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倚天乾坤剑

南江对全县321万亩天然林实行了最严格保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林业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2006-3-13 上午 11:30:39 来源:中国法治网

作者:付智文 王浩 何春香   


通讯地址:四川南江县人民检察院

    近几年来,我院每年都要查处一件以上林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等渎职案件。为提高林业工作人员法律素质,有效预防此类职务犯罪,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办案情况,试就

林业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作如下探析。

    一、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特点:

    1、滥用职权。森林法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

核发放采伐许可证,林业员个人无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但个别乡镇林业员却滥用职权,越权审批,造

成滥伐。如原团结乡林业员熊某将集体林木以11户农户的名义,越权发放该乡七村二社集体林木采伐许可

证,导致集体林木被滥伐170立方米。原九顶乡林业员樊某在县林业部门未下达采伐指标和发放林木采伐

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同意该乡六村二社采伐“二自内”集体林木30余立方米。


    2、办证程序不合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省县林业部门对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均作了明确规定: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除应当提交申请采伐林木的所有权证书或使用权证书外,还应当分别情况提交其他

有关的证明文件。但个别乡镇林业员不按法律规定和部门规章制度办事,没有林木所有者或经营者的申请

,批;没有村社集体组织意见,批;没有乡(镇)政府审核意见,批;没有采伐设计,批;没有采伐指标

,批。如原东垭乡林业员赵某某在无乡政府审核意见和县林业部门的采伐设计的情况下,发放林木采伐许

可证12份,造成滥伐林木蓄积130余立方米。


    3、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按照乡镇林业员工作职责,乡镇林业员是本辖区内林木采伐施工负责人之一

,对林木采伐负有采伐现场监督、清山捡尺、伐区验收等职责。但部分乡镇林业员或不到采伐现场进行采

伐监督,或到现场却不履行监督职责,或在清山捡尺过程中不按国家规定和采伐设计要求计算采伐林木蓄

积,导致批甲地采乙地、批少采多、批松树采柏树、跨越批准采伐期限采伐等滥伐现象发生。如原小河乡

林业员吴某某在该乡五星村三社采伐集体林木过程中,不认真履行监督采伐职责,对采伐现场情况视而不

见,致使该社滥伐了柏树且滥伐林木30余立方米。


    4、利用职权弄虚作假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森林法及林业部门对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批权限作了明确

规定,县林业局也规定乡(镇)林业员只负责2立方米以下林木的采伐设计和审批,但个别林业员却利用

手中职权弄虚作假,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如原下两乡林业员周某某采取分联填写的手段,一次性违

法发放林木蓄积15立方米的采伐许可证,变违法为合法化,掩盖违法事实。又如某乡林业员采用一农户多

户名方式审批发放自用材林木数十立方米。


    5、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放纵违法犯罪。刑法、森林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林业工作人员滥

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造成损失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时,应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

任。实践中,由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认识不足、怕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影响单位工作业绩和形象

、认为因工作事情处罚人会影响或毁掉他人前途等原因,在发现林业工作人员有渎职违法犯罪行为时或给

予口头批评、或作行政纪律处分,而不按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形成事实上的以罚代刑,包庇、放

纵违法犯罪行为。


    二、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的原因:


    1、工作制度落实不逗硬,职责不明确。根据有关规定,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人员证”的林业

员才有权发证,无证人员无权发证。但实际工作中,有的林业站站长权力高度集中,在辖区内凡涉及林木

审批、采伐事项,都是站长说了算,发证人员形同虚设。有的林业站制度不健全,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

职责不明确,你可以发证他也可以发证。有的发证人员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根据领导指示或自己的权力

随意发放采伐许可证。


    2、管理失控,监督不力。各乡(镇)林业员既受乡(镇)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又受林业局领导和管

理,政府部门认为林业员的人事调动、经费开支、业务工作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是否汇报工作、工作情

况怎样与乡政府无多大关系,可管可不管,甚至认为管多了得罪人、影响关系。而林业主管部门认为乡(

镇)林业员的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其工作情况由政府部门管理,因而工作联系较少,对林业员的工

作监督检查少。这样就形成双方均未完全尽到监督管理职责,造成管理失控、监督不到位或监督力度不够




    3、法制教育不够,少数林业员素质较低。涉及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很多,要求林业工作

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实际上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一些林业员没有经过较系统的业务学习

培训,对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熟悉甚至知之不多,对法律、政策理解不深透,业务能力不高。二

是一些林业员缺少政治思想学习,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为利用职权谋点私利徇点私情不是什么

大事,也是社会普遍现象。三是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林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少,林业

工作人员职业责任感不强,对渎职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认识不深。


    4、利益驱动,违法办事。由于现行体制原因,林业员工资、待遇财政不予给付,实行自收自支,迫

使林业部门在育林费征收、收取罚款等项目上下任务,以此来保证或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就置法律政策

和上级规定不顾,违法审批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同时林业员为完成任务,常与木材经营者联手,而不少

木材经营者是林业员的亲戚朋友,林业员就会利用职权、职务便利、工作环境等有利条件帮助其办理林木

采伐许可证,这样双方互利互惠,容易发生违法违规审批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擅自同意无证采伐林木现

象。


    5、打击不力。由于学习、宣传法律政策不够 ,人民群众对渎职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深,加之不少人

认为林业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等行为只是工作失误、工作方法不当,

或者认为乡政府或林业站也有责任,故对林业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举报少,甚至在有关部门或司法机关查

处过程中隐瞒、包庇,导致对该类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少,打击少。


    三、预防对策:


    1、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林业行政执法。一方面要根据林业行政执法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切

实可行的工作制度,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规范林业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行为。一方面要逗硬落实各项规章

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林业工作人员的渎职

行为发生。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林业部门应根据法律政策规定、时代要求和实际工作

