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上山下

[文学世界] [原创]为了捞分,俺也淫一首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原消息所配图片

附:原消息所配图片
之一百八十二:
    《重庆晚报》消息:遵义某企业“职工“晒”接待烟酒 曝企业公款吃喝”,据记者描述,“工厂大门前,一字摆开的名酒、名烟、好茶,占据了厂门前的人行道”,“被工人搬出来的这些东西包括30余件茅台酒,以及一批董酒、习酒和五粮液、高档茶叶等,甚至还有整件的‘壮阳酒’,以及镶玉的高档工艺品”,据称,这些东西“原来存放在厂领导办公室隔壁储藏间”,而在这家企业里,“工人现在一月领600多元钱生活费”。
    坦率地说,企业里某些干部时常公款吃喝不算新闻,可被工人搬出来曝光的还真少见,无论如何,在遵义这块红色土地上冒出这事儿,也算是开了回先河。
    据报道,“接到信息后,遵义市政府有关领导已赶往现场调查”。至于调查结果如何,貌似已超出俺等关心的范围-----甭管是灭火还是救火,反正总得有个把人倒霉了。
    可俺更想听听当事的企业领导们对这种行为的辩解-----别急着骂他们不管工人死活,也别急着斥责公款吃喝者的奢侈-----俺更关心的是:这些高档礼品,究竟是为谁准备的?
    俺们不敢无端瞎猜,但有一个事实却是众所周知:这年头,甭管企业还是个人,您要是不出血,能做成啥事啊?所以,俺想那企业领导一定也很憋屈:俺们这样做,正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啊。
    企业有业务费,党政机关部门有招待费(或叫办公费),这大把的钱消耗到了哪里,其实是大伙儿都明白的,你说是“潜规则”也成,你说是“市场规矩”也成,反正礼尚往来,就那么回事儿,您要真敢破了这“行规”,哼哼,您就回家等死去吧。这就像一辆高速行驶中刹车失灵的客车,谁都指望有人去弄停它,可谁也不愿自个儿上去----冲在前头的,死得最硬啊。
    所以,看热闹的同时,更应该深思的是其后的东西----这样的社会风气是如何形成的,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至于“市政府有关领导赶往现场调查”以及其后的处理,至多是癌症病人剪掉自个儿的头发,除了平息一下工人的愤怒外,还能起啥作用呢?
   

发表于 2010-1-2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起个“屁”的作用!:lo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三:
    今儿个的新闻里,最扯眼的大约要算“中国足协三巨头被警方带走”了。这是风靡中国足坛的“反赌打黑”运动开展以来,动静闹得最大的一次。
    或许,许多哥们儿会说:足球,咱早就不关心了。这俺理解,因为中国足球从来没有以美丽动天下,倒是常常以丑陋惊世人的。可今儿个这新闻,确乎有点意思,实在该琢磨琢磨的。
    已经N久了,中国足球的存在貌似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全国人民找地儿开骂撒气儿,或者说,郁闷时用来开涮调侃。问题是,俺们骂了这么久、涮了这么久,人家揣着高薪照样悠哉悠哉的,任您鼻子兀自歪去。
    这回有趣了,“高层表态”、“司法介入”让许多类似俺的闲人们找到了茶余饭后磨牙的机会,大家伙都等着瞅热闹呢。
    可静下心想想,又蛮不是那么回事-----足球这玩意儿,毕竟还是民众眼巴巴地盯着的东西,即使您揪出几个蛀虫,可能否除根儿就已经不好说了;倘若再说大点儿,那些民众看不见的行当里的龌龊,又有谁来清理打扫直至根除呢?
    看了看新闻后的评论,有不少声音叫好,说足坛反赌打黑快落下帷幕了,俺也同意“帷幕落下”的说法,但却以为落下的内容或许不同,以俺一贯恶毒的心思看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冒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声音,再高明一点的,或许会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担忧-----“这样折腾下去,搞乱了人心,失去了公信,会彻底毁了中国足球滴”。所以俺估计,大约,大概,大致,也许,可能,风暴刮到三巨头,就该是尾声了,其他人等,“既往不咎,别折腾了嘛”。
    阿弥陀佛,安息吧,中国足球。

