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035|评论: 71

关于民族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0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民族性


    某一天,我在自己的空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缺失民族性的人再怎么富有终归也只是个孤魂野鬼。于是有一位叫阿卓弘文的族人给我留了言,他要我给说说这句话的内涵,也许他是想要我从学说的角度给予诠释吧,不过因为我的才疏学浅,系统的介绍我有些力不从心,我还是用自己对“民族性”的粗浅认识来略说一二吧,但愿不会偏颇太多。
    民族性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包括语言、文字、历史等,从这个高度来说,小到一个民族大到一个国家,民族性的认识是族之根本、国之根本,没有民族性的共同认知,族就会失凝聚力,国就会失安稳。迪格尔印第安人有这样一句箴言:从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子里,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人类学家把迪格尔印第安人的这一句箴言放大后认为:人类的不同民族从一开始就各自发展一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人类群体为适应其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是这个民族的特性所在。
    有人就曾经和我讨论过有关民族性的认知问题,可惜的是,在那些人的潜在意识里,只要有车有房有钞票就比什么都强……人类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中通过繁衍这个基本手段来延续生命的,通过这个过程,人们以无限延续的方式超越了时空及自我,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完美的、却又不完全的生命体的再造,人类用这种特有的方式延续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脉相连”的真正内涵。这个过程之所以完美,那是因为一代代繁衍出来的生命体都是人类,他们依旧传承着上辈的语言、文字等;不完全指的是这些被繁衍出来的人又尽不相同,无论是品相还是脾性都会有所差异,所谓“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这大概就是一种最朴素却又最贴切的总结了吧。
    而在如此这般的传承历程中,人类始终会铭记着自己的来龙去脉,并一代代传承下去,哪怕在社会环境及其恶劣的情况下,人们也会用各种方式默默地记录着过去,而这一切断不会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消亡。在重视根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追根溯源的热忱空前高涨,比如风生水起的孔子文化热,还有各个家支的家谱拟理和修缮等,所有这些都是族文化在社会活动中的凸显,也是人们对民族性认知愿望的表达。
    一个具有着较强民族性的人,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对族群历史文化有着较深认识的人,这样的人哪怕在物质上较贫穷,但他在精神层面上必定是富裕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必定很丰满。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民族性的认知,他就像是一只迷失在大海里的帆船,哪怕船上满载着金银财宝最终也难免倾覆的厄运。
    民族性的认同可以让人很强大,至少在精神层面上能武装人的思想,叫人不屈不挠。民族性的认同也是淬炼人们意志和增强斗争精神的一剂良药。
    1873年以前,在西非海岸有一个阿斯汉梯族的王国,他们有把金椅子传说是从天而降的,阿斯汉梯族把这把金椅子看得很神圣。阿斯汉梯族认为,这把椅子是他们的灵魂,与全族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因此,每年阿斯汉梯人都要抬着这把椅子去巡视全族的土地,平时则由国王珍藏在宫中,不敢坐它。1873这个地方沦为英殖民地。1896年派驻这个地方的英国总督自作聪明,以为只要自己坐上这把金椅子,全阿斯汉梯族就会听命于他,而阿斯汉梯族知道这一消息后大为愤怒,为此全起而与英国军队对抗,双方打了几十年的混战。1921年人类学家拉特雷(Rattray)来到这个地方后,发现这几十年的战争只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误解而产生的冲突,于是向当局说明阿斯汉梯族的金椅子只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圣物,并不是供人坐的,他建议总督放弃了夺取金椅子的夙愿,果然不久阿斯汉梯族人的反抗行动就平息下去了。金椅子的故事揭示了人类不同文化立场之间所存在的碰撞可能,甚至是战争,同时也展示了民族性的非凡和强大。
    民族性的强大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有时它是排山倒海的,摧枯拉朽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华民族之八年抗战即是如此,四万万同胞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从小的方面来看,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之浴血奋战,以强大的爱国热情和顽强勇猛的战斗精神,粉碎了日军王牌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以1:1.2的辉煌战绩开创了自抗战以来敌我双方兵员消耗小于对方的先河。
    而又说到彝族的族性和价值观等问题,假若以当下物欲横流、满世界充斥着金钱欲望作支点来看,的确很多新一代的彝族人是很难适应的,因为他们不习惯这个社会的多变,少却了察言观色、作恭打揖的能事。有人说彝族是个轻经商的民族,相对其他民族来说大部分彝族人都存在这种价值取向。从这一点来说彝族群体内普遍存在的轻经商表现,族性似乎在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我们姑不论这样的认知是对是错,而能在如此云涌风疾的经济社会浪潮的冲洗中持有族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人说彝族是一个酒的民族,我不甚赞同这样的说法,在我的认为里很多族人的好酒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因为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关系,要知道北方的众多民族也酷爱着酒,西藏地区也如是,而这些地方都是较为高、寒的地区,由此而知,彝族的好酒不是透进骨血里的,而是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因为御寒的需要,是居住区间的关系。当然这里不能否认的事。一些为适应环境而生发的行为在久而久之后会变成风俗习惯,比如在彝族的传统社会里,亲戚间的相互走动总是以酒为礼,而待客场合也总是与酒有关,不过这些都不能上升到特有的族性高度。所谓族性,其实就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包括
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而在相当长时间里,因为一些人的粗浅认知导致了不少人的盲从,一些人甚至把酒抬高到了族性的高度,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也是错误的。

