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744|评论: 55

[生活•情感] 本地性科学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地性科学初探
----中国前沿科学检视与西方科学之争
金识
一、区别普世性科学与本地性科学
复旦大学费伦教授谨识《2014世界科技排名》寄来,他在信中说:“中国名次?令人震惊!这20个国家中竟有一半以上我曾去过,这些国家中的著名大学有1/5以上,我曾访问、考察过。如果仅仅按科技来排名,确实如此,文章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事实。但是,强国的排名依据不能仅仅按科技水平来评定,还要看它的综合实力,包括人口及其素质、文化积累和底蕴、占地面积、资源、经济结构中的综合实力、军力、政治体制等。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摇篮,它仅仅提供创新性思维,然后让搞应用研究的人把各种创新思维综合应用于某一项产品,所以搞基础研究的人要对科学本身感兴趣,甚至于狂热地去求索,必须要耐得住清贫,是真正做学问的,而不是对科技带来的名利感兴趣。可惜我国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看看现在大学里的师生们在追求些什么,就知道了。我们要在这些方面赶超美日,至少还需要50年!这是用钱买不来的。费伦谨识”。
反复研读费伦教授谨识,“2014世界科技排名”当然不是一种摆设,而是为了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如何复兴?新中国已探索了60多年,虽然进步也很大,但曲折反复也不少,并且在费伦教授谨识的《2014世界科技排名》中,大陆中国并没有进入前20名,个中原因也许是有违费伦教授谨识“搞基础研究的人要对科学本身感兴趣,甚至于狂热地去求索,必须要耐得住清贫,是真正做学问的,而不是对科技带来的名利感兴趣”的地方。然而按费伦教授谨识的说法,科学应分为“普世性科学”和“本地性科学”两种类型,以此检视中国前沿科学探索,科学殿堂外耐得住清贫,真正做学问的人也不少。例如,南京大学沈骊教授在《三旋生万物》一文中评论“三旋理论——超弦理论的姊妹篇”中就说:
“读罢美国弦理论家B·格林的《宇宙的琴弦》,尚在赞叹感慨之时,又有幸浏览一部中国作者的奇书《三旋理论初探》,让我知道了:在中国本土,有一位不屈不挠的探索者,经过几十年执着的追求,按自己的方式独立构建了一种不仅不同于经典物理学,不同于量子力学、相对论,而且不同于超弦理论的崭新物理学体系。它所引起的惊喜,犹如在遥望世界科学最高峰的攀登壮举之时,惊奇地发现另一面山坡上竟闪现出中国攀登者的身影”。
中国科学体制与西方国家一样,是以科学殿堂为主。但中国制度长期是“以俄为师”,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也波及到对西方前沿科学的探索上,没有看到科学实验和基础研究上的竞争机制,使主流成果具有的客观性大于意识形态的认定。例如,把前沿科学超弦理论的研究,也作为类似霸权主义来反对,在21世纪仍成为科学殿堂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由此,科学殿堂外业余对科学本身感兴趣而搞基础研究耐得住清贫的人,即使犹如在遥望世界科学最高峰的攀登壮举发现另一面山坡上竟闪现出中国攀登者的身影时,集体失声也是很自然的。
“普世性”是普遍性和世界性的简称。“本地性”是本土性和地域性的简称。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教学制度和学校制度的思想,为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已成为现代教育世界通行的潮流。科学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教育,正是在班级制的现代教育中取得的绝对性胜利。所以普世性科学,指一种普遍性和世界性传说的非物质文化科学遗产教育。与之补充的本地性科学,指一种本土性和地域性传说的非物质文化科学遗产教育。这可以联想到已经消失的中国古代的私塾制教育;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在漫长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培养人才,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1、人类社会私塾文化生存之谜
我国古代私塾并不像现代的学校那样,可分成小、中、大学三级甚至研究院等程度级别那样明显。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私塾是高低程度浑在一起的,全看教师的水平。有的教师程度很差,只能教程度极低的蒙学,稍微高些就不成。但是一般的私塾教师,大多是些不第的秀才。这样的老师他教的幅度就比较大了,从启蒙教育教教识字课,一直教完《四书》、“五经”,甚至教出名家,教出状元。也还有中了进士,甚至作了官,然后又因种种原因,再作教师的。他们当中既有像蒲松龄、郑板桥那样的文化名人,也有不少粗通文墨的腐儒。
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古代很少把“私”和“塾”两个字直接连起来使用。私塾成为一个社会常用词汇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以示与官立或公立新式学堂的区别。古人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 、乡塾、家塾,等等。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所以说是“私塾”,有时也不一定是私,如一族人用某项公款办的义学,也都有“公”的成份在内。这里重提私塾,不是让私塾重返教育舞台,也不是为迎合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现代私塾现象。
