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cdlwhj

四川宜宾龙华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0421133782665838ada98179.jpg

发表于 2012-4-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9d6d5cf824e1e0ae6980f77560813375.jpg

发表于 2012-4-1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44008_082729079_2.jpg

发表于 2012-4-1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宾古镇龙华(2012--01--25)
  龙华古镇位于屏山城西北37公里处,因有明代所建龙华字而得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悠久,宋代始建,明、清时已形成古镇规模。是历代四川边防驻军重地,明末清初设守备,清雍正九年( 1731年)改守备为平安营都司,统辖屏山、马边、沐川、雷波等地驻军。清咸丰元年(1851年)曾设平安营,并修筑城墙、炮台。衙署、房舍等约 400间。其后咸丰九年,几任都司曾加以修葺。都司衙门的雄美石狮现移凉桥桥头供人欣赏。镇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丹霞洞石刻及造像,有高约30米的全国第一大立佛,还有安涧清洪桥、禹王宫、龙华寺、都司衙门、分银石、石狮以及保存完好的全本质结构街坊等。在细沙溪两岸有3万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地处打鱼村的丹霞地貌秀丽多姿。龙华古镇三面环水,一面是山。三条古街道石板铺就,顺山势蜿蜒,街两边一千余间街房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商肆民居特点,均为木结构排列,楼房也多为平房或一楼一底木楼房,顺河街至下寨门一带,为仅三、四米宽的多台石级路,两边店铺林立,鳞次栉比,每至逢场日,穿行人流中,使人联想到《清明上河图》。建于明嘉庆二十五年(1545年)的龙华寺,规模宏大,占地约4000平方米;紧挨着的是禹王宫。出下寨门,便于安澜清洪桥,人称凉桥。凉桥原系木板铺就,桥上筑瓦屋形成长廊。桥下流水晔晔,水清见底,两岸除为人们消夏避暑地之外,还是山乡妇女浣纱濯衣处.
  八仙山大佛
  龙华古镇最奇特的是,在八仙山上有一尊现今世界上位居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
  八仙山海拨850米,相对高度420米,山有八峰,有如八个罗汉排成一排,盘膝打坐,故而叫“八仙山”。立佛凿于主峰紫红色崖壁上,据省内考古专家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余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近建成宽约2米的登山石梯1716级,直达山顶丹霞洞前,隔沟与大佛相望。八仙山大佛高32米,《中国大百科全书》列入的世界十大佛像,八仙山大佛榜上有名。这十大佛像或坐或卧,八仙山大佛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八仙山大佛便成为世界第一立佛。遗憾的是,当年大佛只凿至膝部,若凿至脚,至少可增加10米。当地民众说,这佛脚刻不得,若刻出脚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大小龙溪就要涨洪水,岂不有悖我佛慈悲?
  八仙山丹霞洞窟群,由9个洞窟组成,皆为佛教和道教遗迹,外形为仿木结构梁柱,每洞皆镌有匾对,雕刻精美。最为奇特的是玉皇洞左右两侧的门联:
  日□晶□
  月朋□□
  其中双日、四日、三月、四月四字无人能识,内容无人能解,成为亘古之谜。
  老君山
  川南第一峰老君山,海拔2008.7米,老君山上既有老君庙又有佛祖庙,被誉为道佛两教之仙境。环绕老君山分布的原始森林约1万公顷,是四川保持最好的、川南唯一的亚热带原始林区。林区内树种在3500种以上,超过了峨眉山,濒临绝种的珍稀树木珙桐,在老君山是常见之物。林区内飞禽走兽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00多种,如飞貂、金钱豹、黑熊、小熊、红腹锦鸡等等。
  还有与恐龙同代的史前植物--树蕨(桫椤树)生长在距龙华镇三公里处,有2.4万多株,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自然群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景区内还有古镇凉桥、丹霞洞群、江南水乡打渔村、纵横莫测的棋盘阵、天然而成的天仙石桥、至今不知深有几许的燕子孔、地涌金莲的鱼孔矿泉、绚丽多姿的君山杜鹃花等等,数不尽的美景,在等着朋友们亲自去探幽觅胜。
   

    附:龙华游记: 在川南群山秀水间,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精巧玲珑的古镇。龙华就是这众多古镇之一。

    有着1060年历史的龙华古镇坐落于素有“川南第一峰”之称的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山麓,八仙山下之大、小龙溪交汇处。古镇四周群山环绕,翠竹掩映,古木葱茏。清澈的龙溪水终年潺潺有声,轻灵的白鹭、水鸟时时在古镇上空飞翔回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观景象反映了古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行走在古镇幽幽的明清老街上,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全长1000多米的三条明清街分别沿着大、小龙溪河延伸,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街面青石板铺路,历经岁月的磨损,已经变得凹凸不平,青青的苔藓生机盎然,石板下流水叮冬。

  踏着青石板路由东向西而行,古人“紫气东来、步步高升”的设计理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你回味无穷。街两旁是清一色的穿斗结构房屋,木板为墙,青瓦覆顶。临街一面为店面,店门是可拆卸的木板,背街临河一面是吊脚楼。木楼的窗棂上,精雕细刻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同样具有无穷的韵味。街头巷口那数座“∩”形的石拱门上,已被青苔覆盖,上面已生长着碗口般大的榕树,让你不由得不信这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

  龙华镇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汉争夺之所,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曾亲率大军从这一带开进凉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设驿站,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在此设平安营,建都司衙门,驻军,修建城墙和城门。至今,古镇尚保留有两座寨门及都司衙门旧址、兵房。

  漫步古镇,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一座颇具特色的风雨桥———龙华凉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在小龙溪上。步上凉桥,但见大小龙溪两岸古榕成排,枝叶垂溪,流水淙淙,鸭群戏水,石墩成阵,槌衣声声。岸上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画。

留连往返,如诗如画。


   川南第一峰老君山,海拔2008.7米,老君山上既有老君庙又有佛祖庙,被誉为道佛两教之仙境。因当地民间传说太上老君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景区面积140平方公里,有 59个重要景点,分布在细沙溪、老君山、龙华一八仙山、营盘寨、打鱼村、七星包和清水溪7个景K内,以原始森林、丹霞地貌为背景,古生物群落为主要特征,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古立佛、古石刻、古墓群、古营寨、古寺庙、古场镇等。主要景点有八仙山大佛、丹霞 洞、祖佛台、青姑山、神泉井、大拜台、狮象迎宾、老君树、曲径通幽、仙女池、冰雪世界等。老君山主峰海拔2008米,河谷地带海拔298米。山多峰峦、幽谷,野生花卉、瀑布相间,风光渔通。细沙溪景区属于特级保护区,分布有慈竹林,特别是1.5亿年前的古植物树蕨(桫椤),被誉为"活化石",有30000余株。老君山景区是一级保护区,也是景区的精华部分,包容了景区内最重要的传统人文景观、原始森林群落、珍稀动植物、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和其他诸多的自然景观,为主要游览区。

  据资料介绍,整个景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原始森林l.7万亩,竹林6万多亩,是川南地区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景区有植物3500多种,阔叶树种 150多种,其中有珍稀植物树额、银杏、供桐、红豆、帧桶等,有"阔叶树博物馆"之誉。野生动物1000多种,其中国家和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200余种,有云豹、飞豹、野猪、熊、山雉等。景区内道、佛同山共处,清代中期以来,老君山就己成为川南地区道教名山,盛极一时,现仅残存11座道教宫观。

八仙山山顶海拔800多米,总共1700余台阶的龙华古镇最奇特的是,在八仙山上有一尊现今世界上位居第一的立佛———八仙山大佛。

  八仙山海拨850米,相对高度420米,山有八峰,有如八个罗汉排成一排,盘膝打坐,故而叫“八仙山”。立佛凿于主峰紫红色崖壁上,据省内考古专家考证,该大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余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近建成宽约2米的登山石梯1716级,直达山顶丹霞洞前,隔沟与大佛相望。

  八仙山大佛高32米,《中国大百科全书》列入的世界十大佛像,八仙山大佛榜上有名。这十大佛像或坐或卧,八仙山大佛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八仙山大佛便成为世界第一立佛。遗憾的是,当年大佛只凿至膝部,若凿至脚,至少可增加10米。当地民众说,这佛脚刻不得,若刻出脚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大小龙溪就要涨洪水,岂不有悖我佛慈悲?

  八仙山丹霞洞窟群,由9个洞窟组成,皆为佛教和道教遗迹,外形为仿木结构梁柱,每洞皆镌有匾对,雕刻精美。最为奇特的是玉皇洞左右两侧的门联:

  日□晶□
  月朋□□
  其中双日、四日、三月、四月四字无人能识,内容无人能解,成为亘古之谜

     通往老君山上的路,可以说根本称不上路,而且全程80%以上的坡度都大于45度。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心理,生理素质,我还是劝你别去尝试。

其二,别说下雨天,即使是晴朗天气去登山,也会让人防不胜防,摔筋打斗,扑爬里败的,因为老君山终年雾气弥漫, 极其潮湿,石板上青苔累累,看似干燥,实侧润滑,稍不留神就会滑倒。

发表于 2012-4-1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南部屏山县龙华古镇境内的老君山,则以其充满野趣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光独树一帜。因当地民间传说太上老君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景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森林内有大批珙桐、红柚、香樟、贞楠等珍贵树种,特别是1.5亿年前的古植物树蕨(桫椤),被誉为"活化石",有30000余株。林内古木参天,处处奇花异草,风吹林涛,使人心旷神怡,不思尘世。森林内栖息和居住着10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200多种是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
    此外老君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古立佛、古石刻、古墓群、古营寨、古寺庙、古场镇等。主要景点有八仙山大佛、丹霞洞、祖佛台、青姑山、神泉井、大拜台、狮象迎宾、老君树、曲径通幽、仙女池、冰雪世界等。老君山主峰海拔2008米,河谷地带海拔298米。景区内道、佛同山共处,清代中期以来,老君山就己成为川南地区道教名山,盛极一时,现仅残存11座道教宫观。

发表于 2012-4-1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宜宾龙华八仙山大佛千年传说

听说龙华被评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好奇心驱使我们欲探究这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想去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千年古镇。古镇到底有多古?凉桥到底有多凉?八仙山到底有没有8仙?老君山有几多离奇?世界第一立佛到底有多高,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到底是什么样儿……全方位领略一下龙华千年的风骚。
我们都是第一次去龙华,大家坐在车上,感受着大弯连小弯、大河引着小溪的天成大作,欣赏着一路高低起伏的茂密森林、绿色的果园,呈现四季分明的布局,而且含氧丰富,深深呼吸一下,感觉神清气爽。
在我们的遐想空间,龙华古镇应该在深山之间,小溪之上,绿荫之旁,新街和老街由凉桥相连,大佛和古镇隔溪相望……神秘幽静,一幅沧桑古朴的山水明画。如果把笔尖移到老街凉桥,那种逢市过集的繁忙景象,那可真能与《清明上河图》媲美了!
去龙华的路陡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小弯超过180度,大弯直逼360度,落差也特别大,有一种坐太空飞船的失重之感,而这种落差也带来了气温的变化。因为早上走的急,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短袖,坐在靠窗边还被冷风袭的全身阵阵发颤,汗毛竖立。尽管这样,心情也是非常愉悦的!
过了龙溪,我们很快到了龙华。龙华比我们想象的要近,但是“这里的人有些生活了几十年,还有没去过屏山县城的!”张医生不敢相信地说道。她下这样的结论,是在她手里医治的患者自己说的,决不是我们相当然杜撰出来的!如果不是公路的贯通,可见这个山间小镇一定能成为人们永远生活的世外仙境!
“龙华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建于后蜀,原名龙华寺,得名于镇上的千年古庙龙华寺,距今已有1068年的历史。龙华镇属于屏山边陲重地,在历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曾是蜀汉争夺的要地。据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从这一带经过,渡金沙江入云南。明朝在此设驿,清朝设平安营,建立司衙门,修筑城堡,后又在周围修筑了三座寨门……如果有充足的时间,这些地方是值得一去的。”
提起寨门,我想到了马家寨。我在资料上看到,我们今天要去的八仙山大佛就在马家寨内。在当地土著的带领下,我们从面馆的北面转西直上。 “后边这座高大挺拔的山峰就是八仙山,马家寨就在山顶,大佛就在马家寨内的红崖上。”
我们隐约可以见到八仙山上的大红崖,但是看不到大佛。于是,八仙山和大佛的神秘之感杳然于心,也增加了我们攀越和征服的信心。
我们一边沿笔陡的石梯而上,一边听敖院长继续为我们介绍关于八仙山的故事。
“八仙山位于龙华镇西,海拔891余米,相对高度420米,它的由来和得名有许多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八仙东游,功力不够,寻找仙灵之地强加修炼,提升功力,经过屏山的上空,于是看中了龙华这块宝地。这里蕨树成荫、翠竹成林、青鸟咿咿、动物嬉戏、云雾缭绕、兰花飘香,实乃修道之胜景。于是八仙驾云于此,就地打坐、摆出八阵、互相用功,汲天地之灵气,炼日月之精华,并很快得道,腾云东去。八仙走后,平地突然冒出了八座大山,高峻挺拔,植被葱郁,鸟语花香,仙气四溢。八仙山因此而得名。”
八仙山为何平地而起?传说八仙在临走前在这里曾有过一场激烈的斗法。这场斗法是因何而起呢?我们暂时不去追溯,不过听着这些美丽的传说,遐想着数万年前的龙华镇,应该比现在还要美妙啊!那时是动物最繁多、植物最茂盛的时期,由于远离城市的喧嚣和人间的烟火,天空万里无云,玉帝的灵霄宝殿也会常常被道人所洞悉。
看着隐匿在云雾中的八仙山,含羞半露的大红崖,上山的路还不到三分之一,于是我们走走停停、看看沿路的风景、摆摆龙门阵、拍拍照,几千级石梯也没登得好难。

