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上山下

[文学世界] [原创]为了捞分,俺也淫一首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山
新年快乐
車手 发表于 2010-1-2 20:0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同乐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二:
    新年伊始,读了条莫名其妙的娱乐新闻-----有记者采访陈冠希,套了半天,终于从陈的嘴里套了句“与谢霆锋永远是朋友”。于是,立刻又有记者揣着这话追问谢霆锋,逼得谢说了句“不可能再成朋友”。顿时,重磅新闻出场:谢霆锋不愿与陈冠希再做朋友。
    难怪有些记者要挨打,真是吃饱饭没事找事,平地里要挖一个坑出来才舒服。本来嘛。陈冠希弄出那“艳照门”,无论如何总是亏欠了别人,回答这样的追问,用脚趾头都能想出这答案来,可非要逼陈冠希亲口说出来,最可恨的是竟然还要追问谢霆锋,这真的有点丧德了-----倘若谢霆锋反问一句:你拿着你老婆与别人的艳照能笑出来吗?估计提问的记者该跳上房顶了。真搞不明白,捅这些当事人千方百计想遗忘的伤疤对这类记者有啥好处,难不成非要逼得陈冠希自杀、谢霆锋休掉张柏芝,他们才心里痛快么?
    这二年,“无冕之王”们的声势一天天浩大起来,各类红头文件也赋予了他们不少方便性的特权,倘若借以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弊端实施监督,俺们草民们绝对欢迎。但记者们得永远牢记自己的角色----那双眼睛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身后无数的百姓,倘若超越了道德界限,那恐怕又要沉沦成“妓者”去了。而这样的“无冕之王”不要也罢,免得弄脏了大伙的眼睛。
    读了这样的新闻,真觉得那记者运气好------幸好问他的不是李亚鹏哦。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三:
    在成人的眼里,小孩子总是幼稚且无知的,所以,成人打量孩子的目光,也总是漾着居高临下的骄傲。
    可实际上,小孩子却常常是成人的老师,无论大事小情,成人们总在仿效着孩子,只是,涉及面子问题,所以才保持着“打死也不承认”的尊严。
    譬如,小孩子常玩的“过家家”游戏,成人们每每嗤之以鼻,可端详一番治国大政中的外交关系,总能看到照猫画虎的影子;而孩子们最著名的“排排坐,吃果果”,更被成人们学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数数名目繁多的选优评奖,有多少能背离“老师”们的教导?当然,居家过日子也离不开小孩子的指点,且看眼下女士们最时尚的上衣外短内长、短裤套在长裤上的装扮,哪个不是孩子们早就玩腻的把戏呢?
    当然,既是效仿,就得弄点自己的标记,免得被人说抄袭,所以,效仿的奥秘,在于要为它裹上衣层鲜艳华丽的包装,以显示成人的高深。例如,小孩子抱着玩具不撒手叫“私心重”,成人们同样的举动则叫“站好最后一班岗”;小孩子拆坏了器具叫“调皮捣蛋”,成人们类似的行为叫“创新发展”;小孩子说话不算话,常常被斥以“耍赖”,而成人们则是“无心失言”或“判断失误”甚至干脆“此一时彼一时,形势在变化嘛”。
  其实,成人们若是诚心诚意地学学小孩子,这世间或许会太平许多。毕竟,孩子的心灵和眼睛纯真晶莹,丑的就是丑的,从不会挤出笑脸夸“天下奇美”。
  顺便声明一句:俺只对自个儿写的负责,无论诸位看官由此联想到什么劳什子玩意儿,均与俺无涉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四:
    轰动一时的乐山“宝马车”事件业已过去几天了,其间,除了某媒体发了一则语焉不详的报道外,官方色彩的声音迄今没听见,倒是网上流传着无数个版本,大有弄出一部“一辆宝马引发的疑案”之趋势。
    浏览了一番网上的帖子,叫好的占了大多数,细观之,皆因“有钱人太张狂了”、“仗势欺人”,矛头直指“有钱人”,在这里,宝马已成了“为富不仁”的象征,故就该掀翻,尽管发出呐喊的,不少人心里极想拥有宝马。
    据说,香港凤凰网也于第一时间刊发了“宝马事件”消息,看来它的影响,绝非有关部门想像的那么弱小。就事件本身而言,俺“不明真相”,所以不敢妄言什么,但就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反应来说,实在令俺等市民有些失望-----即便它就是一场普通的擦挂纠纷,既然已经诱发了诸多议论,且已触及到政府为百姓规划的“致富”目标,何不干脆公开澄清?真不知有关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是用来做什么的。
    年头年尾,大约各部门又开始忙乎着总结评比了,不知那些部门又会搜肠刮肚地弄出好多显赫的政绩数目出来,俺比较愚笨,只认死理-----连一起众说纷纭的宝马事件都无法迅速妥善处置,其所谓政绩,大概也只有纸上谈兵而已。
    据说,沙漠中的鸵鸟遇见危险,第一反应就是把脑袋扎进沙堆里,那意思是:俺看不见,危机就不存在了。只是,它忘记了一点:自己的屁股是最大的目标。如果说,鸵鸟以这策略还曾经侥幸躲过几次猎枪的瞄准的话,如今它应该再想个新招,因为,时下盛行的是导弹。