需要,狠抓林业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纪律教育和法律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的学

习培训,全面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相思认识水平、爱岗敬业思想、业务水平,建立起一支真正适应和胜任林

业行政执法工作需要的林政执法队伍。


    3、强化领导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林业部门和乡(镇)政府部门要通过联席会、工作检查、考核等

形式加强工作联系,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和要求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管理,做到互通情况,尽量减少对林

业工作人员在管理、监督上的空档和误区,从而使“双重领导”齐抓共管。


    4、加大对林业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林业部门和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人员违

纪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对其违纪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依纪依法给予纪律、行政处分;对其违法行为该

追究刑事责任的,决不放纵、包庇,决不能以纪律、行政处分代替刑罚,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坚决移送

,且发现一件坚决查处一件,从而震摄、打击犯罪分子。


    5、搞好法制宣传,狠抓犯罪预防。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要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把法制宣传

贯穿在整个办案过程之中,用身边已发生的典型案例教育广大林业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做到警长钟鸣。同

时要结合办案,分析研究发案原因,配合林业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减少、

杜绝林业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发表于 2011-4-2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有意义,我顶 谢谢您了

发表于 2011-5-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延荣退耕还林工作会议讲话


    全市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八年来,主要取得了三大显著成效:第一是生态效益。全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5l .7万亩,加上配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达到l 0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 73%,林地面积接近1000万亩,活立木蓄积2000多万立方米。林地面积增加,术材蓄积量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利部的刘震司长来巴中时指出,巴中已经初步实现了山川秀美,初步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路子,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这种生态效益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影响长远,惠及子孙。第二是经济效益。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补贴收入,给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粮食、种苗、医教补助等政策性增收,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政策的补助激发了生产经营积极性。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全市享受工程补贴累积投入达到5.3亿元。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林种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后续产业,所以经济效益大大增加。开始实施这项工程时,人们普遍担心农民会不会减收,农村经济会不会受到影响,现在经过八年的时间可以回答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是社会效益。林业生态建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贡献。同时,近几年来,吸纳了不少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很多打工仔、打工创业者回来参与林业开发,外地一些招商引资的老板参与荒山的开发,这种典型不少。更重要的是通过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退耕还林和劳务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通过退耕还林腾出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另一方面输出和转移了将近100万农村劳动力,减少了森林、木材的消耗,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过去八年,我们主要解决了退得下的问题,根据省上会议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解决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问题,今后的任务更重,创业易,守业更难,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八个字,即: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为此,我们首先要看到当前面临和存在的司题。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研究对策。第一,农户的生计问题,要研究“吃饭、烧柴、增收”这六个字,各地都有很好的经验,要注意总结并推广。第二,政策调整带来的问题,按国家规定,生态林补助八年,补助时间一到,政策补助就将退出,政策效应弱化。我们作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同时,也要研究应对政策性补助退出后的对策措施。第三个就是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弱化:第一是思想认识弱化,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有的地方重项目争取,忽视工程建设,简单的寄希望于国家补助,这是不行的,要研究从主观上该怎么办。第二个弱化就是组织领导在少数地方弱化,有厌战、厌倦情绪,工作上有滑坡的现象,有的地方反映退耕还林资金不兑现、粮食直补不兑现,这必须予以纠正。第三个方面的弱化就是工程管理弱化,一些地方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对工程管理缺乏持之以恒。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希望大家要从农户的生计出发去研究,从政策性的调整去研究,从我们工作上的薄弱环节去研究,认真寻求对策措施。




发表于 2011-5-11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办证件 http://www.changchunbzw.com/

发表于 2011-5-1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屁放得很响

发表于 2011-5-16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朋友可以出卖,每个值五块的话,我也能发笔小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资源逐步恢复 生态效益日渐显现

——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采访见闻

经济日报记者 刘惠兰 通讯员 张 磊


编者按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率先启动试点,2000年天保工程在17个省(区、市)全面启动。10多年来,天保工程在森林资源保护、林区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生态意识增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天保工程看变化”系列报道,连续刊发记者来自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采访报道。

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最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试点省之一。试点工程于1998年启动,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到2010年末,四川省以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的巨大成效,完成了天保工程一期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省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之初的1.76亿亩上升到2010年的2.50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3.86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6.5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4.82%,增长了10.59%。森林资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乘车由成都一路向南行驶,蜿蜒几百公里,路两侧随处可见青山环绕、郁郁葱葱的美景。四川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李国明介绍说:“这里不仅是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生物多样化也恢复了。近几年通过上下游工程治理,不仅河水清澈了,河边还经常可以见到白鹭、野鸭子等。”

据了解,天保工程实施后,四川省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全省天保工程一期建设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面积3.23亿亩;全省累计营造公益林8061.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919万多亩。通过停伐和造林恢复,保住了长江上游这片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林。

通过天保工程一期建设,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据监测,遂宁市单位面积土壤侵蚀量年下降了61%。随着水土流失的减少,输入江河及三峡库区的泥沙量也大幅度下降,整个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泥沙含量下降幅度在32%至78%。据《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效益2009年度监测报告》显示,森林提供的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约12.5万亿元。

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聂平介绍,“为了执行落实好我国天然林保护的重大决策,1998年9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以立法的手段来保护长期消耗严重的森林资源。随着法规的实施,全省森林保护的意识迅速增强。”

森工企业千里造林

在位于天全县的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采访时,记者看到了天保工程实施后,一个木材水运局转为以造林为主的森工企业的转型。

1998年9月,作为四川省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森工企业之一,大渡河水运局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水运企业转型的要求,全面停止了木材运销及相关业务,整体转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沿江、沿河、就地、就近”实施天保工程大造林,并由此改名为大渡河造林局。