    我们不少的彝族人总是好高骛远,在自身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一味地追求享乐,表现的很盲目。和其他的很多民族人相比较,我们彝族人在交往上比较骨感一些,加之在所谓的“酒文化”的作用下,容易得罪人也容易轻信他人。
    其实,彝族是一个有着很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民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文化的精要没能较好地被传承下来,从而影响了现代的人们对彝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正如之前我提到的一些人笃信“只要有车有房有钞票就比什么都强”的信条一样,在这些人的眼里,金钱和权力就是万能的。而人们的这些行为和做派,在很大程度上是拜赐于现代社会的浮躁,以及人们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对民族历史文化认识的不够。不客气点说,这样的人不管他在物质上多么富有,在他淡漠于族性认同的时候,他自己早已被人们圈出族群,从而在所难免地变成了孤魂野鬼。
    总之,一个民族想要发扬光大自己,首先就要摒弃掉一些如影随来的不利因素,并要从思想的高度把自己立起来,就如一只立着的木桶一般,只有立着才能接纳过去和容纳未来。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只有充分认识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去完善,这样的民族才是接地气的民族,也才是最有希望得到发扬光大的民族。

                                                                                      

                                                                                              写于 2015年5月20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入膏肓的彝人
  
点燃一根烟
把伤痛默默地呼吸
诱人的尘烟
变幻着撩人的姿态
今夜
我的心湖没有月亮

漆黑的夜
笼罩着我的世界
看不见远山的葱茏
也看不见山里的荞麦花

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彝人

好盼望有一点光亮
哪怕是细若蛛丝
也会是我的救命稻草
我会不顾激流的凶险抓住那根稻草
然后拼命游向彼岸

我好累
心疼痛的几乎没了声息
那些风花雪月事
早已随风
而那个炙热的火塘
已在三百年前熄灭

今夜的我
漂泊在无边的心海
像一只孤单的帆船
总是找不到停靠的港湾
而遥远的彼岸
那盏航标灯是否依然明亮
……

发表于 2015-11-2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哲鲁仇直 发表于 2015-11-20 21:40
病入膏肓的彝人
  
点燃一根烟

行香子·正韵第二部
一段青墙,环抱茅堂。远喧嚣,尽揽春光。好花到眼,只领春香。有薜萝绿,蝶儿粉,野花黄。
林莺唱晓,清音洗耳。几风回、两袖徜徉。诗肠入酒,且卖疏狂。但忘些儿,忆些个,得平常。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笙歌清梅影 发表于 2015-11-20 21:53
行香子·正韵第二部
一段青墙,环抱茅堂。远喧嚣,尽揽春光。好花到眼,只领春香。有薜萝绿,蝶儿粉,野 ...

