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古代美

[群众呼声] 四川邛崃古氏族谱文献 邛崃古代美 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6l8hg8lsa9e3d0g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6mz1f3gbo9pfro5bo.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727uqky2zzhip7buy27.jpg

发表于 2020-10-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   公刘

先秦:佚名
原文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
而无永叹。陟则在巘,
复降在原。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止基乃理。爰众爰有,
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忠厚我祖好公刘,
不图安康和享受。
划分疆界治田畴,
仓里粮食堆得厚,
包起干粮备远游。
大袋小袋都装满,
大家团结光荣久。
佩起弓箭执戈矛,
盾牌刀斧都拿好,
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
察看豳地谋虑周。
百姓众多紧跟随,
民心归顺舒畅透,
没有叹息不烦忧。
忽登山顶远远望,
忽下平原细细瞅。
身上佩带什么宝?
美玉琼瑶般般有,
鞘口玉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
沿着溪泉岸边走,
广阔原野漫凝眸。
登上高冈放眼量,
京师美景一望收。
京师四野多肥沃,
在此建都美无俦,
快快去把宫室修。
又说又笑喜洋洋,
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
定都京师立鸿猷。
群臣侍从威仪盛,
赴宴入席错觥筹
鉴赏
此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发端,从这赞叹的语气来看,必是周之后人所作,着重记载了公刘迁豳以后开创基业的史实。
诗之首章写公刘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邰地划分疆界,领导人民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起来。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干戈斧钺各种武器,然后浩浩荡荡向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水,有时测量土地。然后开始规划哪里种植,哪里建房,哪里养殖,哪里采石……一切安顿好了,便设宴庆贺,推举首领。首领既定,又组织军队,进行防卫。诗篇将公刘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
整篇之中,突出地塑造了公刘这位人物形象。他深谋远虑,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在邰地从事农业本可以安居乐业,但他“匪居匪康”,不敢安居,仍然相土地之宜,率领人民开辟环境更好的豳地。作为部落之长,他很有组织才能,精通领导艺术。出发之前,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必待兵精粮足而后启行。既到之后,不辞劳苦,勘察地形,规划建设,事无巨细,莫不躬亲。诗云:“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他身上佩带着美玉宝石和闪闪发光的刀鞘,登山涉水,亲临第一线,这样具有光辉形象的领导者,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也自然会得到后世学者的赞扬。
诗中不仅写了作为部落之长的公刘,而且也写了民众,写了公刘与民众之间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的关系。诗云:“思辑用光。”又云:“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是说他们思想上团结一致,行动上紧紧相随,人人心情舒畅,没有一个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人用了一组排比句,讴歌了人们在定居以后七嘴八舌、谈笑风生的生动场面。
看来在公刘的时代,似乎既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也有一定的民主自由。诗云:“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在欢庆的宴会上,人们依次入座,共享丰盛的酒肴。在酒足饭饱之际,人们共同推举首领,这中间似可窥见先民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
此诗的特点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无论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的行进行列,无论是“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勘察情景,都将人与景结合起来描写,因而景中有人,栩栩如生。微感不足的是写勘察的地方较多,二、三、五、六四节虽各有侧重,然重复之处亦在所难免。这大概是由于当时部落的生活还比较单纯,其他无甚可写所致。然而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史诗,确也难能可贵。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堂对联选粹


〖古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父;望出新安——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乡贤世泽;国宝家声。——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君称国宝;人举笔公。——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南岭首第;北魏元勋。——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新安堂”堂联(广东地区用)。

名扬东汉;勇冠鲁齐。——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古初,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下联典指春秋古冶子,从齐景公渡河。有鼋衔左骖没于水,古冶子右手持鼋头,左手持左骖而出,水为之倒流三百步,人视之为河伯。

〖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父家声远;笔公世胄长——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古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押衙真侠义士;笔公为社稷臣——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建中年间的侠客。尚书郑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才高貌美,许配给了郑震的外甥王仙客。后来郑震因罪被处死,无双被收入宫中为奴,打扫园林。一天,王仙客在褥子下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富平县的古甲衙是人间的有心人,你是否去求他帮忙?”王仙客便去拜访了他,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无双。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郡人古弼,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事务繁杂,而读书不辍。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


〖古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学富精撰长生诀;志坚拒交禅受图——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学者古铣,著有《长生保要》。下联典指明代永王时郎中古其品的事典。孙可望谋禅代,遣人求其品画“尧舜禅受图”。拒不从,受害。

新发于硎千年利;安然无恙万家兴。——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古姓望族居新安“新安”二字的嵌字联。