在上山这条倾斜的“Z”线上,我们经过了“翠竹长廊”、“引路神佛”、传统的造纸厂和“天险三寨”,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听过路的人说,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八仙山大佛的闻名,这条路比以前已经托宽了不少,但还是有几处绝壁,有恐高症的人可以考虑闭着眼睛摸着石壁上。可惜啊车不能上来!转念一想,如果大车小车都能上来了,仙灵之气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弥漫的油烟和尘埃,那时想用“世外仙境”来恭维实在有点牵强。
迎接我们的是马家寨的古寨门,要近距离地与大佛接触,必须要经过马家寨这最后一道门。寨门上杂草丛生,如果不撩开,还真看不清门额上的四个字:“天然胜景。”从寨门的陈旧可以看出它悠久的历史,而两侧缨红的门柱虽历尽沧桑,依然风月犹存。上刻一楹联:“一座名山双溪水;四时烟雨半天云。”遗憾的是找寻了半天,我也没有看到四周有“峰映龙淡”和“世外仙境”两通崖刻。其实看不看都一样,山下的龙华镇和眼前的八仙山早已经把奇、幽、险、秀写在了我们的心里,根本无须多余的碑刻和题记来说明。
花儿谢了又开,鸟儿去了又来。带着种种猜疑过了寨门,大佛终于以雄伟的英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的伟岸直挑你的肾上腺素,让你的心脏兴奋而窒息。站在这里,我相信,做了亏心事的人一定与佛对视不上三秒,就会无地自容下跪,祈求佛的原谅!
八仙山大佛镌刻在寨门对面的紫红色悬崖峭壁上,身姿魁梧、身着袈裟、头卷螺髻、双目有神、鼻大耳垂、肩宽体硕,一副庄严肃穆,咄咄逼人的气势,颇有几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大家盯着没有双脚的立佛意会不休,也拍了不少了的相片,可能不单单只为证明曾到此一游!
为了再进一步揭开大佛神秘的面纱,我们走过民房,继续来到了八仙山丹霞石窟洞前的平地上,这时我们差不多与大佛的黄金分隔点于同一平面。它独特的造型、匀称的比例、顺畅的线条一览无遗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龛大佛与我们心目中的大佛真的不一样,它虽然颜肃目犀,可胸怀宽广,一幅包罗万象、善待众生之像,看起来真的很神气!他的神气就像它的来历,永远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话。正是因为这种神话,才让无数的人不停的追寻和探密。在王小平一篇叫《八仙山大佛》的文章里曾传神地提到:八仙山大佛是乾隆丁亥年(1767年),得道高士王道人遣神仙而造。并对其过程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为八仙山的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被不少人传颂。关于大佛的建造,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精彩的传说。


呼吸着佛前特殊芳香的空气,房里的主人走了出来,她热情好客,不断为我们端茶送水,用她的思维和语言为我们讲述着神秘的八仙山。听这位老人介绍,八仙山大佛高有37米,也有人说是32米,到底有多少米,她也不知道。其实不管八仙山大佛是37米还是32米,都没有什么意义,反正已经是世界第一立佛,何必为一个数字死死去纠缠呢?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八仙山大佛原列为世界第七大佛,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53米和35米立佛被塔里班的炮火无情地摧毁后,八仙山大佛便成了当今世界第五大佛像,并列世界第一立佛。文化大革命时期,因大兴“破四风”,大佛被造反派用机枪当靶射,损毁严重。1997年8月,宜宾市文化局拨款4.6万元,当地政府和群众筹资3万余元,请专业工程队对大佛进行了复原维修,基本恢复原貌,使大佛光彩重现,并开放供游人参观。
有人说八仙山大佛是自己在一夜之间“痊愈”的,这当然是误传,不过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人们在交流佛文化嘛!
八仙山大佛历经沧桑,能恢复其雄姿,实乃不易。我们每个人都买了香蜡钱财,无缘无故地崇拜起了这尊有着“金钢不坏之身”的神佛。在医生的眼里,其实这尊大佛是残疾的、不健康的——因为它没有双腿。到这里烧香拜佛的人都说:“如果把大佛的双膝建造完,起码可以再增高10米左右,那就完美无暇了!”
其实不然,在龙华流传着这样一个离奇的说法:说八仙山大佛是不能刻脚的,若刻出来,大佛便要洗脚净身,大小龙溪就会涨水,淹及龙华镇的无辜百姓,这可有违佛家普渡众生的法则。
对大佛的身世背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解之谜。坐在这里的人,除了我们几个,其它人都是龙华或龙华附近的,他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把八仙山大佛又置于层层的迷雾中,更让人猜之不透。我喜欢各种离奇的传说,更喜欢憧憬在各样虚幻的世界里。
另据闻,八仙山大佛建造于唐代元年(公元713年),与乐山大佛属同一时期产物。而另外一些资料则显示,八仙山大佛为明朝作品,不过明朝大势发展道教,对佛教控制却很严。也曾传张三丰来过屏山,不过他并不喜欢佛法,而是喜欢道法,所以对大佛的建造可能与他没什么关联。通过种种的猜疑、查证和推敲,我觉得八仙山大佛建于唐朝一说较为恰当。
唐朝佛教全国盛行,八仙山大佛继承了唐朝佛像的几大特点:1.面相饱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2.身姿魁梧,大耳下垂,神采稳重而又不失慈祥;3.身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表现出阔达的胸襟;4.体态端庄,动作规矩而不失自然,体现静中有动的飘逸;5.衣饰为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衣纹流利。

关于八仙山与乐山大佛为唐朝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另一个扑朔迷离的传说,也对应了开篇提到的八仙山一夜之间平地而起的缘由。虽然是传说,不过无风不起浪,正是因为这个美丽的传说,更坚定了我下此结论的信心。
传说在唐初,四川出了一位得道的造佛名匠,他的两位关门弟子栖鸾和醉八潜心学艺十余载,并学得真传。这一天师父要放他们下山,唯一的回报就是让他们游历四川名山大川,选两处胜境刻出两尊世人称颂的佛像,让师父在全国也显显神威。两师兄弟在私下以此任务为赌注,看谁景选的好、佛造的大、工期最短,赢者则享有在全国被邀造佛的优先权。
话说师兄弟俩拜别师父后,栖鸾往泯江方向而去,醉八则寻金沙江而上,开始寻找他们心目中的仙境胜地,大显身手,早日功成名就,以回报师父的再造之恩!
栖鸾经过千挑万选,相中了乐山泯江边上的凌云山绝壁,并开始精心设计、打造,但是这个工程并非他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用了毕生的精力,但因崖壁太硬,佛像设计太大,当时的工具又太落后,又因求胜心切,终因积劳成疾,无法开工,以至于三十多年过去,仅完成了佛像的上三分之一。而他和醉八约定的十年光阴早已过去,但关于醉八的情况也是杳无音讯,不禁愁赌心口。
栖鸾年仅四十多岁,但看上去却很年迈休衰。为了完成这尊师父期待中的佛像,为了不辱没师父的大名,栖鸾已经慢慢淡忘与师弟打睹之事,把毕生对造佛的心得和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再由他的儿子传授给了他的孙子,历时三代近90年,这尊高71米,肩宽24米的大佛终于大气磅礴地立在了泯江边上,一直被世人所敬仰和尊奉。后人为了纪念这个造诣非凡、功勋卓越的大师,更好的学习他对艺术的钉子精神,把大佛所在的山峰命名为栖鸾峰。现在乐山大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有人这样赞美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其恢宏气势,当今天下的佛像,几乎无一可比!
栖鸾虽然没有在约定的十年内完成大佛的建造,但是他的子孙帮他完成了梦想,这也算没埋没祖师的大名。后来他们听说栖鸾的师弟,也就是他们的师叔、祖师叔建造的大佛也不错,好像在金沙江边的一个叫龙华寺的仙境小镇,遗憾的是民间传闻大佛的双脚没有建造完,原因被传得扑朔迷离,索性无缘去求证。



话题再回到栖鸾和醉八寻找造佛胜景的时候。他来到了金沙江边的马湖府,也就是今天的屏山,听闻马湖府西北约60里地一个叫龙华寺的小镇,有八座齐聚的神山,形如八仙,气若仙境,美不胜收。于是带足酒水和干粮,爬山涉水,往去龙华寺的羊肠小道奔去。
醉八这人嗜好喝酒,做事的灵感往往来自酒后半醉不醉的状态,所以还没有出山就混得了“醉八”的称号。数天后,醉八不辞辛劳,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龙华寺。龙华寺,青山壁立,涧水潺潺,古朴的民风让醉八陶醉其间。但是他无法慢慢去欣赏这些美景,他要去探寻奇怪的八山,寻找可以建佛的圣地。
八仙山笔直地耸在镇西,犹如一道天险屏障,这让醉八上山破费了一番功夫,全靠他用手中的工具慢慢开辟上山的路。因为上八仙山是没有路的,镇上流传着一个传说,说上山经常有妖魔鬼怪出没,而且山下还压着几万年的妖精,所以没人敢上去,以致让八仙山世世代代笼罩在迷幻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醉八终于费劲登上了八仙山。八仙山被他踩在脚上,清幽的景致填满心中,他不相信世人的妖魔鬼怪之说,并看中了山尖的一壁大红崖,一心想着怎样在十年约定期满之前,在这壁20余丈的宝崖上建造出一尊举世无双的大佛,扬名立万。
醉八很快在山上搭起了茅屋,安顿了下来,喝着酒,在红崖上琢磨了起来。他想:要比造佛的技艺,栖鸾要稍胜一筹,但自己灵感丰富,鬼点子多,这也是师兄所不及的。酒意正浓,他突发其想:全国各地的佛像,数的上号的不过几处,要么是座佛,要么是睡佛,自己何不来个立佛呢?他猛喝了几口酒,终于确定了这个想法,并开始构思和设计。想着成功,不由喜上心头。
一切步入正轨,他在崖壁前架了20余丈的木架,开始从头凿起,没日没夜地凿,十天半月才下一次山。醉八通过与八仙山的亲密接触,并慢慢地融入这片水土。山下的人时不时地听到山上传来奇怪的敲石打铁样之声,夜晚人深夜静时更加明显,都以为是妖魔鬼怪在厮杀,没人敢上山来探个究竟。
醉八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立佛的建造中,而正是他这种“千锤百炼”的凿石之音,敲晕了这里的山神,让沉睡在八仙山下数万年的翠竹精苏醒了过来。它化作了一位青衣女子,觅音寻迹,在密林深处看到了眼前这位正在造佛的眉目清秀的俊郎,眉宇间透露着一丝放任不羁。她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男人,最重要的是他拯救了自己,不由暗自偷喜。
醉八所有的思维和感观全在大佛身上,他并没有觉察,是自己的行为把一个上万年的妖精释放了出来。也怪他没有道行和法力,不知道这仙境之下竟埋藏着万年未揭开的秘密。不知道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翠竹精历经岁月沧桑,阅历了每朝每代的人情世故,为了得到醉八的青睐,她不急于求成,而是想出了一个小小的绝招。她选择在了醉八下山的一天,出现在醉八回山的路上,哀怨焦虑地坐在路边,一副无助的可怜模样。醉八看见路边这位姑娘:青纯自然、超凡脱俗,就像天上的仙女,不禁心生爱怜地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看你悲痛的样子,到底是怎么哪?”
“我叫翠竹,是上山来采药的,不小心把脚崴了,现在痛得走不了!”
她的声音温柔细腻,尽管带着一丝悲痛,但听起来很舒服。醉八几乎被姑娘的容颜和声音所打动,他本来是想忙着赶路的,可沿途几乎无人来往,真不忍心丢下这样一个无助的姑娘。
“翠竹姑娘,你家住哪里啊?”醉八又关切地问道。
“就在山下的翠竹林!”姑娘转身向山下指道。
“那我送你回去吧!”
“这怎么好意思!你不是忙着赶路吗?”翠竹的体贴坚定了醉八救人救到底,送福送到西的信念。
醉八把背上的东西放在了路边的草丛,然后扶起了姑娘,可是只有一只好脚怎么走路?这让两个人有点犯难!只见醉八向姑娘鞠了躬,并说道:“得罪了!”然后把姑娘背在了背上,往山下的翠竹深处走去。
翠竹精倒是如愿以偿了,可她还不知道这个背着他的男子是何想。难道一个简简单单的“若肉计”就能让他败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醉八从小跟着师父学艺,几乎与世间女子没什么接触,然而这一次特殊的邂逅,他的心再也无法平静。就翠竹的美艳,没有一个男人见了不会动心,尤其是她身上散发出的阵阵清馨体香无不让人着迷,但是他还是极力控制自己,尽量不往其它方面去想。
没过多时,醉八把翠竹顺利地送回了家。为了感谢醉八,翠竹为他敬上了一杯“竹叶青”。所谓“竹叶青”,就是用翠竹叶冲泡,再加入特殊中药材而成。醉八喝后感觉不仅很解渴,而且神清气爽。他一边饮着茶,一边欣赏着这个特别之家:房屋虽不大,却非常别致,全是由竹精心编造而成,各类花卉和动物的图案在竹壁上完美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屋里就你一个人住吗?”醉八好奇地问道。
“父母上街去了,可能要晚一点回来。不如你留下来吃饭,也让我父母好感谢你啊!”翠竹很认真地说道。
醉八又不经意将目光投向了翠竹,坐在屋里的她和之前完全判若两人,这时的她是那么成熟贤惠,文雅大方,就像一个书香才女,处处透露出特殊的内涵。此时,醉八的思维里立即闪过一个念头:要是能和这样的姑娘生活一辈子,那该多好啊!有过这个念头之后,他再也坐不住了,怕定力不够,犯下滔天大罪,于是匆匆作别!
翠竹的一再挽留还是不能把醉八留住,她在内心暗自骂道:“真是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臭男人!”但转思又想:如果这个男子是很轻浮的那种,自己也不会下那么多功夫哪!她又增加了对这个男子的一丝爱慕。
醉八走后,翠竹因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心中暗自狂喜,并设想着下一次的邂逅该是什么样子呢?而醉八也在想着这次美丽的邂逅,他根本不知道这次邂逅是美丽的姑娘精心安排的。常听师父说:“红颜多祸水,尤其是漂亮的姑娘,千万要小心!”而这些话,早已被他抛之脑后,也从未去领会其中的含义。
醉八从来就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沉迷酒色的浪荡之人,而他染上喝酒的嗜好是天生的,也从没有因此而误事,所以师父也没有在这方面管制他,反而认为是他的一大长处。这次由于重任在身,他强烈要求把闪过自己纯洁心灵的坏念头忘掉,而他真的能做到吗?



