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马保军领着顾燕到了。
今天的顾燕穿着一身国军中校的女式军服,腰上别着她干爹马步芳送的美式勃郎宁手枪,头上戴着船型军帽,黄呢子军裤下,脚蹬着一双黑色的高跟皮鞋,显得十分的精神。
对于马步芳,出身于甘肃的余秃子还是敬佩的,他也知道,在兰州方圆上千里,没有不惧怕马步芳的人。
他也知道,马步芳没有女儿,历来把顾燕看的比亲生女儿还亲,顾燕在兰州马氏家族里那可谓是想风就风,想雨就雨的角色,并且和马步芳感情甚为深厚。
加上顾燕的笔杆子深受宣传部长朱家骅的赏识,所以她到哪儿都是被一群群的人拥戴的。
余秃子此刻想好了如何对应顾燕这个辣妹子,因此心里有底的请顾燕坐了下来。
“大小姐能光临蚌埠这个小地方,实属难得。余某我一定尽全力伺候好大小姐,今晚就为您设宴,请各界名流作陪。”
“余旅长,都是自己人就甭客气了,我又不是公主格格。就甭惊动大家了。我来就是为电话里说的那事儿,办完就还得走那。”
顾燕不想在蚌埠多耽搁,怕时间拖下去夜长梦多。
“呵呵,大小姐还是在兰州时的急脾气啊。那好,我也只好和大小姐实话实说了。”
“怎么,秃子,你想反悔啊?”
顾燕放下手上的茶杯,把脸沉下来了。
“那里,那里,我哪儿敢驳您大小姐的面子啊。只是不瞒您说,军政部协调和军统的直接来要欧阳记者,我都没肯交,就准备给您大小姐个面子的啊。”
“哦,是吗,那我就谢谢秃子叔您了。”
顾燕心里想你余基太简直是放屁,你们抓欧阳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哪儿归哪儿那,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人情,耍什么花腔啊。
“可是,谁呈想上海的汤恩伯司令直接把电话打到我这儿了,让把欧阳佳慧小姐交给军统的人。您想我能不执行吗?他毕竟救过我的命啊。”
“哦,这么说,马长官的面子你就可以不给,只认汤司令说话?”
顾燕干脆让余秃子彻底为难一次了。
“大小姐您可不能这么说,让我们这些做部下的为难。要不您请马长官和汤司令长官相互通通气协商一下?或者您直接给汤司令去个电话,看看他老人的意见?”
狡猾的余秃子把皮球又踢回给了顾燕。
顾燕沉思了一下,她知道余秃子这是玩两面脱身的把戏。明明知道汤恩伯曾经和马步芳有过过节,不可能协商,再说欧阳佳慧毕竟是那边的人,自己虽然和汤恩伯挺熟的,这话也根本开不了口。
顾燕心里突然的沉重了起来,她已经隐约明白,自己这趟蚌埠之行,想带走欧阳佳慧是不可能的了。
“看来,只能先退而求其次了。”
顾燕在想。
她是非常聪明的姑娘,也善于在不利的时候寻找变通的方法。
“呵呵,既然秃子叔您这么为难,那我作为小辈也不能继续勉强了,但是我有个要求想说。”
“成,成。大小姐尽管吩咐,别说的一个要求了,两个、三个要求你秃子叔我也答应。”
余基太正等着顾燕这句话那,他好就坡下驴,赶紧把这位老上司家的大小姐打发走。
“我想见见欧阳佳慧记者,毕竟我们在上海都是同行。”
“那没问题啊,什么时候想见她都可以。”
“那就谢谢秃子叔了。要不这样,晚上的宴会您就甭摆了,弄几个好菜,我去欧阳记者的屋里陪她一块吃。”
“好啊,好啊。这没问题,反正今天天也晚了,您也走不掉了,不如您就住在欧阳小姐的房里,明天早上我再送您上路。”
此刻的余秃子在想,还是邓文化处理这样棘手的事有能耐,果真顾燕要把欧阳佳慧身上的情报取走了。
晚饭时,余秃子按照他的承诺,让顾燕和欧阳相处一室了。
通过了一、两个小时的交谈,欧阳佳慧完全相信了顾燕的所说。
她想:杜部长和梁晴也真够能做思想工作的了。原来组织上要求自己争取顾燕的事,费了那么大的劲,都没能说动顾燕半点,一趟根据地之行,使得她现在竟然变化如此之大,真是不可思议。
欧阳佳慧听顾燕说,余秃子不肯放她,还要把她交给军统谢长林他们,心里有点酸酸又说不出来的失落。但想到情报终于可以通过顾燕的手交给总部了,还是觉得蛮值得的。
欧阳用硬物撬开了自己高跟靴子上鞋掌,取出了胶卷交给了顾燕。
“顾记者,这是花了昂贵的代价弄到手的,特务们不惜余力的抓捕我,就是为了这个东西,希望你务必把它交给我们总部的首长。”
“佳慧小姐,你放心吧。我顾燕能说道就能做到,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希望的。我只是担心你的安全,军统那帮人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呵呵,这我早有心理准备,为信仰献身很值得。我也希望顾记者能明辨是非,看清民族大义和国家的兴衰。”
欧阳佳慧觉得今天自己说的话,以前也向顾燕说起过,但她还是想进一步加深顾燕的认识。
第二十三章:顾燕留下,梁晴返回
顾燕顺利的拿到了欧阳佳慧不顾危险带来的胶卷,和护卫她来蚌埠的张望鹤、刘景扬科长一道匆匆的返回了苏北根据地。
“顾小姐,我代表新四军总部向您表示感谢。”
杜部长接过顾燕递来的胶卷,对她说道。
“顾小姐,你可以提前回上海去了。”
“哦?杜部长,我延长考察采访的时间是十天啊,现在才四天,你难道要过河拆桥,赶我走了?”
顾燕感觉很不愉快。
“那里,那里。顾记者您别误会,我们请你还请来那,你是我们的贵客,欢迎还来不及那。”
杜新宇笑了起来。
“哦,既然这样,那干吗现在就要我回上海去那?”
“是这样的,不是你一人回上海,而是你们留下的五个记者先生、小姐一起都走,因为这里马上要打仗了,你们留在这里很不安全。”
杜部长赶紧解释了原因。
“打仗?和谁打啊,日本鬼子早打跑了,难道和国军开战?也不对啊,现在还是国共合作那啊。”
顾燕没转过弯来。
“遗憾的是国民政府不象您顾燕小姐这么想,重庆的谈判已经基本破裂,现在黄伯滔兵团,加上汤恩伯的25军,以及张灵甫的整编74师都咄咄逼人的向我山东,苏北根据地采取了重点进攻,试图消灭我新四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被逼迫到了墙根上,再不予以反击,那你和记者观摩团在苏北所看到的和平民主的土地又要回到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的铁蹄之下了,因此,我军决定给予迎头痛击,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所以我们研究后决定,留下的记者团成员必须离开这里,免得遭遇不测。”
杜新宇把眼下的形势分析给顾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