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古代美

[群众呼声] 四川邛崃古氏族谱文献 邛崃古代美 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154419uvzw0q9ovqxzqmm9.jpg 154424a11g77lqgm17s1q7.jpg 154429rzgr3el1biggrll1.jpg 154433z2n8q8q4klvnieq9.jpg


   16四川都江堰市古氏(清代四川古琮支系)
    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稱灌縣)的古氏,是清代康熙二十年自四川省雅安縣桐梓林鄉沙灣坎遷去的,始祖諱古琮,初居灌縣耆亭鄉鐵舍壩回寺附近蒋埂子。該支古氏現已繁衍至十三代,有二十餘戶近三佰人口。主要分布在邑之石羊鎮金花村、石羊鎮書院村、徐渡鄉蔣家埂子、柳街鎮、中興鎮以及四川省自貢市、成都市等
    老字輩詩
琮從天文萬   维春士仁興
孝德光先世   忠君繼顯名
續增字輩詩
為學華昌永   治國傅家清
道澤登高遠   明賢守正輝
   17、川富順縣古氏
(宋代河北古志道支第六世古從先裔孫)
    遂州府富順縣古氏有一支系宋代古志道裔孫,開基祖系志道派下第七世古聖聰、聖明、聖睿、聖智、聖禮、聖羲、聖書兄弟(俱系古從先之子),元末因紅巾兵起義,兄弟七人乃於湖北武昌縣入川,卜居富顺縣古家坪(後更名古家坝)
,傅数代至明朝崇祯十四年张忠入蜀,七房子各居各方,遂也失散。
    系世代祖公(自一世至七世
    志道→鹏飛→鱉龍→百川→道德→從先→聖聰、 聖明兄弟
:根據族譜記载:一世古志道宋代任兵部尚書,忠直守,功封河北新安,子孫世代鎮守,享受皇恩。二世鵬飛士出身,任江西吉水知縣,後卜居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鹅掌丘古家莊,傅至四世古百川,自江西居湖北武昌縣,居住於接官亭(有些譜寫作官級亭)。
   
18、四川奉節縣古氏
(明代江西古十九支系)
奉節縣公平鎮古氏,系江西古十九支系第十五世古由才的,基祖古由才,原籍湖南省岳州府巴陵縣(今岳陽),清代道光年間遷來,已繁衍至十一代,有四佰餘人口其中古榮江徙居臺灣,退休後又遷去美國金山。
直系世代祖公(自一世至十五世)
    十九→萬绿→百册→组十→元起→天龍→萬镜→大→孟榮→興策→之蘭→中和→仁昌→→由才
    奉節縣朱衣鎮古氏,亦系江西古十九支系十五世古由亨清代道光年間自湘省岳陽縣遷來,已傳十一代,系世代祖公(自一世至十五世):
十九→萬绿→百册→组十→元起→天龍→萬镜→大一孟榮→興策→之蘭→中和一仁昌→慎一由亨
(二房共用,自第九世始用)
孟興之中   昌速由芳
功助先澤   榮昭
典常世序   第起家
本厚發祥  克敦仁讓
士育時  道高品尚
升平際旺  绍律隆網
往開来  根固
   
19、四川蘆山縣古氏(明代湖北古熙昌裔係)
    蘆山縣太平鄉古氏,(據邛崃市古芝泗介绍)是自四川省邛崃市石坡鎮古满村去的,屬明代湖北麻城縣孝感螂古熙昌的後代,開基祖是誰,尚待采訪。
   
20、 四川萬縣市古氏
(明代湖北古暹支系古時芳派下裔孫)
    萬縣市郊古氏,有一支是来自四川省梁平縣,屬古暹支系古時芳派下裔孫,基祖是以古時芳為支祖的第十世古興常。按古興常字陳夏,民國時期曾錄取留學法,後受先祖所阻,遂自梁平縣徙居萬縣市,以經商為業,其子仁聲政聲亦定居市
    直系世代祖公(自一世至十世)
時芳→榮斗→世茂→堂→维璋→人珍→逢今→奇思→慎德→興常
輩詩
時斗世土维   人今奇德興
光長大有   永可樂太平
宗昌立祖訓   基成顺绍清
前應宏久   家國萬代榮
  
21、 四川安岳縣古氏
(明代湖北古暹支系古時芳派下裔孫)
    安岳縣水地大(妻古永珍)一戶,不悉自何處來,但其世次卻刊於四川梁平縣古氏族譜古時芳派下第四世古堅第五世古維賓脈系第十一世中。以此估計,料是時芳後裔。按:該支古氏從族譜不能查出與時芳祖有何瓜葛,但十二、十三世兩代,用梁邑“光長”二字派取名。
   