回到山上,醉八继续喝他的酒,雕他的佛,没再去想翠竹之事。可到了夜间打盹的时候,总有一张娇艳欲滴的笑脸浮现在眼前,总有一种琴瑟般美妙的声音萦绕在耳边,总有一间精编的竹屋开着门等在仙境深处……每当他出现这种幻象的时候,总会用酒来麻痹自己,可越想麻痹,刻画大佛的灵感总会奔出来,他便会立马翻上高架,用手上的工具,继续向大佛的下身雕去。这可让躲在密林深处的翠竹精着急了。

翠竹精是喜欢醉八的,因为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凡人少有的浩然正气,她可以依附他利用他这股浩然正气躲过无数妖魔鬼怪的攻击。但是为什么她看着醉八造佛的步伐加快了反而焦虑了呢?原来妖和佛是一邪一正,虽然自己有几万年的功力,一般巫术妖道并不能拿她怎样,但是“邪不胜正”是女娲在天地间放下的诅咒,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如果大佛造成了,作法开了光,它便有了灵性,自己永远会受它的克制,永远不得翻身!

想想自己被八仙压在山下,一敖就是几万年,好不容易出来透透气,如果就这样被大佛收了去,那就太冤枉了!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阻止醉八的下一步行动,或者让他离开。然而就这样让他离开,她又有点舍不得!——她还没有感谢醉八的救命之恩呢!

思来想去,翠竹精觉得只能加紧对醉八感情防线的攻击,彻底让他失去造佛的兴致,方能拯救自己的小命。说做就做,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假装上山采药,顺便给醉八带来美味的米酒和下酒菜,这让醉八很是感动。他以为这是姑娘感谢自己上次背她回去,那知内心已经慢慢把重心从大佛转移到了姑娘身上。

又到了夜晚,醉八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知道自己这种情绪多少是因为翠竹的原因,可嘴上却强硬的很,还不停地叨念道:“酒色穿肠过,大佛心中有。”这种越来越浓烈的感情让他造佛的步骤又加快了不少,很快建到了大佛的双膝,整个工程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醉八看来,大佛的气势已经出来了,照这样的进度下去,不出十天半月,大佛定能大功告成!他在埋怨自己心中有杂念的时候,也不得不感谢这位姑娘,是她给了自己不少灵感,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像师父一样当一个名匠,但如果翠竹每天还这样来,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会不会完成师父布置的任务,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天翠竹又来了,她看到大佛已经刻了双膝,心里非常惆怅,于是心生一计。只见她用手指施法一点,醉八站的木架掉了下来,他也跟着摔了下来。翠竹迅速地飞了过去,一把接住了醉八,双双倒在了一起。再一次身体与身体的接触,让醉八内心的火焰迅速燃烧了起来,但是只是他自己在那里愣愣地燃烧。

“你没事吧?”翠竹的脸上泛出了红晕,羞答答地问道。

“你是仙女还是妖精?为什么长的那么漂亮,还有一身的道行?”醉八半天才憋出一句话,而且语调很低,这种气氛完全可以让干柴立马燃烧起来。

“如果我告诉你我是翠竹精,你会相信吗?你还会与我交往吗?”翠竹也不敢相信自己会那么主动和直接,难道只是为了保住一条小命想立马以身相许?

“我相信。如果你不是仙女,那只有妖精了。传说中妖精比仙女还要漂亮,你不会真的是妖精吧?”醉八话匣子打开了,但是他没发现自己还紧紧抱着姑娘的腰,离她的脸只有几寸的距离,只要轻轻一伸脖,便可以吻到姑娘的唇。

“我真的是妖精,而且是翠竹精。你还不赶紧松开手,人家都快窒息了!”翠竹的脸红的像苹果,而且彼此的心都跳的很厉害,感觉快要蹦出来了。

“如果我不放开,你会怎样?——喊救命吗?”醉八的话像是在挑逗,也像在试探姑娘的芳心。

“看不出你平时那么正直的一个人,现在看到漂亮姑娘竟变得那么坏。”翠竹松开醉八的手,从地上坐了起来,很虔诚地告诉他:“醉八,我想很认真地告诉你一件事!”

醉八从地上翻了起来,他看着翠竹很认真的样儿,不禁也严肃了起来:“翠竹,你说吧,我听着呢!”

接下来,翠竹把自己的前世今生像醉八一一道来,这时他才明白镇上的传说是真的。醉八与翠竹处的那么近,但没有丝毫胆怯,而且更加爱怜她。他慢慢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把翠竹揽入了怀抱,在她耳边轻丝细语地说道:“没想到你受了那么多挫折。为了你,大佛我不造了,什么世俗名利我也不要了,我要带着你去寻找另一片乐土,用我的浩然正气永远保护你!”翠竹开心地笑了,她亲吻着醉八,深深地感受着干柴与烈火燃烧的幸福。

抱着美人,听着美人忧怨的往事,他终于脱去了凡尘,明白了世间的一切追求和名利争夺都是虚假,会浪费自己有限的光阴,于是携手与翠竹向西南方向飞去,继续去享受男欢女爱的浪漫生活。关于他们的去向,有人说他们去了沐川的“川西竹海”,有人说他们去了兴文的“蜀南竹海”……但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而翠竹精到底是怎么被压在八仙山下面的呢?在几亿年前,翠竹刚刚修炼成精,每天像个小精灵纵情花海,游荡在龙华深山峡谷,好么惬意!那时的龙华最多就有一些山丘,蕨类和竹林成遍,河谷的水也非常洪大,生活着不下百种动物,食物链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并不像八仙看到的那般表面的唯美。

就在翠竹化身成人的时候,一头巨龙也得道成精,并统领着龙华之方水土,时时弄得这里不得安宁,这让在山丘翠竹深处即将修炼完成的八仙很是恼火——如果以后有人迁徙而来,且不是民不聊生。于是在八仙修炼完功的那个夜晚,他们与龙精展开了大法与妖术的尖峰对决,而就是这场对决,让许多小生命无辜地死去。

八仙与龙精经过一夜的殊死搏斗,都没有镇住它厉害的法力。最后八仙化作八座大山,并用了张天师送的灵符才将恐龙压在山下,而翠竹精没来得急逃跑,也被压在了山下。几亿年过去了,龙精因为不适应山下的土壤失去了生命,只剩下一堆白骨。而翠竹精因为丰茂的根系和顽强的生命力,残喘地幸存了下来。最后因为醉八的出现得以拯救,这不得不说是他们的缘分。比起那个积劳成疾而终的师兄,醉八不知被世间多少男子所羡慕啊!

八山经过数亿年的地壳变迁,越来越高,最后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看上去还真有点像八个神仙。后来不断有人发现这里的胜境,迁徙而来,享受这里宁静的生活。为了纪念八仙降妖的功劳,当地人把这八座连接在一起的大山命名为八仙山;大红崖上的大佛叫作八仙山大佛;把他们生活的河谷命名为龙华;流经的小溪自然成了龙溪。以后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八仙山大佛的传奇故事被传到了山外,许多佛教之人知道这个胜境之后老远寻来,在镇上修筑了龙华寺,香火盛极一时。而龙华镇的前身龙华寺也因此而得名。

曾有人说,“八仙山大佛”这个“八”字与“醉八”中的“八”是有联系的,这可能也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不管它是不是安排的,反正今天八仙山大佛和乐山大佛都名扬四海,是四川乃至中国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如果要把栖鸾和醉八那场赌局延续到今天,我想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平局。 因为一个是立佛,一个是座佛;一个工期最长,一个工期最短;一个是泯江绝壁,一个是深山幽境;一个气势磅礴,一个雄姿英发……他们之间都没有相比的共同点,反正一个在座佛中首屈一指,一个在立佛中天下第一,这已经足够了!

几亿年过去了,八仙山变得更加高峻挺拔、清幽迷人,而八仙山大佛自从做了“美术手术”后,也变得更加迷人。以后它不需要再做手术了,因为它有美丽故事的滋润和那些来探望它的人带来的“胭脂”(香)和“水粉”(蜡),会让它每天都有一副年轻精神的面孔,继续迎接那些来虔诚祈愿和忏悔的人,更好的保佑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爱情甜蜜!


