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723|评论: 177

[群众呼声] 四川邛崃古氏族谱文献 邛崃古代美 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1.png 134627aw7zlmxhpwxhzthk.jpg
       四川邛崃古氏族谱文献
                           --邛崃古代美 编

            一、四川邛崃《古氏宗嗣》
                  
             作者:古芝光     古代全           整理:古代美

   说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老人们的纷纷故去,知道邛崃古氏源流的人越来越少。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溯源,寻根,问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忘先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族谱或宗谱、宗嗣,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述了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家族繁衍生息、世系分支、风土人情、人文掌故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而且是同祖同宗的群体记忆的历史档案。

    应部分古氏宗亲的请求,特将四川邛崃《古氏宗嗣》整理成电子文档发到网上,以飨大家。笔者还将推出系列古氏源流文章,敬请各位关注。(古代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氏遗留一根生,传与后世众裔孙;
    天生万物各有本,水有源头树有根。
    惟我祖先:古熙昌原本湖广麻城县人氏,孝感乡正南街居住。从幼明末自入四川上南道邛州西路孝六甲古家沟立业。脉生三子,长子古尧黄氏,次子古动赵、李氏,古瑞刘氏,弟兄分居各立自向。
古尧黄氏迁居下营脉生三子,长子琦美郑氏脉生二子,长子古家清蔡氏脉生一子,古文泗李氏脉生二子,长子古还明唐氏,次子古还德余氏;次子古加玉杜氏,脉生一子古文贤王氏,,脉生二子:长子古还仲李氏,次子古还相余氏。
     次子专美孙氏迁居五绵(面)山,三子良美迁居(君平乡)黄连桥。古动赵、李氏脉生三子,长子古杨美邓氏,迁居(前进镇)东岳镇,次子古继美X氏迁居雅州府(下河坝),三子古宗美X氏迁居(今邛窑遗址附近)石灰包。
    幺房古瑞刘氏脉生三子,长子古爱美陈氏脉生二子,长子古加财,次子古家禄毛氏。次房古相美脉生三子:长子古家楚张氏,次子古加增孔氏,幺房古加玉年幼乏嗣。古正美王氏脉生二子:古加伟别氏,脉生一子古文德潘氏,古加适脉生一子古文辉。
1、古正美中营;      2、古爱美上营;
2、古琦美下营;      4、古杨美邓氏东岳镇;
5、古继美雅州府;   6、古专美五绵山;
7、古宗美石灰包;   8、古良美黄连桥,
9、古相美七宝山。
     上营古加财住居前沟生古文斗,古加禄住后沟生文榜,古加楚迁居七宝山。(古埂子正确)


     祖先古熙昌入川,住居古家沟脉生三子,当时是没有排行,由古尧、古动、古瑞各自立向,脉生九子才立了排行,是用“美”来统一排行,所以“九美”一致。前二十代里的排行里后五代各的定法不一,现经三营代表研究,古氏宗嗣尊严不得紊乱,必须统一。经代表人员反复研究,后五代应该依当初谁定为准,依从当年古正美的立定,他是幺房,按国有国法,家有家法规定,家法长哥为大,经决定,后五代依下营立定为准,必须统一。(本段有些问题:“幺房”怎能“长哥为大”呢?)
前二十代:
美加文还(huán)万,
占洪思成兴;
永代芝云宪,
应朝栋梁新。
新立二十代:
林园钟国泰,
松柏庆长青;
敏政烈宗华,
裕后定乾坤。
100-3.png
               效祖遗则      宗嗣尊严
乙丑年冬月十三日在古家沟古芝禄家里,经上中下三营代表及理事的充分酝酿,统一后五代,拟定古氏家规,向古氏家族公布:
一、凡古氏的子孙后代,改排行时必须顺改,不准乱宗欺上下者。乱宗者由长辈及理事等人带到祖坟前,必按古氏家规,罚跪半小时,如不服者给予除姓除宗。
二、效祖遗则,法正顺规。大人有抚养儿女的责任,儿女有孝敬老人的义务,尊老爱幼宪法规定。在男女平等的原则下,必与夫孝敬老人。古姓子孙、媳妇,不孝老人者,或因口角纠纷闹事辱骂祖辈者,不论父母子孙违者都一视同仁,经方邻查实,由长辈及理事等人把违者带到一定的地点或当场以家规论处。
三、为了宗嗣尊严,同姓人最好不要开亲。同姓的男女道德败坏者,同样以家规论处。
四、凡古姓的子孙后代,在每年冬至的这一天,必须按各营规定的地点共吃冬至会,费用自理,人数费用多少各营自定。
       先将三营代表参加者名单列于后:古永良、古永田、古永明、古永华、古永孝、古永治、古志良、古代扬、古代军、古代清、古代林、古代君、古代全、古明宣、古芝禄、古芝泗、古芝光、古芝仁、古芝树、古芝清 、古云旭、古宪文。
起稿人:古芝光     
执笔人:古代全
审稿人:古永田、古永明
农历:乙丑年冬月十三日     
公历: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100-4.png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补充:

1、中国古氏人口分布
据有关资料,古姓人口已一半出国定居;国内,古姓人数最多是广东省和四川省。

2、邛崃古氏出自姬姓,乃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是周文王的祖父(爷爷),为建立周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邛崃古氏郡望在新安郡,唐代的古云应是云贵川的共同祖先。

3、四川邛崃古氏分支
    经古熙昌子孙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邛崃古姓族人以古沟上营、中营、下营为基点,已扩展至大同乡回龙村的邓沟(银台山下)、大同古店子,南君平乡的童桥(黄连桥),马湖乡的封山,前进镇的古祠堂,临邛镇的金龟山、反修桥、临邛镇的兴贤街(原来武装部、今县政府),白鹤乡石灰包(邛窑遗址附近),宝林乡五面山的古埂子,邛崃安顺乡七宝山(今属大邑三坝),雅安城郊的下河坝,芦山县的太平乡及小金县新街(原茶马古道要冲)等地。
(说明:叙述以老地名叙述,范围小些,老人更熟悉些。)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4、古姓历史源流

   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

    古公亶父之孙古曼在岐山启姓后,其子孙随着周朝的迁都而迁徙。先是大夫古察随周文王姬昌迁于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沣河西),继后士师古谕又随周武王姬发迁于镐京(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一直到周宣王时,古氏家族都在朝中做官。周宣王中兴,至幽王之世,杂居于周都周边的蛮夷犬戎等游牧民族,又开始不断袭扰周境,并引发战争。大夫古胡集以国家安定为己任,奋勇率军抵抗,“尽忠而卒”。周室东迁,西周灭亡,古胡集子孙以忠义持身,不慕功名,甘当平民百姓。这时,族人有一支逐渐向东迁徙发展,最后定居于齐国(今山东省)淄博一带。齐国古氏家族有一位叫古瀛的,是古公亶父的第21世孙,跻身仕途,任齐国大夫。他的儿子古冶子是名载《东周列国志》的齐邦三杰之一。古冶子家族在山东大概住了近500年。到了汉昭帝时,博士古淳官任长沙太守,便定居于湖南省长沙,因姓名冠地名为古家巷(今属芙蓉区,西起吉庆街,东止姥税阁),成为古姓南迁先驱者。其第五代孙古初,是历代传颂的孝子,名载《后汉书》。)汉安帝年间(107—125年),长沙古氏第44世古忠,聪明好学,精于山水,卜宅河内。河内位于黄河北岸,在今河南省沁阳县、武陟县一带,也就是说南方古氏又回迁到北方。这一支古氏逐渐往河北、山西方向迁徙发展,与战国时期就已定居于该地的古乘家族一起,形成北方古氏大军。古氏东迁南徙北移的世系谱鼻祖:古公亶父,商朝武乙六年自豳(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迁居于岐山(今陕西省宝鸡地区岐山县)。娶太姜,生三子:泰伯、仲雍、季历。)二世:仲雍,字孰哉,古公亶父次子,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出生于豳,后随父迁居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宫中。为让位于弟弟季历,于武乙年间趁父亲病危之际,与兄泰伯借口外出采药,而潜奔江南荆蛮之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一带建立吴国,兄弟俩相继为王。仲雍在岐山之时,已有家室,生有二子:长曰昂、次曰呈。仲雍到江南之后,娶万妃,生下第三子曰简(即季简)。三世:古呈,字子明,仲雍次子,为纪念祖父古公亶父,以祖父谥号为姓,称古氏。跟随西伯侯姬昌左右,官上士,以功加大夫。居岐山,生一子:察。四世:古察,字颂卿,仕周文王,官大夫。居丰京,生一子:谕。五世:古谕,字诲庵,仕周武王、周成王,官士师,以功迁司空。居镐京,生一子:锐。六世:古锐,字毅斋,仕周康王,官大夫,以功迁黄门侍耶。居镐京,生一子:济。七世:古济,字好施,仕周昭王,官司马,以平夷有功,加司徒。居镐京,生子:庸。八世:古庸,字龙门,仕周昭王、穆王,官大夫,以功进太宰。生子曰居。九世:古居,字世安,仕周穆王,官大理寺左丞相,以功加正卿。生子曰朝。十世:古朝,字殿卿,仕周共王、周懿王,官大夫,以功加司空。生子曰清。十一世:古清,字亮庵,仕周懿王、周孝王,官工科主事,迁郎中。生子曰宜敬。