发表于 2010-1-2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世不得超生吧
中国足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四:
    在网上读了条不太起眼的重要新闻:《财政部拟统一推进地方预算信息公开》。
    说它不太起眼,是因为貌似无啥人关注;说它重要,是因为它的出现有可能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喊了那么多年的民主、公开、透明,或许将由此真正开启。
    可俺在兴奋之后,又读出了一些担忧:就这么一个对纳税人交代用款意向的制度尚未出台,便“各地财政官员反应不一”,还有不少地区的财政官员们发出了抱怨声。那其后的执行效果会如何?真的不敢乐观。
    摊开来说,单就法律制度建设,咱们国家真的不比别国差多少,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成摞的法律制度到了执行兑现时,各种好玩儿的东西就冒了出来,不是“人力不可控制因素”,就是“社会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实在不成了,那也有“非主观意愿”等等说辞,任你吵吵上天,最终不了了之。
    以这则新闻里的制度来说,一旦真兑了现,恐怕某些已经享用习惯了的项目就得“忍痛割爱”,犄角旮旯里的小金库也无处隐身了,指着干巴巴的工资补贴过活?那日子咋熬哦。所以,能拖的就拖吧。
    再胡思乱想一番,倘若真把这底下的哥们儿逼得急了,他们会不会跳出来咬上谁几口啊?毕竟,他们可是知底知根的,一指头能捅出一大洞来啊,因此,所以......
      于是,俺明白了,为啥民众吼了那么多年的“官员个人财产申报制”至今没有丝毫动静。
    再念一句:阿弥陀佛。然后,洗洗睡吧。

发表于 2010-1-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官二代 有钱着呢:curse: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五:
    据报道,今年1月2日举行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惊爆群体作弊丑闻,竞赛成绩前100名中已有约30人被取消成绩和名次。
    一场冠以“国际”的赛事,居然有如此大面积的作弊,除了震惊之外,还真找不出其它词汇来形容。据称,“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采取作弊手段获得好名次。其中最夸张的是,6个人冲刺却带来11个参赛成绩。”
    不知道这事最后将如何处理,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恐怕不是“取消成绩和名次”就能消除干净的。体育比赛,原本是体能、技能、毅力的公平竞争,如今竟变成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不知是民族的“杯具”还是时代的“洗具”。
    这年头,急功近利已成了全民性的“潜规则”,不仅“全面开花”,而且“处处结果”。倘若归咎于法制不完善,貌似又实在讲不通-----N年以前,在法制极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怎么不见这类把戏呢?
    折腾了这么多年,仁义礼智早已如委内瑞拉币似的贬值了,什么礼义廉耻之类的东东,早就被扔进了废纸堆里,只剩下一群红着眼的饿狼,只要有油水,一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撕咬。真不明白,这算是文明的进步呢,还是思想的解放?
    所有的制度最终都是由人来执行的,可倘若人出了毛病,再铁面的制度也是虚设,并且,它比没有制度更加可怕----一旦丧失了对制度的敬畏,还有什么能遏制那肆虐的贪欲呢?
   

发表于 2010-1-2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足球从来没有以美丽动天下,倒是常常以丑陋惊世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六:
    历来被视作“跑部钱进”尖兵的各地驻京办事处终于要撤销了。据报道,“我国近日出台各地驻京办管理政策,将在6个月内撤销数千家驻京办,包括县级政府以及各地职能部门驻京办,保留省级、直辖市等驻京办。”
    每年耗资巨大的各类驻京办的具体功能是啥,俺至今未彻底弄明白,据传说,它的诞生就是为了“跑项目、跑政策、跑资金、跑关系”,因而,衍生出一大堆蛀虫及腐败案。当然,以上均属道听途说,俺等不明真相,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各地*******的人员不在驻京办接待之列。
    倘若说,计划经济年代驻京办尚有它特殊作用的话,那现在如今眼目下,市场经济轰轰烈烈,驻京办早已该是明日黄花了,可人家依旧能经营得红红火火,活得滋滋润润,其中的猫腻就不好细说了,大约,估计,可能,整个就成了一方父母官在京活动的根据地了,依俺极端恶毒的猜测,恐怕驻京办每年的“办公费用”,是俺等百姓半生的收入的数倍吧?
    驻京办撤销了,当然是好事,可俺等依旧高兴不起来-----关掉几家门面简单,少数干部心里已经洞开的欲望之门,是否就此便彻底关上了呢?再说,驻京办关了,那号称“对外招商宣传”的驻港办、驻美办、驻法办、驻火星办,能否也彻底关上了呢?
   