座绕慈云叨佛力;家留旧泽念宗功。——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1)
据村史考证,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是明朝景泰年间,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古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小恶无为,涓流成池。——唐·古之奇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名宦古之奇《县令箴》辞句联。古之奇,以作《县令箴》出名。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古道照人,世传孝德;新安发迹,代孕忠诚。——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名人古初,临湘人。光武时遭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太守郅郓甄异之,荐于朝。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古翊,新安人。

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
2)
洪洞溯渊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
新安征谱牒,本枝百世,子孝孙贤福荫长。——佚名撰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古氏宗祠联

前火焰、后金瓶,仰见祖德宗功与灵山而并峙;
左珠江、右锡巩,惟顾文经武纬合秀水似长流。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古氏宗祠联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古氏家族四川省居住分布录
原文地址:古氏家族居住分布录作者:
古家网--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
古氏家族居住分布录
采集人:古小彬
                               【前言】
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中华古氏网站长、《中华古氏》杂志总编辑古小彬,自1989年始,坚持20多年不间断地田野调查、采集古氏资料,虽然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地奉献给了枯燥乏味、往往吃力不讨好、又无经济效益的古氏文化事业,但无怨无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各地宗亲的协助下,获得了丰富的、珍贵的古氏史料。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自身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通讯不发达,在外交通、住宿不便利,又人生地不熟、盘缠接济不上,加上在当时各地《古氏族谱》历经“文化大革”之后留存不多的情况下,以抢救、挖掘古氏文化的使命感,亲赴20几个省份,舟车劳顿,步履艰辛,访长辈、找谱牒、查碑碣、看金埕,白天采访,晚上整理,一字一字记录下当地古氏的源流史(如开基祖是谁?从哪里迁来?迁来有多长时间?什么原因迁来?出了哪些人物?现在有多少人口?又有谁迁到什么地方?等等),加以整理、考证。后与台湾古国瑞宗亲合作,由国瑞宗亲负责台湾地区的古氏史料整理,然后汇编成《古氏渊源暨分支》(江苏扬州大学教授古风、台湾师范学院教授古国顺分别撰写序文。1997年大陆版,2000年台湾版,2011年修订版)。
近年来,在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焕坤宗长、达祥会长和深圳理事会秋来会长、军荣会长等的关心、支持下,各地理事会的拥护、参与下,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牵头组织、主办了多场次大型古氏活动——“中华古氏第一届、第二届恳亲大会”、“中华古氏2015寻根之旅”、“中华古氏2015秋祭唐朝六世祖全望公夫妇典礼”、“中华古氏首届书画艺术展”等等。
2016年,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计划主办“中华古氏第三届恳亲大会”,为让全球古氏宗亲了解、掌握古氏宗亲居住区域分布情况,特整理如下:
这里摘录四川省的内容:
四川省古氏居住区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青白江、龙泉驿、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
金堂县、郫县、大邑县、新津县、都江堰市、
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涪城区、梓潼县、
三台县、盐亭县、安 县、平武县、江油市、
贡井区、荣 县、富顺县、米易县、江阳区、
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
中江县、苍溪县、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
蓬溪县、内江市、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沙湾区、五通桥、犍为县、夹江县、井研县、
峨眉山、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翠屏区、
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 县、
筠连县、珙 县、兴文县、南部县、仪陇县、
阆中市、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雨城区、
芦山县、名山区、石棉县、荥经县、小金县、
阿坝县、汶川县、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
会东县、宁南县、甘洛县、越西县、布拖县、
广安区、邻水县、岳池县、彭山区、仁寿县、
丹棱县、青神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姓起源(转载)