这是我们在探讨普世性科学和本地性科学两种“传说”类型的区别时,看到已经被人遗忘的私塾原本的“熟”之意,想取从中的“熟”之意,来发掘某些科学传承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的意义。因为追根溯源,私塾是从更早的塾发展过来的。西周时期,塾只是乡学中的一种形式。当时,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塾的主持人是年老告归的官员,负责在地方推行教化。最早关于塾的记载不是出自《尚书》,而是出自商代甲骨文。据裘锡圭先生考证,在殷墟出土的卜辞中,有多处提到了塾。塾在卜辞中作“孰”,不过商代的塾不是教育儿童的场所,而是宫门侧之堂。塾是怎么得名的?清人顾震福的解释是:“臣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思得名。”
科学当然应该是普遍性、世界性的。如万有引力发生潮汐现象,是普遍性、世界性的。但钱塘江潮汐现象规模之大和奇特,在全世界并不多见,这就是科学又存在地域性和本土性现象。又如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成功培育出了高产的“三系杂交稻”,他采用的生物杂交原理是世界性、普遍性的,大家都知道。但杂交水稻发展催生的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杂交水稻品种权保护,是存在育种单位品种权保护的。虽然开展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十分必要,但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中既要切实保护好,又要充分利用好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
例如,现代的种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由这个种子长大的植株上再收获的种子,不具备生产能力,直接种下去会严重退化,产量大大下降。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农民必须年年买种子,而不能象历史上的农民那样,自己留种子耕种。所以我们卖种子给外国,根本不担心被仿造。他们真有仿造的能力,是盗窃我们的野生水稻品种及其的基因。所以保护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专利,其中就有采用的野生水稻品种的基因是不容国外盗窃的。这是科学存在的本土性和地域性。
又如抗疟新药青蒿素,是我国建国以后对世界卫生所作的贡献之一。它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在亚洲和非洲广泛用于治疗蚊源性疾病。我国研究人员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青蒿素栓、青蒿琥酯、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4个一类新药6种制剂进行了严格系统的临床研究,时间长达10年之久。到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终于颁发给我国中医研究院81岁的屠呦呦。《梦溪笔谈》说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得到。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青蒿素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对这种独有的药物资源,国家有关部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明文规定对青蒿素的原植物(青蒿)、种子、干鲜全草及青蒿素原料药一律禁止出口;并只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参与科研开发。从这里可见这种科学存在的本土性和地域性。
2、科学不可超越的分层
科学创新、进化因素,存在普遍性、世界性,也存在有本土性和地域性,涉及科学作为一种智力,特别是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公式、定理、定律,它的客观性类似早已存在,不以人存,不以天亡,只是等人早晚的条件和来发现。对于不是自己的发现,它类似传说。但他人的发现,也是可以再重复计算、推导、证明、试验检查的。发现成为非物质文化科学遗产传说,一方面它有普遍性、世界性;或者它从本土性和地域性也可以转变成普遍性、世界性。但有些非物质文化科学遗产的传说,它的可证性、表演性很小。还有如历史人物我国远古始祖嫘祖、盘古等事迹的传说,具有本土性和地域性;由于很多地方争他们的生出地,这也是一个矛盾问题。还如在四川盐亭县传说有盘古、嫘祖诞生,但即使相信嫘祖的人,又不一定相信有盘古。总之远古历史人物传说记载不全,相信的人不多。