发表于 2010-1-2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真相 面无表情飘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七:
    看华西报,乐山罕见地以整版的篇幅推出“文化旅游套餐”广告,“春节旅游 乐山推10道文化大餐”的报道也及时跟进,颇有一股“文化古城”的气势。
    可俺还得一如既往地扫扫兴,给这逼人的盛气泼点冷水。
    文化这玩意儿,原本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它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历史、哲学、宗教等精神财富的集合。有山有水,至多叫风光迷人;有树有花,至多叫景色宜人。“文化”这个词儿的魅力,在于它丰厚的内涵。看看这自诩为“文化古城”的乐山,耗资上千万投建的“大佛博物馆”至今仍无法开张;曾经的“西南第一楼”至今铁链紧锁;古文人墨客盛誉的叮咚井至今荒草丛生,却仅靠几个新修的庙院、一群拉架势的练客、一片包装过的茶园来炒作“文化”,身为嘉州市民,俺实在觉得脸上无光。
    现在有种流行趋势----有破旧院房的地儿就有文化,有残碑断垣的地儿就有传统。这实在可以把人雷到“外焦内嫩”了。倘若说网友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尚可理解接受的话,一级政府也如此宣传就有些贻笑大方了-----难不成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嘉州就如此“文化”啊?
     或许,政府为搞活本地经济的初衷是善意的,但俺还是不得不说: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古城历史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细活、笨活、累活,永远别对它怀有一蹴而就的念头。要真正打响这张牌,得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从资料收集整理到文物修缮保护,从文化教育到素质培养,花上三五年功夫,夯实自己的根基。或许其间会饱受煎熬,但其成效也一定显著。     
    现实的例子是,本地一网友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思考的帖子,居然被某媒体记者弄成草地能否踩踏的幼稚园问题,这样的媒体,这样的记者弄出来的“文化”,除了误人子弟的肤浅外,恐怕只能与“文化”南辕北辙愈走愈远了。     

    旅游就是旅游,GDP就是GDP,别再用“文化”的虎皮糊弄人了。套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没文化不是你的错,但借文化来忽悠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发表于 2010-1-2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花虽有主
锄头却无情
只要锄头挥得好
不怕山药挖不到

发表于 2010-1-2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山,我帮你编辑了一下哈!对了!:P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八:
    谢谢凤凰格格提供的材料。
    这两则消息都读过,只是真的无话可说-----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该说什么。
    眼下的时尚,流行的是通过“个人奋斗”来致富,于是乎,一个又一个闪光发亮的“模板”被高高捧起,接受着亿万人艳羡目光的膜拜。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各色媒体都一直回避着另一个问题:倘若这个社会没有“扁担”,没有“农老二”,没有“农民工”,没有“大老粗”,那些优雅是否会平添些狼狈?那些精英是否会少了些潇洒?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支撑着整个机器运转的基础,一定是占绝大多数的默默劳作着的工人、农民及其他体力劳动者。他们或没有文化,或缺少技能,只能依靠自己艰辛的付出维系着最基本的生存,只能靠朴实的汗水来浸润自己曾经的卑微的梦想。
    时尚的人们,偶尔的茶余饭后,或许会谈起他们,可那语气里总充满了不屑。纵使有人萌生慈念,也总有股洗不掉的居高临下的“同情”......
      可是,世界是他们用双手创造的啊!
  ...... ......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两千多年前,一个睿智老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可惜的是,能深悟此道的统治者寥寥无几,所以,“和”与“安”始终是一个遥远的梦。
  向无数默默劳作着的“扁担”致敬!