但忘些儿,忆些个,得平常。: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祖问

一天
我问祖
我的心在哪里
祖说
在你的灵里
我说
那我怎么看不见
祖说
不用看见
它一直在那里

又一天
我又问祖
我的灵在哪里
祖说
在你的爱里
我说
那我怎么看不见
祖说
不用看见
它一直在那里

又再一天
我又再问祖
我的爱在哪里
祖说
在你的心里
我说
那我怎么看不见
祖说
不用看见
它一直在那里

于是
我不再问
祖也不再作答
……


祖——祖先,在古代彝族社会里“祖”(兹)即为王。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山行(组诗)

一、向往凉山

背起行囊
沿着你的方向
我从乌蒙山深处走来
哦,凉山
大凉山
你是彝人的僰濮弥啊1
你牵动着无数彝人
柔柔的心肠

哦,凉山
美丽的大凉山
你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
你用嶙峋的骨架
托载着蓝天
你用甘甜的乳汁
抚育了彝人
你是我最最美丽的向往

二、穿过乌撒2

向着大凉山
呼啸的车轮
滚动着高原的薄雾
窗外的景致
渐渐向后逝去
我正穿行于俄索弥3
那个汉语叫乌撒的地方

这个古老的地方
它离太阳最近
我却看不见
那架传说里的天梯
巍峨的山头上
那座孤单的向天坟
在默默地遥望着大凉山

三、途经昭通

昭通
六祖分封的圣地
你是乌蒙山名的源头
你就叫偶慕阻啊4
你是彝人曾经的天堂

走过你
一路往北
那里有澎湃的金沙江
在金沙江岸啊
有笃慕大帝走过的脚印
就在这里
我看见了对岸的大凉山
那绵延千里的大凉山啊
是我割舍不断的念想

四、宁南风光

跨过金沙江
是温热的宁南
初冬的冷
在这里没了踪迹
那青葱的四季豆
就是证明
还有那女子般婀娜的榕树

哦,凉山
这就是凉山
在盛开着荞麦花的山下
那一串串的香蕉
正泛着初果的绿
那一丛丛的脐橙树
舞动着洁白的毛巾
仿佛要为我
这个来自远方的客人
擦拭去一路行来的风尘

五、普格印象5

一路往北
金沙江蜿蜒着向后流去
而心底的温热
却不曾消退
两旁的山越来越巍峨
仿佛是一个巨人张开的臂膀
而我
正行走在巨人温暖的臂间
哦,这里就是普格
彝人的普格

往北
一路往北
在狭长的山谷间
我看见了婆娑的攀枝花树
那高大的身影
似一个个伟岸的彝人
我期盼着它们
在来年的春天里
盛开出灿若红霞的攀枝花

六、醉在凉山

凉山,我来了
沿着指路经的方向
我踽踽而来
怀着一份虔诚和向往
我从遥远的古诺弥而来6
我从遥远的黔西北而来
从偶姆阻的巧家7
到大凉山的宁南8
奔流的金沙江
洗涤着我蒙尘的眼眸
透过巍峨的大山
我看见了邛海旖旎的风光

哦,凉山
我来了
我带着千年的虔诚
来看你的模样
哦,凉山
美丽的凉山
我终于看到了
你超凡脱尘的模样

七、西昌之夜

明天我就要回家
回到那遥远的地方
我却舍弃不下
你在我心底的柔情
徜徉在你的大街小巷
我细细把你端详

华灯初上的夜晚
我坐在公园的草地上
感受你动人的笑脸
我听见了
广场里达体舞的乐声
哦,西昌
那是你对我的挽留吗

从邛海吹来的夜风
拂动着你的秀发
你说你有些冷
哦,是我们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而在我转身的刹那
我看见你美丽的眼眸
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八、离别凉山