古姓起源有三:
一、出自姬姓,黄帝被人们尊奉为“人文初祖”。他活到110岁,逝世后葬在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娶有4妃,其中元妃西陵氏所生2子为姬姓。西陵氏女子叫嫘祖,是黄帝的元妃,生有2子,长子叫玄嚣;玄嚣生姣极;娇极生帝喾(即五帝之一高辛氏,后稷之父);次子叫昌意。玄嚣的儿子娇极,是普通百姓。,直到娇极之子帝喾时,才得到帝位。帝喾,姓姬,名喾(又作佶),一名岌。帝喾也娶有4妃:元妃有邰氏女子姜(女原),生后稷(周族始祖);后稷逝世后,他的儿子不窋继位。不窋的儿子鞠继任周族领袖,仍立足于戎狄之地。公刘是鞠的儿子,生活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史记‘周本纪》载:“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喻立。毁喻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为避免战争,减少百姓的损失,古公亶父毅然“率私属二千乘”,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两条大河,翻越巍峨的梁山(今陕西省永寿县、乾县一带),南迁到岐山脚下安营而居。随着族群日益壮大,古公认为周族要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以岐山为政治中心,于是策划营建大规模的城郭室屋,“三月成城郭,三年成都”;同时建立了中央机构,设立了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官,使之各司其职,整顿部落组织,改革戎狄原始陋俗,实行助耕制,立国号为“周”。周国自此始。古公亶父是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他建立的诸侯国周国,得到了商朝的认可。古公亶父育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都是贤能之辈,互敬互爱,在岐山相继成家立室。仲雍在岐山生有二子:长子取名姬昂,次子取名姬曼。季历娶挚任氏女子太任()为妻。至季秋之月甲子,太任生姬昌。因姬昌(周文王)出生之时有“圣瑞”,古公对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并传言“我周国的兴旺昌盛,还指望这个孙子呢!”便给他取名为“昌”,有意要把王位传给姬昌。泰伯、仲雍兄弟两决定让贤,断发文身,不回岐周,以让幼弟季历继承王位,在今江南无锡市一带建立吴国(又称句吴、勾吴),兄弟俩相继为吴王。时仲雍又娶万妃而生下第三子简,史书称为季简(吴氏先祖)。季历在泰伯、仲雍离开周国后,顺利地继承了周国国君之位,即周族领袖,臣于商朝。季历在统领周国的同时,还被商王武乙封为牧师,掌管商朝畜牧业,周族的势力逐渐强大,并攻灭不少周边戎狄部落,疆域亦得到扩大。到季历之子姬昌执政时,周国已成西方霸主,姬昌还被商王朝封为“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灭商,建立周朝,称武王,尊姬昌为“周文王”。仲雍去江南之后,他遗留在岐周的长子姬昂在周武王时受封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次子姬曼为纪念祖父古公亶父,遂以古为姓,称古曼。


二、以国为姓

    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后以古为氏。何兆吉、曲雯编著的《百家姓辈分字行》说:“商代末期有古国。今出土青铜器有‘古伯尊’,见于省吾先生《商周金文录遗》。古伯,商末周初人,古国族首领,名不详。古国其后当有以国命氏者。”另外,上海博物馆介绍馆藏青铜器“古父已卣(you)”时,也说:“器盖各铸铭文‘亚古作父已彝’六字,是贵族古氏为其父已所铸的祭器。古是商代国族名。”周武王之子姬叔虞,成王之时被封为唐侯,建都于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当初这里是戎狄杂居之地,周王朝为防御戎狄内侵,故封叔虞以镇守。至叔虞长子燮父(字安抒)时,将唐都迁于太原市南边的晋水之滨,改国号为晋,成为西周诸侯国之一。辖地有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晋献公时,大举征伐翟人。在战斗中,公族子弟姬叔虎奋勇当先,率晋军破敌营,有功于国。晋献公便以(谷阝)(xi)(今山西沁水下游)封给叔虎,叔虎的后代称为(谷阝)氏。(谷阝)氏家族中有位叫(谷阝)(隹隹牛)(chou)的,仕晋景公,为大夫,食采于苦,称苦成,该地在宁夏盐池城东北,因以为氏。苦成氏后来又衍变成几个姓氏,如居齐国的,改为车成氏;居敦煌的,改为库成氏;居汉阳的,书为古成氏。古成氏的后代,有一支分为古氏。古成氏目前鲜见,但在汉唐之际,古成氏登朝者不乏其人,如汉有广汉都尉古成云,后秦有黄门侍郎古成诜、将军古成和,东晋有南海太守古成彪,唐有云阳尉古成夔。宋代《百家姓》中无古成氏。王符《志氏姓》中说: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后汉广汉多古氏。据古氏文献记载,三国时蜀有广汉郡功曹古牧,疑是古成氏之后。

三、少数民族改姓

1.吐奚氏改为古氏

    吐奚氏,是鲜卑族的姓氏。据《魏书·纪》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一位叫昌意,昌意最小的儿子受封于北方大鲜卑山国(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北段),因以为族。鲜卑族实行君长制,统领幽都以北地方(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以畜牧猎射为业,淳朴为俗。鲜卑族因居匈奴之东,又有东胡之称。汉初居辽东,后汉时移居匈奴地方,晋初已分为多个部落,如慕容、拓跋、吐奚、贺兰等。其中,拓跋氏最强大,后来南进,建代国,创立北魏王朝。魏成皇帝拓跋毛立执政时,已统领36国、99大姓,威震北方。至献帝拓跋瞵时,七分国人,使诸位兄弟各自领管其族,各分姓氏。如献帝长兄纥骨氏改为胡氏、次兄普氏改为周氏、三兄拓跋氏改为长孙氏、五弟达奚氏改为奚氏、六弟伊娄氏改为伊氏、七弟丘敦氏改为丘氏、八弟侯氏改为亥氏。后来兼并其他国家,国中分部,部中分族,称为内姓。至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时(时在西晋),其他各部落诸姓大部分都已更改为他姓。如独孤氏改为刘氏、吐奚氏改为古氏、贺拔氏改为何氏等。吐奚氏改为古氏的历史,《魏书·官氏志》有载。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吐奚氏改为古氏的时间是在西晋时期,并不是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宏迁都中原洛阳时才改姓,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率先改姓元,那是鲜卑族第二次大动作的改姓。吐奚氏改为古姓后的历史人物代表有谁?暂未能定论。但《魏书》中出现的古姓人物有4位:北魏宰相古弼、北燕冯文通部大臣古泥、御府针工古彤、小将古皓。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古弼是吐奚氏所改。有些史料又说古弼本姓吐奚,名古,后被北魏皇帝赐汉姓“古”,这“赐姓”与吐奚氏“改姓”的说法显然不一样。而唐代怀州刺史李君爽在《二十五府君墓志铭》中说古云应是“周太王古公之后,魏太武笔公尚书弼之裔”,唐代尚属官修族谱时期,李氏已言明古弼是周太王古公的后代,且与南方《古氏族谱》记载相符。至于北燕冯文通部大臣古泥,早年曾任单于右辅,应当是吐奚氏裔孙。

