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晓文

[及时新闻] 《南江民俗》征稿启示及编排体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碑礼
“水有源,树有根,人人都有父母亲,父母养育儿辛苦,儿女长大定报恩,报恩的方式有很多,再生让父母吃好、穿好,百年归世时厚礼安葬等,还有种方式就是给死去的父母立一座碑,把父母的一生功德刻在墓碑上,让后人铭记,传承并发扬光大。”
    碑文上继先辈之功德,下垂后世之统续,墓乃先魂之所成,碑乃先人之历史,建树碑墓以示对祖宗的护佑,祭之扫之,以示尽仁孝之感也。如果不给你的父母在坟前立个墓碑,再过几年,你的父母坟在何处,恐怕你都不知晓了。建树墓碑,有人把它叫做《石质家谱》,其实它比“书本家谱”更有价值,因为可以防火和雨。
    立碑首先要选日子,先由石匠师竖碑文,读碑,赞碑、拜碑等仪式,孝氏还要给亡者贡献贡品,还要诵读祭文,烧化纸钱等。并给匠师、主持仪式的人发红包。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碑 礼
       岳晓文
水有源,树有根,父母养育儿女含辛恕苦,一爬屎一爬尿,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儿女生病父母着急比儿女还痛,孩子小的时候惦念健康、教育;子女青年时期惦念娶妻生子,子女壮年时期照顾孙辈,时常在节假日或周末煮一桌团圆饭盼星星盼月亮盼儿女回家。儿女长大后理当报恩。报恩的方式一般来讲,父母在世时让他们吃好、穿好、旅游好、心情好;最好是在工作上以及教育自己的子女上让父母有成就感、荣誉感;常回家看看。父母百年归世后厚葬(但不宜铺张浪费),也算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回保,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给死去的父母立一座碑,把父母的一生的功德刻在墓碑上,让后人铭记,传承并发扬光大并随时警醒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不我待”。
墓乃先魂之所成,碑乃先人之历史。碑文上记录下父母及先辈之功德,下垂后世之统续,上显父母之辛劳。树碑墓文既是对父母的祭奠也是对父母及先祖的一种念想,祭之扫之,以示尽仁尽孝也。如果不给你的父母在坟前立个墓碑,再过几十年,你的父母坟在何处,恐怕后代皆无从知晓。
立碑首先要选日子,先由自己或者请人拟好碑文,主要内容记叙家族来源、家风家训、父母功绩、子女及后辈姓名及重要业绩等。再请石匠师刻好碑文,复杂一点的有读碑,赞碑、拜碑等仪式,孝氏子孙还要给亡者贡献贡品,烧纸钱、作揖磕头,司礼先生要诵读祭文.主家要给匠师、主持仪式的司礼先生发红包。最后立碑礼成。简单的立碑则请人将墓碑立好烧点纸钱就可。
      墓碑,又叫《石质家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家风、家谱、家训的活态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有力的见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皆有缘 发表于 2018-9-12 11:53
还有姑娘出嫁时的唱词,也很有趣,也就是哭嫁。

能否整理出来给我。1898000628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皆有缘 发表于 2018-9-12 11:51
我们那有个民俗是请“火姑娘“,坐标双流镇。

能否整理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皆有缘 发表于 2018-9-12 11:53
还有姑娘出嫁时的唱词,也很有趣,也就是哭嫁。


皆有缘 发表于 2018-9-12 11:51
我们那有个民俗是请“火姑娘“,坐标双流镇。

能否整理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这是全体汉族人的共识。其实,我们正直坝端午节有3个,即五月初五日、五月十五日和五月二十五日。当地把端午节称端阳节,而五月十五日是大端阳,余者为小端阳。既然是节日,就有节庆。当时当地就有趁端阳节走人户、忙罗拜等民俗活动。
