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情之所致,问好!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谢谢!
极目之处:东山崇嶐,高耸如冠;南山蓊郁,雄秀无匹;西山磅礴,诸峰并峙;北山巍峨,绵延跌宕;傍立“越鲁”,势如“五老”。淫雨之后潮潮的,秋阳烁烁地富余暖意。西山一峰,陈“美女晒羞”之姿,乳峰高耸、小腹平滑、美腿修颀……
文字优美,内涵丰富,算是给被“拆掉”的历史留下浓浓的一笔,特别欣赏。
我的老家原也兴打更,大跃进时被废止,八十年代又恢复过一段时间,后来又被废止了。那是专门聘用的更夫到时候沿街鸣锣,最清楚的还记得打三更的声音“当——当当”,一长两短,不敲钟的。
我又想,“起五更睡半夜”“三更灯火五更鸡”“熬更受夜”这类词语,或许已经进入“博物馆”了,现在的孩子们读书遇到此类词语,只能靠读注释了。
坚决顶上去,顺便问好!
好文,欣赏、学习、顶起!
谢谢先生相顶,至于“学习”,多有不安。
谢谢版主的奖誉鼓励!
冕宁的钟鼓楼早在“大跃进”的年代即被拆了。因为小时候见过,尚有影象,时常想起。于是便在键盘上敲打一些历史的记忆,一鳞半爪的,旨在表现一种意念和情绪。能以诸君留下些许印象,幸矣!
顺祝,问好!
历史并非全由人民谱写,英雄与小可只差一步;既可大智若愚,则可大愚若智——是谁,还会再造一个钟鼓楼!
特别欣赏。
谢谢先生欣赏!
欣赏老师的文笔。熟悉的钟鼓楼我们这里也有,可惜早没有了!
是啊,可惜!剩下的不多,已是凤毛麟角。
谢谢你的赞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