2.回族古氏

     回族来源,可以追溯至公元7世纪末,那时来自阿拉伯、波斯等中亚国家的商人进入中国经商,留居于广东省广州和福建省泉州等地。到了13世纪初叶,迁人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逐渐增多,并不断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便形成了回回民族。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族人中有一支以经书《古兰经》的“古”字作为姓氏。另一支则在唐初中亚人进入中国后,以天宝十四年(755)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首字“古”作为姓氏,称古氏。回族古氏也是以新安郡作为郡望,北宋时已繁衍播迁于河南洛阳市、开封市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6目前,回族古氏以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中牟县,四川省阆中县,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和北京市居多。居住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回族古氏,在明代有一“古回回”是藏书家,这一支古氏原有族谱,记载至33世,后毁于兵燹。当代著名书法家、原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古灵(又名古振英),音乐理论家、贵州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古宗智及戏曲艺术家古峰等,都是回族古姓的杰出人物。

3.苗族古氏

  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云南省河口县、屏边县、文山县及越南。苗族的祖先是被尊奉为战神的蚩尤,他与炎帝、黄帝并称为“中华三祖”。据传,蚩尤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是中国古代“九黎”部落集团的首领。《苗族简史》载,九黎是南方最早最大的部落联盟,由许多部落组成,是南方百越民族集团、苗蛮民族集团及南方部分汉族最早的先民。据苗族古姓长老口头相传:在远古时代,洪水滔天,有兄妹俩心地善良,常做好事,得到神人指点,躲进一个大葫芦里避过劫难。后来兄妹俩滚磨为婚,生下一个大南瓜。夫妻俩感到惊奇,便将它切成肉块,抛于四 野。第二天,奇怪的事发生了,昨天肉块所抛之处,均有炊烟,肉块亦变成了人类。夫妻俩便把挂在李树旁的定为“李”姓,挂在木鼓边的就称“古”姓,等等。

4.彝族古氏

    传说凉山的诺合(黑彝贵族)都由古侯、曲涅这两位祖先繁衍而来。根据父子联名的代数推算,多数的说法是:古侯、曲涅至今已传了50代左右,约1000余年的历史。”著名史学家斯维至也说:“凉山彝族的家支,最初是由古侯和曲涅两位祖先分化、繁衍而来的,它们实际就是两个不同姓氏的氏族。彝族当然不只这两个姓氏,当他们迁到凉山时,就只有这两个姓氏了。(见《陕西通史·西周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彝族自古就居住在祖国西南,当时古侯部落还居住在兹兹蒲武(即今云南省昭通一带),后进入四川。古侯的后代,当有古氏。

5.满族古氏

     满族,是中国东北的古老部落,从事农业、狩猎与养殖家畜。满族在2000多年前被称为肃慎,《春秋左传·昭公九年》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至汉代,又称为挹娄,魏晋时称为(革末)(革曷)(忽吉),到辽、金、元、明时被称为女真。族人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等称作“白山黑水”的广阔地区。明万历十一年(1583)至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6年,皇太极继位称帝,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清。1644年,清军进关,统一全国。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满族的“姓”,满语称为“哈拉”,往往有二至四字,以古为首的有古尔吉氏,世居广宁正安堡(今辽宁省北镇满族自治县),清初以步军校顺拜闻名。古尔吉氏有简写为古氏的。在当代满族古氏中,上海著名教育家古人伏教授是佼佼者,他的祖籍在辽宁省营口市。