    所谓罗拜,即张罗礼拜的特有省称。儿女婚配,只要走完罗拜程序,就相当于亲事决定,不能反悔。这在当代,仅次于领取结婚证。当地民间一般在正月过年期间和端阳节期间遂行罗拜。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没有谁给我讲端午节是因由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节日一类知识,当然也没见过划龙舟之类纪念屈原活动。这些都被当成大毒草"四旧"掉了。虽然当时生活极端困难,我们家在农村的四姊妹还是3个端阳节都要过的。初五是走人户,即走亲戚;十五是阖家团圆,二十五是吃顿好饭。这顿好饭主要食物是蒸"富油饺子"。富油饺子呈三角星状,饺子内富含猪油和白糖,刚出笼须趁热吃则更为香甜。当时听得最多的故事是"拙(Zua)干儿子"即蠢女婿吃富油饺子故事,因咬得太凶,于是热腾腾的油流到手心,然后蠢女婿舔手心烫胳臂的故事。大姐摆着这千篇一律的故事,我们却百听不厌,更是笑不可支,大姐带着我们把艰难困苦的日子过得总有丝丝甘甜味道。记得大姐当时还有歌谣:
   五月五,过端午,背起背篼走山路,山坡陈艾香,水沟有菖蒲,熬煮浴身百病除。
    有甜美的富油饺子,有悦耳的歌谣,总可以完全忘记眼前,隐隐约约看到远方。(杨吉成于2018年11月18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 俗
南江民风淳朴,民俗纯正,百姓憨厚、勤劳、善良、朴实。为人处事热情大方,礼貌待客,豪爽侠义。婚丧嫁娶,生朝满日,敲锣打鼓,唢呐鸣号,亲朋好友团聚,热闹一番。村民十分重视教育,有张贴对联庆贺年节习俗。过去青年人讲恋爱爱唱“情歌”、办丧事仍唱“孝歌”、“送葬歌”;婚嫁仍有“哭嫁歌”、“送嫁歌”、“迎亲歌”;劳动爱唱“薅草歌”;抬东西仍爱喊“号子”;赶路时爱唱“樵歌”、“山歌”、“报路歌”。在此地可以感受“歌的山,歌的海,不唱歌儿口难开”的情趣。
(一)历代靠山吃山用山的习俗文化厚重:黍、稷、豆为主粮,羊、猪、鸡为主养,木、药、竹为主商,住木架屋、土石房、石板地,石片代瓦者多;用木桶盛水盛粮,用木背架、木打杵负物,用石碓舂米、石磨磨面者多;房周种果树、松杉、花卉、绿竹者多;竹背篼、竹提篮、 竹篱笆、竹笆笼者亦多。给人以古朴、原始、典雅、奇异的观感。山民因受山的熏陶、磨炼,多具粗犷豪放、勤劳勇敢、憨厚质朴、热情好客的传统,陌生人入家亦如贵宾,留宿、留饭、敬烟、敬茶、敬干果者习以为常;婚丧嫁娶,生朝满日,礼尚往来,都有礼数;以巴山“背二歌”为代表的民歌民谣,独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衣、食、住、行、购、娱等条件大改观了,住的新式楼房、食的大米肉肴、穿的高档布料、坐的大小车辆、看的彩电影碟,但他们的古朴传统尚在,总会给人一种淳厚朴实的感觉。
(二)居住: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城镇、农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基本消除了茅草房,改建或新修了瓦房,由土木结构,逐步推行砖木结构,家庭多用石灰粉刷墙壁,安装了玻璃窗,“三合土”或石院坝。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县普遍实施文明新村建设,在大抓“五改三建”工程(改水、改厨、 改灶、改厕、改圈、建池、建园、建家)中,砖木、砖混结构建房不断增多,2-3层甚至3-5层,高层建筑楼房常见,客厅、饭厅、卧室、厨房、厕所配套功能齐全。临街店铺大多安装了铝合金卷帘门,阳台安上了铝合金窗,阳台上摆放着奇花异草,互相争艳。由水泥地板逐渐改装成人造大理石板或人造木地板,墙面用仿瓷、乳胶漆等涂料粉刷、装饰美观大方。富有人家十分讲究,壁橱、顶灯、壁灯、吊顶、墙裙、窗帘各具特色。现在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房。
(三)饮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江人的膳食观念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农村与城镇有别,早、中、晚三餐大多数家庭以干饭为主,也有少数家庭早上吃稀饭馒头、面条的习惯。家餐以吃腊肉较为普遍。婚丧宴席,无论农村、城镇亦在不断更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宴席多为10大碗、12大碗(一品、二酥、三扣肉、四虾米汤、五干鱼块、六排骨、七糯米、八粉条、最后两碗砣子肉),主荤为猪肉,席间增至6-8个盘。90年代后期,席上增至24菜(12碗、12盘),荤多素少,热、凉菜各半。鸡、鸭、鱼、牛、羊、木耳、香菌、银耳品种逐渐增多,城镇更为丰盛,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宴请亲朋好友,席上呈现山珍海味亦不为鲜见。农村富有人家完婚、乔迁、升学、寿诞喜庆之日多数进入县城酒店举办,其档次可与城里人媲美。席上饮酒入席3杯已为不成文的规矩,劝酒亦为习惯。酒的档次越来越高,由烈性白酒逐步改为啤酒、瓶装酒,由几元一瓶上升到几十元乃至上百元一瓶。由80年代的米仓大曲、烧老二、双冠醇上升到剑南春、小角楼、泸州老窖、五粮液、贵州茅台等。