十二世:宜敬,字克恭,仕周夷王、周厉王,官戍右,以从征有功,迁左师将军。生子曰梧。十三世:古梧,字凤栖,仕周厉王,官上军大夫。生子曰俊。十四世:古俊,字秀夫,仕周宣王,官前将军。随方叔平定南部的蛮人叛乱有功,加司马。生子曰胡集。十五世:胡集,字约斋,仕周宣王、周幽王,官大夫。时犬戎入寇,尽忠而卒。生子曰闳。十六世:古闳,字子宽,仁孝乐施,清高不仕。生子曰郁。十七世:古郁,字乐斋,忠义持身,不慕功名。生子曰良臣。十八世:良臣,字巨卿,积德行仁,乐善不倦。生子曰璋。十九世:古璋,字兆先,好善乐施。生子曰爽。二十世:古爽,字立之,孝友兼全,义方教子。生子曰瀛。二十一世:古瀛,字辰州,仕齐,官大夫。居山东淄博,生子曰冶子。二十二世:冶子,字尚容,幼多膂力,精于水战,仕齐景公,官戍右,以功加大将军。居山东淄博,生子曰逸政。二十三世:逸政,字平国,仕齐,官大夫。居山东淄博,生子曰延年。二十四世:延年,字寿山,仕齐,官阿邑大夫。居山东,生子曰含章。二十五世:含章,字可贞,仕齐,袭父职,官阿邑大夫。居山东,生子曰岩。二十六世:古岩,字择先,仕齐,官临淄太守。居山东淄博,生子曰辛。二十七世:古辛,字酉斋,仕齐,官大夫,以功加右卿。生子曰骑。二十八世:古骑,字骥斋,仕齐,官营邱令。生子曰僖。二十九世:古僖,字鸿泰,仁孝乐施,清高不仕。生二子:长曰庸、次曰康。三十世:古康,字世宁,僖公次子,积善行仁,耕读为业。生子曰宽。三十一世:古宽,字厚庵,孝悌克全,义方教子。生子曰筵。 三十二世:古筵,字席珍,周末名儒。生子曰宾。三十三世:古宾,字荣卿,秦世高士,处己清廉。生子曰崇。三十四世:古崇,字奉先,清廉自处,不慕功名。生子曰丰。三十五世:古丰,字盛斋,善教子孙,以子显贵,诰授通议大夫。生子曰翂。三十六世:古酚,字翊叟,因父为人所诬,乃挝登闻鼓为父代罪,汉武帝怜其孝道而赦其父之罪,并举为孝廉,官至大理寺少卿。生子曰淳。三十七世:古淳,字萃夫,仕汉武帝、昭帝,官博士,迁秘书郎,任长沙太守,致仕居之。生子曰森。三十八世:古森,字懋斋,仕汉宣帝,官校书郎,同校书于石渠阁,以功加国子监祭酒。居湖南长沙,生子曰熹。三十九世:古熹,字致和,仕汉元帝、成帝,官太子詹事,以功迁司农卿,继任福州刺史。居湖南长沙,生予曰垠。四十世:古垠,字厚庵,仁孝乐施,不慕功名,以予显贵,赠朝议大夫。居湖南长沙,生予曰初。四十一世:古初,字元亨,赋性至孝,遭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古初身伏柩上,以身捍火,火为之灭。太守郅郓异之,奏于汉光武帝,用为长沙府通判。居湖南长沙,生子曰贤。四十二世:古贤,字世良,博史通经,仕汉明帝、汉章帝,官中书侍郎,迁太仆寺少卿。居湖南长沙,生子曰学。四十三世:古学,字习之,仕汉和帝,官博士,迁秘书郎,加枢密副使。居湖南长沙,生子曰忠。四十四世:古忠,字巨卿,聪明好道,精于山水,卜宅河内,乐于琴书。生子曰晏。四十五世:古晏,字早卿,仁孝乐施,清高不仕。生子曰瑞。四十六世:古瑞,字兆庵,积德行仁,乐善不倦。生子曰莲。四十七世:古莲,字品斋,汉末名儒,廉洁自处,以曾孙显贵,赠荣禄大夫。生二子:昆、仑。四十八世:古昆,字玉山,莲公长子。博学能文,善教子孙,以孙显贵,赠光禄大夫。生子日常。四十九世:古常,忠孝持身,广行阴骘,以子贵显,诰授光禄大夫。生二子:承纲、承纪。五十世:承纪,字季卿,常公次子。文武全才,仕西晋,官中即将,公元280年以平吴有功,迁散骑常侍,加骠骑将军,封关内侯。居河南新安,生子曰相臣。五十一世:相臣,字元勋,仕晋,官参军,以功迁左军,袭关内侯,任福州刺史。居河南新安,生予曰书。五十二世:古书,字深之,仕东晋,官御史中丞,以功迁枢密副使,任河南刺史。居代郡,生二子:辅、弼。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世居河东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金殿镇)的二十五府君古云应,由进士官任洪州通判(洪州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勤政爱民,60岁时,谢爵归隐。当时他的儿子古浩,又称七府君,以才学任职虔州府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县)县令,古云应便随子卜居虔化县北关。因古云应是唐代第一位南迁古氏族人,是南方古氏的共同祖先,故被尊称为南迁一世祖。
                  (本楼文献作者  古小彬)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5、关于云贵川古氏共同祖先古云应的资料