发表于 2010-1-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马案不是秋后算账,便是不了了之!
后者可能性更大一点。
毕竟,民意占上风的是宝马的对立面。:curse:

发表于 2010-1-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马案不是秋后算账,便是不了了之!
后者可能性更大一点。
毕竟,民意占上风的是宝马的对立面。:curse:

发表于 2010-1-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马案不是秋后算账,便是不了了之!
后者可能性更大一点。
毕竟,民意占上风的是宝马的对立面。:curse: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五:
    首先谢谢凤凰格格转发的资料。
    关于“三嫂”的故事,去年便读了不少,坦率地讲,俺不知该说些什么。
    内地重视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N多年了,俺们从感动到激动再到无动于衷,实在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这个社会流行的是功利。倘若病倒甚至累死在讲台上,那立刻就是英模,事迹也好,材料也好,可以漫天飞舞,甚至可以弄出个巡回报告团。但倘若你没这等情形,那最好躲一边凉快去,而且躲的越远越好,否则,就有“态度不端正”、“动机不纯正”、“伸手要待遇”之嫌。
    教育的根本在学生,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可瞅瞅眼下的“根本”与“关键”,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差距何在,恐怕不言自明了吧?若内地哪个学校也表彰一回“三嫂”,估计说“作秀”是最温柔的,重些的,就会调查祖宗三代了。
    缺乏担当,缺乏信任,缺乏公正,所以,对于内地大部分地区而言,“三嫂”依旧是一个遥远的童话,可以热泪盈眶,可以热血沸腾,但千万记住---现实里的物质世界,常常是会热胀冷缩滴。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两百年前,陈涉曾发出这样的质问。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温州市龙湾区以公文的形式回答说:是滴,连科级干部都“有种”滴。
    陈涉等农夫的可贵,在于其面对残酷的封建专制统治,敢于发出如此的质疑;而相比之下,时处社会主义时期的温州市龙湾区诸部门的“为稳定干部队伍”的解释,实在是高明了许多-----为了搞好社会主义,不妨来点封建主义。理由冠冕堂皇,谁又能说什么呢?况且,人家都“经资格审查,符合报名资格,通过考试、体检和考察等相关程序,择优招考”,程序绝对民主而公平啊。
    据说,经过2003年的这次考试招录的“种子”们,不少人眼下已经是各公务部门的中层干部或骨干了。所以,即使网友们挖出了这新闻,又能怎么样呢?充其量也就是“历史遗留问题”,最多“事出有因,下不为例,既往不咎”云云。
    难怪人家说,中国的许多事情都是“班车”制,搭上这班,管它后面的如何叫唤。也难怪为何千军万马削尖脑袋去挤“公务员”独木桥-----今儿的酒不喝,明儿个就发酸了。至于往后的咋样,谁管它哦。