我走了,凉山
你是我心底柔柔的牵挂
相逢的喜悦
变成了满满的惆怅
我的眼眶有些发烫
我不敢让你看见
我温热的泪在眼眶打转

我走了,凉山
就让我静静的离开吧
我是真的不敢迟挨啊
怕就怕我的迟挨
吞噬了你的矜持
怕就怕你的眼泪
迷失了我的方向
……
1僰濮弥——彝语转音,即古代彝族的僰濮支系住的地方之意;2乌撒——即彝语俄索的音转;3俄索弥——俄索是人名转地域名,俄索弥即俄索君王的领地之意;4偶姆阻——古代彝族社会昭通的彝语转音地名,即为大帝王领地之意;5普格——凉山州县名,为彝语转音;6古诺弥——即贵州(贵阳)的彝语地名;7巧家——云南省昭通市的一个县名,与四川的宁南县接壤;8宁南——凉山州的一县名,与云南省的巧家县接壤。

发表于 2015-11-21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
发表于 2015-11-2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心在,心在祖在。。。。。。
发表于 2015-11-2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人更高,天地之宽广还在于心的宽广,心的宽广能容纳山河大地,万古星辰。。。。。。
发表于 2015-11-2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哲鲁仇直 发表于 2015-11-20 22:54
凉山行(组诗)

一、向往凉山


好诗!如同一杯香茶斟满浓浓的情义,谢谢哦: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芨芨草 发表于 2015-11-21 09:58
好诗!如同一杯香茶斟满浓浓的情义,谢谢哦

是我阿哲该谢谢你的到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芨芨草 发表于 2015-11-21 09:25
你在心在,心在祖在。。。。。。

好释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1-21 23:31
很美的诗,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芨芨草 发表于 2015-11-21 09:39
山高人更高,天地之宽广还在于心的宽广,心的宽广能容纳山河大地,万古星辰。。。。。。