22、 四川三縣古氏(明代江西古德七支系)
    三臺縣西平鎮朱君鄉火花村古氏,來自湖北省紅安縣系明代江西撫州府古德七裔孫。
   
:四川成都市、重慶市、金堂縣、廣漢縣、璧山縣、長壽縣、南川縣、豐都縣、新津縣、雅安市、洪雅縣、石柱縣、忠縣、高縣、珙縣、古藺縣、眉山縣、滎經縣、南充市宜賓市、自貢市、達縣市、綿陽市、内江市等縣市古氏淵源侍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古氏科举人物
1、古达孚乾隆癸卯科举人,同科举人有杨重辉、孙先祚。古达孚官浙江淳安、云南南宁知县,云南曲靖知府。
(参见《民国-邛崃县志P.247第五竖行和P.257第四竖行
2、古永法,雍正壬子科武举,雍正癸丑武进士。
(参见《民国-邛崃县志P.252第二竖行
3、古思邦,咸丰己未武举,官名山、蒲江县汛。
(参见《民国-邛崃县志P.252第四竖行和P.260第二竖行

4、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家乡古思镒曾任甘孜州民国时候的巴塘县县长,是否可信,这个待考。

5、古沟古祠堂旁边,曾经竖有桅杆,如今还能找到被捣毁桅杆的半截石头,说明此前出过举人。
说明:
    清制,八旗以骑射为本,右武左文,不大提倡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因此,民间往往也重武轻文,古沟族人三房子弟分为上中下三营,早晚练武的人很多,既可自卫,又能科举,导致武举反比文举多。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先祖故事
1、古公亶父
        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诗经:绵》曾对古公亶父做了专门记述

   《诗经:绵》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冗,
  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
  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
  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释:

  1、瓞:小瓜。人以瓜的绵延和多实比周民的兴盛。
  2、土:读为“杜”,《汉书·地理志》引作“杜”,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两县。武功县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国。“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称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陕西邠(宾)县,就是后稷的曾孙公刘迁住的地方;一近今陕西歧山,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迁住的地方。以上二句是说周民初生之地是在杜水、沮水和漆水之间。
  3、古公亶(胆)父:就是前注所说的太王。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4、陶:窑灶。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复、穴都是土室。这句是说居住土室,像窑灶的形状。
  5、家室:犹言“宫室”。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初迁新土,居处简陋。(本住豳地,因被狄人所侵迁到歧山。)
  6、朝:早。走:《玉篇》引作“趣”。趣马是驱马疾驰。这句是说亶父在早晨驰马而来。
  7、率:循。浒:厓(牙)岸。
  8、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循西来之水而到岐山下。
  9、姜女:亶父之妃,姜氏。
  10、胥:相,视。“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
  11、周:岐山下地名。原:广平的土地。膴膴(武):肥沃。
  12、堇(谨):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饴(移):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堇菜和荼菜都略带苦味,现在说虽堇、荼也味甜如饴,足见周原土质之美。
  13、契:刻。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龟甲先要钻凿,然后在钻凿出来的空处用火烧灼,看龟甲上的裂纹来断吉凶。占卜的结果用文字简单记述,刻在甲上。契或指凿龟,也可能指刻记卜言。
  14、曰止曰时:“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时”言此时可以动工,这就是占卜的结果。
  15、乃:古文为“乃”。慰:安。这句是说决定在此定居。
  16、乃左乃右:这句是说定居之后又划定左右隙地的用途。
  17、疆:画经界。理:分条理。
  18、宣:言导沟洫(续)泄水。亩:言治田垄。
  19、自西徂东:西东指周原之内,举西东以包南北。徂(殂):始。
  20、周:徧(遍的异体字)。以上二句是说周原之内无人不担任工作。
  21、司空:官名,营建的事属司空职掌。
  22、司徒:官名,调配人力的事属司徒职掌。
  23、缩:束。版:筑墙夹土的板。载:读为“栽”。缩版以载:言竖木以约束筑墙的板。
  24、庙:供祖先的宫室。翼翼:严正貌。
  25、捄(揪):聚土和盛土的动作。陾陾(仍):众多。
  26、度(夺):向版内填土。薨薨(轰):人声及倒土声。
  27、筑:捣土。登登:捣土声。
  28、屡(楼):古“娄”字,读同“偻”,隆高。削屡是说将墙土隆高的地方削平。冯冯(凭):削土声。
  29、鼛(皋):大鼓名,长一丈二尺。敲鼓是为了使劳动着的人兴奋。以上二句是说百堵之墙同时兴工,众声齐起,鼛鼓的声音反不能胜过了。
  30、皋门:王都的郭门。
  31、伉(抗):高。
  32、应门:王宫正门。
  33、将将:尊严正肃之貌。
  34、冢土:大社。社是祭土神的坛。
  35、戎:兵。丑:众。攸:语助词。这句是说兵众出动。出军必须先祭社,所以诗人将两件事连叙。
  36、肆:故。殄(舔):绝。厥:其,指古公亶父。愠:怒。
  37、陨(允):失。问:名声。以上二句是说古公避狄而来未能尽绝愠怒,而混夷畏威逃遁,仍然保持声望。
  38、柞(做):植物名,橡栎之一种。棫(域):白桵(蕊),小木,丛生有刺。
  39、行道:道路。兑:通。以上二句言柞棫剪除而道路开通。
  40、混夷:古种族名,西戎之一种,又作昆夷、串夷、畎(犬)夷、犬夷,也就是犬戎。駾(退):奔突。
  41、喙(惠):困极。以上二句言混夷逃遁而窘困。
  42、虞:古国名,故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瑞):故芮城在今陕西省朝邑县南。质:要求平断。成:犹“定”。相传虞芮两国国君争田,久而不定,到周求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平断。入境后被周人礼让之风所惑,他们自动地相让起来,结果是将他们所争的田作为闲田,彼此都不要了。
  43、蹶:动。生:读为“性”。这句是说文王感动了虞芮国君礼让的天性。
  44、予:周人自称。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疏附:宣布德泽使民亲附之臣。
  45、先后:前后辅佐相导之臣。
  46、奔奏: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47、御侮:扞卫国家之臣。以上四句言在文王时代我周有这四种良臣。