     古云应,号念五郎,又称二十五府君,生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甲子三月十五日卯时,原籍山西河东平阳人(今山西省临汾市金殿镇)。生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甲子三月十五日卯时,唐宪宗元和(806-820)中明经登第,唐文宗大和(827-835)年间初任蔚州(今河北蔚县)飞狐令,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任江南西道洪州(今江西南昌)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殁于唐宣宗大中2年(848年)戊辰九月廿三日寅时,享寿65岁,葬于河东祖山(今山西临汾市金殿镇东靳北村)。
   古云应被尊称为唐代南迁古氏的始祖(配杨氏,生殁未详,生一子∶浩),是现今裔孙最多的古氏派系,至今传至40多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古小彬笔下的邛崃古氏源流

  四川邛崃市古氏(明代湖北古熙昌裔孫)
    四川省邛崃市有古氏貳千餘人,族譜上載,始祖古熙昌原本湖廣麻城縣(屬湖北省)孝感鄉正南街人,明末入四川省上南道邛州西路孝六甲古家溝(今四川省邛崃市石坡鎮古溝村)立業。生有三子,長古堯,妣黄氏;次古動,妣趙、李氏;三曰古瑞刘氏,兄弟分居,各立自向。
    古堯支系:長子古(妣鄭氏)居石坡鎮古溝村下管次子古專美遷居邛崃市林鄉五綿山;三子古良美遷居邛崃市君平鄉黄連橋。
    古動支系:長子古楊美遷居東岳鎮(今邛崃市前進鄉)次子古繼美遷居雅州府(今四川省雅安市下河坝),三子古宗美遷居石灰包(今邛崃市白鶴鄉石灰包)。
    古瑞支系:長子古爱美居邛崃市石坡鄉古溝村上營;次子古相美居邛崃安顺鄉七寶山(今属大邑三坝);三子古正美居邛崃市石坡鄉古溝村中營。
    當古小彬親赴邛崃市石坡鄉古溝村采訪時,發現該處古氏雖然居於深山中,但很有宗族情誼,古氏宗祠原本有三座(上營、中營、下營各一),惜僅留下下營的宗祠亦非原貌,在祠宇正面右邊,立有一塊方形石柱,高约一米許,上刻該支古氏由來暨譜。
    公元一九八六年邛崃地區古氏新编宗譜時,在原字派的基礎上,增加二十代字派。
   
原立字輩詩:
  
美加文還萬
占洪成興
代芝雲憲
應朝棟梁新
新增二十代字派
林園鐘國泰
松柏慶長青
敏政烈宗華
裕後定乾坤
    另外,邛崃市城(今兴贤街)石坡银台山下面,大同鄉(古店子)西桥乡金龟山、红旗水库铁二院下面、反修桥附近,桑元鄉黑虎灘(君平乡童桥)宝林乡古埂子(五面山)新星鄉以及四川省蘆山縣太平鄉的古氏,皆屬此支系裔孫。

说明:古代美根据实际作了部分订正和补充,补充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四川省古氏支系
                                                          作者:古小彬       古代美整理
犍為縣(185)
德陽縣(185)
綦江縣(185)
榮  (187)
新都縣(188)
綿竹縣(190)
隆昌縣(191)
江津市(191)
合山縣(192)
榮昌縣(192)
瀘州市(192)
雙流縣(193)
威遠縣(193)
邛崃市(194)
梁平縣(195)
都江堰(198)
富順縣(198)
奉節縣(199)
蘆山縣(200)
萬縣市(200)
安岳縣(201)
三臺縣(201)


171812rh13nxnagyxixghd.jpg


1、四川犍為縣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第六世古全望裔孙)犍為縣古氏,是雲應公派下第六世古全望裔孫。開基祖是古鞏,十三世琢臣,十四世文亮,派下第廿七世古世科,系清代自廣東省長樂縣(今五華縣)遷去。該支古氏至民國初期,極一時之盛,家財亦至豐饒,其裔孫不忘故里,常结伴回五華瞻拜祖先。