发表于 2012-4-1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八仙山仙岛神来之说
四季分明,四日齐出,香暖神仙,四月并见,景胜瑶池,玉皇降驾,石窟天成,玉笔神挥,妙联天成,三界震惊,千年传神。细细品味,美妙绝伦!
游完了玉皇洞,我们来再次回到与之毗邻的北崖“丹霞洞”前,一边上香,一边领略的“仙岛”的神韵。北崖奇峰兀立、风光旖旎、岩石橙红,若遇天晴,日光普照,整个山崖光芒四射,尤如大佛显灵。而神奇的石窟群就造于这样的奇峰崖底,仿木制造、一字并排、主次分明、古香古色、别具一格。窟前延伸出了一个平台,设有石桌、石凳和香槽,供人进香、憩息和观光。
“仙岛”是丹霞石窟最为集中的地方,有古佛洞、关圣洞、老君洞、三皇洞、川主洞五个寺洞,呈一字排列,分别供燃灯古佛、关圣君、李老君、三皇、川主。额匾分别为“古佛佑民”、“万世人极”、“万世人君”、“道德东来”等。
从这些寺窟的名字,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集濡、道、释为一体的胜境。要求佛拜神,最起码要先搞明白这三大家都供的是哪些大人物吧,要不拜错了道怎么办?在这些伟大的名字中,我们一般不用查资料就能知道的是关圣君,即关羽。他诞生于公元160年的东汉,一生横刀策马,征战群雄,辅佐义兄刘备完成三分鼎立大业,一生充满了传奇,成为中华民族集忠、信、义、勇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李老君,道家尊称的老子,道教神化的太上老君,这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这只是他的别称。老子的本名有多少人知晓呢?老子本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生活在大约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70年之后,是铁匠的始祖,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著名著作《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至于“三皇”,我很早就知道他们是我们华夏子孙的始祖,仅此而已。具体是哪三位最古老的“皇帝”,千百年来总存在争议。在许多说法中,提到最多的是伏羲。而《古微书》则认为是伏羲、神农、黄帝。后因这本书影响力较大,所以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现在就剩下燃灯古佛和川主两个神秘的名字。燃灯古佛,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我闻所未闻,问了一些念佛修行的人,他们说“燃灯”为盘厚茧所化,在《封神榜》里曾败于“三霄”的金蛟剪……但还是没怎么搞清楚。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了解到:“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属过去佛之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至于川主嘛,也作“川祖”解释,这四川人都应该知道——他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李冰。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知天文、识地理、善治水。大约在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在四川灌县(今属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兴办了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此外,还主持青衣江的溷崖,治导什邡等县的洛水和邛崃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盐井诸坡池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和航运业的发展,促进了成都平原的经济繁荣,使川西平原不断富庶起来。李冰首创都江堰距今已有2200多年了,四川人民对李冰十分崇敬,尊奉他为“川祖”,在四川各地建起了川主洞或川祖庙,供世人敬拜瞻仰。
“仙岛”的大人物们我们基本上弄明白了,他们都是值得我们一叩三拜的。于是我开始一个洞一个神地敬拜,希望在这里能找到一点灵感和启发,揭开“仙岛”神来之说。
我跟着周老师,首先去了老君洞。老君洞是主洞,长宽均4米,分前后两厅,各深2米。洞门额上刻“丹霞洞”三个大字,“仙岛”二字相伴左右。洞两侧对联分别是:“石壁宏开天自当年储佛地;道源一贯人从此日仰神功”。翰林出身知叙州府事张昌政题(清道光辛丑年[1841年]元旦)。前厅,左右两壁上端各刻有“日”、“月”二窟,壁下有石凳、石桌。正中匾额上便是“道德东来”四字,系进士出身屏山知县陈琨手书。左厢额为“澜浩”二字,右厢额为“清虚”二字,分别为国学周天成、文生徐以东手书。石柱对联是“到处名山皆可祀,此间石室亦能灵;坐镇八山储剑气,百临二水涌恩波”。后殿,正壁有三个壁龛:正龛供奉太上老君,额题“涵汇释儒”,对联为:“万法敕遵凭律令;一元统运定乾坤”。左龛额题“德起千秋”,供奉的是周公,即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后龛供奉周文王,题额“道冠白(百)王”。左右两侧对联为:“玉检金函云霞常护;苍台石壁色相全空”。
走出老君洞,我们来到了右侧“万世人极”的关圣洞,吟着“乃文乃武同仓颉;至圣至神非仲尼”的对联,油然升起一种敬畏。听这里的人讲,石窟的陈设曾遭受过严重的破坏,为后来的修复和还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有一篇新闻人物报到在介绍龙华名人李长春的时候曾提到:如果不是从洞的额匾和对联着手,可能根本无法完全将其正位还原。我们在敬神的时候,也不得不敬仰一下为“仙岛”石窟付出心血的工作者们,因为他们辛勤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才让我们能看到今天如此美丽的“仙岛”,完完整整的神佛,供万人旅游观光。
紧邻关圣洞的是“古佛佑民”之“燃灯古佛洞”,里边尊放的当时是之前我们提到的燃灯古佛。内题“似洞非洞即成仙洞;有门无门化为佛门”。内含佛家哲学原理,让我心痒得也想对上一联,可我不是天才,所以只能欣赏!洞门外陪衬有福德祠,上题“镇守天门查善恶;吾当传奏报分明”,为了那份难得之福,我们也上了一炷香。其它三个老师也依次跟在后面点蜡。看着香烟飘上迎仙桥,再飘到瑶池,八仙山大佛轻轻地转了一下颈。我想他一定是看到了我们的虔诚,听出了我们的心声,于是暗自点了一下头。
八仙山北崖的“仙岛”石窟群,因特殊的丹霞石质,使得阴霾的天气,云雾密布的八仙山也格外清晰明朗。仿佛自己进入了“三道”,得到了神力,具有超强的透视能力。如果再去“万世人君”的“三皇洞”拜一拜,岂不也能立地成佛,避开俗世纷扰?冲着那股对神的敬畏,我们来到了石窟的最右边,遐想“开天辟地为三圣;足衣丰食育万民”的古老年代,自己在那个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佛教认为:人可以转世,既我这辈子必然有上辈子,必然有上上辈子,必然有更早的一世的我。如果我在轮回转世的时候没有喝孟婆汤,一定能看到几百年前,是谁在这里造了石窟群,为什么把它称为“仙岛”。那就让我们游完了长生洞和三霄洞,看看八仙山会不会显灵,带我们去寻找到真正的答案吧!
上长生洞和三霄洞的路位于三皇洞和民房之间,顺山势蜿蜒而上约20米的岩壁上。长生洞供奉着道教最高神明“三清”之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霄洞当然是摆放“三霄”的神像,但是这“三霄”到底是三个什么神呢?原来是《封神榜》中以混元金斗一口气害了姜子牙请来的几十位神仙的那三个美貌恶仙。
传说“三霄”在峨眉山上修炼成仙,并炼金蛟剪和混元金斗两样宝贝。这两件宝贝十分厉害,金蛟剪是两条首尾相交的蛟龙变化而成,不管什么人,碰上它就会碎尸万段;混元金斗原是当地老百姓家里生孩子用的洗澡盆,因为采集了太多的阳气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不论你有多大本事,一遇见它就骨酥肉麻,动弹不得,只能束手就擒。“三霄”倚仗着这两件宝贝,在峨眉山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对于八仙山石窟群内塑像的摆放,听一些人闲聊时说还尚存一些瑕疵。比如在太上老君的神位右方摆上了“三霄”的神位。民间传说,“三霄”和太上老君是死对头,曾用装着童子牛的混元金斗使太上老君的右手失去潜力,老君一怒之下,请来几位大仙将其收服。在《封神榜》里,“三霄”的师兄赵公明拒周助商,被陆压道人以钉头七箭书射死。“三霄”得兄噩耗,受申公豹挑唆,齐聚来商为兄报仇,并摆下“九曲黄河阵”,用混元金斗困住广成子等十二位真人。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协助姜子牙,施法术将“三霄”之法宝夺走。随后太上老君命黄巾力士压死云霄,又命白鹤童子用三宝玉如意杀死琼霄,又亲自从衣袖中取出神盒,将碧霄收入盒内,化为血水。
待封神时,姜子牙封云霄、琼碧、碧霄为“坑三姑娘”之神,执掌混元金斗,仙凡入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必先以金斗转劫,不得超越。而且《封神演义》中还特别指出,“坑三姑娘”还有为落地婴儿化生的神圣职责。而她们的法宝——“混元金斗”则成了人间之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
太上老君与“三霄”的确是死对头,但是把他们放在一起也并不见得不合适,这会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封神演义》,想到中国商、周的古老文化,想到人、神、佛、道的残酷竞争。在八仙山,出现佛、道、儒共处一景的繁荣,恰恰说明竞争带来三足鼎立的现象。我们需要竞争,需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正是因为有像李长春这样对八仙山文化孜孜不倦,善于发现缺点的工作态度,才让石窟群越来越完美,越来越接近它的原始状态,让我们明白它的由来和涵盖的文化。
听一道的路人说:此间石窟在革命时期曾被当成“军工厂”,至于石像,当然也和八仙山大佛一样,未能免受枪林弹雨的摧残。1990年,政府非常重视石窟群的恢复工作,并通过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终于在农历6月15日抢修完成,并向社会开放,八仙山由此迎来了空前热闹的一次朝山节,国内游客和新闻媒体闻讯蜂拥而至,龙华附近乡镇的人也带着龙灯、牛灯和香蜡纸钱等纷纷前来朝山,差点造成万人空巷的惊人现象。
说了那么多,到底“仙岛”是怎么造成的呢?难道他们都曾在这里修炼过?还是真的像人们传言的周天成“梦见太上老君要来八仙山落脚”而凿?而周天成又是何许人也?
周天成,生活在清朝道光年间,祖籍龙华镇中埂村,著名国学人士,对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有独特的理解和研究,属道家学派,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可道,非常道”的经典论句上。他同时擅长书法,尤其是楷书和行书,但从来不轻易在别人面前显露。他的好友徐以东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但属于濡家学派,崇尚万事“仁”为先。他们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题诗作文,并邀一些文豪笔友来龙华品茗交流,而他们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八仙山大佛所在的马家寨。
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一天,周天成、徐以东以及屏山几位知名的道、佛、儒家学派文生又来到了八仙山,品着采自八仙山巅的极品香茗,一边欣赏着八仙山和大小龙溪的旖旎风光,分别以“佛”、“道”、“儒”为主题,并融入文学、书法和生活的点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在这场精彩激烈的争辩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各显其能、毫不相让,可谓把八仙山乃至龙华书写和描绘得晶莹剔透、淋漓尽致!在收场的时候,大家觉得唯一遗憾的是只有大佛,难免只能得到佛学文生的青睐,对于其中道家和儒家的学者,就有一些失望哪!于是他们作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把道家和儒家的始祖建在这里岂不妙哉!
首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周天成,因为在这些人中,他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得到许多达官贵人的尊崇,很容易通过社会关系得到全方面的解决。大家越说越上进,并觉得马家寨巍峨的北崖最适合建寺,除了紫红的丹霞地质,最重要的是崖底有天然的岩洞,只要稍加打造,四五间寺窟便会轻易而就。于是,这个想法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周兄,你点子最多,这件事就有劳你多费心了!”道友们纷纷说道。
“我得回去好好想想才是。”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从那天周天成回去以后,晚上便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太上老君给他托了一个梦,说三天以后的正月初八,八仙要故地重游,重返八仙山,希望他能造八间石室,供八仙聚会憩息所用,必将带给龙华福气,自己也大增功德。
第二天一大早,周天成醒来觉得这个梦很奇怪,于是掐指一算,暗生疑问:“这三天怎么能造出三间石室?而且三天后也不是正月初八啊?真是怪哉!”
周天成把怪梦一事告诉了好友徐以东,一开始也觉得挺奇怪的,后来反复掐指推算,哈哈大笑了起来。
“徐老弟,是不是有答案哪?”周天成愣道。
“周兄,你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忘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太上老君说的‘三天’是天上的‘三天’,人间就是三年啊!这回你再算算看,三年零三天是什么日子?”
周天成将信将疑,又掐着手指算了起来,突然惊叹道:“徐老弟,你说这奇怪不奇怪?三年零三天刚好是正月初八!看来这梦是真的啰,要不太上老君也不会给我玩这一出文字游戏!”
“我看一定是真的。八仙山远近闻名,美若仙境,何止神仙留恋,所有的生灵都会流连忘返。毕竟八仙山曾是八仙修炼过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化身,故地重游也合情合理。”
后来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周天成的梦,并很快广为流传,都说是八仙为龙华人民谋福来了。于是,人民对建造石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正好应了周天成当初的心声。但是建造石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而且还是八间,还不能太小气,这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啊!要不太上老君怎么会提前三年托梦来呢?
周天志的怪梦和人民对造石窟的呼声很快传到了屏山,当时身为知县的进士出身的是陈琨,他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对佛、道、儒三派有不同的认识,但对佛更为崇尚,而且在他的书法中能体现出来,也得到社会不少名流的认可。陈琨和周天成也有过几次接触,对他的“道义”和书法也非常欣赏,本想趁此机会邀请他来切磋切磋,没想到周天成先发出了邀请函,约定在东关龙跃阁饮酒论道。大家相见甚欢,一边饮酒,一边临江赏景,吟诗作对,再次对佛和道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真可谓难分胜负。
陈琨和周天成交换了一幅字画,周天成所写的是隶书体的“道”字。陈琨评价道:“道可道,非常道。字中有道,道中有字!”他赠给周天成的则是一个行草“佛”字。周天成这样赞赏道:“刚柔相济,有佛有道,好字!好书法!”
“那周学士认为在八仙山上造上一石窟,用来摆放道家先祖和神灵不知如何?”陈琨突然问道。

