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个人信息泄露,多少人在咬牙切齿?
网络时代,收个快递、投个简历、注册个会员,买辆车、购套房、甚至是用次免费的wifi,第二天没准就有个陌生而熟络的声音跟你说“李先生您好……”垃圾短信、电话营销已经够烦,在哪开房跟谁开房也能被全国人民查阅,银行卡就在身边却莫名多出几笔境外消费……当你的个人信息成了别人的商机,郁闷的是你的心情,鼓了的是别人的钱包。
防不胜防,却也无可奈何。好在咱是成年人,被“卖”了无数次之后,如今也知道要留个心。可若个人信息泄露,从娃娃泄起了,你又怎么防?
昨日,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上,有位成都妈妈愤怒了:她年仅8岁女儿的身份证号、学校、年级、班级、性别,连同她本人的联系方式,一并被打包给了北京某私人公司!更让人震惊的是,泄露了个人信息的,不是别人,竟是成都市教育局!也就是说,在这个有组织的事件中,跟她有着同样遭遇的,不下数十万人!(相关贴: 成都市教育局泄露学生实名身份证信息,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
公开报道显示,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已覆盖全市100%的中小学,成为学生安全教育载体。给娃娃布置的安全教育作业,都需要在这里完成,然而这却不是个叫人省心的平台。要做题,先要有积分。想要积分,你要先签到。签完到,你要扫二维码。扫了二维码,跳出来的居然是个名为“爱考拉”的APP!都到这步了,那就接着下软件吧!可下载完软件,你再打开一看,娃儿的全部个人信息竟都在里面!要知道,这“爱考拉”可不是什么政府搭建的公益平台,它背后的是北京知学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家私人企业!
至此,本应妥善掌管在成都市教育局的全市中小学生个人信息,竟堂而皇之地批量转给了以学生为顾客群体的私企!
“刑法修正案”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既有明文规定,于是我们不免要问:以身试法的成都市教育局,您是一时疏忽,还是另有所图?
若是前者,那这样一个关切到全市中小学生、学生家长的决策,是如何轻率作出的?若是后者,问题似乎要更严重些。
截止昨晚,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上,那位父亲的帖子已获得超2万点击、百余条回复。更多的非议,也随之出现:家长们担心,娃儿和家长的个人信息,会通过“爱考拉”流向更多的机构;老师们则抱怨,这是一种折腾。成都蒲江某乡村小学老师直言“头发都愁白了”,农村少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既然家长们帮不上忙,一个班50多学生的作业任务,就直接压到了老师头上,做得想吐,想飚脏话……
我们愿意相信,安全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可这安全教育,被设置了太多的程序,引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软件,没有顾及家长们和老师的感受,似乎也没有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此费心费力,还涉嫌触犯刑法,成都市教育局,你究竟图个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