夸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彝民族的走向

      有人说作为彝族人用汉文化是一种悲哀。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觉得一个彝族人能够使用汉文化是一种荣耀!当然我并不是“崇洋媚外”,我更看重的是我们有很多族人已经超越了自我。不是吗?既懂自己民族的文化,又能把通用文化了然于胸,这难道不就是一种民族本身的超越吗?发展才是硬道理,固步自封不是一个优秀民族的作为。超越自我,走出自我,才是我们新一代彝族人所应该去思考和实践的。
  说这些话我也很谨慎的,假如我们不懂自己民族的语言,假如我们不爱自己的民族,那么我们将归就会失信与自己的民族,也必将对不起自己的灵魂。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我们彝族人也与其他各兄弟民族一道在努力着。我们很多彝人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美食时装,我们的许多同胞走出了大山,融入了纷繁的现代潮流,并绽放出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在我们与大社会的适应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们的一些同胞要么就会畏缩不前打退堂鼓,要么就是怨这怨那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端来。其实万物都是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的,也存在着排斥性和共融性,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了。当我们面对一些一时难以与之相适应的事物时,我们更应该要冷静地透过现象来看事物的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我们才能得出适当的方法来把问题合理的解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一度时间里是具有排斥他族性的。自从1664年吴三桂制造了惨绝人寰和灭绝人性的“剿水西”行动开始,在西南这片土地上彝汉两族就一直水火不容,更谈不上经济文化等的交流了。这个僵局直至民国后才稍有好转,当然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得到了空前的巩固,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个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更离不开融洽的民族间的关系。就拿明朝时期来说,由于彝族水西统治集团代表奢香的高瞻远瞩,她始终把民族团结摆在第一位,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用通九驿架十桥兴办汉学等方式,拉近了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关系,更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奢香用自己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在大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一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团结和发展进步的楷模。
  彝族需要走出自我的禁锢。要想走出自我,使自己与大时代对接,从而让自己在文化经济浪潮中得到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彻底洗涮掉历史留在我们思想上的阴影。走出自我,我们就要放下历史造成的心结。只有心里的隔阂被彻底穿破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其他兄弟民族交往,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自身的爽直优势,才能更好地被其他兄弟民族所认同。走出自我,我们还要放下无谓的高傲。在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中,我们大家都需要站在同一个平等的起线上,这样才会公平,而只有公平了才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彝族向来骄傲,总是认为自己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发明并娴熟地远用了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和十月太阳历,其实历史终归是历史,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高傲其实是一种自大,是不能容于人的,也是很多矛盾的症结所在。所以走出自我首先就要做到我中有人,做到我中有人后别人也才会人中有我,这样在民族间交流的这台天枰上的砝码才会平衡。
  放下高傲不是放下人格,更不是放下民族的自尊。作为一个彝族人,我们要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有责任去传扬自己民族的文化。那我们传扬自己民族的文化靠什么呢?就凭我们在其他兄弟民族面前高扬着头颅?就凭我们不容许别人在我们面前对我们民族提出一些意见?其实这些都是很错误的,也是很不明智的!这样下去我们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我们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的梦想就会被高傲之风吹的无影无踪,而剩下的将会是我们无尽的悔恨。
  我们的人格和民族自尊不是靠高傲得来的,而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经过数千年的不懈努力和付出了无数心血得来的,我们是该骄傲但我们不可以高傲。骄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几近万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精神动力,我们有了这种无穷的动力后就会自觉地去传承、去拼搏、去发扬,所以骄傲是透进心底的,融入骨血里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形表于外的高傲!高傲来自于内涵而不在于外表,因此高傲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是敌人,是不可取的。
  目前束缚我们思想的痼疾在哪里?有些人总是说中国的彝族太少,在经济文化上我们不能与人家相比。这是一种自卑和不思进取的表现,这种人往往不谋发展却总是坐在一旁怨天尤人,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昏暗的,他们看不见希望更看不见光明的前途!其实就当今来说我们彝族也有不少的精英分子,他们并在若干领域做出了耀人的成绩,如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友联矿业公司的老总秦正刚,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西南民大副校长、教授沙玛拉毅,云南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兴发,中科院教授普忠良,著名诗人阿库乌雾,著名诗人、《大西南月刊》总编阿诺阿布,《大西南月刊》的制作人、贵州赫章的企业家罗阳等,他们或在诗歌界、或在经济界、或在歌坛、或在学术界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骄人成绩,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佼佼者。犹如这些族人,要是他们也都不去默默的耕耘,不去孜孜不倦的拼搏,那么试想一下他们会成功吗?他们犹如一盏盏浩瀚大海里的航标灯,让人在暗夜里有了前行的方向,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朝着他们的方向前进呢?
  找准我们思想的痼疾然后把它剔除掉,学会自己给自己诊断疾病和动手术,用我们坚强不息的族性去拼搏!犹太人也不多吧,他们中许多还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不过他们的拼搏精神是世人皆知的,马克思如此,居里夫人如此,他们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诊断一下自己吧,不要总是如同无事人似的整天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语。尽自己的所能去做事吧,要知道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成就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就拿我们彝族的文化来说吧,我们彝族的文化历程是很悠久的,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很灿烂。诸如古老的文字,十月太阳历,水西阿哲家长达115代的父子联名谱等等,这些文化遗存无不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也激励着我们后来的一代代彝族人忘我地去拼搏。然而历史的东西毕竟已经成其为历史,她只能肯定我们祖先的过去,而在当今社会里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去奋斗,只有通过我们这一代人付出了心血做出了成绩后,我们才能不愧为有着荣耀过去的先祖的后代,也才对得起作为一个新时期彝族人的良知!