“好主意!我也正有此意啊!陈知县是不是听说了哪个梦?”周天成暗自欣喜,本来还不知道怎么给他说这事,竟然让他先提起,这可真是省事了!
“那你做的梦是真的啰?”
“是啊!为此,我还找了许多同僚给我破解呢!”
“结果如何?”
“如果按照梦所暗示的,石窟必须在辛丑年元月初八前完成,也就是还有三年时间。”周天成很认真地说道。
“三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那你有没有什么头绪,或是方案什么的?不妨说来听听。”陈琨很认真地问道。
“不怕告诉陈知县,方案是没有,地势我倒是看好了,今天请陈知县来就是想说说这事……”
“周学士,怎么欲言又止?有什么困难不妨直说。”
“没有知县大人的批文,我哪敢乱来啊!”
“周学士说哪里话?叙州知府张昌政张大人和你老师可是师兄弟,他可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大家也算有缘。虽然你主修的是道学,而我注重的是佛学,这也不能说我们不可以做同一件事,为民造福啊!”
“陈知县说的在理。与其说道佛同境是上天交给我们的任务,还不如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可我是囊中羞涩的穷书生,让太上老君交这么个差事可真是难倒了。”
“周学士这可是谦虚了!你的字可是一字值千金啊!只是你在意的是修道,从来没把钱放在眼里嘛!这样吧,钱的事情我来解决,监督建造方面由你来负责如何?”
“我看行!”周天志欣喜道。
“就这么办!但这事也不能太草率。待我回去选个良辰吉日,再下一个批文,你们见了批文就可以行事了!”陈琨若有所思道。
“好!好!好!如此甚好!没想到陈知县想的如此周到!”周天成翘指赞道。
“毕竟是为天庭办事嘛!我也想多赚点功德嘛!”陈琨笑道。
几天后,屏山、龙华、新市、中都和福延等几个乡镇都帖出了同一张告示,是关于修八仙山石窟寺的告示,内容如下:近闻八仙将于辛丑年初重游故地龙华,落脚八仙山,太上老君托梦国学名士周天成,让其设寺造窟,方便八仙憩息安身,以供世人祈福瞻仰。现委托国学周天成全权负责石窟建造等诸事宜,徐以东全力协助。所需资金采取官府、佛会拨款,社会资助和民间募捐三种形式进行。见此告示,务必相互告之,踊跃参加,以增功德。
同时,周天成和徐以东已收到了屏山县衙发出的任命书,准由他们在八仙山建造寺窟。徐以东是怎么进去的呢?这当然要怪周天成了,他们是好朋友,又有共同目标嘛!其它没有列入的人员也负责了寺窟的诸多工作,这叫“人多力量大”。于是,寺窟的开凿仪式在紧锣密鼓的庆贺声中开始了。参加的人有:社会各界名流和学者;徐州知府张昌政;屏山知县陈琨和附近县府官僚等;还请来了为寺窟设计和建造的青城道长和名师等;佛教高僧也有不少参加,可谓队伍庞大、气势动天、热闹非凡。
开工典礼上,大家纷纷义捐。周天成请了自己的师叔徐州知府张昌政为寺窟题名,张昌政思索了一会儿,大笔一挥,“八洞神仙”一气呵成,真可谓遒劲干练、妙笔生花。青城道长也毫不推迟,用内力在崖壁上刻出了“仙岛”二字,大家鼓掌叫绝。随后众人大展文采,题了许多诗词,写了许多楹联,并挂在了崖上,以增壮观!
三年后,也就是道光十八年(1841年)元旦,“八洞神仙”终于在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的漫长岁月中胜利地完工。途中经历了诸如资金短缺和方案争议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耽搁了不少时间,特别是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当初对崖壁估计的偏差,使得北岸建造八间寺窟过于偏小,所以不得不改变方案,把八间改成五间,另外选择在大佛的左侧红岩建造一间和寺窟的左侧峭壁建造了二间,总共八间。因为耗时越久,资金越多,而且必须赶在元月初八前完工,所以建造完成后的石窟也并没有达到他们当初的美丽设想。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八洞神仙”已经非常完美了。它的完工标志着屏山的佛、道、儒已经进入同一起跑线,准备并驾齐驱,赢得更多人的关注。
在“八洞神仙”竣工前,对于石窟内是阵列八仙的神像、还是空着、还是摆放各派的祖师爷,周天成和徐以东等人还争论了许久,大费周章请来了不少的得道之人指点迷津。有人说:按照梦的意境,就应该只摆放八仙的神位;有人说:梦为太上老君所托,他既是道学的鼻祖,也是道教敬拜的神仙,应该给他留个显要位置,而这种说法较顺应周天成之意;有人说:八仙来与不来还是个未知数,当初的理想就是让道佛儒同境,至少也要把儒家先师挤进去;有人说:玉皇大帝是神灵之首,如果只放八仙神位,忽略玉帝不放,惹怒了天庭岂不给龙华带来灾难!
在各地宗教送来的所有神像中,有斗姥、玉皇、王母、古佛、老君、周公、孔子、关公、三皇、三霄、观音等,当然也有八仙的神像。但是这么多神像,八间寺窟好像空间太狭小了,如果不放不仅会得罪神灵,还会伤害送神像人的感情,真是两边不讨好啊!再三思量,负责安放神像的监官按照佛教和道教的规矩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遂了周天成的梦想,先暂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主到次摆放,最后再作定夺。照这样看来,八仙山大佛左侧的石窟供放玉皇的神仙了,只有他两个老人家才能平起平坐。不过斗姥是他的母亲,王母是他的老婆,一家人挤在一起也没什么的。这样就解决了三尊神像的安放了。
再看看剩下的神仙,这摆放也是个问题。北崖五窟是主洞,正中当然放太上老君无疑,毕竟他是道家创始人嘛!但自从他修道成仙后,孔子没有了竞争对手,寂寞了几千年,世人把他们请到一起,那是给他们制造秉烛夜谈的幽静环境和大好机会。相左伴右都无所谓,但是孔子的祖师爷周公也来了,总不能把他撂一边吧!所以他们三个也得凑一凑,再探讨一下,看是道法凶还是儒学厉害?
为什么没把古佛、“三霄”和老君放在一起呢?前面提到过《封神榜》的“九曲黄河阵”,在其中,三霄和他们可都是敌对关系,三种性格的放在一起,容易引起天上大乱,人间也会遭殃,这是道家非常忌讳的。有人说暂且不放古佛和“三霄”,但被周天成否决了。他说:“陈知县是佛家信徒,如果把八仙山大佛认作如来的话,而燃灯古佛则是他的前身,是绝不能不放的。不过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就让他靠边稍息。对于“三霄”,她们管着每一个人出身后的净身,人人都得尊敬,不过可以把她们放远点。”于是,古佛被冷落到了主洞的最左边。而三霄则被邀去了离主洞最远的寺窟,就是现在的三霄洞。而陪伴她们的还有观音,观音喜欢“送子”,把她和“三霄”放在一起是再好不过的哪!没事儿还可以互相帮忙!
三皇是民间最爱戴的三位最古老的皇帝,要想让寺窟赢得众人的口味,香火旺盛,这三位圣君被摆放在了“老君洞”的左侧。就这样,八间石室已经被占满了,还剩下关公和八仙在门前守望,无处安身。这可急坏了周天成,他想了半天,又叫造窟的师傅把放古佛的石窟一分为二,这个集忠、信、义、勇于一身的倍受世人崇拜的道德楷模终于占到一席之地,却苦了燃灯古佛,本来已经靠边稍息,现在估计已经是坐立难安!但是我们都知道,佛的肚量大,一般是不会介意的!这不正应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吗?
关羽倒是安息了,可石窟再怎么分隔也放不下八仙啊!周天成和徐以东等人搔破了头皮,直到元旦的凌晨也没想出头绪来。他们守在石窟洞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所有的人做了同一个梦,他们梦见八仙腾云而来,降落在了八仙山,并附在了石窟前的八尊雕像上,逛了一圈石窟,一句话也没有说,然后生气地离开了。
第二天元旦,是“‘八洞神仙’竣工及神像开光典礼”,但听了住在山里的周天成等一干人说了那个奇怪的梦,八仙山被万人惊奇的眼神震惊了,整个典礼也充满了迷幻色彩。看着石窟上金光闪闪的“仙岛”二字,许多人说,这是神仙显灵啦,于是敬拜的人层出不穷,拍手叫绝。可另一些人则说,这是不好的预兆,是因为八仙的神像被撂在了露天没有安置,惹得八仙生气了,说不定八仙山会面临一场无法预料的灾难。
作为屏山知县的陈琨听到这个奇梦,当然暗自高兴了,他想八仙肯定是迫于自己崇拜的大佛的气势,所以逃跑哪!本想趁此吟诗一首,以表佛心,但碍于周天成的盛情请笔,也正好满足他展示书法的欲望,再次献墨,为主洞题额“道德东来”,为太上老君石室题联:“万法敕尊凭律令,一元统运定乾坤”,横批:“涵汇释儒”。当学生的题了,肯定该轮到老师了。于是徐州知府张昌政再次被请上了案,为三年精心打造的“八洞神仙”再补上了大气的一笔:“石壁宏开天自当年储佛地;道源一贯人从此日仰神功”。之后,周天成和徐以东也和他们暗中叫板,分别题曰“澜浩”之联:“到处名山皆可祀,此间石室亦能灵”和“清虚”之对:“坐镇八仙储剑气,百临二水涌恩波”。青城道人也不敢示弱,第二次在八仙山展示他深厚的功底,用一指神力为周公书匾曰:“德起千秋”,并配一妙联:“玉检金函,云霞常护;工苍台石壁,色相全空。”
“‘八洞神仙’竣工及神像开光典礼”,八仙山人山人海,诗文、贺文和对联插成了山峰,什么牛灯、马灯亮出了海市,堪比开工典礼更加壮观。冲着三年前和三年后两个神奇的梦,募捐的人依然很多,求签的人如赶集,大佛也沾了光,神采奕奕,大家都把美好的命运寄托在了这仙佛密集圣地,念念不忘回家!
元月初八是八仙山首届朝山节,专为迎接八仙而设。奇怪的是,初一去过八仙山的人都忘记了这一天的事。当周天成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初九的晌午。对于初八这一天,在他的印象中根本没有,他记得初七的夜晚,自己和八个朋友饮酒作乐,自己每一盘都输,喝了不少罚酒,最后不醒人事。后来,他仿佛回忆,和他饮酒的不是八个朋友,而是八仙,因为他看到自己的一只腿被移接到了铁拐李的身上,也听到了凄凉的箫声……但是没看到太上老君。这一连三个奇怪的梦,周天成仿佛觉得被崇尚的“道”所戏弄和欺骗,所以没把这个梦告诉任何人,怕贻笑大方!
后不久听人说,元月初七的晚上,八仙山灯火辉煌,有人看清楚了是八盏明灯,还听见了窃窃私语,大家都说是八仙在聚会,至于他们是不是在商量怎样整周天成等人,没有人知道。但是,初九醒来的徐以东告诉周天成,他说太上老君托梦给他,说96年之后,八仙山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浩劫。当然96年对神仙来说只是眨眼之前,而对凡人来讲就相当于一辈子。96年之后的事,他们已经管不着了,说不定尸骨都已不复存在,根本没必要去杞人忧天!
八仙山石窟的建造充满了迷幻,在建造那三年间,也有许多离奇的事发生,比如一会儿钉锤弄丢了,一会儿鲁班尺不见了,一会儿人又摔了,有人一到石窟就肚子痛,离开就屁事没有了,虫蛀总是往洞里钻……结合这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事,大家相信这里一定有神灵的存在。而太上老君再次托梦提到的“96年”又预示着什么呢?当年在全国佛道界最权威的人,用尽机关也没能测出来,实在让人深思!
九十六年后,正好是1937年,周天成等人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许多人只记得他主持修造了“八洞神仙”,而许多传说则随着他的尸骨埋进了尘土。之前的九十六年,每年来八仙山拜山和游玩的人骆驿不绝,但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开始,到处民不聊生,八仙山遭到了第一次残酷的浩劫。八年抗战,八仙山不止八次被洗劫,很多值钱的神像佛像都被变卖,石窟陷入一片狼藉,只有八仙山大佛还毅然活跃在人们的心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慢慢地平息了下来,那个“96年”的预示才慢慢被人想起。所有人都说,这都是周天成为满足一已私欲而忽视的错误。后来掌管屏山宗教的人多方凑集资金,重新对石窟进行了翻新,但是许多神像无法复原归位,于是神像的形象、数目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十年间,八仙山石窟再次遭受了造反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摧毁,而八仙山大佛也没能逃脱恶运的来袭。直到1990年,八仙山石窟终于在患了长达14年之久的“肺心病”之后慢慢趋于康复。但是从八仙山石窟的诞生之日算起,它已经历经168年风雨沧桑。为了庆贺它重获新生,石窟的美容师们再次为它做了“易容术”,去掉了“八洞神仙”的晦气,换来了“丹霞洞”的美貌,保留了“仙岛”的美名,增酿了神山的灵气和长青。好似仙境却胜若仙境啊!

发表于 2012-4-1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华醉美风雨桥
我们匆匆地离开了飘然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梦幻中的“八仙岛”,带走的只有无边的思念,带不走的是无形的脚印。下山的时候,几位老师都说想换换口味——不走原路,所以选择和一道的村民穿梭在翠绿茂盛的茶园。采茶的人很多,她们结伴成群、仪容清雅、整齐有形,一边采茶,一边哼着《茉莉花》的曲子,动作熟练自然,歌声宛转优美,连天空的鸟儿也被吸引了下来,它们在采茶女的周围蹦上蹦下,不时用嘴啄着茶尖,和大家享受着采茶的乐趣,好么惬意!
我们经过采茶女的身边,陶醉在大千世界的神奇之中,忘记了合影一张。顺着花园中的小道,我们渐渐地离开了飘然亭的影子,最后在下寨门合路。一路上,茶叶飘香、翠竹成廊、沁水滴滴、蕨苔肥嫩、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好一幅夏来春盎然的美丽画卷。遐想,如果我们都被记录在这样旖旎的画卷中,一定风光无限!
在快到龙华街上的路上,我们幸运地遇上满面春风的李书记,虽然他不认识我们,可我们都认识他——一把年纪的他,爬起八仙山来居然健步如飞,真让我们年轻人汗颜啊!跟随他的人很少,没有大张旗鼓的作派,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他从我们身边轻轻而过,虽然没有话语,面额上的笑纹既打了招呼,也表示了慰问。让我们惊叹的是,他的体力与实际年纪一点也不相符。难道是这八仙山的空气养人,所以他不辞辛劳,也要去征服八仙山?
登山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应该大力主张,让全民都行动起来!对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用的。我也非常相信他们的说法,所以没事儿也出来溜达溜达,希望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我们回到了龙华的街上,八仙山又羞答答地盖上了头巾,让我们继续憧憬在无限的幻想中。我要承认,八仙山真的很美,真的很迷人,就像一个古典的美人,根本无法用现代的形容词去描写它。所以,如果你没有来过八仙山的一定要来,看看你是怎样被她的美丽所迷住,被她的气度所感动,被她的背景所陶醉!如果来过八仙山的,你一定还要来,虽然她的身世没有变,但是她的美丽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在变,变得让你有点不敢相信——这究竟是神岛还是仙女?是现实还是梦幻?
嗅着醋酸的香味,我们踏上了连接龙华的交通枢纽——安澜清洪桥,当地人俗称凉桥,为龙华到沐川、乐山等地的必经之道。桥的设计为仿贵州侗乡风雨桥风格,长60米,宽7米,方便行人过往歇脚、聊天娱乐,也是古人迎宾送客、评学论道的重要场所。
龙华凉桥建于清代,百余年来,屡遭洪水冲毁,只有桥墩旁镇水石狮得以信存。现存凉桥系1986年龙华人民捐资在原石桥墩上重建,改原本板为预制板铺就,上筑瓦屋长廊,整座凉桥基本保留了原桥的风貌。
据考证,凉桥是兴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它不用一钉一铆,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与侗乡风雨桥相比,龙华凉桥虽然少了几分大气,也没有塔和亭等衬托,更没有檐角翘起,绘凤雕龙,宝顶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但它有自己的特色:简单、质朴、凝练。这不正是龙华人民生活的核心力量所在吗?
在龙华凉桥的桥头,迎接我们的是两座石狮,而这对石狮,正是从都司衙门前搬来的,极具观赏性。再上一个台阶,与桥站在同一平面,左右两侧是成对的石塔,高约3米,共五层,呈六边形,每一面好像都刻有文字,估计是捐资重修凉桥的“功德塔”。面前正是卖小吃的摊点,凉粉、凉面、水粉、炸土豆……什么都有,我们之前嗅到的醋酸香味正是来自这里。吃东西的人很多,我们的嘴里好像伸出一双手,立马想去尝一尝。然而这里的风景更具诱惑力,我们来到长廊的护栏边,千年的古榕树垂枝散叶,遮住了半条小龙溪。
小龙溪,清澈见底,欢畅流淌。溪上鹅鸭嬉戏成对,姿态万千;溪边少女搓衣成群,风情卓越;桥上游人好吃成堆,歌声嘹亮。一个小女孩唱着《阿里山》奔奔跳跳而过,一个老人摇着蒲扇,哼着《龙华小调》,优哉游哉。这里是龙华,我们不要被美丽的歌声迷住,以为是阿里山,但处处都超越阿里山的景致。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也想坐下来好好唱支歌或者吟首诗,遗憾的是,钢条焊接的护栏内并没有设置可供休息的长凳。要么我们可以舒舒服服地靠着柱子、摸着栏杆,或者是躺在长凳上,呼吸着透过长廊的丝丝古风,慢慢领略梁上的挂匾,和字里行间透露的古镇风韵,直到华灯齐放、灯火阑珊。
凉桥的长廊上,一共有二十一块挂匾,除中挑上的“天龙八部”外,其它呈一一背对关系。从头到尾分别是:“千古永垂”、“清风明月”、“飞虹”、“龙飞凤舞”、“蔚起人文”、“虹霞千秋”、“光前裕后”、“俏影雍容”、“夕照青山”、“旧貌新颜”;而与之倒对的是:“志在千里”、“廓纳熏风”、“虹贯霞蔚”、“物华天宝”、“高怀远念”、“赤虹贯日”等。这些字匾都是凉桥重建时,龙水乡人民所赠,时间集中在1990年6月至8月,各匾大小、颜色和字体迥异:有红底白字楷书匾、黑底白字行草匾、黑底黄字隶书匾、黑底红字魏书匾等,也不乏颜体、柳体、张体和怀体的影子。经过快20年的风化,挂匾的色彩早已黑白相浸、红黄相染,褪去了几分新艳,正是这种不纯正的色彩,使得凉桥古味厚重、墨香犹存,就像一本留世百争的秘笈,越看越有味道。
身在古景,立在古桥,吟一首古诗:“你住龙溪头,我住龙溪尾,终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龙溪水。”犹如回到昨世,天下英雄汇聚龙华,决战八仙山,皆为争夺这方宝地。
古镇龙华,山河深情环抱,二桥飞虹横架,游子立当凉桥正午,看小溪带走记忆,听武林流逝作古……农家炊烟袅袅生起,过往凉桥之人渐渐多起,不知他们是在赶宴,还是在赴会?这种瞬间的繁忙景象,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被误认为逢场赶集,这时你再翻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瞧,嗨,简直绝了……
炊烟夹杂着回锅肉的香味飘进了大脑,中枢神经反射出两个字——“饥饿”!午餐的时候已经到了,小吃的香味越来越浓,我用一只手捏住鼻子,用一只手稀里哗啦胡乱地拍着照片,希望这些照片能化作美酒佳肴,粘住嘴里伸出的双手。可是深巷里的米酒醇香也见缝插针,随风飘扬而来,任我用多大的力气捏住鼻子,也抵挡不住美酒佳肴的诱惑。于是放下斯文之风,粗鲁地叫了一碗凉粉,放了超多的屏山套醋、龙华花椒和辣椒,超麻、超辣、超爽地大吃起来。一碗凉粉根本不足以抵挡诱惑,只不过暂时稳住了“食欲中枢”的捣鬼,只希望能捱到逛完老街大家聚餐时!
走过凉桥,就像邂逅一位美人,有人说她会给每一个人带来好运,但他或者她必须是真诚的、善良的。我转悠在桥尾,听着凉粉在肚子里咕噜咕噜地打转,那块“志在千里”的牌匾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坎,我想我是真诚的、善良的,我远大的志向就是不做《清明上河图》中的达官贵族、也不做里边的商贩和平民,我要做画里没有的大侠,最好能练成长生不老之术,演绎一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一天傍晚,夕阳西下,余辉彩映小溪,吾独步凉桥,踱至桥尾,望穿老街,相思未尽。蓦然回首,佳人斜依围栏,双眸深邃,愁颜正对。华灯初放,萤火虫飞,我们携手溪边,相互依偎,窃听流水心声,醉入爱河,不恋凡尘!