6.黎族古氏

    海南省琼中黎族自治县乌石镇有古氏居民,但该支古氏本为汉族,迁自广东,讲客家话。他们为什么编黎族户籍?其一,海南岛本为黎苗土著居住区,客家人初来乍到,受土著侵扰,难以人和,人籍黎户,可免其患。其二,黎、苗等少数民族在入学方面,可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免学费等,这样使很多贫困汉民亦纷纷改为黎族,以沾其惠。

7.高山族古氏

     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距今二到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在镇人”。主要来源于内地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相互融合发展而成。高山族古氏,居住于台湾省花莲、宜兰等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政府要求原住民改为汉姓,并由各单位依分配、抽签、自选等方式推行。在北区原高山族住民,因尊敬爱戴他们的警官古星南(新竹市人,当时职管山区,后晋升为新竹县警察局副局长。他身材魁梧,相貌威严,出声如雷,全心辅导管教居民,甚得居民敬重,被尊称为雷公),在改汉姓时,有部分高山族同胞以古星南为荣,自选古姓。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墨缘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氏郡望与堂号



古氏郡望


“郡望”又称门族,通指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一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显贵家族。古氏家族望出“新安郡”,新安郡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义马市、渑池县、宜阳县、洛阳市一带,于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郡,该地最靠近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即南迁始祖云应公祖籍地),而且隋唐时期有很多古氏官宦居住在新安县周边的洛阳、宜阳、渑池、义马等地。



特别说明,个别网络刊载:“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此说法有误,请谨慎转用。误区一,古弼“代”人并非指山西代县人,《代县志》没有“古姓”,也没有古弼的史料可查;古弼实际上是“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人,河北省《蔚州志》有古弼的史料记载,蔚县也有古弼的家乡“古家疃”地名存在。误区二,代州西的武州“新安郡”,是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543年)设武州,治雁门川,置新安郡,旋废。而古弼是公元452年逝世,与新安郡置郡相隔90年,是根本上扯不上关系的。

根据唐朝《天下姓望郡谱》、《元和姓纂》等权威著作记载,古氏还有新平、河南、河内三个郡望。

新平郡在今陕西省彬县,这里原是古氏鼻祖古公亶父祖居地,《太平寰宇记》载,新平三大姓为古氏、附氏、异氏,足见新平古氏人口之多,蔚为望族。




新平古城

河南郡也在河南省,隋朝时属洛州,大业元年(605年)洛州改称豫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称“河南郡”。领18县:河南、洛阳、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偃师、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缑氏、嵩阳、阳城。




河南郡地图

河内郡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名载南北朝《北齐书》的古道子便是河内人。古道子历检校御史、司空、田曹参军,为官有干局,以强济知名。



河内郡地图



古氏堂号


“堂号”是祠堂名号的简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广义的堂号产生于姓源发祥地,并以郡望为堂号,我古氏家族,即以“新安堂”为宗。

而狭义的堂号,也就是通常看到的地方性古氏祠堂堂号,如:陕西延安的“和气堂”;浙江金华的“五福堂”;安徽无为的“三治堂”;湖南岳阳的“忠顺堂”;湖北红安的“文人堂”;湖北洪湖的“折桂堂”;江西宁都的“孝思堂”;江西修水的“敦睦堂”;江西崇义的“景福堂”;江西寻乌的“瑺德堂”、“荣亲堂”;江西遂川的“通德堂”、“达尊堂”、“远扬堂”、“隆兴堂”、“贻谷堂”、“百岁堂”;广西宾阳的“余庆堂”;广东梅州的“国宝堂”(以北魏宰相古弼深得皇帝赞赏为“国之宝”之殊荣为堂号);广东五华梅林的“世德堂”、安流的“太府堂”;龙村镇鼓潭的“思其堂”;广东番禺的“流芳堂”(以明朝乡贤古文炳之挚友海瑞所题“流芳千古”之挽联衍生为堂号)、“敦本堂”、“昭德堂”、“绍衣堂”;广东鹤山的“追远堂”;广东珠海的“崇德堂”、“孝忠堂”;广东惠州的“雅望堂”;广东汕头潮南、揭阳惠来的“思敬堂”;广东普宁广太的“思成堂”;广东海丰黄羌的“华源堂”:广东普宁船埔的“光裕堂”;等等,其主要意义是表现在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等方面。尽管各地祠宇堂号有区别,但不失敦亲睦族之本意。