发表于 2010-1-1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
就是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七:
    看华西报,昨日省城乡综合治理表彰大会,百名环卫工被请至前排就座,这不仅成了今日头条新闻,还专门配发了“华西评论”,轰轰烈烈,颇抓人眼球。
    然而,夫子毕恭毕敬拜读完该消息后,心底生出的,却是莫名的悲哀。
    貌似迄今为止,国内所有的衙门上悬挂的牌子,都有鲜红夺目的“人民”二字,至于“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那更喊的连是吃奶的娃娃都会背诵了。可事实是-----人民,这个囊括“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等”对象在内的称呼,在某些集团的眼中似乎也就仅限于喊一喊了,每涉及实质问题,往往思考的是在“人民”之后加个“币”字。这,似乎已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凡是涉及“人民代表”的,习惯于由带着某种职务或使命的人“代表人民”去,其结果,当然也“名正言顺”了。至于真正生活于底层的人民呼声如何,谁又在乎呢?
    当然,也不是事事都忘了人民,譬如,当某种决策形成后,就该喊人民上场了-----否则,哪个去扛着锄头拎着钳子顶着太阳冒着风雪干活呢?
    当俺们对此习以为常时,美帝国主义的《时代周刊》来惹事了,竟然把中国工人抬到了众所瞩目的封面上,这实在令人尴尬啊,要不是他们装怪,昨天的会议上,大家不都会相安无事按部就班地各就各位各开各会了吗?楞是让“许多已经坐定的干部纷纷站起身来,向会场后排走去”,虽有益于新闻,但不利于面子啊。
    夫子斗胆妄言一句:什么时候“干部”及公众习惯于听工人、农民讲话,社会就不用再喊“和谐”口号了。

http://bbs.leshan.cn/image/diy/sigline.gif

发表于 2010-1-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是为人民币服务
大惊小怪
哈哈

发表于 2010-1-13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读,向老山学习~~~~~~~~笔耕不辍,辛苦咯!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八:
    年末年初,形形色色的酒约纷至沓来,有时,若按轮次排,一日得赶上几个场子,颇令人头皮发麻。夫子酒力有限,又苦于应酬,故自约法三章-----不喝应景酒,不喝交易酒,不喝昧心酒。
    应景酒者,各类团拜团聚酒也。衣冠楚楚,温文尔雅,酒未沾唇,手先拍疼,终于熬至开席,尚需按职务、按资历、按年辈、按亲疏等等等等,依次赔笑碰杯,酒在嘴里,苦在心头。回头想想,不是去喝酒,整个是去凑数的。这类酒,不喝也罢,喝了难受。
    交易酒者,有求有施于他人也。频频举杯间,或颔首婢颜,或颐指气使,杯中酒二两,胸间事千斤,口里称兄道弟,心里盘算筹码,觥筹交错里,敲定无字交易。细细想来,喝的不是酒,是某种协议而已。这类酒,不喝也罢,喝了上火。
    昧心酒者,纯属蹭酒解馋也。平时无交往,日常无交情。或借友之光,或虚拟之能,腆着脸喝酒,闷着头吃菜,谈些八竿子挨不着的话题,应着风马牛不相及的废话,席间你好我好,席下你东我西。这类酒,不喝也罢,喝了长疮。
    由此联想到国人传统的酒文化,不禁佩服到五体投地------平日里不敢说不便说的,一杯酒遮脸,脱口而出,或可以表心事,或可以不认账-----酒话都信?脑残啊?
    所以,喝酒这档子事,须得是知交好友,无欲无念,无牵无挂,无忌无惮,无拘无束,袖子一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甭给俺罗唣,咱谁不了解谁?高兴了就大呼小叫,郁闷了就号啕痛哭,酒杯里不是酒精,是一帮兄弟姐妹的关怀与祝福,这酒,端在手中豪气,喝下肚里坦荡,管它啥酒,就是白开水,也是滚烫的。
    与友共醉,不亦乐乎?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七十九:
    昨日,有幸目睹了被称作"千年一遇"的日环食。

    各色媒体顿起聒噪----图片,文字,视频,惊艳的,喟叹的,欢呼的,纷纷攘攘,纠结成一团。

    静静地看着,却萌生出一奇特的念头:倘若相拥中的日月能读懂人们的喧嚣,又会有何感受?