  译文:

  拖拖拉拉,大瓜连小瓜,
  当初我们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
  古公亶父,把山洞来挖,
  把地洞来打,那时候没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
  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
  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
  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
  说的是:“停下”、“立刻”,
  “就在这儿盖起房。”

  住下来,心安稳,或左或右把地分,
  经营田亩划疆界,挖沟泄水修田塍。
  从西到东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

  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
  吩咐他们造房屋。
  拉紧绳子吊直线,帮上木板栽木桩。
  造一座庄严的大庙宇。

  盛起土来满满装,填起土来轰轰响。
  登登登是捣土,凭凭凭是削墙。
  百堵墙同时筑起,擂大鼓听不见响。

  立起王都的郭门,那是多么雄伟。
  立起王宫的正门,又是多么壮美。
  大社坛也建立起来,开出抗敌的军队。

  对敌的愤怒不曾消除,民族的声望依然保住。
  拔去了柞树和棫树,打通了往来的道路。
  混夷望风奔逃,他们尝到了痛苦。

  虞芮的争吵要我们来评,文王感动了他们的天性。
  我们有臣僚宣政策团结百胜;我们有臣僚在前后保扶我君;
  我们有臣僚睦邻邦奔走四境;我们有臣僚保疆土抵抗侵凌。

  赏析:

  这是周人记述其祖先古公亶父事迹的诗。周民族的强大始于姬昌时,而基础的奠定由于古公亶父。本诗前八章写亶父迁国开基的功业,从迁歧、授田、筑室直写到驱逐混夷。末章写姬昌时代君明臣贤,能继承亶父的遗烈。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2、古弼--360百科

   古弼(?-452)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东北)人 。亦称吐奚爱弼,明元帝取其直而有用,赐名笔,后以其辅佐之材,改名弼,时人呼为"笔公"。鲜卑族。习文好武。初与会稽公刘洁分管机要。太武帝时,迁侍中、吏部尚书。神䴥三年(430),从征夏赫连定。太延二年(436)讨北燕主冯弘,因酒醉误军机,免官。寻复为侍中。与尚书李顺出使凉州,赐爵建兴公。及议征凉州,因受夏主金宝,与顺咸言凉州乏水草,不宜行师,致为太武帝所嫌。太平真君三年(442),讨平仇池。迁尚书令。奏请苑囿减半以给百姓。后为司徒。

人物生平
     古弼年轻时忠诚谨慎,喜爱读书,善于骑马射箭。古弼起初担任猎郎,后因出使后秦符合旨意,而改任门下奏事,以敏捷正直闻名。明元帝拓跋嗣赞许他,赐名为古笔,取自正直而有作用之意;

1、辅佐太子

     后来,改赐名为古弼,意思是说他有辅佐的才能。泰常七年(422年),当时古弼掌管西部,明元帝命他与刘洁、卢鲁元等人担任东宫官属,辅佐太子拓跋焘,分别负责掌管机要,传达政令和报告。

     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去世,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太武帝继位后,古弼因辅佐之功,升任立节将军,赐爵为灵寿侯。征讨并州反叛的胡人,还师后,升任侍中、吏部尚书,掌管南部奏事。古弼与安原在巳尼陂降服东部高车族(亦称铁勒、丁零等),并与刘洁驻守五原黄河北岸,来防备叛变的百姓。 神麚二年(429年)十月,太武帝北伐回师后,将柔然、高车各部落降附的百姓迁到漠南,安置在东到濡源,西到五原阴山的三千多里广阔草原上,命他们在这里耕种放牧,向他们征收赋税。拓跋焘命令古弼与长孙翰、刘洁、安原共同镇守安抚他们。