(四)交往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俗交往日益增多,礼仪也在不断变化。1986年以来,除婚俗、寿庆、丧葬等礼仪外,还体现在生育、子女上学、参军、参工、乔迁新居、徒弟拜师、晋职晋级、造坟立碑、工程开工奠基、竣工、剪彩、商铺开业等,都兴邀请客人参加。对个人的祝贺一般是送现金、礼品、鲜花,应邀客人通常用吉利语言表示祝贺,对单位有相赠大型壁画、锦旗,亦有赠送礼金的,与邀请单位的领导或法人代表握手致贺。当日主人家设宴款待客人。
(五)婚俗:20世纪80年代,婚俗变化不大。在农村,从订亲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媒人介绍、“见人”、“合八字”、“看人户”、“送三回礼”、“见拜”、“送期”、“扎期”、“结婚登记”、“办酒迎亲”等过程。其间“看人户”男方要给女方打发礼金,少者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见拜、迎亲,由女方给男方安排糖果糕点、衣物、猪肉等礼品,有的折合现金,数额较大。新婚出现要请“陪娘”,出嫁时由大哥、大姐背送出家门。有的在出嫁时“哭嫁”、“辞神”(即拜祖宗及长辈)。新娘出嫁皆有嫁妆(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男方派出锣鼓、彩旗迎亲队伍,女方讲究的还伴有锣鼓送亲队伍。新郎新娘“拜堂”之后,男方要举行“谢媒”仪式。婚礼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回门”(回娘家),当天返回(不能住在娘家),并从当年的新年起连续拜三年新年。婚宴及结婚仪式在家里举行。城市婚俗与农村有别,多数婚姻自由恋爱而成,结婚仪式及婚宴大多在餐厅举行,亦有在家里举行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村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基本普及,城乡通婚比例大幅增加,陪嫁攀比更加愈演愈烈。农村除成套家具、床上用品、衣着、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外,电视机由黑白的上升到彩色的,收录机上升到组合音响,家庭影院、VCD等高档电器设备逐年增多。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也逐年上涨,由千元上升到几万元。到了90年代后期,婚礼更讲排场,车队迎亲、丰盛高档宴席,迎亲、陪嫁用品攀比成风,造成部分家庭婚后债台高筑。当然也有新事新办,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的,也有举行旅游结婚的。现如今村民随礼皆送现金不等。婚嫁礼仪基本程序为筹备帮忙、歇客、(女方)哭嫁(给眼泪水钱)男方摆礼、出嫁(辞神、踩斗、上轿)、女方送亲、男方接亲、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正席、谢媒、答谢帮忙人员、谢客。
(六)寿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过生日的礼俗亦渐趋隆重,不仅年满花甲(60岁)的人才举行寿庆,而且连满周岁时的幼儿过生日也要大办。进入90年代,“寿庆”越来越时新。农村办寿庆主要是中老年人,城镇长幼皆庆。生日那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献上庆贺礼金礼品、寿匾、寿联及吉祥物等。农村寿庆大多在家里举行,宴席档次越来越高,城市寿庆多在餐厅举行,排场讲究。经济富裕的人家,请乐队助兴,摄影、摄像留念,除举办盛大宴会外,余庆于歌厅、舞厅、酒吧,不惜钱财,尽兴方散。现如今村民随礼皆送现金不等。