附:凤凰格格提供的材料
     
  中国“扁担”和中国“盖茨”


  鲁宁


        本周一,从《中国青年报》读到两篇写人的新闻。

新闻一、被挂于“感性财富”的栏口下,记述《福布斯》网络版最近搞过一次网络技术新贵评比,上榜者8人中,有4位中国人,分别是陈天桥、丁磊、马化腾和张志东。据说,这四位中国技术新贵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

新闻二、记述的只是一条“扁担”,“扁担”是“挑夫”或“挑脚”的现代进化词。天寒地冻,春节将临,武汉著名汉正街,一名59岁的“扁担”在挑完1500公斤大米后,感到有些疲惫,便躺在自己的小板车上打个盹——谁知,他再也没有醒来。警察来了,留下“猝死”的结论。

累死的“扁担”名叫加长华,湖北随县老农。家贫,一亩三分薄地难以供养两个儿子念大学,遂趁农闲上武汉大都市当“扁担”。

“扁担”的妻子患中风瘫痪卧床,家人闻讯前来收尸,儿子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从秋裤里摸到206元工钱,多是1元和10元的纸币。儿子轻轻触摸这沓脏兮兮的纸币,似乎(分明)还能感受到父亲的余温......

两条新闻的版面不同,版位大致相同,但写“扁担”的篇幅只有写“中国盖茨”的五分之一。

读完“扁担”新闻,我立即为“扁担”那瘫痪卧床的妻子担忧。“扁担”好歹脱离了人生苦海,可那个失却了生活来源的瘫妻怎么办,靠乡政府的“低保”,靠村里的“五保”?抑或靠日后两个儿子有出息时供养?靠前二者也许不至于饿死人,但因瘫疾缠身肯定活不长;靠两个儿子,得看两个儿子肯不肯尽孝道,还得看日后两房儿媳妇是否乃善良之辈,否则两个小家庭不太平,“扁担”的瘫妻不病死也得气死。

读完“中国盖茨”的新闻,说实话我没找着北。那文章写得很虚,左看右瞧都像个“标题党”。我不仇富,更希望陈天桥等4位网络技术新贵所代表的群体中,确能成长出哪怕一两个中国的比尔.盖茨来。果真如愿,那不只是代表“中国财富”的成长,更能代表“中国创造”的成长。那当然感情好。

“扁担”睡熟了,凛冽寒风伴着一群“扁担”围着睡熟的“扁担”呜呜的哭,算是为“扁担”送行了。众网友在网上献花、哀歌、点烛、上香、祭酒,为“扁担”祈福,愿“扁担”一路走好。

网友们的情感是真诚的,可是“扁担”听不到、看不到,没福气“一路走好”。分明,“扁担”是戴着生活的枷锁和对两个儿子的无限寄望离去的。

“中国盖茨”尚未现身,假如某一天,“中国盖茨”真就降生了,他或她,他们或她们,将被掌声与鲜花簇拥,被无穷的赞美拨高。

打造“中国创造”,一代技术精英有憧憬正拼博。养家糊口维系生计艰难,从政府到社会,从城市到乡村,谁也说不清“神州大地”还有多少“扁担”在挣扎,谁也记不住还有多少“扁担”会在寒风中突然倒下。唉,一阵江风吹过,留下的只是世道冰凉......




