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上山下

[文学世界] [原创]为了捞分,俺也淫一首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二:
    今年重庆的高考有点热闹,连带着把北大的招生人员也折腾得够戗-----刚刚宣布弃录民族加分造假的文科状元何某,又被告之,另一名报考该校的田姓考生也涉嫌民族加分造假。看来,又得将收起来的锣鼓再拿出来重敲一遍了。
    不过,这边厢北大和网民忙得不亦乐乎,那边厢当事的主管部门却悠闲依旧-----截止目前,重庆市招办仍未公布全部31名民族加分造假考生名单,而对此,重庆市招办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只有过程,没有理由”,“不对外公布是我们联合调查组研究决定的。”
    好铿锵的回应哦,简直达到了掷地有声的最高境界!它至少取得了一个显著的效果:让那些一天到晚质疑高考制度的人闭上了嘴-----再公平的制度,遇到这样坚强的厚颜者,都会瞬间土崩瓦解。
    尿裤子的确不是件很光彩的事,本能地遮掩一下似乎也无可厚非,但裤子已然湿了,最好的法子就是赶紧换下来晾晒。或许,这样做会遭到别人的取笑,可至少裤裆里不会湿漉漉地难受了。非要千方百计地遮掩,还不准大家嘲笑,那日子就难过得多了。因为,捂得久了,不仅会有臭气溢出,还会烂裆烂胯,连命根子都保不住了。

发表于 2009-7-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兼职,高薪聘请..日赚100不是梦
http://www.130132.cn/0_12_324449.aspx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
    文娱界有几张大嘴是颇具知名度的:只要他的尊嘴一咧,立刻可以抖掉无数人的眼珠子。可这样的大嘴,既招人恨---把人底裤都漏出来了,焉能不急?又惹人爱---至少能满足不少人的窥探欲,捎带着弄点带颜色的臆想。当然,最终的结果,大嘴英名远播,粉丝成群,钞票成堆。
    既然有如此之好事,岂能让文娱圈里的独享?和尚摸得,凭啥俺摸不得呢?于是乎,各界神仙纷纷登场,争相出嘴,大有“雷不死人誓不休”之气概。最洗眼球的例子,要属“中科院博导”某大师了,此公曾以“打虎”闻名,眼见着虎风日落,寂寥之下再出高招---宣布欲招收邓玉娇读研究生,并信誓旦旦:“这研究生我招定了”。
    邓玉娇者,前日之民间推称“刺官英雄”也,虽坚贞抗暴勇气可佳,然学历仅为初中毕业,距博士研究生之暖水壶,差距怕不是三根晾衣竿的远近了。以这等基础,要培养出高级精英型人才,看来某公的揠苗功夫属于火星级的了,着实要令俺们满地摸索眼镜片了。
    不知为何,竟大不恭地想起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无敌吼声,当科学被注入某种功利的数字时,总有一种玩意儿要寿终正寝。
    由此想来,未来的博士面试前,诸位学子的流行问候语当是---你捅了吗?
发表于 2009-7-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凤凰格格在2009-4-21 10:41:00的发言:

声乱汪

人笑之

歇症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又听到天使般的声音。

在山老师充满忧怨和智慧的文字中仿佛看到了山老师头上天使般的光环。

无论结局的无奈和无能为力,因为有这声音,我们感觉自己还活着。

也感谢这个尚算文明的社会和社区,包容和宽恕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感谢山老,感谢格格。

幸运呀,我不是生活在闻一多活着的社会,

悲哀呀,这社会有多少个闻一多呢,都死了吗?