大渡河造林局局长文勇说:“放下木排漂流,沿大渡河流域开展植树造林是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也是由木材运销转变为营林造林的经营转型。”

大渡河造林局转型以造林为主业,以合作造林的方式,12年来在长达千余公里的造林线上,累计实施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681万亩。

在千里大造林的现场,大渡河造林局数千名森工组成小分队,分赴项目区实施迁移造林,森工们采用搭帐篷、租民房、建临时设施等方式上山造林。

天全县是大渡河造林局的驻地,天全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杨洪忠说:“天保工程实施12年来,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53.5%上升到2010年的68.38%,增长了近13%,居全省第二位。”

记者在天全县看到,通过合作造林方式,大渡河造林局在荒山上种植的21.7万亩楠竹长势正旺。大渡河造林局党委书记涂绪中说:“预计从2012年开始,天全县21.7万亩楠竹林每亩可年产0.5吨竹材和0.5吨竹笋,可创造5亿元的经济效益。”

林区加快转型发展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孙国吉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成功的关键。在管护好森林的同时,林区向替代产业转型发展,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直接关系到林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四川林区看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建立起长江上游的森林生态屏障,也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看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加速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转变的可喜景象。

记者看到,林区改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由依赖木材生产转向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畜牧、水电等资源替代产业开发,经济结构由单一的“木头财政”正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态发展格局。

大渡河造林局局长文勇介绍,林区在替代产业发展中,确立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不仅在造林建设中当好大造林的“龙头”,拉动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并在生态旅游、森林食品等现代林业产业领域进行拓展。他们依托二郎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林下产品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

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川南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前是以伐木为主的森工企业。全面停伐后,该局加速转型,按照“以生态建产业、以发展促保护”的工作思路,依托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引导职工建起了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游景点、林下生态养殖等产业。如今这些绿色生态产业已成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林区和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巴中林业局称已取消采购水货iPad22011年06月01日 05:11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刘先贵
字号:T|T129人参与40条评论打印转发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苹果公司的新款平板电脑iPad2刚在中国内地上市不到一个月,巴中市林业局就开始了政府采购,不过巴中市林业局这次采购的iPad2 3G版在中国内地并未上市,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水货”。

巴中市林业局财务科潘科长称,这个iPad2是为林业调查设计大队采购的,用途是“林地利用规划”。另一位工作人员则称,由于要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业调查设计大队经常要进行野外作业,买3G版的iPad2是因为“轻便,好携带,而且待机时间长,在野外用来传输数据”。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查证,iPad2没有USB接口,无法使用任何USB外接存储设备。

昨日14时31分,巴中市林业局在巴中论坛麻辣社区回复称,因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需要,该局拟采购一批电脑、UPS电源等设备。南方都市报报道后,经核实发现,对苹果iPad2上市情况、产品技术性能等掌握不全面。经申请,市政府采购中心已取消了“苹果iPad2 64G 3G版(含原装皮套)”采购项目。

巴中市林业局证实,确实在巴中论坛麻辣社区正式回复过。“昨日下午这个标就已取消了,是个废标了。”

(刘先贵)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题:近日坐车从盐源县到攀枝花,走到盐源黄草镇时发现道路两旁的小山上很多被人盗木的情况,许多座小山上原本茂盛的松树已经只剩下树桩咯,即使没有倒下的大松树已经被人破坏(环剥了皮),在树木不久死亡后就会很快被砍走。当我3年前第一次去盐源时就被盐源的环境所迷倒,盐源县的人均绿化面积非常大,处处是青山,可现在这种盗木现象非常猖獗,已经有些小山变为秃山了,照这样下去,真的不敢想象。同时很多地势稍微平坦点的山已经被他们开垦来种植土豆、苦荞了,国家在10多年前就已经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了,国家补贴了很多年了,可现在呢,在某些地方甚至还比补贴前开垦的山地还多,你在这边退和补,他就到那边去开,这样下去何时了啊?青山难道真的将成为过去?当然这种现象不止在盐源有,在西昌(进盐源的老路,佑君到磨盘段,中坝乡等。。。)我也看到很多这种盗伐林木的情况,而且非常猖獗。(我曾问过为什么要把树木环剥了,当地百姓告诉我:树木死了再砍这样就没有事,就能逃避林业执法?)

凉山州林业局及下属相关单位,你们是否知道这种情况,是否能尽快解决好此问题???不然是是否是一种失职???
http://www.mala.cn/thread-2659791-1-1.html

发表于 2011-6-26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毁树者必毁人


作者:李吉诃德

2011-6-10 00:02:47

发表于:博客中国



我以为凡毁树的地方必然是毁人的,如假包换,错一罚十。开始还想不透北大何

以如此毁人,现在了解了,北大不仅有剽窃盗窃等等,还有滥砍滥伐。
  
  报载:6月5日,北大“百年讲堂”南侧,十余棵杨树遭到砍伐,其中大部分

都有几十年的树龄。对此,现场工人及学校保安表示,该行动得到了园林部门的

许可。
  
  砍伐现场毗邻三角地、百年讲堂。据保安称,按照学校规划,这里准备修建

“学生活动中心”。
  
  附近学生讲:砍伐从早上八九点开始,电锯声不断。当时,四五名工人开着

外地牌照的卡车来到现场,分头砍伐。其间,无人过问阻止。直到6月6日中午,

十几棵杨树全部被伐。
  
  工人讲:“乱砍树是犯法的,我们有许可。”他们受雇于一名石家庄老板,

这些树砍伐后将全部运往廊坊的工厂。
  
  记者走访了北大宣传部,相关人员表示,对于此事尚不清楚,暂时无法回复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信访办,值班人员称,经与海淀区园林绿化局