2、攻打胡夏

    不久,古弼担任安西将军。神麚三年(430年)十一月,古弼随军征讨大夏皇帝赫连定。太武帝到达平凉,停驻在泾水南。派遣古弼和侍中张黎攻打平凉。赫连定从安定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前来救援,和古弼等人相遇,古弼假装后退来引诱他。太武帝派高车飞奔攻打赫连定,斩首数千级。古弼乘胜攻取安定。

3、讨伐北燕

      后与永昌王拓跋健等人讨伐北燕皇帝冯弘。冯弘环城固守,古弼砍除他的禾稼后返回。后来又征伐冯弘,冯弘向高句丽求救。高句丽救兵到来,冯弘将投奔东方,民众大多感到为难。北燕大臣古泥,利用民心的不想外逃,就率领部众攻打冯弘,打开城门来招引魏军。古弼怀疑古泥诈伪,不进城。高句丽军队到来,冯弘于是跟随他们。冯弘逃奔时,命妇女穿上钟甲处在中央,精锐的兵士和高句丽排列军队在外部。古弼的部将高苟子率领骑兵冲击敌军部队,古弼喝醉酒,拔出刀来制止他,所以冯弘得以向东逃奔。将领士兵都抱怨古弼不出击。太武帝大怒,征召他返回,贬为广夏门卫兵。

4、镇守长安


  不久,古弼复任侍中,与尚书令李顺出使凉州。被任命为安西将军,赐爵位为建兴郡公,镇守长安,十分有威名。等到商议征伐凉州,古弼和李顺都说凉州缺乏水草,不适宜出兵。太武帝不听从。攻克姑臧后,太武帝对他略有嫌隙,因他有军事谋略,所以没有责备他

5、平定仇池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派遣将领裴方明等人攻打南秦王杨难当,杨难当派遣使者请求北魏派兵救援。没有到达,杨难当奔向上邽后,裴方明攻克仇池,立杨玄庶出的儿子杨保炽。于是太武帝赐给古弼符节,统领陇山以西各军。刘义隆派遣秦州刺史胡崇之驻守在仇池,古弼和平西将军拓跋齐在浊水拦击胡崇之,在战阵中将他擒获,他的部众逃回汉中。古弼等人从祥郊山南面进入,和东路将领皮豹子等人讨伐仇池,派遣永安侯贺纯攻打南朝宋,堵塞狭窄的通道。南朝宋守将姜道祖退守狭亭。各将领因山路险峻,这时又有很深的雪,用马不方便,都停留不前进。古弼独自进军,派拓跋齐、贺纯等人攻打狭亭,姜道祖向南逃跑,仇池平定。

不久,氐人又推举杨文德为头领,包围仇池。古弼调发上邽、高平、汧城各军讨伐他,仇池的包围解除,杨文德逃到汉川。这时皮豹子统领关中各军停驻在下辨,听说仇池的包围解除,商议要退兵。古弼派人对皮豹子说:"近来接连打败贼军,恐怕他们君臣没有体会天命,耻于他们的失败,或许前来报复。如果退兵,贼寇部众再到来,今后出动就将困难。不如修治兵器练习兵法,积蓄力量等待他们。不超出秋冬,南面敌寇必定前来,我们以逸待劳,是百战百胜的策略。"皮豹子于是停止撤退。太武帝听说后,说:"古弼的话,是长远的策略。制服南秦,古弼的谋略就足够。"

6、辅佐景穆

    景穆太子拓跋晃总摄朝政,征召古弼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人共同参与政事。诏书以古弼为东宫师傅,有老练成熟的辛勤,赐帛一千匹、绵一千斤。升任尚书令。古弼虽然事务繁多紧凑,而读书不停止,端方严谨慎重保密,口中不说宫中的事,功名和张黎相等而廉洁赶不上他。

7、指桑骂槐(经典段落)

      上谷民众上书,说苑囿过大,民众没有田地,乞求减少一大半,来赐给贫困的人。古弼阅览见到这件事,入宫要上奏,遇上太武帝和给事中刘树下棋,一心不听报告。古弼侍奉坐了很久,不能得到机会报告。于是起身,在太武帝面前揪住刘树的头,拉下床来,用手打他的耳朵,用拳头打他的背说:"朝廷不理事,实在是你的罪过!"太武帝变脸放下棋说:"不听取奏事,实在于我本人,刘树有什么罪?放下他!"古弼将事情详细报告。太武帝惊异古弼的公正耿直,全部同意他的上奏,将土地赐给百姓。古弼说:"做臣下的在君主面前逞其心志,不是没有罪的。"于是前往公车门,取下帽子打起赤脚,弹劾自己请求治罪。太武帝派遣使者召见他。等他到达后,太武帝说:"你戴上帽子穿起鞋子。我听说建筑祭祀处所的时候,跛着脚而修筑,端正帽子而敬神,神赐给他福禄。如此说来你有什么罪过?从今以后,如果利于社稷,有益国家便于民众,即使困顿仓促,你就尽管行事,不要有所顾虑。"