(七)丧葬:1986年后,丧葬礼仪,在人死后,普遍设置灵堂、播放哀乐、燃放鞭炮、点脚灯和烧倒头纸,写灵牌。遗体入中堂前要剃头、净身、穿寿衣、烧香、燃蜡、供奉食品等。农村由长子女向亲友族人报丧,通报死因和安葬日期。城镇则以发讣告的形式告知亲友,设灵堂哀悼。停丧期间,每餐饭前由孝子敬送饭菜并跪拜祭奠,夜间轮流值班守灵。吊孝者到灵堂时,子女陪跪祭奠。吊丧祭品,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送香蜡、纸钱、鞭炮;90年代主要是以现金为主,城镇流行送花圈、挽联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更为排场,花圈、孝伞、灵屋、纸人、纸马应有尽有;阴阳先生开路、盖棺、念诵佛经、超度亡灵,以成惯例。停丧时间短者一天一夜,一般丧事3-5天,特殊情况停丧更长,但均会择其吉日而下葬。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灵时设置灵车,葬礼车队、鞭炮不断燃放、锣鼓掀天、送葬人等手持花圈、挽联、抬着祭品、送至坟前,直至安葬为止。也有的家庭葬礼从简,开个追悼会,送墓地安埋即结束。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去世后,根据殡葬改革原则,实行火化,公墓安埋。国家按政策给予抚恤。对城镇、农村居民,近年来大力宣传提倡火化。到2000年,县城公墓入葬火化率达50%。现如今村民随礼皆送现金不等。丧葬礼仪基本程序为唱孝歌、道场做法、开路、入殓、瞻仰仪容、出殡、下葬、烧七。
(八)姓氏家风家训:历代各姓氏均有各姓氏知名人士组织编篡族谱,以让后人对本姓家家风家训知根知礼知义知孝,代代传承礼仪文化。现摘录岳氏家风家训于后。1.民国版岳姓家风:尽忠报国,还我河山。民国版岳姓家训十则:敬祖宗以敦本源,孝父母以立准则,教子弟以储人才,慎婚嫁以重人伦,和兄弟以昭雍睦,睦宗族以厚团结,择交游以宏友助,勤学习以增文化,重生产以建生产,合群力以卫国家。2.现代版岳姓家风:精忠报国,仁孝立家。释义为四个字即:“忠”字字意为:心中正不偏不移,现意为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领导、对朋友、对同志尽心尽力。“孝”字字意为:为人子女要敬顺老者,对父母和祖宗必须有孝顺之心。现意为:敬重之行、孝顺父母、尊宗敬祖。“仁”字字意为:视他人与自己如同一人,仁者爱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意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义”字字意为:我之美德行,要怀正德,务正事,行正道,护正理。现意为:走正路、办正事、勇奉献敢担当。现代版岳姓家训十则:爱祖国执大义,孝父母报养育,敬祖宗明根底,和家庭旺门弟,传家风光先绪,重读书育子女,慎婚嫁择交际,等贵贱睦邻里,多奉献施正义,持勤奋力进取。
(九)家风语:勤耕苦读,兴家之本。清廉俭朴,处世之道。严诫子女,兴盛百年。

发表于 2018-11-23 09: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大河,小的时候每年腊月末,正月初一大家族围坐在火笼边用谷草扎一人(火姑娘)系在提篮(条形不是圆形,且比较大的)中間,由两人分别提着提篮两端。长者焚香烧纸,一群小孩開始唱歌请火姑娘。主要内容忘了,隐约有点印象就是……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只请天上的火姑娘……。小孩子们反复咏唱直到提篮里面的火姑娘开始点头(民俗活动,不是宣传封建迷信)。就可以占卜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火姑娘老家哪里(一般都是有点名气的又有点仙气的地方或者某某庙宇),某某要生个儿子還是女儿,明年的收成好不好,小孩子学业會不會好点,谁想提提篮可以不可以等等。火姑娘又不会张嘴,那她怎么回答呢?点头示意:是的話點几次头,不是的话点几次头。當然次数是找告诉她,让她选。我也提过几次,我没有摇,但是火姑娘確實點頭了,不知道另一端的有沒有摇。一大家人在一起边吃零食瓜子边问问题。最后还要送走。问题問得差不多了,就问她是不是打算回去了之类的问题,她同意了。就把草人取下来在火笼里烧掉。那时候沒什么娱乐活动,没有手机,没有電視。雖然是不靠谱(有點對神明不敬)占卜,但是把一家人的心系在一起。是一家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担忧。現在老百姓家生活好了,机会多了,對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火姑娘也就不用再为人间的事情烦心了,也就不食人间烟火了。

发表于 2018-11-2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文 发表于 2018-10-29 19:56
深山铁罐饭  茅屋腊肉香  
李伯伦
经过搭食堂的煎熬,到六四年,农民的生活虽比以前有所 ...