沟通,北大从未向园林局上报过申请,海淀园林部门也未曾许可……。
  
  事情的脉络大致如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信息与感悟——
  
  一、北大有能人,伐树的时间选择在端午节外加星期天,政府关门,领导休

假,因此免去了管与不管的尴尬。经验证明,这类事情通常找不到责任者,最终

的账都会算在几个外地工人或者杨树头上。
  
  二、北大不愧高等学府,保安素质了得,不仅监督砍树,更兼任北大新闻发

言人,谈吐得体,滴水不漏,颇有些“部级单位”的范儿。
  
  三、砍伐从“5号早上八九点”开始,直到第二天中午结束,一天半时间,偌

大北大竟无一人过问制止,大家的“关注”与“抗议”也仅止于抚树含笑,合影

留念,或如那个什么“漪个爱诗栗”,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北大学生的年龄与

心声——“今天看见三角地的树都被砍了,心里特别特别难受……树也是生命呀

,钉子户还可以商量呢?就欺负树不会说话吗?树是会哭的,空气中都有他们眼

泪的味道呢。”
  
  我看出了这些眼泪的“爵迹”,全是45度角仰望天空的产物。
  
  四、砍伐者受雇于“石家庄老板”,并在廊坊设厂,这很像是强拆队的路数

,“北大资源集团”的实力如今越发强大了。
  
  五、砍伐现场毗邻“三角地”、“百年讲堂”。“三角地”想必大家知道一

点,曾经是北大所剩无几的自由精神的一席之地,于今已不复存在,恰如“百年

讲堂”,名字而已。
  
  “扩建”或者“兴建”是除根去势的好办法,先是失人,现在就连树也失去

了。没有了人与树的“三角地”、“百家讲堂”,和没有生命的木乃伊又有什么

区别?
  
  六、北大早已不再是那个学术与精神的孕育地。北大百年,一分为三,前三

分之一仿佛俊朗的青年,中三分之一仿佛猥琐的中年,后三分之一仿佛狡黠的老

年,这一块金字招牌也就要剥落朽败了。
  
  这次砍伐并不奇怪。大概世上任何一个文明之地都不会行滥砍滥伐之事,更

何况本就该是文明荟萃的大学?倘若连“十年树木”的道理都恍惚着,又何谈“

百年树人”?
  
  七、忽然想起孔庆东教授,似乎还没有听到他就此事发出的声音。大概我们

也不会听到,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北大,不是西安音乐学院。
  
  孔教授的沉默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正与那个已经很接近于人的“熊猫人

”一起全力抵制《功夫熊猫2》,说“美国人不仅在赚你的钱,还要洗你的脑,还

要征服你的心”,仿佛所有中国人都成了傻瓜,惟有他们自己明白着。这倒也符

合两位的特质,就是只要大家喜欢的他们一定歪嘴,以至成为习惯;只要大家支

持的他们一定反对,以至成为毛病。
  
  之前讥讽过“孔73孙”,忽然就被“孔74孙”们说成“羡慕嫉妒恨”,搞得

我莫名其妙。其实这样的高评正可以赐还他们:堂堂的“教授”“艺术家”使出

吃奶的气力去和一只熊猫较劲——而且败了——,这才是“羡慕嫉妒恨”的标本


  
  北大的毁树已成事实,毁人自然在所难免。我进而以为北大的毁人绝不是培

养出了卖猪肉的学生,恰恰相反,是培养出了“卖狗肉”的“教授”。
  
  PS:今天忽然有了新的消息:市园林绿化局信访办改了嘴,说经过核实,北

大的砍伐已通过相关审批,属于“合法行为”云云。
  
  其实这并不奇怪,一个“部级单位”要想通过一个“市级单位”的“审批”

,总不会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在关乎“部级单位”社会形象的问题上。但有一点

,就是两者之间总要有一个撒谎者。究竟是谁在撒谎?怕又是砍伐之外的一个新

题吧。

发表于 2011-7-1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森林和城市共同发展
——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综述
本报记者 刘惠兰


夏日的大连,碧水蓝天,繁花吐艳,森林环绕。由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举办,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和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6月18日至19日在大连举行。

本届论坛突出“城市森林·绿色经济·幸福家园”的主题,来自73个城市的市长、城市森林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等近450人参加论坛,围绕城市森林与科学发展、城市森林与经济转型、城市森林与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等议题,广泛进行了交流和深入探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王刚出席论坛并讲话。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张维庆主持开幕式,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出席开幕式,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大连市市长李万才、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庹震分别致辞。

森林让城市更健康

让森林与城市共同发展、一起成长,已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转型的战略举措,成为各级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建设宜居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行动宗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王刚在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指出,关注森林活动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公益性活动,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生态建设的重点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丰富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的新形式新载体,积极有所作为。要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国土绿化和森林保护事业,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和森林蓄积量,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要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积极献计出力,努力推进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作贡献。要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动身边增绿行动,让广大城乡居民更加直接地享受生态改善的成果,为建设宜居环境作贡献。

王刚要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有关方面要密切协作、扎实工作,深入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论坛致辞说,生态良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提高生态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都把发展城市森林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本溪市通过发展城市森林,逐步改变了过去以煤炭、钢铁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森林旅游、森林养殖、生物制药等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向绿色经济的转变。

城市森林是民生工程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缺林少绿、生态承载脆弱,已成为很多地方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瓶颈。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森林绿地和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

“发展城市森林,可以提供优美的良好的人居环境,这些都与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致辞时说。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少噪声等。当绿色达到城市面积25%以上时,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疲劳并可释放压力。