8、辅弼太武(经典段落)

       太武帝大阅兵,将要在黄河以西狩猎。古弼留守,诏令把肥壮的马匹给予骑乘的人,古弼命令给予瘦弱的马匹。太武帝大怒道:"尖头奴(指古弼),竟敢限制我!我回朝廷,首先斩杀这个奴才。"古弼的头尖,太武帝时常称他为笔头,所以当时人叫他为笔公。古弼的属官恐惧担心被杀。古弼告诉他们说:"我以为侍奉君主使狩猎不至于娱乐游逸,罪过是小的。不防备意外,使敌寇放肆,罪过是大的。现在北方部族很强盛,南方敌寇没消灭,用狡猾的心愿窥伺边境,是我所忧虑的。所以挑选肥壮马匹预备军事需要,做不测事件的长远考虑。如果使国家有利,我为什么逃避死亡呢!英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劝说,这是我的罪恶,不是你们的过失。"太武帝听说后赞叹说:"有如此的臣子,是国家的宝贝!"赐给古弼衣服一套、马二匹、鹿十头。

      后来,太武帝在山北狩猎,大量捕获麋鹿几千头,诏令尚书调发牛车五百辆去运输。不一会儿,太武帝对随从的人叹气道:"笔公(指古弼)必定不会给我车,你们不如用马运得迅速。"于是返回。行走一百多里后而古弼的奏疏送到,说:"秋季谷粟成熟,麻菽遍布田野,猪鹿偷吃,鸟雁侵扰,风暴所消耗,早晚相差三倍,乞求怜惜从缓,使农民能够收割运载。"太武帝对左右的人说:"笔公(指古弼)果然如我所预测,可以说是国家重臣。"

        当初,杨难当前来,诏令古弼送其所有子弟到京城。杨玄的小儿子杨文德,用四十斤黄金贿赂古弼,古弼接受黄金,留下杨文德而对待他没有礼节,杨文德逃亡到南朝宋。太武帝因古弼正直有战功,不加以治罪责罚。

9、晚年生活


       正平二年(452年),太武帝遇弑后,南安王拓跋余继位,任命古弼为司徒。

      文成帝拓跋浚继位后,古弼与张黎都因议论不合旨意而获罪,遭到罢官免职。二人免职之后,有埋怨诽谤的言论,他们的家人诬告使用巫蛊手法,因此都接受死刑,当时人认为他们很冤枉。




古弼直谏的故事    转载

古弼 忠慎质直 直谏 利社稷 资治通鉴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侍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摔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资治通鉴》宋纪六)
   译文:古弼为人,忠慎质直。曾经有人反映皇家的上谷苑囿占地太多,希望朝廷减掉大半分给贫民耕种,为这件事,古弼入宫去见皇帝拓跋焘。这时拓跋焘正在和给事中刘树下围棋,古弼进来,拓跋焘就跟没有看到一样。古弼在旁边坐了很久,也没有获得上奏的机会。古弼火了,突然站起来,揪住刘树的头发,把他拉下床,扇他的耳朵,殴打他的背部,并且边打边骂说,国家没治理好,就是你小子的过错。拓跋焘十分尬尴,丢下棋子说,没有听上奏,是我的错,刘树有什么罪,都不要打了。古弼这才放过刘树,把事情奏给皇帝听,皇帝完全同意古弼的意见。事后,古弼也觉得自己的举动太过失礼,于是光头赤脚到官署里去请罪。拓跋焘知道了,便把他召去,对他说,我听说兴建祭坛的时候,大家都赤脚露背地干活,而祭坛建好以后,就要衣冠整齐地祭祀,两种情况下,神灵都要降福给他。如此说来,你有什么罪,快穿鞋戴帽去做自己的工作吧,只要是对国家有利,能方便百姓的事,就尽力去做,不要有什么顾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名人故事


〖冶子持鼋〗  春秋时期,齐国(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有位叫古冶子的勇士,幼多膂力,精于水战,仕齐景公,官戍右。有一次齐景公要去晋国(在今山西省境内),叫古冶子随侍左右。在渡黄河时,下起滂沱大雨,水面波涛汹涌。此时,有巨鼋(Yuán 音元)舒头,正好与船舷相撞,使船摇来晃去。忽然,巨鼋张开血盆大口,衔左骖(驾车时的马)没人河中,众人惊恐万分,束手无策。惟古冶子见状,即拔剑跳入水中,斜行五里,逆行五里,与巨鼋周旋搏击。已避退至岸边的齐景公望着黄河水面,不见古冶子的踪影,惋惜地说:“冶子死了。”稍顷,只见水面流红,古冶子左手持鼋头,右手挟骖尾,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一声,河水倒流三百步。众人皆视其为河伯(河神)。齐景公赞叹:“真是神勇无比。以前先王设立勇爵,却从未有像冶子这么英勇。”便解锦袍赐予古冶子,后又立五乘之宾以旌之。
〖古弼直谏〗有一次,北魏皇帝在北山狩猎,捕获几千头麋鹿,因数量太多,运输成了问题,便下诏书给尚书令古弼,要求古弼速派 500辆车来接运麋鹿。皇帝深知古弼的脾气与为人,待信使拿着诏书走后,对左右将士说:“依我看,笔公不会发派这么多车过来,你们还是用马来运送吧。”便回行营,安排马匹运输,行至百里处,收到古弼奏表说:“今年秋天谷穗下垂金黄,桑麻大豆遍布田野,野猪野鹿常去偷吃,飞鸟大雁亦来啄食,再加上风吹雨打,这样的损耗,早上与晚上就相差三倍。乞请皇上允许推迟延缓运送麋鹿,以便把谷子尽快收割,运入国库。”皇帝看后,说道:“果然与我所说一般,笔公可谓社稷之臣、国家栋梁啊!”