 --------读三江潮一篇文章有感,读疯啸世间有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三:
    N多年前,老人家就告诉俺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俺们笃信不疑。
    可N多年后,俺们却发现。这男女,待遇还是不一样。譬如说,女的穿着小背心那叫时尚潮流,可男的穿着背心,就叫衣冠不整;女的说话带荤那叫豪放,男的说话带荤就叫流氓;女的打量帅哥,那叫欣赏,男的紧盯女的,就是色狼;女领导抚男下属背,那叫关心,男领导拍女下属肩?嘿嘿,谨防告你骚扰!
    其实,类似的事还有许多,譬如,老人家说,干部是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可俺们却看见不少公仆,是以公众为仆,并且,在那著名的口号中添了个“币”字。最新鲜的例子便是----淄博市张店区水务局局长鲍振华包养了个情妇,可当情妇强烈要求“扶正”时,他又断然拒绝,于是,令人感动的场面出现了:当那情妇大闹水务局时,出面调解的竟是局工会耿姓主席!看看,这服务,多到位啊。当然,人家耿主席可以堂而皇之地说:俺鲍局长也是普通职工,当然该关心。可就是不知道,遇上分房子、调工资、领车改费时,那局长是否还享受普通职工待遇。
    由此,俺们可以得出结论:领袖强调的常常是“应该”,而现实履行的往往是“感觉”。