大河镇有个叫罗朝听的他知道的民俗比较多。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晓文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426449-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展言子 添风神    言子和展言子在故乡南江县指说话、发言、对话、讲话以及文章中的歇后语。展言子有乌龟打屁-冲壳子的意思,这是秃子脑壳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人见人说话,狗见狗打架。这句话其实也是展言子。人肯定需要交流,还需要述说,甚至通过述说来排遣郁闷甚至发泄怨愤。为了增强说服力、文采感染力以及逻辑性,于是便有了展言子。动宾结构的展言子可分解为展和言子,也可以成为一个固定词及词组。比如调侃或抨击对方有:你说话展言子,屙屎糊舡子。舡子是音译,指档席、竹兜一类的竹制品,用牛屎糊上可防水隔水。牛所拉之粪便有此用途,评说的对手自然也就成了牛即牲畜。这句话似乎是骂人,其实也不尽然。它包括调侃、讽刺与挖苦和谩骂。将对手比作牛的言子很多,比如:(你)说话不象话,(你)屙屎浆院坝。农村住宅院坝或非住宅院坝一个重要作用是晒粮食。农村早年的晒坝多是土坝,用新鲜牛粪糊上可以抹平表面,更重要的是硬化和防水渗进泥土且雨后易干燥以便于晒粮食。比如:(你)说话不默(默,指思考),屙屎黢黑,黢黑者,牛粪也。比如:(你)说话不想,屙屎桶状,状读四川话的第四声,表示体积或粗细等意思,这句话还是骂人是牛是畜牲。比如(你)说话不象人说的,(你)屙屎勾一平撮箕,如此数量当然还是牛粪。     屙屎浆院坝是生产生活类民俗。此类言子多如牛毛,内容丰富,只要看官你不嫌我叙述的文字如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且听汇报二三。   从时间来说。有:正月间洗腿,平时好撞嘴。大年三十晚上守岁半夜过后洗脚,一年四季就会经常碰到有人请吃好吃的。这在饿肚皮的年代自然更是好事。二月有:过了惊蛰节,老牛硬如铁。表面上指就是老牛也挺过了寒冷,其实也表示老年人过了一个关口。(所辑似乎是谚语,其实当时当地是当成展言子。)紧接着:过了三月三,皮褂儿脱了给狗穿,这是富人的显摆。穷汉你莫夸,三月还有冻桐子花。警示穷人,注意倒春寒,不然就会三月间的红苕-摈了(bin,病了)Y43;Y43;冬季有:冬天的蚂蚁-不露头。腊月有:三十月看黄历-年下无期。三十月指大年三十这一天,实际也腊月全月。     从空间来看。磨子上睡觉-想转了,指想通了、想转运了。板凳上打麻将-哈(摆、推、排)不开。矮子过河-安(淹)了心的。半空中挂口袋-装疯(风)。背风箱过云南-增火欠炭,指还差实力能力水平。飞机上摆龙门阵-空谈,等等。     从生活经验来看。乌龟爬门槛-迟早要栽跟斗。吃包谷面打呵嗨-开黄腔。瞎子吃汤圆-心头有数。猫儿抓糍粑-脱不到爪爪。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瞎子打瞌睡-不显眼。讨口子见了热稀饭-哧起。讨口子偷婆娘-莫拿琢(音译,实际是一种比喻修辞法,指表达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可能不可能等难以琢磨的情形)。刺卡笼(荊棘丛)里的斑鸠-不晓得春秋。擀面杖作吹火筒-一窍不通。洋马儿(自行车)下坡-不踩(理睬)。青杠树作扁担-硬断不弯,此言子可以形容人的坚贞,还有形容固执意思。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桐油灯盏-拨不亮……     表示心理活动的。驼背子打伞-背湿(实),是沮丧。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是否定。新姑娘打屁-稳起,是调侃或讽刺。池塘里的莲子-心眼多,是讽刺。癞蛤蟆打呵嗨-好大口气,也是讽刺。水仙不开花-装蒜,还是讽刺。佛爷放屁-神气得很,还是高妙的讥讽。死鱼的尾巴-不摆了,多是正话反说。     