〖古洪义救刘无双〗
陕西省富平县南社乡古家社,在唐代可算是古姓大村。村里住着个叫古洪的青年,自小精通武艺,豪侠好义。因父亲遭人算计,古洪为替父报仇,在闹市中将仇人砍死。古洪因此被捕入狱后,又用奇计得以逃脱,幸免于死。古洪后来到京城长安(今西安市)羽林军服务,成了御林军中的一员。年近六旬时,调任押衙(管领仪仗侍卫的衙门将),人称古押衙。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尚书租庸使刘震有个女儿,名叫无双,端庄艳丽,聪明伶俐,与表兄王仙客青梅竹马,并有婚诺。时值泾源节度使姚令言军在长安策动兵变,刘震受伪皇帝之命做了官。待唐大将李晟收复长安,刘震被斩,无双入后宫做了宫女。此时的王仙客悲愤不已,几不欲生。后来王仙客在金吾将军王遂中的推荐下,担任富平县令。上任数月,忽听说有中使押领30名宫女去打扫皇陵,要住长乐驿。王仙客派人打探到30名宫女中有刘无双在内,便抱着要与她见面的一线希望,前往长乐驿,并在驿中紫褥下得到无双的留言:常听敕使说富平县的古押衙是人间少见的有心人,善谋多勇,能否求助于他?王仙客一边上书京兆府,要求把长乐驿划至富平县管辖,一方面又亲自到古家社拜访古洪。每次去古洪家时,仙客都带去礼物,绫罗绸缎、金银玉器不计其数,却始终未启齿坦言求助之事。直到王仙客任满,退居富平时,古洪才登门拜谢王仙客说:“古某一介武夫,诚谢大人深恩厚惠。只是大人每到寒舍,神情各异,想必有事求我,恐又波及左右。如今已洗身官场,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来,在下必竭力相帮,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仙客这才身官场,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来,在下必竭力相帮,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仙客这才以实情相告。古洪听后,拍拍后脑勺说:“此事不太好办,但将尽力为之,成败难料,亦不必过于期望。”之后,半年都没有古洪的消息。一天,古洪求见王仙客,问:“府上还有哪位识得无双?”仙客提及无双原婢女采萍。古洪要求借用采萍,仙客应允。忽几日,传来皇陵中有宫女遭处置的消息,而此宫女竟是刘无双。王仙客号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本指望古押衙能解救无双,没想到无双已遭毒手。天公不作美,奈何?”深夜,有人敲门,王仙客开了门,见是古洪。古洪抱着布袋说:“这是无双的‘尸体’,体温尚热,后天就会活过来,届时你熬些药汤让她喝下,恢复元气,但此事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原来,古洪去茅山求得茅山道士的起死回生丸后,让采萍冒充敕使,说刘无双是叛党,并将药丸赐予无双,叫她自尽。古洪亲自到皇陵下,以亲属名义,用百匹丝绸购得无双尸体,一路上凡是驿站,都送去厚礼,使秘密不至于泄露。古洪又对王仙客说:“我已在门外替你安排好十一人、五匹马、三百匹绢,五更时分,你即带无双远走,隐姓埋名,以避祸患。”说完,为表明心迹,不泄机密,竟拔刀自刎。
〖江南二古〗
明末,江南一带提起“二古”之事,无不啧啧称奇,津津乐道。“二古”是指安徽省无为县刘渡镇古家碾的古慎之、古述之二兄弟。古慎之,谱名良儒;古述之,谱名良献。兄弟二人,幼受庭训,苦读儒学,饱学经史。时值明末战事纷起,习武之风盛行,二人便兼练习骑马射箭的技艺。老大古慎之,练就一手骑射本领,矢无虚发。崇祯癸酉 (1633年),他带领弟弟古述之、侄子古文伯赴金斗应试,以娴熟的马步获得冠军。他挥舞大刀有摩天之势,扛石则举重若轻,足见武艺之高超。而论文应策,皆切中时务,人以才子目之。
弟弟古述之,文武全才,善丹青,工草书。与兄慎之同赴试金斗时,向他索求字画者排成长龙。古述之运笔自如,点、勾、勒、画,题诗留款,顷刻成品。有人见古述之于文艺甚为了得,有意试探一下他的武艺,便让他手持双刃,周边置水。古述之手挥双刃,旋舞如风,但见寒光一片,滴水不入。俩兄弟遂被并称为“江南二古”,人们刮目以待。
-----------------------------------------------------------------
〖古道耕与苏轼的交情〗
       古道耕,北宋进士,陕西省新平县(今彬县)人,侨居湖北省黄州府定惠院南坡。善种竹,有修竹十多亩,经常垂钓于长江边上。苏轼,字子瞻,嘉佑二年进士,四川省眉山县人。宋英宗时任职直史馆。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行新法。苏轼上书论其不便,自请出外,于杭州任通判,后官迁湖州,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至哲宗时才被召还,为翰林学士。兀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抵达黄州,居住在定惠院,躬耕于城南的一片土坡,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与南坡,相距咫尺,而古道耕便成了苏轼在黄州四年生活中的至交。
         