发表于 2012-4-1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 华 老 街 听 风 听 雨
走过百年风雨凉桥,时光镜把我们送到了现代,迎接我们的却是泥落燕走、朱改巷空的老街。在老街的头(也不知是不是头,有可能是尾),耸立着一座清代的古寨门,宽约1.5米,高约2米,石墩上布满了石毛荫,拱上栽满了鲜花,就像一个唱戏的青衣女子,正等待我们到来后开戏。在老街上,原建有三座寨门,现有两座基本保存完好,是古代战争和防御不可缺少的重要建筑之一。
过了第一道寨门,老街的古味越来越浓,左右宽约三四米,两旁为清一色的木头串架结构房,或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鳞次栉比、高低错落、首尾相连,随地势自然弯曲,向镇中心延伸。听住在街上的人说,这里有三条街,即顺河街、长街和新街。
顺河街沿溪而建,长约500米,呈多台石级路街道,北面与凉桥相接,最耐看的是清代遗留的栅子门。小小的古镇上曾经有7扇栅子门,如今还剩下3扇,顺河街就占了两扇:一是北面紧挨凉桥的顺河栅子门,一是南面的三官楼。三官楼是一座更楼,临溪而立,听镇上的老人说,初建的三官楼为四柱全木结构,灯笼架子型,横跨于街心,来往行人从楼下通过。楼内面积有20平方米左右,高十几米,二层一底,第一层供着三霄神像,二层是三官神像,故名三官楼。后来由于打更人在此楼居住,又改名更楼。岁月的变迁,风雨的洗礼,现在的三官楼仅余骨架任人凭吊了。
史书记载,历代官府在首府地均建有三座主神庙:社稷坛、城隍庙和三官楼。社稷坛主管五谷丰收,城隍庙主管保境安民,三官楼主管风调雨顺。而什么是“三官”呢?“三官”古代是指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早期道教中,三官是十分重要的神明。三官的功能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龙华,虽然我没听说过社稷坛和城隍庙,但我知道龙华有三座大的寺庙:龙华寺、禹帝宫和武候祠,它们都紧紧挨在一起,规模宏大,建筑精妙,保存最好的当属禹帝宫,堪称戏院中的典范,呆会儿我们就可以一睹其风采!
在顺和街上,第二道寨门静静地呆在那里,青妆淡粉,泪水欲滴,惹人怜惜。一个衣着旗袍的年轻女子靠在墙边,嘴里叼着一支烟,吞云吐雾,无精打采,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失意和叛逆。也许她并不想让我们看见她,但看上去她也懒得动,任其愁颜如烟云蔓延;也许她并不想让我们看出她的心思,但透过她的表情,老街的心思被透彻的体无完肤。我们陶醉在幽美的场景中,看烟雾自由飘化在街上,怕举起相机破坏了动静之美,所以只顾着去享受……
老街的激情在历史的岁月中慢慢燃烧怠尽,一如我对人生的美丽向往,还保留着一丝火焰。我想用街旁太平缸里的水将这丝火焰浇灭,谁知欲火中烧,越浇越烈。我不禁想问:这个太平缸是不是被下了魔咒?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龙华老街的建筑就是一个例子。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也就出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鸱吻、藻井和太平缸。
鸱吻:在古代建筑房脊的两端有两个对称的,高高耸起的饰物,形状似龙形,卷头缩尾,张开大口衔着正脊,背插宝剑,这就是鸱吻。其龙形是由鸱尾逐渐演变而来的。地方和民间建筑的物饰千变万化,有狎鱼、海马、鳌龟等。总之都是兴云作雨的海中神兽,古人期望着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
藻井:在建筑物内,一般用于殿堂明间顶部中央,绘龙纹或菱、藕一类花卉。东汉文载:“井者,东井之象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出。”到了宋朝,藻井“又谓之覆海”,在屋顶上置有浩瀚大海,自然是可以挡住任何火的。
太平缸:在古代,人们通常会在祠堂、宅院的天井或是院子里放置一对大水缸,用来储备消防水源,预防和扑灭零星火灾,平时又可以在缸里养鱼观赏。龙华老街上有不少太平缸,凉桥西北平台上的太平缸保存完好,系清代咸丰年间的产物,上有准确记录和标识,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别看它体积不大,装水不多,与中国古代的建筑相互搭配真可谓堪称一绝,又有人把它叫镇宅缸或千斤缸。
漫步在长街和新街,我们仿佛被它的名字所误导。长街其实不长,新街实为老街,全都是清代民居建筑。因巷深所以光线暗淡,房屋和路也东扭西歪,我们转来转去,要不是遇到指路人,还真有点找不到方向。三条街都是用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一条暗沟,但听哗哗流水声。原本厚重的石板,已被世代居住的人们用脚步磨损得坑坑洼洼,有些坑里还有少许积水,从上面跨过,我们的影子也被记录了进去。
街旁老屋1000余间,各种店铺多如繁星,像饭馆、茶馆、麻将馆、手机店、理发店、时装店、裁缝店、药店、家电铺、铁匠铺、竹编铺、零食铺等,应有尽有。因为今天不逢场,部分店铺处于关闭状态,人影稀疏,只有茶馆和棋牌室稍显热闹:喝茶的喝茶、打牌的打牌、抽烟的抽烟、扯把子的扯把子,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如果是逢场天,这几条街上做生意的人特别多,各店铺更是生意兴隆,讨价还价也成为一种“生意经”,处处彰显“清明上河”的繁忙景象。
在龙华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也许根本不用修炼长生不老之术,就可以达到长寿。走过三街,耋耄古稀的老人还真不少,有的坐在自家门前,注视着街上的一切,回味着走过的人生,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惆怅;有的在街上扫扫地,锻炼锻炼身体,遇见有过路的人驻足欣赏或拍摄,便主动上去搭讪,用他们的表达方式介绍着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满脸的自豪感;有的含着烟斗,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在茶馆饭店门前踱来踱去,偶尔哄哄小孩,一幅老玩童的天真面孔。我们匆匆地经过他们的面前,抓拍了几张影像,聆听着古老的故事,然后往街后方迈去。
经过学校的旁边,朗朗的读书声催醒了我们的疲惫,给古老的龙华增添了几分青春的气息。我们走在禹王宫的后方,破烂的墙体让我们想到了旁边不远的龙华寺,因年代久远和文革中“破四旧”的毁损,仅存遗址柱础和部分残破建筑。庙后曾有该寺临济和尚冢石碑,题记为“明德三年”。考明德三年系后蜀孟昶年号,为公元936年。建寺年代当早于此。原寺前有石牌坊一座,寺内有大铁钟一口,大香炉一个。并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县赵来震书“龙华古迹”四字。
史料记载:禹王宫,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占地约900平方米。乾隆五十年(1785 年)在禹王宫前建戏楼,山门与戏楼连墙,前有垂带踏道 14 级,后两重大殿,形成复合四合院,总面积 1870 平方米。戏楼为单檐歇山式顶,叠梁结构,面阔 3 间 7 米,进深 3 间 8.8 米,通高 8.1 米,梁上有题记“大清乾隆五十年”。前殿为主体建筑,硬山式顶,穿斗结构,面阔 3 间 12 米,通高 8 米。殿前有廊、勾栏、须弥座台基,上有凸雕戏剧故事 14 版,其中 7 版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头部被毁掉。现可以认者有“三英战吕布”、“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关公走麦城”、“甘露寺招亲”、“空城计”、“关公送嫂”、“斩马谡”、“赵匡胤洗马救驾”、“华容道”等。这些深浮雕刻工细腻精湛、穿插有序、人物立体感强、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再用深浮雕花格图案将这些图画连接起来,显得自然合理,是研究清代戏剧史的实物资料。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已过十二点,我们本打主意进入禹王宫去瞧个究竟,再去看看清末的天主教堂,龙华主人热情催促的电话又打来了,美酒佳肴的香味分子偏偏这个时候弥满在空气中,我们已经没有抵挡诱惑的能量了,只好草草收队,从新街转了回去,准备美美地去领略地主之谊的热情,去享受仙境胜地的山珍海味。
酒席设在了小龙溪边的酒店,隔溪与顺和街相望,头上是古榕茂盛的嫩枝绿芽,树下是戚戚的流水,古来的河风从两窗对流而过,不禁让人精神爽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餐,不仅仅是温暖肚腹,完全是在享受一道文化大餐啊!
龙溪的河鱼上来了,龙华的腊肉上来了,八仙山的竹笋上来了,老君山的蘑菇上来了,连蚂蚁上树也来了……足足十三大盘啊!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基本上都是龙华的特产。我们慢慢地品尝着一道道丰盛的纯天然绿色大餐,回味着古镇的独特风味,再听着东道主诙谐的龙门阵,觥筹交错间,八个人快活的像神仙,真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发表于 2012-4-1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揭 秘 八 仙 山 石 窟 对 联 千 古 预 言
“日昍晶 ;月朋 朤。”在八仙山大佛左侧的石壁上,日月的光辉影印出了这副意境幽深的对联。而这副对联刚好叠加在玉皇洞两侧的石门之上,于是这个洞宽4米,高3米,深4米,看似毫不起眼的石窟显得特别神气。玉皇洞为丹霞石窟群第一洞,正壁有三龛,中龛供奉玉皇大帝,额题“瑶池宫”。左侧飞泉直下,名曰“沁泉”。听老人们说敬了香的人,喝上一口沁泉,必然长生不老。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矿泉水瓶灌了一瓶,倒不是想喝了之后长生不老,只是想领略一下百花万树的结晶能让我们健康一生。
嗅着熏香,喝着沁泉,经过“迎仙桥”,回头在看看那副楹联,感觉妙不可言!这副对联很特别,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日”“月”,除了取其形之美,也非常注重意之妙。妙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一个“明”字。“它不只是用来赞美玉帝为人行事日月般光明磊落吧?”我问道。众人只是七嘴八舌,也没说出什么所以然。
我们暂且不去管它什么意思,首先说说出此对联是人是鬼还是仙?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任何史书上都没有什么关于它的清楚记载。如果是人的话,应该是二个阶级、两种层次中的一类人:要么是个怀才不遇的才子,非常擅长出对子,想借此怪联引起有识之士的赏识,赢得更多进入仕途的机会;要么就是个高官厚禄之人,吃饭给撑的,没事儿就喜欢玩点文字游戏,有点哗众取宠之嫌,也有点向别人挑衅之意。依个人愚见,我觉得冥联的可能性也不大,众所周知,鬼是没有躯体的灵魂,喜欢随风飘摇,没什么智商,能写出这样的对子,早已经被玉帝下旨当神仙去了。十个人看了这副对联后,一半以上的人都会说是“天书”。既然是天书,那只有神仙会写会看会懂了。如果能排除人和鬼所为,那一定就是神仙的“天作之合”。我们暂且把它认为是神仙的杰作,哪这里面是不是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据专家学者考究,玉皇洞石门上的对联,全国仅刻有二,此处为其一,另一联在北京西山八大庙处。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在全国各地佛教和道教圣地,大大小小有好几十处都刻有此对联,甚至进入了不少平常百姓家,并对其进行了各式各样的修饰和加工,用的最多的一联是:“日昍晶安天下;月朋 朤定乾坤。”而这一联就刻在北京八大庙处。
不得不承认,这副对联越看越有意思,可要轻轻松松地把它念出来,恐怕当今天下很难找到这第一个能吃螃蟹之人。
玉皇洞的对联是由会意字和叠体字组合而成,这是许多古人最喜欢用的。 “日”、“晶”、“月”、“朋”大家都认识,就不用说了。我们重点来探讨一下剩余的四个字。我相信,大家可能比我还想知道它们的读音和字意。不怕告诉大家,我真想大骂出这副对联的,不管他是人是鬼还是仙。他难道不知我们翻山越岭来八仙山已经很辛苦了,何苦还要我们绞尽脑汁去想这个破对联?但如今对联已经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脑海,容不得我们不去想啊!如果不把它搞懂,岂不枉来八仙山这一趟。索性咬着牙关,走上了“研究”的无底深渊。
在现代汉语字典里,那四个陌生的字我一个也没找到,而在中华大辞典里却有了一分意外的收获。“昍”,同暄,读作xuān,意为明也;“朤”,音和义同“朗”(lǎng),有月光很亮之意。此二字,一说出自《西江赋》。至于 “ ”与“ ”,无典可查,众说纷纭,大多数人认为“ ”读líng(灵),意为日光很强;“ ”作jīng(晶)念。此二字,皆说出自汉代《西江赋》;据考,此《西江赋》可能是伪托。
这副对联,我们基本可以这样念:日暄晶灵,月朋晶朗。看着那么好的一副对联,怎么就让我弄出来念起怪别扭呢?可能有人在研究北京这副对联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按照现代汉字的读音作了一些“修正”,其中一种读音为“日暖晶华”和“月朋晴朗”。在我的眼里,古人下笔是很讲究的,绝对不会出现我推测的那个结果。但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人类的进步也改变了许多汉字的读音,所以出现同一“晶”字读音也不奇怪。其实这副对联读什么都无所谓,一看它注重的是形美、神美和意美。
现在,尽管我们还是没有完全弄清楚这副对联的读音,不过它大概的意思我们应该清楚了。就我个人的理解,这副对联不是想赞美哪一样具体的东西,应该是古人想表达对天地的赞叹与敬畏。这好像又和我之前提出的三大出处有些冲突。其实不然,我还是比较坚持“天书一说”。其实不管是鬼还是仙,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化身,只是我愿意把所有的东西想的美好一点。
从古到今,天地万物永远是一个解不尽的谜,尤其是对于天体和日月星辰。比如说他们习惯的都是日起月落,如果日月重叠在了一条线上(今天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日全食),世间就不是“明”,而是暗。在他们朦胧的思维里必然认为天地间会有大事要发生。那会不会像对联的表面上的递进现象:有人先看到了一个太阳,接着又看到了第二个太阳……直到看到四个太阳和四个月亮各占一边,同时挂在天空?
传说天上有九个太阳,而这九个太阳都是玉帝的儿子,后被后羿射了八个,只剩下一个。所以我又想这副对联的第一句描写的是不是指太阳从一个消失到第四个消失那一瞬间所发生的大事的“天字记忆”?这“日”还好编扯,可没听说天上有九个月亮啊?在我的记忆里,月亮从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杨戬喜欢的月宫仙子——嫦娥。这让我越想越糊涂,难道是我的思路错了?
再回到现代,今天我们所接触的古人的文字东西,无论是诗词还是歌赋,他们最擅长用的就是典故,也离不开许多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古老年代,由于科学的落后,对许多天地间的自然现象肯定无法作出正解的认识,只能把它当成了神话来记述。而这副对联,恰恰暗示着一个自然神话和一个千古未揭的预言。
“按照科学界的逻辑,两条银河等于两个银河系。令科学界大为震惊的是,两个银河系共有一个地球。如果太阳是银河系的一颗恒星,两条银河的现象等于告诉我们:天上有两个太阳系,两个太阳系共管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系有一对日月,两个太阳系就有两对日月,有两对日月分管南北半球的昼夜光照。日在月中,‘日月原是一物’,可见,‘有四月并出,有二月并见’(《吕氏春秋·季夏纪第六·明理》)是神仙提早二千二百年向人类预告日月的数量。”“日昍晶;月朋 朤。”则是神仙以对联形式向中华民族揭示日月数量的预言。
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白天黑夜的更替和日月加在一起不是“明”等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但是天外有天,哪到底有多少个河外星系呢?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知道。我们在神话故事中经常听说瑶池建在九重天上,这九重天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理解可能就是九个河外星系,每一个星系应该都会有一轮日月高挂。也许四轮日月齐明的时候,就是玉皇洞天成和妙联神赐的时候!