发表于 2010-1-2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扁担的支撑
何来盖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八十九:
    读了条挺扯眼的新闻:“盗窃者逃跑中被撞伤 状告追赶者索赔15万”。
    倘若倒退几年,估计这样的新闻根本不可能发生----人说“做贼心虚”,被打死都自认倒霉,岂会理直气壮地反过来起诉被盗者?由此看来,这几年“人性”、“人权”的火苗的确燃烧的不错,以致小偷也“诉状直言自己是小偷,一审被法院驳回,小偷还要上诉”。
    小偷也有其基本的人权,逮住了给他三五拳解解气尚可,但伤害他则属于违法了,这一点公众已都能接受,也是“体现了法律意识的觉醒”“文明进步的象征”吧。只是,这小偷的理直气壮,倒真的值得俺们思考:在强化法律意识的同时,道德问题是否可以忽略?
    小偷实施盗窃行为,固然触犯了法律,但仅因未得手,便可逃脱一切法律追究,便可理直气壮振振有辞地反诉被盗者么?
    俺无意于小题大做,只想借此弄明白个一二三------如今打着法律擦边球的缺德现象已比比皆是,得益于这类行为者活得有滋有味,而诚实劳动者却每每吃亏,以致投机取巧成为“聪明”“灵活”甚至“睿智”的代名词。对这类现象,社会到底是鼓励还是遏止呢?
    小偷的形象已为大众所不齿,故而他的败诉可谓在情理之中。可那些冠冕堂皇地蹭油捞食者们呢?“工作失误”、“交学费”之类的说辞不正大行其道么?
    没有道德约束的民族,纵使拥有最完善的法律体系,至多也只能是被暂时捆束的奴隶,永远也成不了叱咤风云的巨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九十:
    今天,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辞世。从此,世界上少了个“守望者”。
    趴在被窝里读《麦田守望者》已是很久远的记忆了,可那时的感动抑或叫冲动,至今仍记忆犹新。如果说,在当下的喧嚣与浮躁里,俺还能侥幸残存哪怕一丁点清醒或冷静的话,应该把它全部归功于那个寒夜里的塞林格。
    一部作品影响一个人,似乎并不稀奇,但若影响一代人,则无论如何都有些神奇了,倘若影响几代人,那只能称作伟大。伟大的塞林格只有一部《麦田守望者》传世,但足矣,因为,他从此永存于无数人心底。
    闻听塞林格仙去的消息,实在不知该如何表达,或许,中国作家郑渊洁的那句话最能表述些心底的情感-------没授予塞林格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塞林格的遗憾,而是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遗憾。

发表于 2010-1-2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无冕之王 不过如是

发表于 2010-1-3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慢看细品········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一百九十一:
    发生于东莞的“内裤双刀男”事件业已过去好几天了,本来觉得挺无聊的,不想说什么了,可今儿个在网上拜读了某“社会学专家”的一席言论,却被激出了喷几句痰的强烈欲望。
    该专家称,“内裤双刀男”事件,首先折射出的,是当前社会角色意识的欠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如果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能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抱有认同的态度,便不会去做‘出格’的事。”
    好一个“社会角色意识”!俺等真想再请教专家一句:“内裤双刀男”该算什么社会角色呢?贱民?抑或“农民工”?所谓的“正确认识”、“抱有认同的态度”,与“认命”、“自认倒霉”有啥区别?
    坦率地讲,俺绝不赞同“内裤双刀男”的思维与举动----不愿辛苦劳作,却想扬名享乐,可问题是,谁给“内裤双刀男”灌输了这样的理念?再说的透点:如今这个社会,单靠勤劳真能致富么?
    该专家还说,现在社会偏于浮躁,很多人都会被“成名”光环所诱惑。“社会的分工已经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会是名人。”“不管是做什么,只要是遵纪守法并且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都应该有自豪感。不能通过“成名”这种一元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角色是否成功、是否风光。”专家就是专家,这理论阐述的真是头头是道、活色生香,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放眼看看,大大小小的媒体,形形色色的宣传,有多少赞歌是唱给普通劳动者的?又有多少真正诚实劳动的被社会所尊重呢?非要让这些被整个社会所鄙弃的人们“有自豪感”,难不成让他们人人都学阿Q?
    一个社会的风气,决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鼓噪生成的。长期以来,拼命鼓吹个人智慧,大肆宣扬“财富=成功”,而默默诚实劳动的,被斥作愚昧守旧没文化没本事的“农民工”,甚至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这,才是“内裤双刀男”事件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由此,专家发出“警惕”的呼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需要认真反省的,恐怕不只是“内裤双刀男”们,更多的,该是那些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专家以及专家身后的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