       苏轼刚到黄州时,得知鄂州、黄州一带溺婴恶习严重,便一方面呼吁竭力制止,一方面与安国寺住持继连、进士古道耕等组织成立育儿会,推举诚实博爱的古道耕担任会长,极力拯救儿童。此时,苏轼也写下了著名的《黄鄂之风》。此后,古道耕更是成了苏轼朝夕相处的朋友。兀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古道耕送苏轼到岐亭游春。二月,苏轼向官府要得荒地数十亩,古道耕协助耕种,令苏轼感动不已,遂作诗表达谢意:“古生亦好事,疑是押衙孙。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同年四月,古道耕与苏轼、陈季常、潘丙、王齐愈兄弟等同会师于师中庵,祭祀任师中。兀丰五年正月,古道耕与酒监潘丙、药师郭遘等陪同苏轼去女王城寻春,苏轼作诗纪念。十二月十九日是苏轼生日,古道耕与郭遘等在赤壁矶为苏轼祝寿。兀丰六年六月,古道耕打算要建三进的房子时,苏轼作《书赠古氏》文以贺:“古氏南坡修竹数千竿,大者皆七寸围,盛夏不见日,蝉鸣鸟呼,有山谷气象。竹林之西,又有隙地数亩,种桃李杂花。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之规模,东荫修竹,西眺江山。若果成此,遂为一郡之嘉观也。”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时,古道耕与其他朋友一道,依依惜别至磁湖。苏轼在黄州的四年生活,可说是在困难时期,而此时伸出援助之手的正是古道耕、郭遘、潘氏兄弟等。患难中的朋友,怎不让苏轼铭心于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20-10-2 15:45
16四川都江堰市古氏(清代四川古琮支系)    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稱灌縣)的古氏,是清代康熙二十年自 ...

金堂清江镇草碾村       古氏字辈谱--国裕启世学,荣华万代兴;富贵崇天子,永庆百年春。此资料由金堂县实验学校古代永提供。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13217mr26cb5yxlcg5aqr.jpg 113233kcdfp4m0krkyffm4.jpg 113232r1m51xsu4vs896s0.jpg
     周部族发源的传说和始祖弃的故事
夏、商、周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继商而起的周王朝,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东西二周。西周起于公元前11世纪末武王伐纣、建都镐京,止于前771年犬戎破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共约280年历史。
周族是活动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它兴起于“陶唐、虞夏之际”,发迹于今晋东南或陕西泾渭流域之间,始祖为,在舜时被封为后稷一职,主管农事。其后人世袭后稷之职,直到不窋时才失官。夏商鼎革时,周族被迫西迁,与西部的戎狄杂处混居。公刘时期,周族得到较大发展,其社会形态也由氏族部落进入了国家阶段。古公亶父时,周族在亶父的带领下迁徙到今陕西岐山之下的周原,在那里修建宗庙、城邑,驱逐侵扰的夷狄,由此开创了剪商霸业。此后,周人仅经王季、文王、武王三代人的努力,便推翻商朝,建立了“赫赫宗周”。相较于夏、商而言,周是后起的僻远小国,故史书有“大国商”“小邦周”之称。然而正是这个蕞尔小国却代商而起,开创了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华夏文化的主体,成就了后人传颂的惊世伟业。
后稷播百谷
相传周的始祖为,是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其母为有邰氏女,名姜嫄,传说为黄帝曾孙帝喾高辛氏的元妃。据《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周族始祖弃出生的情况大致是:弃的母亲姜嫄在野外偶然踩在了一个巨人足迹的大拇指上,感而有孕,生下了始祖。之所以名弃,是因为他曾三次被其母抛弃。由于姜嫄认为此子无父而生,不吉利,遂将他抛弃。她先把他抛弃到陋巷之中,然而过往的牛羊不但不踩反而过来喂养看护他;于是姜嫄只好把他抱走,抛弃到较为偏远的荒林之中,又恰巧被伐木的工人抱回;最后,姜嫄把他弃置在一片寒冰之上,此时,只见一群飞鸟翩然落下,用它们的羽毛小心翼翼地温暖他。见到这些奇特现象,姜嫄认为必定有神灵在护佑他,于是把他抱回养大。
这种关于远古氏族部落先祖诞生的神话传说自然不足凭信,但是从姜嫄生弃的传说当中,仍可窥见周族起源的蛛丝马迹——弃诞生的过程,正好反映了周人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历史。周人之所以奉弃为始祖,大概是从他开始,周族才建立起独立的父系氏族部落。至于相传姜嫄为帝喾元妃的说法,则反映了弃为始祖的周族与夏的密切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周族是有邰氏和高辛氏两个部落繁衍出来的一个支族。
弃生长的母家有邰氏,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部族。由于受到有邰氏农业生活的影响,弃从小就喜欢玩种麻植豆的游戏,长大后便成为耕种庄稼的能手。他不仅掌握了除草、选种等先进的耕作技术,还会根据不同的土质选种适宜的庄稼。在弃的带领之下,有邰氏很快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他自己曾被尧举荐为“农司”,后来又被舜任命为后稷,专门主管农事。其后代也世享恩泽,累居后稷之官。由于后稷对农业的贡献和他勤于农事而死的精神,被后人尊奉为农神。
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它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亦是华夏民族意识的肇起时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13459rjbnp3zg5jj5b0qj.jpg 113500ktss868j888frfz8.jpg