发表于 2012-4-1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宜宾龙华印象
   从屏山县城沿着屏沐公路北行约30公里,就来到了川南小有名气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华。龙华地处屏山县北部,与沐川县永福镇、宜宾县商州镇相邻,在屏山县是一个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初来龙华,给人第一感受是这里有着丰富的慈竹资源和小溪小沟随处可见。龙华有大、小龙溪河从境内穿行而过,两条河均源于最高海拔达2008米有“川南屋脊”之称的老君山,自上而下相约龙华汇流成龙溪河经宜宾、沐川两县数乡镇后流入岷江。小镇现仍留存有清代时期的木结构房屋、石板街道、还有远近闻名的八仙山大佛、奇特的丹霞地貌,最能代表古镇风情是一座别致的侗乡风雨桥,与之朝夕相伴是十余颗古老苍劲高大的榕树紧依河堤,其上浓密的枝冠遮蔽着几间瓦舍屋顶,一同见证着小镇的变迁。因工作驻留龙华近一个月时间,亲历当地的生活节律、风土人情,便有着几番印象与感怀。
一半是“古典”一半是“现代”
初来龙华的人,信步古镇小道,你会发现龙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大街小巷成排的木屋瓦舍与装修时髦的水泥建筑房物共存,俨然一半是“现代”,一半是“古典”。
  漫步古镇,龙华的“古典”特色扑面而来: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一座风雨桥——龙华凉桥让人眼前一亮。它下建桥墩,上架梁木,横铺桥板,桥面为亭阁与长廊相结合的木瓦结构,属侗族式建筑。多少年来,它安然地横跨在小龙溪河上,为来去匆匆的人们遮阳避雨。走近凉桥,桥两边一对雌雄石狮镇守桥头,狮身旁立有一座1996年捐资重建凉桥的功德碑。当地人介绍,凉桥未重建前,是全木制造,因过于陈旧出现危情,政府倡议新修,用水泥、钢筋、木料复古成原样。行走在桥上,但见大小龙溪河两岸古树成排,枝叶垂溪,岸上民居错落有致,河边妇女濯洗悠然,河中石墩桥人来人往,恰似江南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画。桥上每根桥柱上都挂有楹联,枋梁醒目处悬挂有牌匾,内容则多是赞誉龙华山美、水美的如“龙华千山秀、大佛十里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佳句。桥下是浅浅的小龙溪河水潺潺声响,时时轻撞着路人的耳朵,凉风习习泛起河面粼粼波光,如一串串如泣如诉的音符,仿佛讲述古桥悠远沧桑的故事,更似在欢歌时代奋进的旋律。
  过了凉桥,进入古寨门,小镇的“古典”韵味渐浓,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条街:顺河街、新街、长街,都是用青石板铺路,下是一条暗沟用于排污引流。原本厚重的石板,已被世代居住的人们用脚步磨损成道道凹印或断痕。古街左右宽不过三四米,两旁为清一色的木串架结构房屋,一楼一底,高低错落,首尾相连,随地势自然弯曲,向镇中心延伸。顺河街沿溪而建,错落有致,三官楼临溪而立;新街实为老街,无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长街其实不长,只是东转西弯,给人以找不着北的错觉。让人遗憾的是位于正街上的龙华寺,因年代久远和文革中“破四旧”的毁损,仅存遗址柱础和部分残破建筑,倒是不远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禹王宫保存较好,印象深刻的是主殿台基两侧有七幅石刻画,好奇地问当地一长者,才知其表现内容有“赵匡胤洗马救驾”、“三英战吕布”、“长板坡”等脍炙人口、经久传承的戏剧故事,这些用深浮雕手法刻画的人物立体感强、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再用深浮雕花格图案将这些图画连接起来,显得自然合理,颇富装饰美,不由得叹服古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几条古街两边的铺面大都光线暗淡,店铺主人们各显其能,张罗着自家的小买卖:有饮食、竹编、铁匠铺、茶馆、药店等,平时这条街道通行还算顺畅,要是逢上赶场天,四处前来赶集的人们涌到这里,一时间古老小镇喧闹起来。
古镇的另一半则是山区乡镇充满时代气息的氛围:家电门市、通迅专卖店、发廊、时装屋,促销广告,更有小商小贩不遗余力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油然感受到小镇紧跟时代的节奏。