还有富有哲思的言子:眼睛鼓起-长看。文革动乱岁月,母亲经常教诲我们:要眼睛鼓起-长看,有时也说:吹火筒做眼镜-往长看。强调向前看,往长看,这在当时,那一定是提振精气神的精玉良言。母亲勉励道:有儿女穷不久,无儿女久久穷,以此来增强我们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其实,当地人的言子是:有儿子穷不久,无儿子久久穷,一字之别,彰显了作为人民教师的母亲的人文情怀-儿女一样,儿女都是宝贝。    一般而言,言子前长后短。从所罗列的言子来看,言子的前半部分是叙述描述,言语略长;后半部分是结论,有如概括总结,一般言语文字少于前半部分,但凡事都有例外。如:青杠木雕老爷-球神都没得,鼓起一根硬筋,此言子是形容人的固执。言子之字词,多是很俗很凡,似很有话丑理端的特点。如一坨干屎-闻起来不臭,一挆开雱臭。(雱,音译,很、非常义。)此话表明,有些事捂着要好些。如推屎爬(屎壳郎)戴眼镜-假充一位地理先生,地理先生指风水师。如小娘子生儿子-有理的事干下来了。     所罗列言子根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也无须考证。自从农村安装了有线广播,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个新的言子:窗户外安喇叭-名声在外。这是否可以说明,语言总是来源于生活,也装点了生活。     南江言子是民俗文化中的瑰宝,是邑人千年百代的生活总结与表现及再现,是常识常理,却充满了理趣、情趣及哲思,展示了汉语字词的丰富含义和表达的多样性,确实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注:言子属于方言,一些字只能音译,也有认得到写不出来的字,比如bin红苕之bin,以前见过,身居外地,于是在网络上查《新华字典》《平水韵.总目》以及百度搜索,皆不得,只好以摈代替。杨吉成于2018年11月29日。)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11-2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庞大的工程啊,但是只要完成了,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发表于 2018-12-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老家那里往年也兴正月十四请火姑娘
正月十三的上午,先用坡上的茅草(提前准备好)扎个草人,然后用纸画张美少女脸像,贴在草人头上,草人放在往年用竹子编的提蓝里,到了晚上,一家人或亲朋好友等众围坐在火笼坑(烧柴火的火坑)周围,点上香蜡,摆上供品酒水等,两个年轻的要未婚男女,小孩为佳,相互携双手抬提蓝(火姑娘)。一长者,不分男女,就在一旁对着火姑娘说唱,(开始请火姑娘了),还是很严肃很虔诚的,都不要说话,不要笑,听长者说唱:
    正月里,好时光,又杀猪,又宰羊,专请天上的火姑娘。 火姑娘,你快来,莫在阴山背后挨,阴山背后雪花大,打湿姑娘的绣花鞋.....就这几句反复唱请,直到火姑娘来了为止。
    火姑娘来了时,草人会自已点头动的,人控制不了,这个时候,围坐人都很兴奋,高兴的都要向她祈福,问这问那,求财求富保平安,只要火姑娘答应了的事,她就会点头。全部问完 了,也就深夜了,最后还要烧纸钱退神哦,也还要说唱一段话,才结束。
   小时候,农村好多家里过年都兴请火姑娘。不过大多没请来,孩子们抬火姑娘久了手酸,就人为的让草人(火姑娘)点头,把人哄得开心。我小时候也抬过的,也是手上专门让火姑娘点头,其实根本没请来,哈哈! 不过,听说还是真的有人请来了的。呵呵
   

发表于 2018-12-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朴的民风民俗,儿时的美好记忆!
忘不了儿时的梦幻,追忆里充满无限思念......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