据悉,重庆市开展“森林重庆”建设以来,主城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不断攀升,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空气维生素”、“健康长寿素”。2009年5月建成的鸿恩寺公园,过去负氧离子只有每立方厘米300个,空气质量属于三级,随着种下的树木越来越多,负氧离子也不断上升,目前已稳定在1000个左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休闲健身,人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发展森林,既是城市建设的生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这是本届论坛形成的一个共识。在论坛发言中,市长和专家们结合实践提出建议:要把着眼于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以森林为主的生态化改造,要以增加碳汇能力为目标,通过发展城市森林,改造和完善城市的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化面积吸碳、固碳量得到全面提升。

更加重视城市森林建设

近几年来,在城市森林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各地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广东省广州市5年投资400多亿元实施以城市森林建设为主的“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重庆市2010年新造林面积达830万亩,一年栽树相当于过去10年。大连市从2011年起连续两年每年投入100亿元开展城市森林建设。

辽宁省大连市提出了“打造滨海森林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大连”的生态建设主题。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在发表专题演讲时说,近年来,大连市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作为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大连有信心、有决心建设好北方具有海滨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

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朱以庄在发表演讲时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泸州市在发展城市森林建设中,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发展城市森林与满足民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每年以40万亩的速度推进中心城区绿化、城郊生态风景林、城乡生态长廊等各种生态绿化。

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宝鸡市通过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在市区形成了“人走树下、车行林中”的良好环境。“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宝鸡市以如此造林理念,在生态脆弱地区走出了一条城市生态建设的新路子。

根据对已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的统计,在建设城市森林活动开展的8年间,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以上,是全国同期水平的近2倍。

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执委会主任贾治邦——
城市森林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




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态良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提高生态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许多城市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增强了城市生态容量,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森林绿地和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发展城市森林不但可以提供优美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产品,这些都与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森林是生态产品的最大生产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提供淡水,增加湿度、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少噪声等。

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生态文明引领着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决定着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建设城市森林,是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也是一个弘扬生态文明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领导者、管理者对生态政绩观的认识更加深入,树立起打造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新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城市都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道德,传播生态文化,广大城市居民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新生力量,为实现“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过去,林业建设的阵地多在深山、远山。随着建设城市森林活动的开展,发展城市森林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建设中一项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新事业。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科学理念引领,确保城市森林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坚持把森林作为城市中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坚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近自然林业理论来建设城市森林;坚持城乡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统筹发展;坚持积极而为、循序渐进地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第二,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确保城市森林建设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许多城市党委政府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为民造福的实事,都把新增森林绿地面积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都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亲自督查,使发展城市森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第三,坚持宣传发动先行,确保城市森林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愿和行为。通过致公开信、发放宣传手册、刊播公益广告、媒体宣传报道、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连续8年举办城市森林论坛,深入宣传了建设城市森林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各地城市森林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生动践行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

第四,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确保城市森林建设在典型的感召和拉动下快速发展。开展建设城市森林活动,每年命名授予几个森林建设成效明显、生态良好的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很好地发挥了样板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自觉地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有12个省区市还开展了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活动,使这项活动进一步落地生根,向基层延伸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人为本抓建设 资源共享惠民生
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朱以庄



泸州古蔺红龙湖春景。


近年来,泸州市按照“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城市森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89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8.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4.6%,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7平方米;辖区内公路、铁路、水系宜绿化区域绿化率均达98%以上,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城市森林标准。

一个以城区森林为中心,20多条城市主干道为骨架,江河水系、国省干道为动脉,20多个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绿化为支撑,城郊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为网络,乡村国土绿化和大片原始森林为屏障的点线面、带网环相结合的城市森林格局已基本形成。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扼长江、沱江两江之咽喉,控云贵川渝之要冲,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社会经济取得了跨越发展,GDP连续几年都保持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位居四川省前列。

泸州将建设城市森林作为一项惠民、利民工程。一是工程推进,施惠于民。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县城区绿化、城郊生态风景林、城乡生态走廊、水系林网体系、山地森林保育、绿色模范乡村人居林、生态休闲旅游、林业产业、森林文化等“十大重点工程”,每年以40万亩的速度推进各种生态绿化,实施常年森林管护746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多天,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纯收入800多元,最高可达上万元。二是护绿兴林,寓教于民。编写了《泸州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建立古树名木档案,与附近居民、单位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书》,实行一树一账。对城市中人群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增设了树木铭牌,标注了树种的名称、科属等,寓教于乐,增加了市民的植物学知识,起到了科普教育的作用。三是拓扩空间,还绿于民。全市通过“增绿添彩”、“屋顶绿化”、“公园开放”、“风貌整治”等系列活动,见缝插绿、见空补绿、补植添绿、生态增绿,有力地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实现绿色资源共享。四是提升文化,情景交融。在城市森林景观打造中,始终将名酒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川南民俗文化融为一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文脉和现代特征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态空间。

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7亿元,增长16.5%,增速列四川省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3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9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76元,增长21.5%。荣获“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两年获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林业项目一等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生态景观 建设绿色长廊
赤峰市市长 包满达



内蒙古赤峰市因中心城区东北角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赤峰天然景观齐全,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众多,市域内有世界地质遗址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

多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开展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到2010年底,全市平川地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山区实现了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田、草牧场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单位”、“中国最佳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

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赤峰市已初步建成了片、线、带彼此相连的城市森林网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09%,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6%、33.04%和9.36平方米。2009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城市森林的重大决策。

赤峰市山川、丘陵、河流等地貌分布明显,中心城区以“三山五河”的城区格局为基础,构建“山、水、林、城”有机融合的城市森林景观;在城区周边,依托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生态园和西山森林景区,做足“三山”绿化文章。在城乡接合区以环城高速公路和出境高速为框架,打造生态景观林与高效经济林相结合的绿色长廊;在近郊农村,建设城市生态屏障;在远郊农村,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

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3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苹果、南国梨、平顶枣、山葡萄、大扁杏等为主栽品种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年产值4.9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规划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预计使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市依托森林沙漠旅游资源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区20多处,增加就业岗位2万多个。