相信的道理也有,如远古嫘祖缫丝养蚕,由于考古发现过远古蚕茧和缫丝工具等遗物,即使嫘祖不出生在盐亭,这种发明缫丝养蚕的人物是存在的。但盘古却没有这类著名考古材料的公布。其实像“夏商周断代工程”这种著名考古材料的公布,也不一定能平定学者们的怀疑。“夏商周断代工程”应该说是科学,但也有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的陈宁教授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中国人听说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不能得到中外史学界的公认,这也不全怪中外史学界。类似远古盘古传说,是否真为历史人物,是一个长期的科学考古过程。可以从不科学过度到科学,从本土性、地域性科学进化转变成普遍性、世界性科学。但这种升级转变,需要各方认可的普遍性、世界性科学方法,和一个国家科学殿堂内外,具有长期保持的学术氛围建设。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科学殿堂内坚持的中华远古史研究,搞的不是国际公认的“王表年表”方法。我国专家一方称的唯物史观,是属于母系、父系及旧石器、新石器大断代方法。
以我国著名先秦史专家王玉哲(1913-2005)教授2000年出版的《中华远古史》一书为代表,他积数十年心力沿袭这种前苏联的教条,对中华远古史研究,造成长期不讲王表、年表极大破坏性的影响。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侵略与遏止史观,所谓的国家,其实就是强势集团依据某一地域对内对外实行的生存保障或侵略。从这一定义出发,不管掌权者的时期的长与短,邪与正,强与弱,在没有新替代者较量取胜之前,都可以近似代表此时的顶尖优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进化分层本地性科学初探发轫
本地性科学如此动人,我们把自然科学有时也看成是一种本地性。这种感慨来自于家乡四川盐亭县农村本地性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自然环境现象,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对我们的影响。本来我们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长大后更认为自然科学是普世性的。但我们是在解放后才成长起来的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在政治方面使我们注意到,家乡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使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普世性,也可以不靠“以俄为师“在我们家乡这种偏僻的山区农村里,早在1909年就开始传播,在1911年保路运动就第一次开花结果。而四川盆地在家乡的盆塞海大围坪海啸遗迹地貌,以及古山寨城邦遗存和盘古-嫘祖等远古传说,也隐隐约约在暗示人类曾经很早还有一个远古联合国,在与今天纽约的联合国映衬随行。这真像《道德经》里讲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复旦大学费伦教授谨识《2014世界科技排名》寄来,前2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的顺序情形是:1、美国。2、英国。3、日本。4、法国。5、德国。6、芬兰。7、以色列。8、瑞典。9、意大利。10、加拿大。11、荷兰。12、丹麦。13、瑞士。14、澳大利亚。15、挪威。16、比利时。17、俄罗斯。18、新加坡。19、韩国。20、台湾。以上前20名,没有我国大陆和印度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能说明什么问题吗?但《2014世界科技排名》的文章后面说:世界各国按照最新的科技实力排名办法,大致分為五级;第一级,核心,美国,只此一家。第二级,发达,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第三极,登堂入室,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第四级,在大门口,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第五级,落后;其余发展中的贫穷国家都在此列。
其实我们并不看重这个排名的进入。我们看重的是像芬兰、瑞典、荷兰、丹麦、瑞士、挪威、比利时等7个北欧小国,这些国家有封建社会的王权、资本主义的内阁、社会主义的政党,但近一个世纪以来体制动荡不大,下层贫民并没有被金钱所收买,富裕阶层也没有贪图赢者通吃,很多人是把个人获得的财富交出来发展国家的科研,而不是交给子女去享福。这给在大门口级的国家和贫穷落后的国家,到底有是么样的启示?它们能进入前20名仅仅是因为已经富裕发达?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现代社会国家的发展,是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偏重不同互联互通开打的。《2014世界科技排名》前20名看来主要是以“生产力”来评判的,而生产力又分很多类型;但《2014世界科技排名》是以“科技”类型论事。今天按“生产关系”属性,可把科技分为“科技资本主义”和“科技社会主义”。前者主要说的是今天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垫底,高科技的科研才能持续发展。后者主要说的是精神难于用物质刺激,科研需要集中式培养调控推进
