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869|评论: 62

[原创·贴图] 怀旧篇:我们曾经走过的中专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阵子,在论坛看到一篇贴子,说的是一批毕业于90年代的末期的中专委培生向政府讨要工作的事,勾起了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在这个“本科生满街走,研究生贱如狗‘的时代,一提到中专生,很多人都抱着嗤之以鼻的不屑态度,我也只能一笑置之。我相信,当年的中专生,大多数人都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要工作或许只是个借口,更多的是想寻求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

其实,只有从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那时的中专生是怎样的炙手可热,考一个中专又是多么的艰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多少农村子弟为之奋斗,不惜成为老三届、老四届、老五届,最后依然名落孙山,成为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现在的80后、90后很难懂得“中专生”的意义。因为,有了那一纸中专录取通知书,便可以宣告你从此跳出了“农门”,永远改变的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不仅如此,从被录取的那一天起,你就有了一个干部指标,毕业时你如果分配到政府机构,你就是一个干部,就是个公务员了。当然,那时“公务员”还不叫“公务员”,更谈不上“公务员热”,在国有企业“大好河山,一片红”的时代,大多数的人是不愿意进政府机关这种清水衙门的。读书免费、毕业分配、干部指标、非农户口、供应粮,那个时代的中专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何其的光宗耀祖啊。

我初中毕业是94年,在我毕业的前一年即93年,各大中专生院校,便开始了扩招,在原来统招的基础上,一个新名词----”委培生“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时,不太能理解这个”委培生“的含义,大概的意思就是分数比以往的中专分数线要低些,但出的钱却比统招生要多很多。当时的统招生大概一年就几百块钱吧,委培生基本上是1000至2000左右吧。

在94年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已会成为一名中专生,因为我的小叔、两个堂哥和一个堂姐都考上了大学,用老家的邻居都说我们家的孩子读书都读得。而且,我本身成绩也不错,也没想过自已会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

90年代初期,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很多机关、企业的工作人员纷纷辞职下海经商,并淘得了第一桶金。我的父亲也有点蠢蠢欲动,准备停薪留职,但是他很放心不下我。大中专生院校扩招政策当然是个好消息,名额多了,学好上了。但是在这个政策出台的同时,也有小道消息说,93年后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除了师范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外,其它院校的大中专生一律进入人才市场,也就是说可能分配,也可能不分配。当时父亲去意已定,他担心我上高中、考大学后再也享受不到分配工作的政策。在他看来,人都是现实的,他现在前途未卜,既然离开了,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回来求现在的领导给我谋个一工作,更何况人走茶凉,就是回来求人家,人家也不一定买帐。所以,当时父亲当时希望我能上中师或者中专,他认为如果运气好,我可能还赶得上分配的末班车。就算运气不好,靠着人情的”余温“,也会好办些。

  我采纳了父亲的建议,但是在选择学校时我们发生了分岐。在我们那时,毕业会考在前,中师和中专考试在后。会考时,你可以填高中的志愿,但是有规定市的重点高中、中师、中专是不能同时报考的,而且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是,我们是先填志愿再考试。重点高中显然是不能报的,父亲是希望我报中师,因为中师毕业后是必须分配的。一想起学校里那些年纪轻轻的老师,常常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捉弄,气得直抹眼泪的事我就头疼。那时的我大约也就15 岁的样子吧, 真的很担心自已能力不够,不能应付、把别人的孩子教育不好,误人子弟。所以,我坚决不同意上中师。父亲又建议我农、林、水类的学校,虽然,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但是因为当时父母在乡上工作,家里也没种田地,所以,我也没真经八百的干过一天农活,所以提到农业我又摆头。结果,父子俩商量来商量去,综合了专业实用性和就业率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决定报医药类学校。其实,学医也是我从小的理想,读小学时,父亲带我到成都,多次的参观过华西医大的老校区,一直很喜欢那所大学,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就读于那所大学。

  考试应该是很轻松的,没有现在的孩子这般亚历山大,更没有当前高考的场面繁华,学校统一拉到一招待所一住就是三天。记得当年正在热播琼瑶的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白天考试晚上看电视连续剧,两样都没耽搁。