由此可见:先有郡望,后有堂号;先有新安堂,而后衍生其他堂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市氏族志选
          --舒华生采编(转载)
一、 道佐镇
1、双溪村吴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大物村 入川始祖:不详。今以吴尧、吴舜为一世。
世系:一世吴尧、吴舜
二世吴显鳌、吴显阔、吴显结
三世吴忠山……
四世吴家启……
五世吴存万……
排行:
吴尧排
显山加存政 继朝国万洪 思绍子之登 天开还本源
吴舜排
显山可存应 继朝尚仕文 永绍子之登 天开还本源
后世合议新排
太白传仲雍 云起大江东 同邦隆盛久 全评义让公
祠堂:吴思俸咸丰十一年舍家为宗祠。今主体尚存。
谱牒:新编一册
家族迁徙史:
先祖吴启汉,子吴成惠妣雷氏生六子。吴江、吴义、吴良、吴辨四子留麻城县,吴尧、吴舜迁川。先迁崇州麻柳湾,后迁邛州倒座庙吴大沟居住。
家族人物:吴思俸咸丰年间恩进士。
资料来源:据吴氏谱和采访。
2、村王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苦竹碥 入川始祖:不详。今以明末王甫德为一世。
世系:一世王甫德
二世上银
三世
四世
五世王添泰妣郑氏,生兆雄,兆生五子
妣赵氏,生震雄,震生一子
妣李氏,生义雄,义生二子
排行:
甫上富星天 雄前曰枝三 永宗先世德
大启汝家声 自有鸿恩赐 光廷万代荣
祠堂:不详 谱牒:新编一册
家族迁徙史:
祖籍山西太原。谱说王甫德于明末入川,先居乐山县红草地小王嘴,旋迁邛州临江寺侧王匾,后迁倒座庙小王匾。现后代分支在蒲江县成佳、大塘石桅杆,邛崃太和徐沟、双青杠,名山县廖场王水碾、观音场,黑竹连山坡等地。
资料来源:据王氏谱和采访
二、孔明镇
1、封营村封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 入川始祖:封奇
世系:一世封奇
排行:
宗祠:不存,仅余数块石碑。 谱牒:
家族和迁徙史:
明初三兄弟同时入川,老大下落不明,老三落足天全县封家沟,老二居孔明。
家族人物:
说明:①此处有“上封营”、“下封营”,在平乐镇有“封营”为同一始祖。
资料来源:采访。
2、姜店村简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 入川始祖:不详,以明初简玉林为一世
世系:一世简玉林妣姜氏
二世分五房
排行:
宗祠: 谱牒:
家族和迁徙史:
入川始祖入继姜家,明初由麻城孝感乡同时入川。三代后复姓简,并娶姜家女为妻。姜家无后,舍姜宅为庙,俗称“姜殿”。
家族人物:
说明:①此处有“大简营”、“小简营”。
资料来源:采访。
三、夹关镇
1、熊营村熊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苦竹碥 入川始祖:熊高杨
世系:一世熊高杨
排行:
应芳茂万有 启思天月明 文光继述永 开定照祖源
宗祠: 谱牒
家族和迁徙史:
资料来源:采访。
四、牟礼镇
1、新街社区孟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孝感坊 入川始祖:不详,今以明末孟曾孔为一世。
世系:一世孟曾孔
二世国相、国珠
三世启贤、启良
四世玉乾、玉坤、玉兰、玉莲。
排行:
曾国启玉明其 元心万思文光 绍学德大良正 永世登朝安邦
(现“光”字辈有200余人,“绍”字辈400余人,“学”字辈300余人。)
宗祠:清光绪十二年建,今不存。近年另建一间。 谱谍:有近代简谱四页。
家族和迁徙史:
祖籍山东平昌府。元末,入川祖从湖广麻城县孝感广孝感坊入川。明末祖孟曾孔初居邛崃观音场,后回归孟营。
附:《孟氏族谱宗支叙》
光绪十二年孟秋月立
祖公讳曾孔 字三圣。生明世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孝感坊右,其先祖原籍实山东平昌府,战国时孟轲之苗裔也。
明世曾为指挥官及明末世乱,宗族迁蜀多人,祖公弃职亦向蜀川而来,在邛崃观音场附近居住。裔查,孟始祖公入蜀无子,独携郭、苟二氏,祖母及胞侄国珠、侄媳梁氏与侄孙启贤等乐业于此。
至大清定鼎,芶夫人脉生一子国相早亡,郭氏与国珠亦相继亡。侄媳染氏腹带一子再醮邢门,生子名启良。我始祖公欲抱回续嗣,不幸又死焉。于一门独剩我始祖公曾孔、芶氏、启贤三人。此时我始祖公慨远适子此邦,伤无子之茕,独旁观生叹之,亦代为我祖公欷歔矣。乃芶夫人殷殷劝解,抚启贤承挑为之,选配陈氏后生四子玉乾、玉坤、玉兰、玉莲至此分四房。
裔从我始祖公查至六代四房,有增广生员,名其浩,始修族谱至裔十代,时查访前谱众言或焚或失,并未有一等。裔朝夕自思,我孟氏至今满十二代,族谱未能复修,若年湮代远之后,我孟氏子孙派行有不颠倒错乱,而叹赅承之讹舛者乎?为后裔此读书有年,纵不能簪缨启后光显门阁,而我孟氏之木本水源正不容糸念也。裔兹就我孟氏祖公历代派行演成二十四字。若我孟氏至十三代者,当从“绍”字起至“邦”字止。若我孟氏之二十四字派行改完,再又从“曾”字起至“邦”字止。取其我氏子孙和好,永远不变之意也。特为此立宗支叙云耳。