2、四川德陽縣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第六世古全望裔)
    成都府德陽縣三板橋打鱼湾村古氏,是清代康熙年間自廣東省長樂縣(今五華縣)遷去的,屬雲應公派下全望公裔係,開基祖是廿六世古旭桂。
    自系世代祖公(自南遷一世至廿六世)
    雲應→浩→均→禮→蕃→全望→延绶→成之→宗悦→鳯儀→鞏→政→琢明→文昌→南寳→朝用→德貫→明諒→彦政→英貫→綸→之道→清→天相→連興→旭桂
172059iu5edx58zhmm05ho.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3 四川綦江縣古氏
    (一)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望裔孙
174055xbqnrfn6off1oobb.jpg 174120sosvj1dbsssd44sj.jpg
    綦江縣趕水鎮古氏,有一支是清代乾隆廿一年從廣東省惠州府和平縣城圆五甲譚頭堡高碑遷入,是雲應公支系全望公後裔,第十世古鳳儀,第十一世古鞏,第十四世古文昌,第十六世古朝真的後代,入川领主是第卅世古有元、有亮、有光兄弟三人;古有元入川娶熊氏居綦邑關口;古有亮入川娶劉氏居綦邑田壩大早岩(今趕水鎮),後代分居於趕水鎮及土臺鄉,其中古發文徙居雲南省昆明市;古有光入川娶萧氏居綦邑安里九甲小地名長岩偏田壩。該支古氏現有一百餘戶共有三百餘人口,已繁衍至四十世“輕”字輩。
    直系世代祖公:(自南遷一世起至卅世入川祖)
    雲應→浩→均→禮→蕃→全望→延綬→成之→宗悦→鳳儀→鞏→政→琢明→文昌→南寶→朝真→得仲→玉珍→相如→彦禮→鳳報→琏→廷蘭→恒蕙→憲→道通→文藻→太常→予莊→有元等兄弟。
字輩詩(首字自卅世創基祖啟用)
有茂振思應
文興財發祥
輕庭光世德
宗幫大顯揚
(二)宋代河北古向道支系第十五世古真一裔孫
綦江縣既有唐代雲應公派下裔孫居住(前文已作介绍),亦有宋氏河北古向道裔孫居住(古向道系河北新安人)。
    古向道裔孫居邑者,有壹仟餘人口,居住在縣城、古南鎮、東柒鎮、蓋石鎮、扶歡鎮、萬興鎮、趕水鎮、新農鄉、沱湾鎮、早度鄉、安我鄉。其中趕水鎮的古毓房徙居北京市中國鐵道部、沱海鎮的古松柏移居貴州貴陽市。(俱属十五世古真一後代。)
      直系世代祖公(自一世至十五世)
     向道→鵬程→時興→本立→道生→思孟→尚澤→國柱→正綱→天佑→星斗→顺禮→江明→金山→真一
老字派:

有永尚明,臣之國文。
新字派:
單時天開香,
毓宗安品昌。
富貴永興發,
應在遠有光。
方懋元通馨,
順本定修成。
後高久作啟,
耀代顯大明。
    根據古紹欽、古開良諸宗親合力修編的族譜記載:一世古向道居河北新安,傳五世古道生,任江西南昌府鎮臺,遂由河北落業南昌,後卜居江西武寧縣廿五都大壩村。遞傳至第十世古天佑,任湖北麻城縣知縣,遂由江西遷居湖北麻城孝感鄉,其中古天佑長子古星斗復返江西原籍居住,至十五世古真一兄弟時,恰值公元一三五一年(壬辰年)劉福通、徐壽輝、郭子興等領導紅巾軍在東南各省紛紛起義,元朝統治受到動摇,當時江西屢遭戰火。公元一三六三年(甲辰年)古真兄弟十三人離開江西老家入川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6.0000pt]4、四川榮縣古氏
181611fwlwaibbw77osloa.jpg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望派下裔孫)
    四川省榮縣成佳鎮古氏,系清代康熙五十七年古允章子有貴、有贊、有自江西省瑞金縣浮鄉四里新逕隘苦竹甲檐坑尾(今瑞金市拔英螂洪門村檐坑尾)遷去的,初居地為西蜀上南道嘉定府榮縣下里榮川鄉上新甲石碑嘴(即今成佳镇橋冲老屋場
    古小彬按:古允章,(祖籍廣東省嘉應州松口圳頭)原居福建省汀州府長汀縣濯田鎮,後遷居江西省贛州府瑞金縣浮螂;系六世祖古全望派下十一世古革支派十二世古敏十六世古文龍裔孫。
   
   直系世代祖公:(自南遷一世起至卅七世祖)
   雲應→浩→均→禮→蕃→全望→延綬→成之→宗悦→鳳儀→革→敏→哲→ 泰→再思→文龍→寶臣→鎮→隆孫→德禮→笙→式→文彬→萬秋→復善→達→祚新→大淳→景榮→宗顯→通→文宣→天奇→汝瑞→茂卿→仲祥一允章→
字辈排序:(首字起自創基祖古允章)
允有漢廷時傳立萬世綱常永善執
發福興家禮義全光宗輔國文章集
現已傅至“永”字輩。全縣有古氏近千人,主要分布在縣城、成佳鎮、章佳鎮等地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雅安縣、自貢市等。






发表于 2020-10-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我家嫂是永字辈的,家住兴贤街,老家五面山,可能与古家沟的古氏同支系。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20-10-1 18:54
啊,我家嫂是永字辈的,家住兴贤街,老家五面山,可能与古家沟的古氏同支系。