发表于 2009-7-1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山辛苦了,你的存货不少啊,日日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五:
  读了条不大起眼的消息----新闻联播播音员邢质斌低调退休。
  在中国,邢质斌这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了,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她可算得上是央视播音员中板上钉钉的“大姐大”级人物,可仔细想想,即使借用最时髦的人肉搜索,除了她在新闻联播的端庄大方的形象外,再难获得她的其它信息:既没有厚厚的“著作”,也没有“带色”的传闻----她的低调,与她所从事的行业格格不入。
  或许,从播音技术角度来讲,央视有不少人可以与邢质斌比肩;可要从行事为人上来看,那些风头颇劲的恐怕难以望她的项背----邢质斌最清楚自己应该站的位置,这一点,恰是某些自诩为“淡泊”的人永远做不到的。
  人的一生中,起落明暗难以捉摸更难以预瞻,而无论身处峰颠或谷壑,能荣辱不惊面不改色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邢质斌,便是其中的一个。
  在诸路神仙或非神仙都哭着喊着变着法子炒作自个儿的今天,不知道邢质斌的低调能否让我们悟出点什么?
  邢大姐,真诚地祝您幸福安康。俺们坚信,世事轮回,好人终会有好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四:
    打开电视浏览一圈,发现荧屏上的影视剧都隔着俺们好远-----不是神侃某位帝王,便是神话某位仙子,好不容易拉到近现代了,神的光环依旧熠熠:要么是枪林弹雨中的风花雪月,要么是歌吧咖啡厅里的卿卿我我,想了解隔邻隔壁的咋个糊口养家?在墙上挖个洞偷窥去!
    并不是俺非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实在是被那各色各样的童话搅骚烦了。那些不食人间烟火、不愁柴米油盐的东东,偶尔看哈稀奇可以,但颠倒过去颠倒过来地整,就有些摆脱不了忽悠的嫌疑了------屏幕上的人不吃饭,可俺们得想法子挣钱买米啊。
    所以,当看到26辆豪华车的俊男靓女们呼啸着炫耀时,根本没必要去白啥子眼,也甭酸溜溜地指责他们“浅薄浮躁”,因为他们就是读着这童话长大的,和俺们唯一不同的是,头脑有个会捞票子的妈老汉,至于票子干净与否,嘿嘿,那是另一番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六:
    眼下,某些揣着高薪喝茶的专家貌似已成心转行了,隔三差五就冒出个洗人眼球的新名词,这不,“其实码”、“嫖宿幼女”还未风定,新鲜的词儿又开始闪烁,叫“裸油价”。按专家说法,虽然人家大腹便便满嘴流油,但从“裸油价”角度看,人家还是个叫花子,所以,百姓们还应该再多掏点出来,以便人家的衣食起居娱乐消闲与国际接轨。
  其实,这些冠冕堂皇扯眼球的专家,还拥有着不少貌不惊人不哼不哈的小兄弟,例如河南省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的医师们,楞能把各大医院确诊的职业病“尘肺”给鉴定成“肺结核”,走投无路的工人被逼的“开胸验肺”,可在事实面前,职业病防治所的医师们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误诊”就打发了。要知道,没有职业病防治所的鉴定结论,您走哪都不是职业病,享受不了相关的福利。
  看出来了吧?名声有大小,可权力却相同-----俺的一句话,就能决定您站着或者趴下。别不服气,这就是俺的也是你的命啊,您认了吧。
  都知道商家喜利,可趋利不是丧德的遮羞布。当身边塞满的都是钞票时,小心,它也可能是火葬的燃柴。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七:
    今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辞逝,享年98岁。
    在悼念季先生的网页上,他的名字的后缀,是一连串的“著名xx家”的名号,还有“精通12国语言”以及另一长串著作名录,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一粒硕大的钻石,耀眼夺目。
    可是,季先生需要它吗?
    对季先生的由衷景仰,缘于那则小故事----一位北大新生将季先生当作校工,请他代为看守行李,而大师级的季先生,竟然真的笑眯眯地守了数个小时!
    不敢妄论季先生的学术成就,但只这一件小事,大师与“砖家”的界线便昭然。
    真正的大师不是仅靠几本专著垒起来的,不是仅靠连篇累牍的吹嘘捧起来的,更不是某个机构评定出来的,他诞生于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戴与敬仰。
    有报道称季先生为“最后的国学大师”,俺以为,所言极是。或许,终有一天,人们会回答季先生“真话能走多远”的质问,区别只在于脸色的红或者白。
    季老,一路走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八:
    一夜之间,兰州老伯怒砸闯红灯汽车的消息成了最热的新闻之一,据称,截止10日下午,全国已至少有超过100万网友参与讨论此事。
    可翻看了几回相关的新闻报道,却由心底冒出一疑问-----为什么砸车的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而不是满腔义愤呐喊助威的年轻人或中年人?
    可以辩称说“不主张以暴制暴”,可以大谈“依法办事”,但撩开了遮羞布亮底亮面地说,骨子里想的是“别招惹是非”,事不关己,司空见惯,得过且过,如此而已。
    按理,人至老年,诸类坎坷业已身历,所有的一切,早已风轻云淡波澜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容不改,岂会因这鸡毛蒜皮之事动怒甚至动手?而气盛则似乎是年轻人的天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英雄侠气,非我莫属。怎么到了这事上,全都如僧入定了呢?
    俺也不提倡以拳头解决问题,可那么多为了争女朋友而动刀、为了保脸面而挥拳的好汉,此刻,都在哪里英雄?那么多挖空心思出名、千方百计惹眼的个性星星,此刻,又在哪个角落蜷缩着?
    一个对公众安危(包括自己安危)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人,永远也不会为公众所真正关注;一个缺乏正气而只推崇“聪明”的社会,永远也无法构建真正的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十九:
    雷不死人誓不休,用这句话来评价某些“砖家”,大约是最恰当的了。
    日前,著名的“砖家”茅于轼又放了个巨响的屁-----“房价炒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开发商心黑,而是部分老百姓太有钱。”
    真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啊,看着茅先生名前所标注的“著名经济学家”之字样,真的很同情经济学。
    依茅先生之理论,中国立刻便和谐------强奸犯无罪:谁让你长的那么妖艳?抢劫犯无罪:谁让你的钱包刺俺的眼球?哪天想不通了,便上街找一人狂扁一顿:不是俺野蛮,实在是你长得太对不起观众了。
    再一次起立,为被强奸的学术默哀。
发表于 2009-7-1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先生的原意是不是说房价是被有钱人炒高了的哦?!

有点不明白,整得我也不清醒了!

