胶鞋。一次和同桌女生在课堂上忘了为什么发生争执,双双被罚站,全班哄堂大笑。对这笑我还有一种理解,身为公安局长千金的她衣着光鲜,我浑身破烂,包括老师投来的一缕不可理解的眼光,我第一次低下头去,深深地脸红了。我的第一次脸红是因为贫穷。

  后来还有很多次。比如,我心怡的偶像般的漂亮女生弯腰拾笔,我会下意识地往边上收露出脚趾头的鞋。春游时,我嗔目于同学们带的食物,是我喊不出名称,也想不出味道的食品。

  这些细节惊人的和很多大人物的少年时光不谋而合,但很可惜,我不是大人物。从那时的自卑到现在的刻意回避,我还是我,既没有在当年的学习成绩上造出醉人的光环,也没有在日后的工作中体现出任何出人意料的地方。当年风光的同学(无关学不学有术)现在依然风光,成为叱咤风云,乡间传言的人物。当年默默的同学现在登了三轮车或从了妓,或如我一样感叹着活下去。

  没有奇迹。

  我想,我的在故乡绝少愿意停留,大概和这遗憾有关系。虽然在大多数我所呆过的地方都是这样,但在另一个地方,在没有回忆、处处显出陌生的地方,我可以比较坦然地去面对。

                                                                4.奶奶的转述

  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奶奶无疑是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了。虽然在后来的生活中,我逐渐生出对她的巨大不满,却同时也在对她作最大历史范围内的理解。

  爷爷去世早,是解放初被“镇压”了的。我这辈子也不能忘掉的是奶奶关于那一幕的冷静描述。“他转过头来,说你要管好娃儿哦。才说这样一句,就打穿了脸。子弹从后脑壳穿过,打穿了脸……”

  我洗着小白菜,听奶奶第无数次地这样说着。每一次我都按对生活的理解再次对自己强调——一个家庭从此破碎了!那年爸爸一岁,嗷嗷待哺。奶奶背着爸爸闹到公安局,公安局黑局长经过调查开出一张类似“此即‘三反五反’中的误杀”的纸条子,却被奶奶不当数地停电后揩了爸爸拉肚子后的屁股……

  此后孤儿寡母,此后欺言冷语,此后艰难过活——这是我明事后对他们母子生活的全部理解,这是我对亲族的全部认识,也成了以后我对温情保存着戒心的习惯。

  奶奶坐在长靠椅上常常对我讲这些。我蹲在屋檐,想起的却是她趁霜掐豆荚尖冻裂的指头。

  早起的豆荚卖价高啊!

                                                          5.陌生

  站在街角,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这座预备的准现代化城市的陌生。

  我躅躅地穿过闹市,穿过学生时代的小巷,去敲租出去多年的老宅的大门。“砰砰砰——”红漆门回响,无人应答。又“砰砰砰——”,那沉闷着的手与铁皮的撞击,把我牵到风雪交加的某个晚自习后的夜,奶奶应着颤微着来开门。然后现在没有,樱桃绿叶依旧,梨树绿叶依旧,水泥砖后的院墙内却寂寂无人。

  流荡在街上,各色的名牌轿车交相织往,鸣笛欢畅,惊得过马路的人惊慌避让。每每从车厢里窜出的是肥硕后的“他”,就又有些不平。这竟是一个人生里的两个天地了。

                                                             6.感赴

  悟解徐志摩的“轻轻地来”却是在那时。恰逢L先生和W兄盛情相召。

  L先生向以直言受敬,只语片意,块垒纸中。W兄时以淳朴画意,留勒乡情,遥寄已深。三杯后,又有F兄赴席。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因其恳切,于心却是惴惴难忘。在此感谢他们。直至昏昏地斜卧在车中时,脑中还念叨着他们的厚情。

  我一直以为所有的运动中,只有滑翔最能体现出梦的姿态。那时,面临深沟万壑,无所畏惧,只纵身一跃,把肢体在空气中,沿着风的曲线,作心旷神怡地游戏,如飞翔,如梦的实现。

  L先生的话犹在耳:你应该坚持下去。

  那时,我以为我就是纵身一跃,在逃离了原地之后,在只依附自然的风中,自由地飞翔。

  逃离地、醉人地飞翔。

  2008.09.15..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9-16 07:34 |
[em02][em02][em02]好文章。好笔头。好细腻。好动人。安宁河啊,你悠悠的流,流出多少每个安宁河边成长的人金闪闪的过去和未来啊……

发表于 2008-9-16 13:15 |
QUOTE:
以下是引用qgqshgqty在2008-9-16 12:00:00的发言:
  未曾想,楼主读书的前行,小路还有那般的崎岖与泥泞。不过,即便是过去与将来,即便是某局长的千斤与某平民的竖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怎样走,某种意义上说才是最重要的。走在大道上的,未必就能达到人生的彼岸。还是那句话,坚持走下去的才是智者、勇者、胜利者。

  欣赏散而不散……

我虽在攀枝花,但我是冕宁人。

发表于 2008-9-16 12:00 |
  未曾想,楼主读书的前行,小路还有那般的崎岖与泥泞。不过,即便是过去与将来,即便是某局长的千斤与某平民的竖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怎样走,某种意义上说才是最重要的。走在大道上的,未必就能达到人生的彼岸。还是那句话,坚持走下去的才是智者、勇者、胜利者。

  欣赏散而不散……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22:41 |

呵呵,911老友几个好喊得偶````挺高兴的,能得到您喜欢,挺高兴,就。

谢谢qgqshqgty的再鼓励哈,偶记得的

谢谢刺梨兄贴图鼓励,真真是往事如歌啊,唱得好不好都不管它,只要在唱就好,呵呵

一并补祝中秋愉快``

发表于 2008-9-17 00:44 |

     图片配字配错了,应该是“岁月如歌”,因多按了个空格键,现重新上传图片,请小手手先生将原图换掉。

    惭愧。

发表于 2008-9-17 09:23 |
  不要惧怕

  身后的阴影

  那是因为

  前行的路上

  有一个金色的太阳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2:30 |
  刺梨兄客气了,但也为兄这种严谨而肃然起敬,谢谢你

  也谢谢qgqshgqty先生两度顶帖鼓励,收到并明了。正在拜读您的钟鼓楼系列,散文诗韵味的小品,真的是非常喜欢。

  本来昨天晚上就该上来感谢的,打了一宿的雷,还停了电,呵呵,正好休息~~问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