  我们彝族的文化要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使之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这个还需要我们付出积极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文化政策犹如春雨一般浇灌着彝族,使我们彝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较之过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的可谓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曲比阿乌的《情深意长》,云南的《小河淌水》以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贵州的《阿西里西》等,这些作品在大中国传唱了近半个世纪,在中国的音乐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近年来我们的山鹰组合,彝人制造等一些知名音乐人组合运用音乐的形式把彝族文化再一步推介了出去,他们的作品《七月火把节》、《走出大凉山》等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些人为彝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做出了非凡成就的,是值得我们所有彝族人骄傲和崇敬的。
  当然我说的推广并不是纯粹的文字的推广,而是把彝族文化的精髓以多种形式向大众挥发开来,让其他兄弟民族的群体更好地感受到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多渠道地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以达到共同发展进步的目的。为了自己文化的纯洁性从而要排挤其他民族的文化,那是不可取的,也是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的。就如我们传统的古老文化,她涉及了军事、政治、教育、医学、艺术等各种领域,我们仅仅是着眼于我们目前的九百万族众可以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扬文化的目的是要广大的各民族群体从中得到感悟,并在若干层面上对彝族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不仅仅是为了单一的在本民族中传播,因为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彝族走出去!
  而今党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如甘露一般滋润着我们,使我们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道路上更能阔步前行。我们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挖掘、传承和发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首要任务,运用文化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繁荣是我们的目标,并合理地整合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才资源,我们的文化和经济才能得到双赢,我们的族人才能得到由此而带来的实惠,我们的整个民族才能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文化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她将引领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文化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人们才是推动历史文化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我们彝族的古代历史中,就曾经涌现了很多的且有着非同凡响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彝族女诗人、教育家阿买妮在她的《彝语诗律论》里说过“诗韵四百七,常用四十三”,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彝族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浩瀚的,就是如今的汉语诗歌在韵律上其长期使用的韵也正如阿买妮所言只是“常用四十三”而已,从这里就看出了我们的先祖在古代的诗歌创作上是很有成就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汉学意义上的成就!
  而这些东西如今在哪里呢?这就要我们去挖掘,去整理那四十三以外的韵,这些才是人类历史文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是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探索的。在这一块上我们的古彝文学者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贵州民族学院的教授、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院长王仔尧,毕节彝族文化研究所的王继超教授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阿买妮所说的“诗韵四百七”就会被逐渐挖掘出来。到那时,我们的诗人,我们的剧作家,我们的音乐人就可以把这些传统文化再创作,使之变成诗歌,变成电影,变成歌曲,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我们纷繁的文化,继而带动我们的民族经济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会激励更多的族人去大繁荣、大发展!
  作为民族的文化我们是要继承,但也不能是纯粹的没有选择的继承!要知道每一种文化都是有其糟粕部分的,当然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历史文化为什么要成为历史?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她的使命已经完成。这里我便没有否定历史文化的意思,相反我对历史文化是持敬畏态度的,更是顶礼膜拜的。
  这里我要特别点明一下的是过去彝族历史上的等级论和血统论,这些在现在的社会意识形态里是不合时宜的,尽管在过去这种论调伴随了彝族这个民族数千年,但等级论始终贯穿的都是剥削和压迫。也正因为这样,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一度时期里走入了低谷,没有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在过去的彝族历史社会里,文字被占族众人口少部分的统治者所把持,平民百姓是不允许接触文字的,这样一来就给彝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戴上了镣铐,使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不能在广大民众中传播,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滞后。其实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只有充分释放了相互间的尊重,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好的交融,继而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的文化经济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的传播形式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多种渠道地传播我们的文化,并在传播过程中要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味的强调自己民族的文化从而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那么我们必将会走入死胡同,无异于自取灭亡。