 

发表于 2009-7-14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什么人放屁最响----中国砖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十:
    “按照国家发改委分配司有关报告列举的18个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推算,以2007年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节省下来的1/3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700万人就业。如果把行业差距缩小到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合理的差距,达到最高与最低比为2:1左右,节省下来的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1000万人就业。”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新闻网名为《中国行业工资差距比达到11:1 1/3垄断因素造成》的报道,其实,不必说其它,光看这标题就该欢呼了-----中国又创了一项领先于世界的纪录。
    至于这个纪录的用途,建议以下各方的专家可大大发挥:一是总强调国民素质低下影响和谐的理论权威们;二是总强调与国际惯例搂到一起在床上打滚的经济学权威们;三是每日打着饱嗝剔着牙苦思治民良方的官员们。
    甭再拿这个指标哪个指标当成啥政绩来忽悠人了,能把上面俩指标给削下来,才是最大的政绩。毕竟,老人家当年发动群众时,目标就是消除以少欺多的阶级差距。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十一:
    有人说,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乍一听似乎有些夸张,但细细琢磨,还真的不无道理。
    网络让世界变得狭小:纵使远在天涯海角,鼠标一点,尽在眼前。
    网络让世界变得透明:即使脱了马褂穿马甲,人肉一启,纤毫毕现。
    网络让世界变得灵敏:千山万水之外的风吹草动,视频一开,现场直播。
    网络让世界......
    于是,有了宅男宅女;于是,有了平民英雄;于是,有了网络民意.
    只是遗憾-----网络不会挽起袖子下厨房煮饭.
    有人说,中国的诸多不和谐,根本在于法律不健全.
    于是,从国家投资决策到卧室里夫妻性生活,法律规定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只是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十二:
    不惜创造“裸油价”概念以力证自己亏的吃不起饭的中石化,居然装得起一盏1200万的天价吊灯。不知看了这样的消息,发改委的发言人又有何说辞?
    俺们总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那些经商的能良心发现,自觉约束自己内心的贪婪。可现实总是把这近乎天真的痴想打得粉碎。
    当无数次类似的幻想被击碎后,最直接的效应便是-----三斤猪肉含有一斤的水分,新出炉的烧饼是前天的陈货--------别给俺们讲道德,先把自个儿嘴角上的油渍擦干净了再来。
    所谓社会公信的缺失,大约便是如此而来的。
    所以,中石化若再公布报表,计量单位该是“吊灯”,例如,今年国际形势不稳定,故俺们亏了某某某盏吊灯。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十三:
    天气闷热,弄得心境也颇为浮躁,付诸于文字,则忿忿然若“愤中”,性本愚钝又不自知,浑浑噩噩度日。
    午时,赴友约就餐,聆一庖厨数语,略有所悟------
      煮面条之诀窍,一在火候,二在佐料。面之入锅,须搅乱原本秩序,任其沸腾,方终条理毕现。火需适中,过则面漫汤溢,难于收拾;欠则凝结成饼,半生不熟。面起锅,无诸料相佐,则寡淡难咽,油盐酱醋花胡海椒,各添些许,方香气扑鼻有滋有味可口可腹。
  见俺沉吟,庖厨又补一句:天下事,莫不如此,差异只在于有人嗜软有人喜硬罢了。
  俺若醍醐灌顶,心清目明,便默念铭记:世事如煮面,不过如此,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9-7-1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勾兑整合就成了 社会的 一部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十四:
    看新闻,“广东湛江市麻章区区长疑因醉酒数十小时未醒”赫然在目。可细读内容,说法又有不同,“主要原因不是喝酒,因为陆区长的病情,只要激动一下,就有可能发生。”是主流解释,还有医生专业解说----医生认为饮酒和此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有可能,“也只是导致病情的诱因”。
    真的很同情人民的公仆们,上班被盯着,下班也被盯着,抽烟被监督,喝酒也被监督,好烦人哦。人家为工作那么投入,喝口小酒也被炒得天翻地覆的,就连躺进医院都被追踪,实在是过分啊。
    有人提出“不喝酒就不能工作了?”的疑问,这实在是不了解“特色”之国情啊,一则,不喝会伤害下属的热情;二则,不喝会影响上下级的团结和谐;三则不喝体现不出工作的高效;四则嘛,不喝完不成任务算谁的责任?
    所以,俺们要主动地、充分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理解人家公仆,并且,强烈呼吁有关部门修改“革命烈士”评选条件,增设“为工作奋不顾身狂饮捐躯”之条款,以堵住那些没事老盯着鸡蛋挑骨头的眼和嘴。和谐,和谐,不喝,咋能歇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