    千年,对于一向自以为是的人类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与漫长,然而,于亘居太空的日月而言,仅是呼吸转瞬而已。所以,我们引以为自豪与骄傲的奇观,也许只是它们的日常问候。相形之下,伟大与渺小、丰厚与浅薄赫然自明。

    或许,真正的分界线还并不在于寿命的期限。

    日与月的伟大,只针对太阳系的星球与生命,若放眼于宇宙,则稚嫩无比了。它们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当人们沉浸于“千年等一回”的兴奋与欢悦时,它们只是一如既往地缄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们习惯了寂寞,习惯了独自于黑暗里坚定地前行。

    这世界,有太多的浮躁,有太多的喧嚣,缺乏的,只是踏踏实实前行的孤独者。

    所以,它们光亮无比;所以,它们美丽无比。

    这年头,吟“心如止水”的,咏“淡泊随性”的,很多很多。然而心底里,却躁动着隐秘的欲念。于是,宁静难求,悠然难求。

    可宇宙的规则从来都未改变----惟有宁静的寂寞才是永恒。

    生命终有极限,但崇高而纯净的灵魂则永在。

发表于 2010-1-1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看的不是日食
哥看的是寂寞……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
    读了条很雷人的消息----“彭山全民动员翻箱倒柜找文物 寻刘备墓证据”。
    原以为,是哪个哥们吃饱了没事抠脑门弄出来忽悠大伙儿的“逗你玩”,没料想竟是有鼻子有眼的真事儿:人家那《彭山县公开征集莲花坝皇墓文物资料启事》,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发布的哦。
    不晓得九泉之下的刘皇叔闻知此讯会有何感想,至少应该收到不少虔诚的祷告----既然罗贯中都说您是“仁极”之楷模,皇叔,您就从了乡民的愿吧。您那哥们儿曹操不也出来透气儿了么?
    估计用不了多久,勤劳的人们还会打上孙权的主意-----三国,三国,三缺一咋行呢?
    老话说,最缺德的事儿莫过于挖祖坟了。如今的人们思想解放了,换了个说法叫“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或“重新发现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看来,国人的聪明才智,都体现在一“挖”字上了,记得中学时,老师教俺说英语里的中国叫“拆哪”,如今看来一点不错啊。
    只是替地底下的祖宗们憋屈:如今连孩子都知道“本人已死,有事烧纸”了。祖宗们死了上千年了,还得爬起来为子孙后代的“GDP”做贡献,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孝子贤孙啊?

发表于 2010-1-1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山没得炒作的资本了 原谅人家一次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一:
    看华西报,又读了条蛮有意思的消息----近日,在达州文理学院门口,挂起了一张某民营医院的巨幅人流广告,还特地注明:“凭学生证手术费打9折”!
    一边是以读书修身学知学技为本分的大学生,一边是以救死扶伤消除痛苦为天职的白衣天使,按说两边都挺崇高的,可这两样东西凑一块,怎么看怎么觉着别扭。于是乎,“引起学生市民争议”,当地工商部门称“广告未备案”,责令商家“必须立即拆除”。
    流产打胎这档子事儿,无论咋说,对象都该是成年妇女,可医院把广告高高悬在大学校门口,绝对不是钱多的没地儿花,还是一市民说的实在:“人流广告到学校来,说明有人需要这项服务,没需求的生意肯定没人做。”据说,该医院老板去年就瞅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并称“一口气要挂上5年”。
    这年头,思想解放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老封建早就被抛弃了,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再也不是啥秘密了-----小说里,屏幕上,谁不沾点儿啊?虽不敢夸口“第一”,但在中国的教育中,最开放的莫过于“性教育”了。“硕果累累”自然也顺理成章了。
    说到这事儿,常有人把矛头指向学校,可学校也是有苦难言-----在“维护个人权益”的劲风下,连一纸“禁止学生留宿校外”的禁令都形同虚设了,你还管得了学生课余的交往与恋爱?看看学校周围“钟点房”、出租房的火爆程度,就能了解医院老板挂广告的明智了。
    如今的年代,谁再感叹说男女大学生未婚同居是“世风日下”,一定被称作落伍的老土鳖。所以,时尚的人们肆无忌惮地放纵着欲望,只是,他们似乎忘了星爷的一句警告:出来混的,早晚都要还。或许,肉体上承受的痛苦还只是最轻微的偿还,更深重的东西,还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等着呢。
    阿弥陀佛,被冠以“民族未来”的大学生们,求耶稣保佑吧,阿门。

发表于 2010-1-1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原图 哪里能看出来是个大学校门??难!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