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春风扬柳苏州坝 神驹归主苏泊湖
近来又传言苏泊湖有神马出没。看见过的人说是:那马生的遍体彤红,唯四蹄雪白;身长九尺,高大健美;嘶鸣荡谷,奔跑如风。更有甚者言得神乎其神,说那马奔跑起来就如一束红光闪过,似乎那蹄下诸峰立即靠拢一般。还有,说每当日出之时,它便来湖中饮水洗涮。远远地躲在丛林之中观望,见它搅动一湖清水变得红光烁烁。那马警觉性极高,若是见了生人或听出响动便立即奔离,一阵旋风之后就无影无踪——别说是逮它,就连接近也难!
苏泊湖生成于牦牛雪山之下的高山之肩,传说为天庭用池。“天池”自然也就不是一般,呈元宝形,南大北小;数百亩水面终年碧波粼粼,清淳澄澈,游鱼如织,鸥鹳如云;四周苍山环绕,树木蓊郁,春夏看花花似锦,秋冬览叶叶胜花,猿攀豕突,锦鸟空鸣……苏泊湖,就是镶嵌在碧玉上的一颗明珠。
苏泊湖与“天”结缘,自然是神奇锦绣之地。早间还有故事传说,苏泊湖里有金罗锅一口——据说很早以前,在苏泊湖边住着一位十分善良慈祥的银发老妈妈,常以一罗锅煮饭接济过往行人和四周贫苦黎民百姓。那罗锅端的十分神奇:除煮出的饭香喷甜糯滋润外,而且是所盛之饭有一人吃刚完,有十人吃不少,即便是百人、千人去吃还是足够。此事后来传说开去,“孟获城”里有一土司头人欲将罗锅据为己有。开始许以黄牛百头、骡马百匹、山羊百只相换。老妈妈拒不应允,说:“我一孤寡老耄儿,有此罗锅今生足已;却要哪许多牛的马的羊的何用——做人是不可贪心的哦……”那土司头人既有牲畜无数,算来也是富居一方,勾换不从,本应罢手。可他却是人心不足、欲壑难填,竟然派人前往强行抢夺。那老妈妈情急之下,就将罗锅提起来用力扔进湖里……眼见罗锅慢慢沉入水中,头人在岸上气得跳脚,一迭声直叫:“快!快!快!——快抓住它……”一群人鸭子一般扑进水里,搅合了许久谁也未曾抓住罗锅。后来又连续派了几拨人下水打捞,均连人带锅不见浮出水面。最后再无人敢下去打捞,因此,那金罗锅至今当然仍沉没于湖底。
“孟获城”乃系“三国”时蛮王孟获居所,西距苏泊湖七八十里。当年蜀国丞相诸葛孔明统兵南伐,“七擒孟获”之中有“一擒”就发生在那里。“孟获城”是似城非城:与众不同的是,城墙门垛不以大砖条石砌筑,却以四周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为栅。因而,以其说它是一座城堡,倒不如说它是密林深处的一个大寨。然而,虽仅一寨,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为孟获家支聚财敛宝之地,据说藏贮颇丰。世间传言:打开孟获城,天下无穷人。可说归说,历朝历代冒险探宝者不在少数,同时,“孟获城”后来也确实被打开了,但谁也没有真正地得到过城中瑰宝,尽管现在的“孟获城”已然成为历史的遗迹,向世人敞开了她一度神秘的胸怀。
——再说那月鲁帖木儿,一听神马之事便生出要擒它欲望,想象那骑在马上威风:缰纯一提,两腿一夹,顿时间腾云驾雾,耳际生风,好不快活……他哪里还能再按捺下去?于是也不说以父母知道,便与兄弟帖谷儿和帖图儿三人,带上几个奴仆家丁的就直奔苏泊湖而去。
出了北门,沿一条进山大道走去。此时正是仲春季节,苏州坝好一番美景:麦绿如玉,菜花似金,镶嵌织锦绣;杨柳依依,莺歌燕舞,花间有歌声——
那歌声透过一片竹林从不远出传来,甜甜地悠悠地撩人心扉。唱的是:
一根竹儿一筒节(哪),小郎出门嘛一个月(呀),小妹妹唷,小郎出门(嘛)一个月(呀),花上花下(嘛)花人才(呀),啊哈巴啦(嘛),哈略略呀。
竹子儿开花你不来(嘛),麦吊儿谢花(嘛)你才来(呀),小妹妹唷,麦吊儿谢花(嘛)你才来(呀),花上花下(嘛)花人才(呀),啊哈巴啦(嘛)哈略略呀。
……
竹林这边是一片麦田,竹林那边还是一片麦田;不远处几间草屋里不时地传来鸡犬之声。
月鲁帖木儿一伙寻声转过那片竹林,见唱歌的是几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在田间一边扯草一边唱歌。忽然间转出一伙人,她们顿时全都羞红了脸,生生地将嘴中歌儿噎进肚里,低头不语——人在麦田中,有如绿叶红花。
那歌儿原是苏州坝一首流行情歌。月鲁帖木儿是已近“弱冠”之人,岂能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未见其人,他的心扉已被荡开;春风拂面,直觉有些灼热。更让他不能自主的是,姑娘中的一位迷住了他,他呆呆地看着她目不转睛,英雄气短……
那姑娘看上去年方二八,长的端庄秀丽,一条黑辫垂及后腰;穿一件天津蓝土布边扣衣服,拴一方掐花围裙,是时下典型的汉族农家姑娘打扮。她从额下瞟见帖木儿呆滞的目光,愈发地意乱神慌,不知所措;言不由衷,信口娇嗔道:“看什么看——宝器,没见过!”然后一挤眼,走出麦田,嘻嘻哈哈——几个姑娘笑着全朝草屋方向跑去……
帖木儿见她们进了草屋才慢慢回过神来,却又不自主地抬脚欲往草屋方向走去……
月鲁帖谷儿叫住了他:“阿哥若真喜欢她们,日后来寻也不迟,还怕她跑了不成?眼下还是赶路去苏泊湖的要紧!”
“也是!”帖木儿说,然后转身径直奔苏泊湖而去……
那姑娘姓柳,叫柳叶儿。那日与月鲁帖木儿邂逅相遇后,也是天意,后来竟生发出一桩千古情缘,此是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