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督媒体:两篇报道引发的血案
谁来监督媒体?越来越是个严肃的问题。
以下的路线图,清楚的表明了最近“成都调整南迁计划”这一热点话题中,两位不太称职或者说不太敬业的媒体从业人士,究竟是如何将一座城市玩弄于鼓掌的。
一、事件的原始信息
7月16日上午 9:00:00
成都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会议对在全市开展“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感恩社会、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作出动员部署。议题之一:宣布 “ 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对已建成的新行政中心妥善处置变现,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另外还要求全体公务人员“压缩行政开支,减少公务支出,削减10%行政经费。今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出国考察、不再购买公务车辆,以及节俭办接待。”
(首先,这个会议的其他三个议题,网民根本就没见多数的媒体报道,于是开始攻击一点,不计其余;其次,请注意其中异体字的措辞)
二、第一次信息屏蔽
7月16日中午13:08:16
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版块于(2008-07-16 13:08:16)在网络公布“据权威人士透露,成都市政府新办公区将对外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给地震灾区。”
(发布此新闻的人根本就分辨不出“处置变现”和“拍卖”之间,以及“用于”和“捐给”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为了抢独家首发,凭着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就撰写了新闻。这一新闻迅速被大量转载和引用,其间的“拍卖”和“捐给”两个单词更是给成都市惹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如果最后处置的方式不是拍卖,灾民该指谁的脊梁骨、骂谁的娘?!)
三、成都市的说法
7月16日下午 17:00:00
成都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部长何华章再次强调“尽管新行政中心规划建设符合规划、手续完备,而且对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带动南部新区发展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汶川大地震改变了我们办事情、做决策的基础。”
(请注意,“符合规划、手续完备”这几个字是新闻发布会上的正式文稿。而且这段话点出了南迁计划调整的根本原因:人家在废寝忘食帮你修房子,你好意思搬家吗?)
四、第二次信息屏蔽
7月17上午 11:21:00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李微敖】
“《财经》记者从接近成都市委的多位人士处获悉,成都市调整南迁计划,变现刚刚入驻数月的新行政中心,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财经》记者查阅了2004年以来,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对区划调整(含政府驻地搬迁)的专项公告,也没有找到成都市政府搬迁的相关内容。”
(我们从这篇报道的字里行间找到大量“据说”、“可能”等等模糊不清的描述。而且16号还在成都采访的他第二天上午就从北京发出此文,很显然民政部的那条论据他来源于网络而并未亲自前往证实。)
五、媒体信息屏蔽的后果
观察最近几日网民对成都市政府“调整南迁计划”这一事件的讨伐,再结合以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偏移路线图,我们不难发现媒体对大众的信息屏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民舆论的走向:
1、“拍卖”一词,封死了成都市政府处置该行政中心的其他途径,将会给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被动;
2、“捐给”一次是极为不妥的提法,这也是网民的主要攻击点之一。
3、财经网的报道,误导了网民,使之产生了成都市行政中心修建手续不合法的错误印象,从而导致了网络攻击的急剧扩大。
于是,一件成都市政府针对自己队伍建设和抗震救灾工作的好事,就这样变了味道:
处置变现――――拍卖、手续不合法――――国有资产流失、引发全市房价暴跌、严惩相关腐败者;
用于――――捐给――――某些官员长期腐败、作秀、滥用公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