文化犹如一个人对于食物的需求,总是单一的摄取一种营养那不是健康的表现,久而久之后甚至会衍生出这样那样的疾病出来。我们需要文化的多元,就如同我们离不开各种食物的养分,只有营养源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个体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是汉族的谚语,就算我们彝族的古老文化是玉,那在没有他山之石来作比对的情况下你怎么体现得了玉本身存在的价值?当然这只是打个小小的比方,但话说回来的确是如此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在当今这个快速飞跃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要放眼未来,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襟,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来作为后盾后,我们民族的经济文化才能蒸蒸日上,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壮大。秦正刚的友联矿业公司一路从云南慢慢走来,并慢慢壮大,如今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彝族企业家又在贵州省的黔西县投下了七亿巨资,他要协同各界人士一道打造贵州的水西彝族文化,打造水西的民族文化古城。贵州省的罗阳也是这样,在他的经济实体壮大后他想到了族人,想到了这个社会,他为《大西南月刊》的出炉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有这些人,他们都是彝族经济战线上的精英,在他们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忘记这个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己的族人,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反哺这个社会,反哺这个民族。
  融入大社会不是迷失自我。融入是我们的经济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发展的前提,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只有我们进入了更大的社会空间里去,我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展现,我们的抱负才会得到实现。社会是一个大潮流,当我们适应了它后我们才能有大的作为,我们的经济文化才能走出去,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有些族人也许会认为融入后就没有了彝族,其实发展和融入根本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族性,我们有浩瀚的历史根源,无论走到哪里,为你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民族文化传播出去,把民族经济搞上去。总是怕迷失自我,总是不敢踏入大社会,这样的思想不是一个优秀的彝族人所应该持有的。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解除自我的禁锢,克服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之间的排斥性,挥发共融性,努力搞好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团结与协作,以谋求更大更好的经济文化发展,这样我们民族的经济文化就会步入一个欣欣向荣的良好环境。我们还要放下高傲,因为除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灿烂文化外我们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傲的,我们甚至连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我们还不能全部了然。我们的前路还很漫长,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我们还需要千倍万倍的去努力、去奋斗,我们要时刻明白着,我们这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是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固步自封不是一个优秀民族的作为。超越自我走出自我,才是我们这一代彝族人所应该去思考和实践的。还是让我们好好记得吧:历史是铮亮的镜子,她让我们鉴别自身的不足使我们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历史是苦口的良药,她帮助我们治疗因为找不到方向而到处碰壁所留下的伤痛;历史也是温暖的火把,她将指引着我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发表于 2015-11-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兵入关建立大清王朝后,水西安氏识时务地归降了清王朝,安坤被任命为贵州宣慰使。
同时伴随的是吴三桂入主西南,这将统治一千三百七十多年的水西安氏送上了未路。从入主西南第一天起,吴三桂就认定了水西“在滇为咽喉,在蜀为门户,若于黔则腹心之蛊毒也”,是他今后称霸天下必争的地盘,他必须吃下。
据说吴三桂灭水西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安坤的爱妾陇氏。陇氏“极有姿色,美而体香”,吴三桂见之,念念不忘,想据为己有。
公元1664年,吴三桂以安坤谋逆反清为由,发起了对水西的战争。三月,吴三桂率二万大军与十万水西兵决战于果勇底(今贵州织金县)。安坤率军佯败引吴军掩杀而截其后路,将吴军围困于果勇底,并断其粮草。吴三桂两万大军被围果勇底二月有余,只可惜安坤听信了被吴三桂收买的手下大将叉戛那的奸计,对汉军只围不攻,错失最好战机。吴三桂因为援军粮草到达而元气恢复,三路大军内外夹击水西军。安坤的优柔寡断竟使十万水西军陷于失败,全军覆没。安坤被吴三桂俘获杀死。
吴三桂开始对水西为时三年野蛮而残酷的种族灭绝性屠杀,“凡经过处步步肃清”,“以炮击之,焚其村寨,掠掳烧杀”。连清政府也感慨“水西剿绝,无可追征”,在平吴三桂之乱后很长时间不对水西地区进行赋税征纳。据方志所载。在水西居住了上千年的水西彝民,时剩三十八户。
不得不提及的是吴三桂所垂涎三尺的彝家美人陇氏,果勇底之战失利后,陇氏组织残部潜入深山,不断袭击吴三桂部,让吴三桂非常头痛,不得不对这个曾经他非常想得到的女人下达了必杀令。陇氏最后在与吴三桂部作战中被围遇难。
与中原在儒家传统熏陶下温良淑德、三从四德的汉族女子相比,从奢香到刘淑贞,再到陇氏,西南彝家的女人们显得如此的英姿飒爽,在美丽的外表后面总拥有着一颗勇敢的心,让人敬佩。
奢氏:
永宁奢氏的根基远不如水西安氏这样牢固。奢崇明兵变失败被杀后,奢氏一族大多死于战乱。明政府趁机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幸免于难的奢崇明二子隐姓埋名(改名余保善)于毕节大屯。奢(余)氏后世在清朝和民国期间人才辈出,在政治、商业、文化各方面均有涉猎。余家十一代苦心经营,为后世留下了西南土司文化的象征性建筑物——大屯土司庄园。
战争猜想:
对于大明帝国的灭亡之因,众说纷纭,历来的史学家在提到其直接原因时,都会提及明末农民起义和长年与北方后金边境的战事,而发生在西南川黔地区的奢、安之乱,则极少被史学家们重视。
当你真正翻开这页历史,你会发现,这场历时十七年(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七年)波及川、黔两省的少数民族地方势力兵变,不折不扣的是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
其实,长期以来,贵州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势力与中原政府的关系还是比较和睦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对该地区都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所以大规模的战事和叛乱极少。但在明末,该地区却连接发生了播州杨应龙之乱(万历朝三大战事之一)和奢、安之乱,不能不说与明政府从立朝开始就想把西南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直接统治、力倡改土归流的高压方针有关。加之后期的吏治腐败和大汉族思想抬头,使得原本温驯的西南土司们,在大明帝国最危难的时候,群集而起,向大明帝国投去了最后的一块落井石。
这样的后果,是当初朱元璋玩弄权术,指使亲信侮辱屡屡向他伸出友善之手的奢香夫人的时候,所能想到的吗?
假设大明帝国的统治者们,在重重危机之下,俯下文明强势者高昂的头,在北事逼紧、中原农民起义不断的情况下放宽对西南的民族统治政策,让没有任何扩张意念而仅想自保安定的西南土司们不去拖扯明帝国的后腿,大明帝国没有西南战事的拖扯,可否会在风雨飘摇中实现自我的救赎呢?
第99战  奢 安之乱   明朝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彝人的情怀
   