近5年来,赤峰市仅中心城区就投资近6亿元,新建城市森林绿地300多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新建西山、南山和红山森林休闲防护绿地6620亩,城区周边森林防护绿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6条重点水系建设防护景观林带350公里,造林绿化面积1815亩,使重点水系两岸绿化率达到77.5%;沿铁路、高速公路及三级以上国省县公路新建防护景观林带2216.4亩,绿化率达到76.5%;新增农田防护林面积2212亩,保护农田2.5万亩;规划区内309个行政村中,新增森林面积5615.3亩,绿化率达到72.5%;5个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新增绿化面积8182亩,绿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实施低效公益林提质工程,使规划区内低效公益林改造率达到73.56%;完成经济林产业化基地建设53309亩;围绕森林文化建设建成义务植树基地5510亩。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发展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广安市市长 侯晓春



广安市位于四川东部,2009年,广安市做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决定,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和种苗基地”5大工程,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城市绿地率35.4%、绿化覆盖率41.8%,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近日获得“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殊荣。“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50%,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坚持森林营造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2010年全市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收入达379元。龙安柚、脐橙、桃李等特色经济林果成效显现,年产量达到25万吨,其中邻水脐橙、广安龙安柚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建成林下养殖、种植基地12个,山苍子油料林基地5万亩,发展慈竹、巨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35万亩,香樟、楠木、柏木等为主的珍贵用材林47万亩。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休闲文化和农家旅游产业。到2010年底,全市农(林)家乐数量已达483家,年接待能力达127万人次。

广安市注重绿色发展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一是依托邓小平故居,建设全国义务植树展览园,园内栽植各种植物近150种、500多万株(丛)。二是弘扬红岩精神,建设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建成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三是结合龙舟文化,建设嘉陵江百里生态文化长廊。依托气势恢宏的秀观湖和龙女湖湿地及沿江河岸,初步建成林水相依的嘉陵江“百里生态文化长廊”,并借助优美的嘉陵风光,常年开展吃粽子、挂菖蒲、百舟竞渡、千人游江等龙舟文化活动。四是建设岳池川东农家文化生态园。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志建设生态乡村

黄成峰


在城里人看来,这里碧水廊桥、风景如画,野鸭齐飞,白鸽觅食,一片田园风情;在农村人看来,这里村办企业六七十家,人人都在上班,人人拥有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这就是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全村835口人,2010年,全村生产总产值达到47.5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2010年滕头村作为全球惟一乡村实践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并被冠以“现代化的城市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美誉。2007年,第七届全球论坛评选滕头村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这些成绩离不开滕头村带头人——滕头村党支部书记傅企平。

1997年,傅企平接任滕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滕头村已是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如何让滕头村继续保持先进?这是傅企平考虑最多的问题。“滕头要继续发扬‘一犁耕到头’的滕头精神。”傅企平着手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对村属集体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即根据实际情况将村属企业划分成三类:适宜集体经营的,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规模大、效益好、实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小型微利企业,采取兼并、租赁等办法实行转制。事实证明,通过企业改革极大地增强了滕头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目前ABCD四个工业区有各类企业60多家。为培育滕头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傅企平积极提出并实施了以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生态旅游为主导的三产发展计划。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傅企平坚持多年的理念。1998年,滕头村开始搞乡村生态旅游。现在,滕头村已经是全国首家5A级乡村旅游景区。2010年,滕头接待游客15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600万元,旅游经济综合收入达1.58亿元。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59条河流是这样变清的

本报记者 隋明梅 李 亮 顾 阳


地处渤海湾南岸的寿光市是小清河最后流经地,最东边的羊口大桥断面是河水入海前的最后一个监测断面。站在羊口大桥放眼望去,一河清水静静东流,海鸥在河海水天之间追逐翻飞,两岸芦苇随风摇曳,岸边浅水区里鱼虾成群游动。我们无法想象渔民们描述的七八年前“人走在桥上要捂着鼻子快跑”的景象,只见环境监测站站长范黎明熟练地从河面提取一桶清水,经现场检测,COD浓度25mg/L,氨氮4.45mg/L。

这是6月2日入海前的小清河。这一天,山东省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水质,COD平均浓度为29.7mg/L;氨氮平均浓度为1.4mg/L,无一超过“606”——COD60、氨氮6。

自2003年以来,山东省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以小清河为代表的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水体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却年均下降了19.9%和18.9%,目前,这59条河流全部实现了“恢复鱼类生长”的目标。

(一)

看着河中的小青鲤,田先生不住地摇头表示懊悔,“当初我要是相信李晓光的话多好啊!”3年前,任沾化县委常委的李晓光曾力劝田先生到徒骇河边投资水上旅游项目,但黑臭的水面与脏乱的河岸吓退了田先生。“当时我对田先生说,不出3年,这河肯定会变得又宽又清。”现任滨化集团副总经理的李晓光对记者说,因为“政府的决心很坚定、目标很明确”。

当时的目标是,2010年底河里要见鱼。这意味着水质必须控制在“606”以下,最好是“404”以内。

与田先生一样,那时曾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山东河流治理难度大,“见鱼”的目标难以实现。

难在哪里?山东省环境承载力比较低,人均356立方米的水资源,仅为全国人均量的六分之一;经济总量大,结构偏重,“两高”行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大,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COD排放均居全国前列。

“正是由于难度大,山东省需要更严格的水排放标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

严格到什么程度?