  说说当年发榜的情形,印象深刻。一张大红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名字,贴在镇上最显眼的位置,所有的考生就在里面查找自已的名字。。。。那情形真的叫“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年,我们那所学校,100多人考试,中师、中专上线也就10来个人,其中统招也只有一人,录取率也只有10%左右。不出父亲所料,我超了中师分数线很多,但离中专统招线还有一段距离,最后被一所省重点中专四年制医学专业录取,委培,带干部指标,转户口,学费一年1500元。在当时平均工资只有一百多块钱的年代,我的学费是一个在岗工作人员不吃不喝的一年全部收入。真的是价格不菲。其实,当时我心里挺难过的,我一直自责,觉得自已为什么学习不更努力一点考上统招呢,我四年下来学费就要将近一万元,这需要倾其所有,将家底掏空啊。不过,父亲倒没象我这般愁眉苦脸,他说,原本想我上中专后,就搬到城里的新家,想买台彩电的,我这一上学彩电的计划就泡汤了。不过,还好。幸得只有你一个孩子,爸爸还供得起。如果再有一个孩子的话,那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好哇。虽然事隔多年,父亲的话犹然在耳,我也非常的庆幸我有这样一个爱我如命的父亲。

  就这样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开始了我的四年中专生活。。。不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印象似乎没有论坛网友提到的跟哪个单位签订委培合同书一事儿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还不出来啊?等不及了,走喽。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可以,我会再续就业篇。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5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仔细阅读了。继续期待你的下一篇

发表于 2014-6-15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94年高中毕业了
发表于 2014-6-1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迎风狗尾巴草 发表于 2014-6-15 00:07
如果可以,我会再续就业篇。

真的可以!:lol

发表于 2014-6-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

发表于 2014-6-1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营中高95级8班的飘

发表于 2014-6-1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一万很值钱,恭喜你有个好父亲,写得好,期待下一篇

发表于 2014-6-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92年进入南充某中专学校的路过,92年开始有委培生,委培的意思就是找个单位盖个章,委托培养,毕业后回来委托单位,这个相当于第一批录取完后额补录,当年我记得93年94年学费中专委培生是2000多一年,而统招生只要200多一年:lol,我那个时候一年254元学费,享受国家每个月粮油补贴26元,成绩好的好像有40多,补考的学生只有肉食补贴1个月10元;P

发表于 2014-6-1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还有定岗生,好像是面对偏远山区招生,毕业后回到当地。而不能去其他地方工作,当年要能上中专,那可是乡邻嫉妒好久呢,终于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了,扬眉吐气啊,当然一些学校还会招一些其他生源。基本都是妈老汉单位盖章去读书的,学校说毕业不包分配,其实都是回到了妈老汉单位,这个要关系很硬了,毕竟回去也是正规中专毕业

发表于 2014-6-1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爸当年做点小生意,大有砸锅卖铁也要培养一个读书人的气概,所以我是成绩好不好也要去读,政治任务啊;P
在学校三年,说实话没学到什么东西,当年16年进入学校,但是这三年的确锻炼了为人处世和圆滑的社交能力,当年我是那种游说,读初中经常被老师鄙视的学生,记得清清楚楚的批文。山尖芦苇 ;P嘴尖皮厚腹中空。同学老师说不过我就整我,所以我属于那种逗人恨的学生,当年去了南充学校的学习氛围说实话非常不错..........还没有电脑的年代,读书,这几年多多少少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后来毕业后因为某种原因来深圳............

发表于 2014-6-1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直接说了吧,南充农业学校兽医专业,为什么选此专业
1.当年的某县委书记是我们本家,然后他老爸是我们镇畜牧站,所以打包票回来一定安排工作;P,选兽医,然后是毕业后某书记已经调走,老爸也退休,加上我对这个兽医的确没什么兴趣,年轻气盛,豪情万丈............在外闯荡的打工仔衣锦还乡的太多了深深刺激着我:lol
2.老爸说的就算不安排工作那也是乡村赤脚兽医,:lol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当年赤脚医生的医生,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农村,至少一生衣食无忧:lol想不到变的太快,农村早已经不养猪牛了;P

发表于 2014-6-1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啊,我也是中专生。

发表于 2014-6-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中专最吃香,门槛太高了

发表于 2014-6-1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那个时候很多乡镇学校,考中专,中师的,都是成绩非常好的,考不上的,才去上高中的,考上就可以跳出农门呀,但是他们那几届学生,除了少部分以外,大部分后来都过得很幸苦,其实他们很优秀的,只能怪时代发展,变化太快!:lol;P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6-16 09:38
勾起了我的回忆,曾经引以为豪的中专统招生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每月在校领25元生活补贴时,才发现优越感,现在哥照样过得不错,该有的都有了。中专生照样有春天!
发表于 2014-6-1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L:L那年,考中专参加体检,而因录取线差一分,未能跳过农门;P最后去回龙复读一天,又逃回营中读高中去了:lol:lol

发表于 2014-6-1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发表于 2014-6-1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幸福又失望的中专经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