感谢凡丁老师的关注和点评,如果您家嫂是五面山(宝林)古氏,极可能与古家沟的古氏同源共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35cf5f0xbya0abdtyf.jpg 194640cqoddeegk5ekcaaz.jpg 194645ooifmiiooidmsxl2.jpg
4、四川新都縣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望裔孫)
   新都縣古氏,是清乾隆年間,又說雍正年間,自廣東嘉應州長樂縣(今五華縣)遷去的,遷移始祖是古榮先,屬於古全望派下十一世古鞏,該支古氏初居新都邑之木蘭寺,现有三萬餘人口,主要分布在縣城、新都镇、桂湖馬家鄉、木蘭鄉、馬家太興鄉等地   

   該系原有古家祠早在土地改革期被毁,古迪之前辈回忆說:祠堂的下聯是新安世澤代忠臣,上聊記不来。当著者(古小彬)采访時,很遣憾地發现该系一九九出版的古氏族》卻将古弼列为一世祖 并书子之奇尚书,二世祖古之奇,字心异,生古冶公,任尚书令,三世古冶公妣楊氏,生初公,任洪州通判;四世祖古初公,妣梁氏,生子公,任虔化縣令;五世祖古公,妣曾氏,生子雲英,任秘書郎;六世祖古雲英,妣氏,生子□□,七世祖古□□,妣陸氏,生子六全交、全規、全則、全讓全望、全賞……如此之,確實極待更正矣。該支提供的原字輩詩是十一世鞏公十三世琢明公裔系,但經調查采訪,發現該支是十一世鞏公十三世琢貫公裔孫,開基祖廿六世古榮先自廣東五華縣遷入。
   直系世代祖公:(自南遷一世起至廿六世
   雲應→浩→均→禮→蕃→全望→延綬→成之→悦→原儀一鞏→政→琢贯→文真→诚信→榮精→明新→崇祯→惟恭→諭→明达→成禮→轼→今重→正儒→榮先
原籍廣東字輩詩
弼之冶初牧全成宗
鞏政琢文玉聞子蔭瑛
鑒法繼時瑜元法俊嘉殿
良绍世遠忠孝百代昌
逍迩ざ禮義久昭長
遷四川新字輩詩
榮新任廷忠紹家聲
同學三進士昌隆萬代興
至斯增定序世绪越昭明
惟在多記住積久利譜名
德澤傅道廣用貞合宏倫
作為臻美善受福必見益
刺虎重英雄祥瑞徵盛集
炎乃咸由是宗大均服習
勿因時既遠能賢思秉執
敬志足百壹繼述需漸及
顺序允桌崇守文宜诚切
遷四川另一支古氏新字輩詩
自清至川始康肇邑
道立行修光昭簡冊
就第一首排序詩來講,該支古氏到了“昌”字輩,第二首排序詩的古氏,則到了“三”字輩,第三首排序詩的古氏則到了“康”字輩

发表于 2020-10-2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民间族谱及资料,古老师辛苦了

邛崃人编辑的《西蜀杨世安族谱》2008年印刷版,577页。
前几年我本来也想以电子档形式上传邛崃论坛,由于当年编辑委员会编写老人不会电脑,文字均为手写稿。我想印刷时候,应该有电子档的文图,我曾经咨询过参与编辑兰华荣老师后,回复说印刷厂没有保存该族谱的电子档。
我也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打出文字,西蜀杨世安族谱》不能上传网络,实在是我一件遗憾事情。
事至今日,曾经参加西蜀杨世安族谱》的写稿老人已经去世了好几位。2018年我回老家,面见曾经 参与编写过文稿的助理主编杨大济老人,他说西蜀杨世安族谱》出版至今已经10年了,当年西蜀杨世安族谱第2版)还存在不少问题,有意想编辑第3版西蜀杨世安族谱》(我说假如真到要弄,我可以协助),现杨大济老人快80岁,也不会电脑,加上现在年轻人也不热心此事情,我想大济老人的愿望可能难以完成了。






发表于 2020-10-2 08:1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墨_缘 发表于 2020-10-2 08:16
很好的民间族谱及资料,古老师辛苦了;

邛崃人编辑的《西蜀杨世安族谱》2008年印刷版,577页。 ...