取消行业排污标准,施行更为严格的流域排污标准。

当然,各地和企业都需要时间。于是,分阶段、逐步加严,以目标控制排放量的倒逼机制由此形成。

最先迫近的是造纸业。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告诉记者,他们从2002年开始编制严于国家标准的《造纸行业水污染物省地方排放标准》。曾有人担心,严于原国家标准4倍至7倍的标准会把山东的造纸业逼上死路。然而,经过数年的标准倒逼,山东造纸业非但没有垮掉,其行业产能产值、技术水平的领先优势反而让山东成为造纸强省。

继造纸业之后,山东环保部门又陆续发布实施了纺织染整、淀粉加工、制药等13项地方行业标准,方式仍是逐步加严。

去年1月,最严厉的标准、也是很多地方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发生了:山东在全国率先取消行业排放标准,全省4大流域全部实施统一的流域排污标准。

“这个标准对我们企业来说,根本谈不上严不严。”济钢集团副总经理薄涛告诉记者,因为济钢早已按省里的分阶段目标提前行动了,企业现在的努力方向不是如何应对省里的污水排放标准,而是怎样少用新水。

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没让山东人满足,他们继续着“一步一加严”的方法。去年初,山东省提出了更高的河流治理新目标: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底前59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环保厅立即据此明确了常见鱼类能够稳定生存的技术参考指标“606”。这一“见鱼”目标,让全省干部群众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也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兴奋。

“真正下决定,河的问题能解决。上面动真的,下面也就动真的。”潍坊市副市长刘伟说。

果然,鱼儿悄然回到河里,一条河、两条河……去年秋天,“见鱼”河流超过50条;年底,59条河流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条件目标。今年6月,记者来到山东时,不仅59条省控河流全部鱼现虾游,就连对水质要求极高被称为“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也在淮河流域的泗河大量出现。

(二)

在小清河流域采访中,记者深切地体察到体制优势在流域治理上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小清河源头城市济南,还是沿河的滨州、淄博、东营、潍坊,抑或半岛流域、沂水源头,各地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的一幕幕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强有力的制度优势,是“见鱼”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

“当然,在规制、市场、科技等方面,我们还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张波表示,通过对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学习、消化,山东省探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超标应急管理机制,即“超标即应急”的零容忍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处理程序:一旦断面发现超标情况,1小时内启动应急处置程序,24小时内锁定污染源并加以处置。

不仅如此,山东省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用、保”这“技术三策”。

所谓“治”,就是通过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等手段,实现对污染的全过程防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鱼类稳定生存的标准才能排放。

所谓“用”,就是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

所谓“保”,就是狠抓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张波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科学治理让山东每年增加了30多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对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齐鲁大地而言,既解了“渴”、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三)

当然,仅仅有决心、有方法还不够,让决心成为现实、方法行之有效的决定性因素是人。

“我相信山东干部的执行力,只要决策正确、决心明确,各级干部就会千方百计完成任务,这是山东干部的一个特点。”省长姜大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的这段话,把“见鱼”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说得很明白,“除了干部的执行力,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给了我们信心。”

淄博市环保局局长李洋讲了一件事。2009年12月的一个深夜,群众举报某化工厂水有异味儿,李洋立即带领环保执法人员连夜赶到这家化工厂。李洋在厂门口被告知,厂长不在。“问题必须立即解决!”李洋说,“我们就坐在门外等。”刺骨寒风中,市主管领导也赶来了,陪李洋他们坐在水泥地上等。企业家被感动了,两个小时后,工厂的大门打开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如今,这家化工厂已成为减排治污先进单位。

在济南,在滨州,在潍坊,在东营……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这正是力量的源泉!”刘伟说。

6年前,王锡清还在桓台县莉家镇镇政府上班,听说要在自己村附近建立猪龙河水质监测站,他毫不犹豫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检测员。“能为河水变清出力,比在镇里挣几个钱好得多。”王锡清说。

1年前,沂源县委书记韩国祥陪记者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故乡”调研时,村民们争相送上鲜美的樱桃、蜜桃等,感谢县委县政府决定关闭、搬迁沂河边的污染企业,让河岸的水果因绿色无公害而“一个卖三个的钱”,而韩国祥则真诚地感谢沿河干部群众当时的理解与支持。因为环境好、水质好,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几年间“成长”出5个上市公司,更成长出一个现代制药产业集群。

干部的执行力与奉献,群众的理解与参与,企业的投入与创新,河畔人家和沿河企业的积极搬迁,甚至在校学生的义务劳动,人的力量,凝结成坚实的推动力,让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治污河水决心成为现实,让59条河流复清见鱼。人们相信,这力量将推动山东诸河向着更清更洁更美的未来,“一步一加严”地继续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保护力度大 林果满山惠民生
——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促农增收纪实
本报记者 谢 慧 杨国民 李 会 张 毅


已近晌午,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一处农家果园里,正在给果树施肥的京兆乡安善村村民陈军礼擦了擦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对记者说,“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好机遇、好政策,让我这样一个‘泥腿子’成为了企业家。”如今,陈军礼经营的鸿运苹果营销有限责任公司已是一个总资产达750万元、年销售苹果800多吨的企业。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曾是陕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如今,记者站在山顶上瞭望四周,满目苍翠,郁郁葱葱。山的阳面是集中连片的苹果园,山的背面和侧面则是退耕还林地,松、柏和槐树已经成林。

如今的延安,山川大地的主色调已经由黄变绿,延安人民正用行动一步步改变着延安的生态面貌。在洛川、富县等苹果适生区,苹果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山川大地绿起来

延安的绿首先要归功于“十五”期间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好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中央明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1999年国家作出退耕还林的重大决策后,延安在国家支持下率先启动了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以退耕还林、建设生态环境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护措施齐头并举,实行全面综合治理。当年全市退耕128万亩,封山160万亩,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