站在你的故土
回想你的过去
我的心在流血
我把手举过头颅
我诚心膜拜

我魂牵梦绕的慕卧格
还有那美丽的杜鹃花

三百年前的那个夜晚
铁蹄敲碎了你宁静的梦
我的慕卧格和杜鹃花哟
在凛冽的北风中颤抖
从此
血雨腥风吞没了你的荣光
那个不堪回首的夜晚
我的杜鹃花啊
离开美丽的枝头
撒落在了黔西北寂寞的山岗

多少年了
那漫天的尘埃和飘零的花瓣
却一直萦绕在我滴血的心尖
凝结成了不尽的思念

哦,慕卧格
多想拂去你那刻骨的忧伤
让你再铸一回不朽的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三桂、叉嘎那和彝人
  
三百年前
你来到慕卧格
你像魔鬼一般
挥撒着硝烟
蹂躏了这片土地
狼子野心的你啊
喝饱了山海关的奶
又来饮乌蒙山的血

吴三桂啊
是你摧动着没有人性的铁骑
践踏了彝人美丽的家园

你永远不会想到
从你踏上彝山
挥动了屠刀的那天起
你将在这里灰飞烟灭

在果约迭之役
不可一世的你啊
本已如困兽犹斗
眼看就要头断魂散
怎料得你收买了肖小
里勾外合使你避过一劫

奸贼叉戛那啊
忘了彝人的宗法
卖了自己的祖灵

从此彝人的山上
杜鹃花不再开放
从此彝人的心里
驻下了魔鬼的身影

三百年过去了
你和叉嘎那啊
一直被万千彝人的灵魂
和他们虔诚的子孙诅咒着
你再也不会看见
那曾经凋零的杜鹃花
依然红遍着千里彝山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