资料来源:据孟氏简谱和采访。
五、卧龙镇
1、陈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 入川始祖:不详。今以清初陈奇凤为一世
世系:一世奇凤,二世芳毓,三世德,四世文相,五世宗贤,六世允卿,七世光春
排行:
道光己酉年排:
家国肇先泽 心存作德长 祥开思继瑞 世尚庆荣昌
2004年增补排:
华宇启宏志 英杰耀锦邦 重本恩源远 立行培贤良
宗祠:卧龙中学为原址,今重修于卧龙街后
谱牒:一册,裔孙泽康、先忠、先锦、泽忠等2004年纂修
家族迁徙史:
传宋嘉佑七年,思一公分关麻城县。数代后该支陈氏入川,入川始祖不详,居蒲江县陈家营(今成 佳镇)。明嘉靖年间,荫阳公任嘉洲太守至嘉靖十一年卸职。明末,奇凤公避难洪雅县,战乱平息后,择蒲江县复兴陈家坪落业。其后,奇凤公部分后裔迁入邛崃卧龙,择业有成,终在该镇建该支陈氏宗祠。
家族人物:
说明:与蒲江县复兴镇陈坝陈氏同为“临溪漕陈氏”。
附:
资料来源:据《陈氏族谱》和采访。
六、高何镇
1、楠木溪陈氏
原籍:山西太原洪桐落花溪 入川始祖:陈泗
世系:一世陈泗
二世承恩赘杨府,生四裔
三世朝寿迁邛州楠木溪
四世奇龙、奇凤、奇美
五世
排行:
先辈列宗派
崇恩金玉满 国家永济忠 才能继远志 世代希方宗
本届清明会续列二十代
荣华载祖泽 光绿交祥绵 辉昭贤俊杰 仁智礼义全
祠堂:民国八年修,在楠木溪,1999年经维修。 谍谱:石碑刻,立于祠堂内。
家族迁徙史:
明末,迁雅安芦山县,后迁邛崃高何楠木溪。
附: 《陈氏宗祠记》
我宗环抱足楠溪创业,流堙百有余载。溯自始祖陈泗子承恩,原籍山西洪洞县落花溪人氏,素抱春秋大义,□遭闯贼祸门,负圣帝偶像来此川南,当时路遥万千,河山险阻,未知苦何至也。初居芦邑青龙场税房后,织履为业,继迁老宝盛坊牛路山。承恩祖抚赘杨府。脉生四裔,由是而支脉远流,蒸尝□永设。无杨府之垂青,首阳义举,恐不免耳。所谓天不假人,地溢有隙,不其然与。虽并蒂莲枝,而花萼之别,一迁太和场,一徙崇庆州。惟我朝寿祖更名才□避于此,而世裔永焉。生奇龙、奇凤、奇美,一女赘奇□。锐志成家,义方启后带月操勒创业。垂由三窟狡兔,考作室厥,子又美奂轮,辛勤五世衣食住竟无虑焉。时已螽斯□□,瓜瓞绵绵,追缅前征乃还祖,复陈以崇、思、金三代始,我怀玉祖虽足智善能,终为经营牵制。砫玉祖□应公具学,过劳而早逝。独去璋公搏志多能,领袖社会作桑梓千城,著隣封保障,倡仪建祠,未几逝世。念随是终,适兹民国己未(1919),九世祖洪昭、洪其、洪创、洪为,十世国□□常痛念前人创业络艰,且壮志未偿,亟思以……
《陈氏族谱序》
陈氏乃中华民族大姓之一。据《中华姓氏通书》载:居住在华夏的陈姓后裔约三千余万人。先贤陈霸先于公元五五七年,联族人结天下谋士起兵伐梁,建立陈氏封建王朝,史称陈朝武帝。武帝英年早逝,传位于文帝、文传宣帝、宣传陈后主,公元五九零年冬归隋。陈朝鼎盛时期,文、宣二帝励精图沿,重贤臣,框扶社会,惩贪官以正朝纲。为巩因陈氏集团的统治,他们将族中人分为36路,派往36江洲为吏。山西一族即为太原府的一支。后来陈氏先贤聚关氏后裔创业于洪桐县落花溪。追今抚昔,考史寻迹,祖居山西逾千年,于明朝末年,先贤因事遭权奸暗算,陈泗祖负关帝圣像,历尽艰辛,避祸入川,隐居芦山,后迁临邛楠溪。陈姓尽管多灾多难,但历代人才辈出。有众多奋发向上,安邦治国的忠良志士,入学中举者甚多,近代曾有人东渡日本求学。如今陈氏后裔人材济济,已有数十名大中专的学者乃至大学教授。他们在封建王朝或后来的社会中,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令陈氏史册增辉。我祖楠溪创业数百年来,俭朴持家,广置田园,家资巨万,拥有剧团戏班,被称为本家。为缅怀先人业绩,陈氏后裔于民国年间建祠以记。历尽百年沧桑,祠宇已多处润零,为此,族人陈家林、陈家少、陈永才、陈永文、陈栋染等人笑划,于一九九九年清明前夕,组织族中人捐资捐料维修陈氏祠宇。增建族谱碑一座,增补陈氏后裔名讳,续列陈氏宗派二十代,并举行祭祖仪式,氶沐先辈思泽,启发后人奋进。推举长辈主持族中事务,常年祭祀,定时维护。凡宗族中人定精城团结,励精图治,以慰祖亲英灵。
随录家训曰:勤耕苦读,创业兴邦,忠孝节义,诗书传家。
附先辈列宗派:崇恩金玉满,国家永济忠,才能继远志,世代希方宗。
本届清明会续列二十代:荣华载祖泽,光绿交祥绵,辉昭贤俊杰,仁智礼义全。
后记曰:族谱当铭记,始将字号编,忠厚传漠烈,诗书启俊贤,伫祈能昭远,裕后喜承前。按字照排,勿得错乱。
陈氏全体族人谨立
一九九九年清明立
资料来源:据陈氏谱和采访。
编者个人观点:
1、 据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原金堂县县治)陈氏民国二十年刊《陈氏大成族谱》分析:楠木溪陈氏当属“江州义门陈氏”。“他们将族中人分为36路,派往36江洲为吏。山西一族即为太原府的一支。”这句话所提到的事情,实际上发生在宋朝嘉佑七年(1062),由皇帝颁旨,将“义门陈氏”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财产划分为“二百九十一庄”,分给陈氏子孙独立料理。 “成先公分太原庄”,成先公应是楠木溪陈氏在太原的开基始祖。
2、根据楠木溪陈氏祠堂所立族谱碑文内容分析,楠木溪陈氏入川始祖当在明末时期。“负圣帝偶像来此川南”一句透露出,陈泗祖是孤身一人入川。负圣帝像于身,其目的显然是企求战神的庇佑。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偕妻携子同往川“避难”。发生这种迁徙现象,很可能是:明朝灭亡后,陈泗祖随明军入川,投靠南明政权。当时雅安地区和洪雅一带正是南明政权的实际控制区,芦山县正在其中。陈氏投靠杨氏等一系列动作,正是清军佔领全川以后,普通孤身百姓规避灾祸的一种通常动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方家族谱资料,
                     传承民间族谱文化化                  
                                                                                         邛崃古代美
    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
   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同时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鉴于当今社会不少家族由于缺乏修谱经验和相关知识,笔者不妨摘录邛崃名家编撰的族谱资料,供大家修谱学习参考,即使不修谱,看看也增长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035roea833ao8jkj8bp.jpg 204035i355565ey9uj2v5e.jpg
204036uopoawwxstymztif.jpg
204036j1k1klfr1sr1hkkm.jpg
204053f3l4f445ulrjrp8r.jpg
中国现代家谱的内容有哪些?


         社会在不停地进步,家谱的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过去重男轻女,女性一般只记载X氏就完了,家中的女儿还不能入谱。如今,男女都入谱,并且记载详细。
        从邛崃的(杨姓、龚姓、陶姓、兰姓等)族谱来看,它们各有所长,是我们写家谱很好的参考。
       一般来说,所有家谱都应该按照谱序、凡例、姓氏源流、族规、祠堂、世系图、传记、字辈谱、捐赠、编修人员等容编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杨姓、龚姓、陶姓、兰姓等后裔是如何来修族谱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332ckphhodlbhzlhbtf.jpg
204948o66lluaxub7f81le.jpg
204927t5uhc64mcbbb70uy.jpg
204911tralgndrhrs91te9.jpg
204844aiiz514hdpd11171.jpg
204822n4gsw0k0zc4rr90g.jpg
204816b2yjjqzee7bc2a2z.jpg
204610o7bm13s7gsqe587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337pal8zds0d221bcz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343d1f897x3cxdcw8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347inztwijvnkfzzlwj.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351atlesd6pkzlhe1k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356im69pt401mq6ew6z.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4401tqpidxizx0xsll00.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