以上两者都说有实话,但都着眼在顶层设计及其自组织和他组织问题。这没错,而且都可以说是见到成效。但仔细想想,很多事情也不是这样。例如人类社会组成国家后几千年来说“土地”重要,私有制、公有制,争得下不了台。土地重要是事实,但在高科技大面积发展下,由于打工造成的收入巨大差别,人口从贫困的农村地区向科技发达的城镇流动,这没有哪个领导或部门去给他们安排工作和出工,土地抛荒也不是哪个领导或部门愿意看到的。同样在国家层面上的移民问题,也困扰着科技发达的国家政权。其实国家行政管理要不要,这种他组织都是历史形成固定的。同样一个家庭的生活、生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他组织指挥也会自己找事干,这种自组织也是历史形成固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需要自组织和他组织成员们的智力、智慧。表现形式或写成文字发表,或做出东西收获效果,或以行动、组织、语言造成事实,等等。从地区到国家、到世界,各种颁奖无数,各种惩罚、战争无数,被各种利益集团评为杰出人才无数。
有一种评奖是被世界看重的,这就是诺贝尔科技奖和菲尔兹数学奖。如果中国大陆有40个、50个得诺贝尔科技奖和菲尔兹数学奖,我国肯定也能进入前20名。然而印度也有几个不出国就有最早得诺贝尔科技奖的人,为什么没有被评入前20名呢?印度对外不够开放;允许人致富,也允许人致穷;不搞人口计划生育,大面积城镇脏乱差,这是世界不认可的。但印度和中国都有其独特的相似一面:它们在人学第一次大解放中,科技智力、智慧就得到开发。然而在第三次人学大解放时,科技智力、智慧发生了较大分层分化。自然科学更重视数学推理和验证的普世性,正是在这一大潮中,结合科学实验的互联互通,“科技资本主义”和“科技社会主义”都得到迅猛地发展。但在第四次人学大解放时,虽然这种要求模式的复制没有变,但前沿科学研究的对象进入到更微观和宏观的时空、物质领域,类似暗能量、暗物质、暗信息、弦理论的研究,扩大了普世性的领地。反过来,原先成熟的自然科学的物质存在和逻辑,变得类似和本地性一致性了。为此智力、智慧变得像黑洞、虫洞一样深沉,用类似“脑洞”才能来形容它们。
第四次人学大解放前,我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指导下,经过革命战争才成立的新中国。列宁主义的必要性,是实现了中国大陆内部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内乱,人民安居乐业,教育普及得到很大提高。但一切“以俄为师”,势必对马克思主义的依法治国理解不深。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讲“剩余价值”,实际不是讲赢者通吃的阶级斗争。因为“剩余价值”既有主要是工人阶级的劳动成果,也有科学家的生产力推进,还有管理、投资的作用。这种互联互通是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科技兴国和平崛起,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技成为生产力,科技工作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迎来了人学的第四次大解放。
武夷山教授说:从科学学创始人、晶体物理学家贝尔纳,到“为什么英国知识分子中同情或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似乎较多?”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图书馆里,收藏着一本贝尔纳1939年亲笔题赠李约瑟夫妇的《科学的社会功能》……在这本将近500页的初版旧书中的209页,贝尔纳谈及“科学在中国”的那一小段,商务印书馆译本《科学的社会功能》对这段话的中文译文是:“最近几年,中国开始独立发展科学。有史以来,在大部分期间,中国一直是三四个伟大文明中心之一,而且在这一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中,它还是一个政治和技术都最为发达的中心。研究一下为什么后来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不发生在中国而发生在西方,是饶有趣味的”。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李约瑟文录》,其中包括李约瑟在1941年写的一篇文章《怀疑论者的转变》。文章说,“大约1917年(此时李约瑟17岁),同父亲多次散步谈心时,我总是说一些赞成社会主义的话,反对他那种对人的本性无可救药的悲观论调,这种论调是非常符合在任何特定历史时期想保持所拥有的势力和特权的阶级的”。
从武夷山教授的谈话,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体现的互联互通,早在1917年也是能感染李约瑟类似的很多搞科技工作的人去信奉。马克思是出生在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马克思主义的普世性却是互联互通的。这正说明本地性可以转化为普世性,普世性也可以转化为本地性。老子的《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也许很难直观表达。但我们在研究类圈体三旋时,发现可以用两条圈链,编码耦合起来的“孤子演示链”作图解。因为提链操作时,编码耦合的这两条圈链,看似上面有圈子掉下来,但这个圈子并没有落下,只是产生的孤波,这类似在传递能量和信息。这种有无相生,也类似我们在电脑上写文章,显现在电脑屏板上的字,是“有”;但与写字相连的背后还有很多编码的程序不显示,是“无”。启发我们对科学分层进化和本地性科学的注意,是我们从小出生的地方四川盐亭县天垣乡关于盘古-嫘祖的远古传说,以及盘古-嫘祖时期的远古联合国古山寨城邦遗存和盆塞海大围坪海啸遗迹地貌。