10多年来,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20多万农民也从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中受益。1999年至2010年,延安市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896.7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02.38万亩,荒山造林378.78万亩,封山育林15.6万亩。据统计,退耕还林两个补助周期实施完毕,国家累计投入延安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高达105亿元。截至2010年底,已兑现给退耕户70.33亿元,涉及28.6万农户124.8万人口,户均获得补助24591元。

除退耕还林外,延安市还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重点工程,坚持生态建设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由高山远山造林向人口密集区域转变的“两个转变”,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工程和重点区域绿化工作。10年间,全市共完成各项生态重点工程及社会造林1390多万亩,林草覆盖率由退耕前的42.9%提高到57.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到45.7%。

农民因绿富起来

吴起县长官庙乡李沟村一户农家院门外,主人李志有指着两垛风干的苜蓿告诉记者,“这些天全家人都忙着存干草。”从10年前第一次买回两只小尾寒羊舍饲喂养开始,老李一家就告别了放牧,如今圈里已繁育60多只羊,一家人用养羊的收入在坡地上建起了果园。一辈子垦荒的老李如今成了护林工。

李志有一家生活的变化只是延安农民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延安市及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一方面,在大面积退耕还林的同时,延安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在退耕地上大量栽植苹果、板栗、红枣、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或经济生态兼用型树种,努力提高退耕还林收益;另一方面,适应封山禁牧的要求,延安市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帮助农民大力发展舍饲、规模化养殖。

延安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计划市县财政每年投入2亿多元直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加上配套扶持,每年产业建设方面的资金达6亿元以上。目前,全市苹果、蔬菜、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优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8%,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正在向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加速推进。

据统计,2010年,延安市实现生产总值88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3元,较1998年退耕前的1356元增加了3817元。

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221.5万吨,已建成洛川等8个省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

从闭塞到通达,从贫穷到富裕,延安用巨大变化诠释着退耕还林的新成就。乘着深入开发西部的东风,延安市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上还将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誓让荒山披绿装
——记离休干部、84岁老党员刘科歧
本报记者 魏永刚








左图 刘科歧和老伴挑水上山栽树。

下图 刘科歧和老伴在为小树浇水。 刘振宁摄

84岁的刘科歧这十几年来始终在做一件事:栽树!

老人总爱提起这样几个年份:1948年1月入党,1988年离休,1999年秋天回村开始栽树。

十多年栽了多少树?老人说不出来,但他清楚地记得:五斤柏树籽,农用汽车拉了三车树苗,还有一斗山桃籽。

老人把这些种苗栽到了山西省平顺县青羊镇崇岩村后的干石山上。那是一片没有人愿意承包的荒山,土薄水少石头多,多少年不长树。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山头、三面山坡都已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和山桃。老人最早栽下的柏树已经4米多高了。

在这样一片荒山上栽树,并不容易。1999年秋天,老人离休回村,就带着老伴在山上刨下一片树坑,掏钱雇一辆农用三轮车,买来一车树苗,全部栽了下去。第二年春天,树苗死了一半多。

“这山真的不能栽树?”望着眼前的枯苗,老人几乎陷入绝望。他在山上转了好几天,想起了几十年前县里的劳动模范说过的一句话:“能活一棵,不愁一坡。”四十多年前,当干部的他曾经用这句话教育过群众,今天,他又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能活一棵,就栽活一坡。”

下决心容易,干起活来却十分艰难,难就难在土薄水少。

树要栽活,就得在树坑里垫些土。干石山上找土,要在石头缝里刨。老人用太行山农民最传统的䦆头,一䦆头一䦆头地刨够两箩筐,再用扁担挑到树坑下。远的时候,他为了一担土要走上几里山路。三面山坡和一个山头,郁郁葱葱的树苗下面,大都有老刘挑来的土。

比找土更难的是水。山头地势较陡,雨水集不住。山上石头多,近处找不到水。老人只好从家里挑水上山。荒山没路,一担水七八十斤,老人挑上山要走一二里山路。他很快就摔坏了两副水桶。于是,刘科歧老人和老伴想出一个办法:用塑料壶往山上送水。他们把用过的油壶和矿泉水瓶子都收集起来,无论什么时候上山,从不空走,每次捎上一壶水。到了地里,就存放在树坑边,栽树的时候用。“有一年春天,我们上山早了,先送上去的水壶还被冻住了。”今天,老人家院子里还堆放着一些塑料瓶子。

浇了水,垫了土,树苗在干石山上终于长了起来。刘科歧和老伴用几年时间又把两车树苗,一棵一棵栽到了干石山坡上。他收集山桃,采摘柏树籽,自己培育种子。“山上的树苗,好多都是我们培养的。”他说。

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不缺吃喝,不缺钱花,为什么还要做这样辛勤的选择?

“我离休了,有吃有穿,这都是党的关怀。”他说,“人可以离休,党员不能‘休息’,我是宣过誓,要‘奋斗终生’的。所以,能动弹就要做一些有益的事。到没有绿化的荒山栽树,就是一件好事。”可贵的是,老人的儿女理解他,在回乡探亲的时候,也常送水上山,帮老人栽树。

荒山栽树十几年,老人得到了什么呢?“县里给我评了模范,县委书记还到村里来看望我,长治市评选我为道德楷模,这都是我没有想到的,都是对我的鼓励。”老人说,“上山栽树,我不图什么回报。将来我死了,树不会死,它们还长在山上,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老刘和老伴至今还住在他们1962年修筑起的窑洞里,生活并不比其他村民好。他们这些年的积蓄几乎都花到了山上。现在,刘科歧老人和老伴每天早晨都要上山看看。下午四五点以后,天气凉快了,他自己还要再到山上走走。

“看着满山的树,我高兴,”他说,“前几天一个林业部门的同志到这里来参观,答应让我到苗圃去挑选一些树苗,我准备再雇一辆农用车去,挑一车树苗来种。”84岁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喜悦!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