感谢墨缘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对海内外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如果有精力为家谱文化作点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蜀巴达人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0-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便,可以拍照上传,简单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2503e502rri236qk5wk2.jpg 112522aqbe4yms36m6l4bq.jpg 112549spztfk0t6gogfytt.jpg
6、四川绵竹縣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則裔孫)绵竹縣古氏,開基祖是六世全則公派下四十二世古佛攸、古有光兄弟,於公元一七五四年自江西定南縣柱石白沙村迁来。
   
    直系世代祖公(自五世至四十二世)
    全則→鳳祺→宗雲→錫林→正梅→樂昌→偉違→章平→洪耀→莊一→   子良→必輝→才舉→舜伯→邦寧→文貞→朴→石赞→添佑→贤→崇道→彦九→一貞十一郎→仲廉→贵卿→才贯→平八→萬十→鳯仁→太禄一良四→瑞鸞一道興→德清→仁贵→義统一佛攸、有光兄弟
   
7、四川隆昌縣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望裔孫)
    隆昌縣古氏開基祖古公瑞(妣張氏),於清康熙辛丑年壬月十六自廣東長樂縣(今五華縣)琴口都琴口堡遷来落業。雍正乙卯年再遷江津縣龍門(土+曹)上(土+曹)新屋基(今仁沱洞口村)。
   
8、四川江津市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望裔孫
    居住在仁沱鎮洞口村的古氏,是全望公派下廿五世古公瑞於康熙年間自廣東五華縣四川隆昌后,又於雍正乙卯年逢隆昌遷来龍門(土+曹)上(土+曹)新屋基(今仁沱镇洞口村)。該支古氏现有一千餘人,入川後繁衍至十二代,其中有分支居四川南川縣,古開弼居廣州市、古開烈居上海市、古開慶居重慶市。
   
   直系世代祖公(自一世至廿五世)
    雲→浩→均→禮→蕃→全望→延綬→成之→宗悦→鳳儀→鞏→政→琢宦→文亮→少十五郎→成宗→椿秀→伯輝→伸議→發光→封→喬梅→槙雲→伯文→公瑞
字派排序(自廿五世始):
公祖绣元正長光,承開德厚吉恒昌
聲明萬代绵遠澤,嘉豐由廣永安邦
二、宋代河北古向道支系
江津市另一支古氏系宋代河北新安古向道裔孫,開基祖十五世古真一,於元朝末年自江西武寧縣廿五都遷來,江津市高占壩小孤山,現裔孫散居古家沱、油溪鄉、高占鄉、和平鄉等。(世系表參見綦江縣條)
   
9、四川合山縣古氏
    合山縣古氏於清代自廣東嘉應州遷來,屬六世全望公裔孫,淵源世次特考。其字派排序:明、忠、慶、蕞、林
   
10、四川荣昌縣古氏
    榮昌縣樂觀山華家橋古氏,系六世全望十一世鞏公裔基祖古常禮、古希智自江西龍泉縣(今遂川縣)左安樟木颃(北+页)遷來。
   
11、四川瀘州市古氏
瀘州市有古氏两千余人,属何支派,尚待进一步调查采访。(古代美补充:近有人说是苗族改汉姓而成,尚待进一步确认)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4016el5ljlj1iljig7yg.jpg 114044w2kztimqu7hzizy4.jpg


12、四川雙流縣古氏
(唐代山西古雲應支系六世古全望裔孫)
四川省雙流縣古氏,是清朝順治年間從廣東省嘉應州長樂縣(今五華縣)遷去的。這支古氏原存有族譜,後被遺失,故世次不甚清楚。據幾位長輩回憶說,他們是古鞏派下古淳的後代,并以古淳為入川祖,既明此,乃推為六世祖古全望派下鞏公裔孫。自入川以來,已繁衍有壹仟多人口,傳至第十“德”字輩,主要分布在縣城、公興鄉、黄甲鄉、勝利鄉等地。
    字輩詩:
九文壽憲蔭 廷程宗有德  
子孫永遠發
    該縣古氏自粤入川後,未建祠宇,但有傳统的清明會今廢。(該支古氏可能是鞏公房琢貫公後裔。)
   
13、四川威遠縣古氏
(清代湖北古永建支系)
四川省威遠縣新店鎮長山村的古氏,是清代自湖廣遷去的,因老族譜已失,手抄族譜未注明究竟是湖廣某縣,但直書一世祖是古永建。威遠縣劉家洞煤礦的古銀洲夫婦口傅:祖辈自湖廣遷來,入川祖是古永建的五世孫古榮川。
直系世代祖公
(自一世古永建至五世入川祖)
永建→重堯→南松→熙佐→榮川→   
字輩排序:(首字起自一世祖古永建)
    永、重、南、熙、榮、世、成、登、義、禮、雲、信。
現已到了“信”字輩,全村有古氏二十多人。手抄族譜上注明第四世古熙臣、古熙俊(皆系古南松之子)遷居四川省高縣、珙縣。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135608caad8so1a8l177v9.jpg 135613bm7bzbt4bmbs4777.jpg
12、   四川邛崃市古氏
      (明代湖北古熙昌裔孫)
      四川省邛崃市有古氏貳千餘人,族譜上載,始祖古熙昌原本湖廣麻城縣(屬湖北省)孝感鄉正南街人,明末入四川省上南道邛州西路孝六甲古家溝(今四川省邛崃市石坡鎮古溝村)立業。生有三子,長曰古堯,妣黄氏;次曰古動,妣趙、李氏;三曰古瑞,妣劉氏,兄弟分居,各立自向。
    古堯支系:長子古琦美(妣鄭氏)居石坡鎮古溝村下管,次子古專美遷居邛崃市寳林鄉五綿山;三子古良美遷居邛崃市君平鄉黄連橋。
    古動支系:長子古楊美遷居東岳鎮(今邛崃市前進鄉)次子古繼美遷居雅州府(今四川省雅安市下河坝),三子古宗美遷居石灰包(今邛崃市白鶴鄉石灰包)。
     古瑞支系:長子古爱美居邛崃市石坡鄉古溝村上營;次子古相美居邛崃市安顺鄉七寶山(今属大邑三坝);三子古正美居邛崃市石坡鄉古溝村中營。
    當古小彬親赴邛崃市石坡鄉古溝村采訪時,發現該處古氏雖然居於深山中,但很有宗族情誼,古氏宗祠原本有三座(上營、中營、下營各一),惜僅留下下營的宗祠亦非原貌,在祠宇正面右邊,立有一塊方形石柱,高约一米許,上刻該支古氏由來暨简譜。
       公元一九八六年邛崃地區古氏新编宗譜時,在原字派的基礎上,增加二十代字派。
   