          古 姓 姓 氏 寻 根
    古【gǔ】源出于姬姓。周族的祖先(jì)原先率领周族居住在郃(hé)(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豳(bīn)地居住。到了商朝后期,豳(bīn)周围的游牧民族戎族和狄族强盛起来,不断袭击周人,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周族的首领是古公亶(dǎn),他见豳(bīn)地已成为戎狄攻击的目标,决心另找一个理想的地方来发展农业生产。于是他率领周族人跋山涉水,来到了岐(qí)山(今陕西岐山县西北)脚下的渭河平原。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很适合于发展农业生产,古公亶(dǎn)父便率领族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起了坚固的城墙。他又下令改革原始氏族社会的传统习俗,设置了官吏,制定了制度。在他的治理下,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形成了诸侯国的规模。由于古公笃行仁义,人民都爱戴他,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尊他为周太王。古公的子孙中有一支名叫古曼后来便以他的名号作为姓氏,称为古氏。
战国时赵国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唐有侠士古押衙,宋有潮州太守古革,明有画家古其品。
--摘自《中国姓氏寻根》P.3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关于“弃”的描述
诗经---生民    先秦:佚名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
维穈维芑。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恒之穈芑,
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
或簸或蹂。释之叟叟,
烝之浮浮。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
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
祷告神灵祭天帝,
祈求生子免无嗣。
踩着天帝拇趾印,
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
一朝生下勤养育,
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
头胎分娩很顺当。
产门不破也不裂,
安全无患体健康,
已然显出大灵光。
天帝心中告安慰,
全心全意来祭享,
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
爱护喂养牛羊至。
再将婴儿扔林中,
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
大鸟暖他覆翅翼。
大鸟终于飞去了,
后稷这才哇哇啼。
哭声又长又洪亮,
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
又懂事来又聪明,
觅食吃饱有本领。
不久就能种大豆,
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
鉴赏
  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今人的充分关注。《大雅·生民》就是这样的作品。
  此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然而从它的内容看,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但汉代郑玄的笺与毛传之说不同,他主张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的。云:“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是一个神话。然在后世,郑玄的解释遭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闻一多的见解是可取的。还有两点:一、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架桥似乎是徒劳的。二、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此篇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那么,对于后稷遭弃这一弃子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母题,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Infantexposure),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此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自然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鑛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汉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可见汉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汉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那么对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的问题,唐宋人多以为稷即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今人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见其特色,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天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注意,它着重描写粮食祭品而没有提到酒(虽然也是用粮食制成),这大约也表明后稷所处的尧舜时代酒还没有发明吧。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则中国酒的发明在夏代,此诗的叙述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旁证。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恐怕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汉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一结赞颂的对象仍落实后稷身上,而他确也是当之无愧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15mtaq3o5gb5s0xy8x.jpg
120720tuffo53c88z9cwur.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16vy1vyhe00yz1e82z.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17etnqqsyqwq34xsdz.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17dkgoqfvrqrat4fa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18u0r4hqqsf22w2fuq.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1v2yrkowzawrxpggo.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2izktrkt47z50b4ak.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2cty7zmbyhhbyt2bh.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3wdkabassa5dfoayw.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5s1l4znl4n44zq4v4.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