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设计实践离现实生活与市场需求太远
“OH!BAG。”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某大学生设计活动成果展示现场看到的一个LOGO。
大学生团队介绍创意设计理念说,他们看到普通居民购物时不断浪费塑料袋并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就设计了两款环保袋子。其中一款可以把袋子打开来变成围裙,另一款袋子铺开后可以变成大地垫。
担任现场评委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向荣问身边的大学生,你们的设计理念新颖,环保袋相当实用,接下去如何做商业化推广?“这款包包主打环保袋的理念,现在用的材料不是最终投入市场的材料。”设计团队中的大学生坦言。
在一位观众眼中看来,较之现在市场上土里土气的环保袋,这个大学生团队的设计非常时尚,但他们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即没有测算、检验环保袋拉链与背带缝合处的负重率是多少?
“你们用废旧矿泉水瓶、可乐瓶这类再生PET材料既做环保袋,又做厨房围裙,有没有考虑其防火安全性?”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邱潇潇指出大学生们的“软肋”:再生PET材料的温度临界线在六七十摄氏度之间,超过这个临界线就会有所损坏。用这类材料做厨房围裙的话,炒菜溅出的油不但可能会损坏围裙,而且还存在火灾隐患。
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设计的另一款钮扣废料制成的吊灯,杭州博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钢认为,废物的循环利用概念非常好,可是在废品循环利用上最难的是批量化生产问题。“你们考虑过真正的用户在哪里,他们会购买吗?”
杭州市经信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副处长谢利民还抛出一个令大学生设计团队难以回答的问题:“废品利用过程中,你们怎么克服重新出现的污染和废料问题。”
从市场的实战经验来看,好的创意并不完全等于市场与购买力。周立钢对大学生实践团队说,一个好的产品有没有市场,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概念与创新点要新颖,能引导市场潮流;其次,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第三,针对产品的核心人群展开市场营销。
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张灵仙同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交流时说,对于一款好的产品而言,设计完成只是其中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把作品变成产品,再把产品变成商品。所以,大家在做产品设计时,要为后续环节做适当考虑。比如说,批量化生产用什么材料,产品结构上怎么更适合生产要求,产品在什么空间使用,适合什么人群消费,市场价格定位等等,这样的产品设计才是真正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