原立字輩詩:
  
美加文還萬,
占洪思成興。
永代芝雲憲,
應朝棟梁新。
注:
1、“還”念“huán”
2、石坡古沟中营宗亲认为應朝棟梁新之“新”与占洪思成興的“”同音,特建议将“應朝棟梁新”的“”改为“金”。
照他们的意见,原立的字辈诗最后一句变为“應朝棟梁金”。
新增二十代字派
林園鐘國泰,
松柏慶長青。
敏政烈宗華,
裕後定乾坤。
       另外,邛崃市城(兴贤街、西街)、临邛镇的铁二院下古碥碥、金龟山、反修桥、石灰包、大同鄉(古店子)、银台山的邓沟,马湖乡的封山,宝林五面山的古埂子,前进镇的古祠堂,桑元鄉黑虎灘(君平乡黄连桥桥)、邛崃安顺乡(今属大邑三坝),雅安州的下河坝,小金县的新街,新星鄉以及四川省蘆山縣太平鄉的古氏,皆屬此支系裔孫。(古代美补充一些内容,更正了部分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140101kjcdj8jznpt1an4p.jpg 140126lg3533u3235yyd3y.jpg
[size=42.0000pt]

15、四川梁平縣古氏
        (明代湖北古暹支系古時芳派下裔孫)
        梁平縣古氏始祖諱暹,明朝洪武二年己酉歲奉旨自楚北黄州府麻城縣(即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入川,居梁山縣北萬安水安里楊家場古家壩(即梁平縣西路虎城里古家坪)開基。古遥以詩書起家,遞傅数代,皆為朝廷官宦,斯時高梁稱右族者四家,古姓首屈一指。
   
      明季甲申之後,戰亂迭起,梁邑遭受蹂躪逹三十餘載,古姓以仁宦苗裔,詩書子弟,世亂之際有避難雅州(今四川省雅安縣)者,有逃走保寧縣者,有移居忠州(今四川省忠)、石柱縣、萬縣(皆在四川省境)者,有為贼掳而入贼營者,官兵至此剿匪而從军者,有餓死痛死者,有至死不变而甘盡節者,有逃歸為餓所迫仍居外省者,不可勝記。
   

        斯時梁邑古氏,各奔東西,譜牒亦失,而现存古氏族譜所載支祖古時芳(號興吾)者,亦是當年外逃入貴州省後娶趙氏為妻,不再尋避秦之地,數年之后,聞蜀亂已平,乃携眷回到四川省梁平縣。但古時芳是古暹的第幾代裔孫,因前譜已失,無從查考焉。
       考古時芳裔孫,现散居梁平縣明達鄉、袁市(即袁驛鎮)綠野莊、石橋屏彐偣偶液9偶页濉⑷掌隆C神廟、大地坝、縣城東門外老屋基、金屏寨蘭家大溝、大岩、黑溝潮平山村、楊家咀尖山坡、萬安鄉永安里福壽寨坎下、七斗寨冉家老屋基、清平鄉川西里、豐勝鄉川西里、鄧家彎新屋基梁西秀石寨、禮讓鄉、長嶺崗新屋基、土河溝坎田家坡老屋基、高家咀月兜壩、順太寨、四川省安岳縣水地大橋、四川省萬縣市、四川省重度市、四川省逹縣、台灣省。
   

       迄今,以古暹為始祖、古時芳為支祖的裔孫,已繁衍至第十五世,其宗派詩為:
時斗世土维  人今奇德興
聲光長大有,永可保太平
宗昌立祖訓,基成顺紹清
繼前應宏久,家國萬代榮
附:為使古遥後代能利的到淵源,兹将明末戰亂時古時芳远祖古遥支派存譜刊印於此。见图片
140202uiewz9ssxydq99qb.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