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支持。愿意再次转发蜀三所转之许岚散文:
(作者许岚,名胥洪龙,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充鸣龙镇凉快垭村胥家坝人。原文自网络博客:
凉快垭文化坊_天涯博客,2013-05-20。该文从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反映了苏轼后裔在其聚居
地的人文历史的一个方面。)
金鼎塔
□许岚
金鼎塔位于西充县罆垭乡王儿坪村苏儿岩金鼎山下,一个小丘的中央。周围满是金黄的油菜花,在和风细雨中
抽穗的麦苗,以及在花丛中翩跹起舞的蝴蝶、蜜蜂。
金鼎塔共七层,约15米高,直径为2米,呈圆形,由下至上,由大自小,好象一只直插云天的利箭。塔身为整
个砖式建筑结构,造型精美,错落有致,每块砖大小均匀,棱角分明,纯清一色,每层之间都衔接得完好无缺,
只见多处有人为破坏的斑斑伤痕。
金鼎塔于清同治十年三月十三日,由苏姓广山本族捐钱2200文建成,距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塔脚的周围留了
一米见方的空地,为参拜的人提供方便,没有香火的缭绕,没有纸灰的飞扬,没有香甜可口的供品,一切都是
那么洁净,那么和谐自然,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与历史风云变幻传承下来的不朽气息。
第一层的南北方正对着两个方形大孔,写着“惜字库”,如今里面已经空空如也。据当地人讲,他们苏家是个
大姓,属于苏轼后裔,明清也出过不少官宦,这里曾是苏氏家族著书立说的地方,因为它的存在,才让苏家人
得以兴旺发展;在文革期间,金鼎塔曾数次惨遭破坏,“惜字库”的诸多藏书,被全部烧毁,由于人们的拼命
保护,受伤的塔终于得以幸存,保存至今。凡是出去的苏家人,每每衣锦还乡,还是荣归故里,都要到塔前一
拜,说一看到塔,心里就涌动着一种做苏家人的荣耀与亲切。
第二层的四周详细记载着捐建人的姓名,以及各自捐钱的数目。字体为行楷,遒劲有力,布局合理,似龙凤游
走,又似刀刃入木三分。所有的文字皆由“保宁府南部县儒学生员梁英顿题”,通过这些详细记载,让学士浅
薄的我今天才知晓,在清朝年代,南部县归阆中管辖,而罆垭又在南部范围内。
从第三层到顶层,皆是石刻雕像。有形态各异工于棋琴书画的“仕女”,有反映农村阳光生活的 “丰收”场景,
有中国历代儒学代表人物栩栩如生的“画像”,有纵横交错的“美丽山水”…… 无不让人惊叹雕刻者精湛的艺
术功底,独到的视觉见解,以及对人文历史的博大精深。
我站在塔下,抬头向天,仿佛自己又徜徉在历史璀璨的星河里,心里开始追逐苏家人勤劳、智慧、不折不挠的
生活片段,叹服自强不息的苏氏精神。
距塔150米的地方,是一个石料场,苏家石匠们用锤子敲打石头的声音,和他们“嗨哟嚯、嗨哟嚯”的雄浑号子,
组成了生命的最强音,和谐,沉稳。他们以塔为峰,积极进取,憧憬着更加美好的田园生活,自然,惬意。
一条宽阔清澈的铜镜河从塔前潺潺流过,它每天都用纯净的目光,洗涤着金鼎塔历经沧桑的容颜,用一面明镜折
射着与塔为伴的苏家人永远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