一条细沙溪   一路竹相伴


离开场镇,顺着龙溪河下行约两公里,转弯沿着到沐川方向的公路前行,就进入了龙华的第二个风景靓点——细沙溪。初闻其名,颇有几分诗意,让人感受到它的柔美与浪漫。走近才知细沙溪是一条平均宽不足十米的小河沟,溪沟里水流很浅,沟里的泥沙、石粒清晰可见、伸手可触。细沙溪两岸是海拔800多米的红砂岩山体,其上生长着茂盛慈竹和许多不知名的灌草,据当地人说,细沙溪两岸原是成片的农耕地,从1995年起,政府大力号召与支持下,村民们都纷纷大量栽种慈竹,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很适宜慈竹生长,如今昔日的荒坡耕地,已被先后栽种的慈竹层层叠叠覆盖,处处苍翠欲滴、满目生机盎然。倘若雨雾天行走其间,两岸山体上部多是浓雾萦绕,好似一幅幽深空旷、仙气漫漫山水画。伫立聆听溪流水声浅唱、感受风拂竹摇雨滴落身、清灵潮湿的空气扑鼻,无不给人一种自然生态美。最让人兴奋的是在细沙溪的中部,还散生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细瞧它们头顶数枝轻柔的羽毛状叶片,呈放射状排开撑起方寸绿荫,真是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极具风韵。想象它们与恐龙相伴的时代,桫椤树一定漫山遍野、何其壮观!如今时过境迁,它却是现代人保护的“国宝”级珍稀物种。
龙华丰富的慈竹资源,已初具“竹海”的风采,成为当地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每年大量采伐的竹材,被不少农家用自家的半机械化造纸设备,通过削片、浸泡、粉碎成桨等工序制成粗厚黄黄的草纸外销。近年来,还有一趣事是这里竹子发笋季节,一种专门钻食笋心的竹象幼虫(竹蜂)也异常活跃起来,当地村民把挖捉来的竹蜂做成一道营养价值极高的昆虫食品,很受人们青睐。在老百姓心中,竹林是自家的绿色“小银行”,竹山是他们的聚宝盆。
一座大佛秀  一方茶飘香
从龙华场镇到八仙山大佛,是一条人工修砌的石梯路,步道起初顺着山势较为平缓,大约上行有二百余步后,梯步惭惭转陡,沿途已有多年生竹丛和少量的楠木、桤木等乔木,密密生长的枝冠遮盖着上山的路,几番折转经过一破旧斑驳的石山门后,就来到八仙山。远远望去,矗立的八仙山大佛颇有几分威严气势,让前来朝拜的人们多生崇敬。资料介绍,八仙山大佛为全国十大石佛之一,在阿富汗巴米扬53米和35米高的两尊立佛被炮火摧毁之后,八仙山大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立佛。大佛依山崖石壁雕凿而成,背南面北,站立式,通体红砂色,高32米,肩宽10米,头长8米,耳长32米,发式为螺髻,着通肩大衫,袒胸束腰,神情肃穆而慈祥。大佛东侧还有建于清代的丹霞洞石窟寺,系供奉道教神像之所,计13窟,内有众多石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前人留下的人文景观,屏山县已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正日益得到开发和利用。
龙华的茶叶同大佛一样,在川南小有名气,这里林木植被丰富,又紧临方圆数万亩老君山原始林区,形成常年多雨多雾的小气候,很适宜茶叶生长。川南人喜饮的“龙湖翠、屏山炒青”系列春茶部分就产自这里。众多客商每到早春时节纷至踏来,收购鲜叶、粗加工产品,使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得到实惠、尝到种植名茶的甜头,成为他们致富又一绿色源泉。
离开龙华时,正值村民春耕忙碌时节,远山层林初展新绿,成群的山雀欢飞林间、鸣唱跳跃于村落小院,彼此和谐地享受着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情趣。龙华一个至今民风纯朴、处处绿意醉人、充满希望的千年古镇,期待着更多的人们走近与熟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川南群山秀水间,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精巧玲珑的古镇。龙华就是这众多古镇之一。
  龙华古镇坐落于素有“川南第一峰”之称的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山麓,八仙山下之大、小龙溪交汇处。古镇四周群山环绕,翠竹掩映,古木葱茏。清澈的龙溪水终年潺潺有声,轻灵的白鹭、水鸟时时在古镇上空飞翔回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观景象反映了古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行走在古镇幽幽的明清老街上,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全长1000多米的三条明清街分别沿着大、小龙溪河延伸,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街面青石板铺路,历经岁月的磨损,已经变得凹凸不平,青青的苔藓生机盎然,石板下流水叮冬。
  踏着青石板路由东向西而行,古人“紫气东来、步步高升”的设计理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你回味无穷。街两旁是清一色的穿斗结构房屋,木板为墙,青瓦覆顶。临街一面为店面,店门是可拆卸的木板,背街临河一面是吊脚楼。木楼的窗棂上,精雕细刻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同样具有无穷的韵味。街头巷口那数座“∩”形的石拱门上,已被青苔覆盖,上面已生长着碗口般大的榕树,让你不由得不信这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
  穿行于古镇的长街小巷、深庭大院中,你会听到铁匠铺中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看到街边那一口口古朴的消防石缸。赵氏门前的石门槛上,“财源涌进”阳刻楷书大字及古钱雕像,让你明白那就是过去钱庄的历史见证;冉家大院那四水归堂的建筑布局和门窗上精雕细刻的蝠鹿等图案,古人的休闲方式让你产生无限遐想;曹氏家族祖传的棕衣编织技术进了央视“留住手艺”,你不能不佩服古镇人精湛的手工技艺……
  据考证,龙华古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已初具规模。原为四川边防驻军重地,明代在此设驿。清咸丰元年(1851年)设平安营,驻有都司、千总各一,并分防屏山、沐川等汛地,有官兵493人。修有城墙周长1040米,有炮台一座及衙署、仓库、演武厅、兵房等。
  在古镇上,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而精美的明清建筑。站在明清街上,远远地就会看见一座飞檐翘壁、青砖碧瓦的古建筑--禹帝宫。据史书记载,龙华禹帝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宫前建戏楼连接沙门,中有一青石板坝,后面两重大殿高大雄浑,形成复合式四合院。主殿坐落于深浮雕戏剧人物图案的须弥座上,内廊式穿斗结构。最值得称道的是殿前的品级台,其上浮雕五龙,两侧采用高浮雕技法  刻有“赵匡胤洗马救驾”、“三英战吕布”、“长板坡”等十四幅戏剧图案,边饰龙、花鸟等图案,刻工精细,图案穿插有序,造形生动逼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乾盛世”时古镇的繁荣与兴盛。
  与禹帝宫一墙相隔的是建于五代时期的龙华寺,原寺前有石牌坊一座,寺内有大铁钟一口,大香炉一个。从其建筑风格上看,圆形的柱石,宽大而厚重,其上刻有莲花、仙鹿、瑞兽等图案,保留着明代以前简洁生动、粗犷豪放的特点。
  站在古镇明清街口凌驾于小龙溪上的龙华凉桥上,透过古榕的枝叶间,仰望着八仙山的雄姿,山顶峡谷中的八仙山大佛隐约可见。从凉桥头起步,沿着蜿蜒曲折的上山小道拾级而上,沿途的翠竹丛中,一座座佛龛隐藏于石壁之上。在山顶的崖壁上,雕刻着一尊至今尚未准确断代的立佛。佛高32米,头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高与崖齐,为现今世界第一立佛。在佛像两侧,有明清以来建造的“迎仙桥”及“玉皇洞”、“燃灯洞”、“关圣洞”、“三皇洞”、“三清洞”、“川主洞”、“三宵洞”、“长生洞”等众多石窟。每洞两侧均有过去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题下的楹联,洞额有题匾。此山集儒、佛、道诸教(家)于一体。
  在龙华古镇的周围,还有细沙溪的桫椤群,打渔村的湖光山色,以及乱山包方圆30余里的迷魂谷,同样令专家着迷、游人流连忘返。
  随着古镇旅游热的日渐兴盛,以及川南旅游环线的修建,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到屏山新县城接213国道的干线将从古镇经过,龙华古镇已成为马湖―老君上―李庄古镇―蜀南竹海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景点  打渔村——典型的丹霞地貌区,景区内的绝大部分溪流(岷江水系)在该区汇集并流出景区。该景区风景类型多样,有峰、崖壁、瀑布、水面及多处人文景观,与龙华镇有公路相通。
  细沙溪——位于龙华镇西北方向,分布有大面积的珍稀古植物桫椤,有细沙溪和跌瀑,高地有野生动物猕猴。
  龙华八仙山——位于景区中心地带。风景以人文景观取胜,包括龙华镇和八仙山两部分,前者以古街、古建筑为主,后者以摩崖石刻和石窟寺为主。该景区因龙华镇的存在,基础设施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接待能力。
  营盘塞——位于景区南部的老君山山麓。该景区有较多样的风景类型,主要包括鱼孔坝周围的自然景观,如燕子洞、鱼孔、鬼门关、马牙崖峡谷等,和营盘塞周围的田园风光及营盘塞历史遗迹。
  老君山——位于景区西南部,是川南最高峰所在地,也是川南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温热常绿阔叶林之一。其内有杜鹃王、珍稀植物景观,有佛祖殿、老君观等人文景观,还有老君山顶、青姑山等远眺点。
  七星包——位于景区的东南部,是老君山主峰延伸部分,也以森林为主,有少量峰和瀑布景观。 165951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6635544.jpg dafo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6675987.jpg gujie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6689468.jpg lunfenbao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6622063.jpg yuwanggon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古镇,能够吸引游客,除了古镇本身的古韵之外,就应该是它周围的优美的自然风景吧。这龙华古镇,三面是清澈的溪水,四周是峰峦俊秀的高山:溪水,就是乳汁,高山,就是襁褓,它就是一个婴儿,躺在襁褓之中,吮吸甜蜜的乳汁。这些著名的山峰中,我所知道的,右面是著名的八仙山,左面是神秘的老君山。

    八仙山紧挨着古镇,远看上去,在龙华古镇四周的崇山中,还算较低的,也许是相对不陡峭,才会修路建寺庙之类的吧。说较低,但是爬起来却很要命,就有一暴友,刚刚爬了不长的一段路就休克了,另有一个老暴徒,也是爬到半山腰就来不起气了。

    八仙山最初的一段路,是在很宽的坡面中的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路的两边往是农民的庄稼地,虽说和后面陡峭的天路比起来,算不了什么,但是,也比一般的山路陡峭得多。这些路呈蛇形状,每到一定的路段,就有石凳供游人休息。这段路大约1.5华里,这段路结束了,农民的庄稼地也就没有了。接着就是一大片浓密的竹林,这些竹子都不大,种类也就是编箩筐箢兜的那种,有人称这里为小竹海,就言过其实了。这片竹林中的路,是一条比较精心打造的石板路,这就比刚才的那段好看多了,也宽阔多了。路上的竹叶没有打扫,很有“竹径不曾缘客扫,山门今始为君开”的诗味。这是一条长长的陡直而曲折的路,有一华里多长,一直从上坡伸向到山崖,然后继续往悬崖上钻,竹林就被抛在了崖下。这悬崖边开凿的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崖壁。崖壁上很多地方都龛,龛里雕刻有观世音或土地神。从悬崖往山下看,很多人会两股颤颤,心旌霜寒,其实不用怕,那石栏杆还是很扎实的。这山路,简直就是天路,非常的陡直,斜度至少在60度以上,其陡峭程度绝对不亚于峨眉山的钻天坡、九十九道拐,只是没有那么长而已。天路是N字型,曲曲折折地,径直往天上钻,要刺破天空一般。我想,要是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爬行在这天路上,不就是在腾云驾雾了吗?不过,真的敢来浓雾中当孙悟空的,恐怕不多吧。这曲折的天路每到转弯处就有一个平台,平台上安放有许多石桌凳,桌凳的后岩壁上有佛龛,里面有大小不一的各类佛像。山路中有好几道山门,其中以山腰最窄处的那道山门最为恰到好处,它增加了登山者的兴奋劲,减少恐惧和孤寂。好多人到了这里,就只有出气的劲,早就没有了进气的力了,就正好在山门边的栏杆上喘息。这时,往悬崖下面看,谷底的河水,宛如一条飘带遗落在山涧。过了这道山门,再爬几道曲曲折折的天梯,就望见最后的山门了,门上有一副对联:一座名山双溪水,四旹(时)烟雨半天云。

    过了山门,就是一个平台了。八仙山的主要塑像就在这里。这平台旁边的悬崖绝壁上就是雕刻的如来佛的立身像,这是一座非常著名的立佛,37米高。当地的介绍说,自从阿富汗的巴比扬大佛被塔利班毁坏后,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如来立佛了。远眺过去,似乎不是很高,可能是山太高的缘故吧。  这个平台,面临悬崖深渊,后背是赤红色岩石,岩壁上有很多的石窟,石窟里是佛、道、儒三教的像,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大圣人聚会,这还非常少见。其中,以雕刻八仙为主的丹霞洞最为著名,这也就是八仙山的由来。称之为丹霞,大概就是因为岩石是红色的缘故吧。这些雕像、塑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有意思的是,同一个洞里,道家和佛家在一起。比如,一个洞里就把太上老君和佛祖塑在一起,还有这样的对联:“似洞非洞即成仙洞,有门无门心为佛门。”横额是 “古佛佑民”。同一座山,儒、释、道三道合一,这体现的应该是普通百姓的泛神观念吧,其实,很多地方的普通百姓,对这三教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在他们眼里,他们都是万物之神,所以就有观世音和何仙姑供奉在一起的现象。从被称为“仙岛”的丹霞洞往前左前走,过一个拱形小桥,钻过小山门,又有一个岩洞,里面塑的是包括雷震子的仙人像。

    除了塑像外,这里还有一、二人家,他们可算得上天上人家。他们是在这里主要做游客生意的。烧香的生意要做,卖腊肉等土特产的生意也要做。这些人很淳朴,石凳随便坐,开水随便冲,也很热情。我们到了这里,都不想继续爬了,山民们就积极鼓励说,只有10分钟就到达山顶了,只有到了山顶才算来了八仙山,而且,山顶的风光才最好,山顶上有很多的茶叶,随便摘。

    这样一鼓励,望着这岩壁上直陡的天梯,就吼出了“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豪迈了。爬到转弯处的平台上,鸟瞰龙华古镇,在群山的襁褓中,被两条河水静静的怀抱着。青的山、绿的水,白黑交杂的房子,好温馨。

    山顶上,高高的亭子特别鹤立。亭子四周,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大家兴奋极了,纷纷采摘茶叶,还摆出各种PS,兴奋拍照,这时,《茶山情歌》的悠扬声,在高山上飘荡,一个个女人恍如梦中都是采茶姑娘了。这应该是这次暴走中最高兴的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老君山,我看到了超脱世俗的自然美景:老君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新建的一千五百一十五米登山盘道上,路面平整,曲径通幽;二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周围老藤错落,鸟语百啭;山风一起,松涛汹涌,啸声阵阵,不绝于耳。雨中登山,薄雾缭绕,风雨潇潇,如泣如诉,凭高远眺,醉若天仙。哪怕是好争权夺势之辈,若投身于这清幽的道家圣地也会变得淡泊明志了。不仅如此,我亦被景区内龙华古镇的幽然和神秘深深地吸引,穿过龙华古镇由石板铺成的“明清一条街”,观赏着街道两旁的古韵十足的木串架民房。听人说起,我们才知老君山上不止有老君庙还有佛主庙、八仙石刻大佛等,看了老君像并没有金刚琢,我们陷入了困境,我对云腾说:“老君都不戴金刚琢,那它会在哪儿?”云腾摸了摸头也只好傻笑着,说:“也不知道炎老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局,他既然把事情嘱托给你,就应该更加清晰明确,给的线索每次都是含含糊糊,挫折也太多了吧,我们都折腾够了。”我轻轻地摸着他脑袋,说:“其实这我早有想过,我估计是炎老为了防止不法之徒才这么做的,如果线索太过清晰了,那群人凭借那幅画早就能找到东西了,我想玉器和画这两条线索最后的指向的终点是一致的。”接下来,两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老君山上,直到天色渐暗,二人这就准备下山回家。我突见一游客手中戴着玉镯,茅舍顿开,悠哉悠哉地念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云腾见我心里有了答案,对我说:“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儿说吧,一会太阳落山就没得找了。”我问他:“你觉得乾坤圈像什么?”他回答:“像镯子,又有些差别。哦!……”我抢过话来,“乾坤圈的形状象镯,金刚琢就是一个金镯,那我们要寻的就很可能是一个镯子。”云腾似乎又想到什么,愁眉苦脸地说:“小小的镯子,在这座高山上又该怎么找?”我坦白告诉他:“我们也只能就老君像附近找找,如果真没线索,再回哪吒庙碰碰运气,也就只能这样了,开始行动吧!”在老君像附近找了近两个时辰我们依然没能有收获,天色已晚了,只好赶夜路下山。突然,污漆抹黑的山间划出了一束美丽的光钉在了一棵古老的珙桐上,这朦胧亮光铺张开来,将沉睡的深山也唤醒。仔细一看,手持灯笼的是一个瘦弱的老和尚,他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我就纳闷儿了,这荒郊野林的,野生动物少说有上千种,这老头儿也太胆大了,难不成是妖怪吧?老头儿边走边念叨,“……后天至宝金钢琢水火不侵。”对!他一定是我们要找的人,我急忙拦住了他,将对联的上一句一字儿不漏的告诉他。老头人望着我,捋着胡须,点起头来,说道:“果然是你。”接着再说:“炎兄德高望重人尽皆知啊,不料却遭人毒人,既然托付你来取物,你一定要替炎兄完成遗愿呀。”老头儿的语气卓然有些哀伤,我问道:“老人家,你知道炎老到底要我找什么吗?”老头儿说:“炎兄只告诉我事关重大,关乎国家利益。”说着老头儿出衣袖里取出一副卷好的画递给我,继续说:“近日来有一帮人到老君山来找寻东西,我曾试探过他们,他们对不出上联,后来听说他们抓走了老君庙的几个道人,你要万分小心啊。”我不禁笑出声来:“呵呵,炎老太狡猾了,让那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既然找你这个老君庙傍边那个单位的老和尚来保管画。我和跟那群人交过几次手,看来那个枪神又招兵买马了,老伯你也多保重。”跟老头儿拜别后,我们迅速下了山,开了几个钟头的夜车赶回了家,路程太过劳累,我们也未再拿出画来研究,趴在床上睡着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