这是我国所有版本的《中国通史》,都没有讲到的。这种普世性的“无”,与我们地方上的“有”,也是“有无相生”吗?没有在我们家乡亲身体验生活过的人,是一种遗憾。但真正困难的,是要把这里的古山寨城邦遗存和盆塞海大围坪海啸遗迹地貌以及盘古-嫘祖的远古传说,上升为能否在科学上成立,这需要就不仅是历史知识。因为在盐亭天垣生活过的人成千上万,人们并没有感觉到。
2014年2月香港商报出版苏三的《新文明简史》一书,说是终结了人们的对“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的终极追问。苏三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明来自西边,全球文明同源”。苏三用了普世性的科学:既有旧石器、新石器的考古发现为依据,也有分子人类学、全球基因普查成果作为依托。她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与文明的发展轨迹。她说是如果成立,将不仅改写中国史,也将改写世界史。苏三在香港出版的《新文明简史》,虽然触角也遍及四川远古三星堆文明、汉字、史前史等诸多领域的本地性材料。但我们同样也能以分子人类学、全球基因普查、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远古联合国古山寨城邦遗存和盆塞海大围坪海啸遗迹地貌的考古发现为依据,得出与三万多年前的“资阳人”类似,即使这是在非洲杂交融合的智人,全球文明同源也来自中国西南盆塞海山寨城邦的远古联合国,这可以《盘古王表》和《嫘祖年谱》作证。盐亭的《嫘祖年谱初探》,最初公开在《四川丝绸》1993第3期上。这引起韩国和朝鲜的重视。
因年谱中提到:约“公元前3092年,为开辟丝路,嫘祖轩辕巡视东北,并到了朝鲜。”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重视朝鲜上古史研究,据《参考消息》报道,早在199478日金日成主席逝世前,为此视察了檀君陵。因为朝鲜自古就有“檀君神话”,传说天帝之子桓雄天王率领3000人马自天而降,来到太白山顶的一棵神奇的檀树下,造就了古朝鲜开国鼻祖檀君王俭,在平壤市郊江东郡的檀君陵现还存在。尽管日本曾盗掘过该陵墓。但在金主席的指示下,后来朝鲜社会科学院还是在陵墓中发现86块人的遗骨和一些遗物。经现代科学手段的多次检查,证明遗物的年代是约公元前3016年的。这可以说是我国的《嫘祖年谱初探》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国际考验。希望国内有关置疑的人士,向朝鲜社科院学习,多用科学实验来检验盘古王表和嫘祖年表是否正确。
盘古王表、嫘祖年表早已有之,但作为是盐亭本地性多年的鉴别、考察等辛勤劳动,它的公开发表就属于盐亭本地性的一种知识产权,它有别于国家集体出资的知识产权。任何知识产权的内容,也可以置疑,学术本身就是在争鸣中发展的。而且古王表、年表,也可能在别的地方还有发现,这中间还有比较、鉴别、选择、完善的过程。这是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但不是对盐亭本地性的知识产权,不进行亲历、多方考察就能拒之门外的。嫘祖丝绸文明,是中华古文明中一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类文明,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这是前提。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奇怪逻辑:为什么真实存在的地方的人知道古王表、年表?为什么不存在的地方的人不能更知道?这话正如问:为什么你知道你是你父母亲的孩子一样可笑。这种逻辑直到夏、商、周断代工程王表、年表公布后才打破。因为它的夏朝王表基本还是按古人提供的王表没改动。同样可以设想,如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继续,远离了这一常识,不管在年代上或不存在的地方做了多少发掘、考察、实验和分析,中华远古史王表、年表真实存在的地方,永远会挑战他们的成果。
还有50多年来我们了解到的1934年盐亭县“西山坪事件”组织营救及演变这段地方党史之谜,也加深了对本土性的复杂认识。科学是互联互生的,这类似今天我国大中专学校里学习的普通自然科学,它们被认为是“普世性”,但实际它们的起源来自“地方性”。从总体上来看,今天被认为有优点的普通自然科学体系,是产生在西方的,这也就是本地性。因这种公理、实验、字母符号形式的自然科学体系,西方毕竟走在前面,和我国的体制、学术气氛也有很大区别。
然而我国并不落后。弦论作为基础研究,我国早开世界之先河。脉象弦、经络弦,作为一种本地性科学,可以接轨今天的量子论,也构成古老中医和“藏象论”的一部分。“弦”类似历史长河。大河长江,可以筑三峡大坝分为上、下游两段。“弦”类似也可以分为两段。弦论作为数学基础研究,映射物质、时间、空间、能量、质量、引力等自然现象,它们构成的类似历史长河,也都可以分为两段。阴阳、五行,就类似对它们的某些特征的一种符号编码程序描述。由此中医探讨的人体穴位和经络现象,也可以从弦论类比探讨的奇点和虫洞。
反相反量反中医,有的人不是说中医不好,而是说中医不能与现代科学结合,初中文化学中医就够了。其实中医的藏象论和基因论、量子论、相对论互联互通的,它指通过把自然界与人类现实联系的复杂性现象,约化为一种隐藏的简单性的规律解释而得到使文明的进步。它试图从复杂纷繁、恢宏壮阔的自然、社会、生命等现象中,凝析出与之相适应生命系统的生存设计原理,揭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精彩绝伦的生命系统存在与演进的秘诀。藏象论也走在自然科学西方体系的前面,显然后者是它延生和进化,这是科学的一种分层现象,就像植物界和动物界分层进化的门纲分类一样。进化发展的新东西,即使是成普世性,但它进化前的有些纲目的植物或动物,也仍然有生存的理由和必要。
人和其他动物都属于动物界,人和动物属性的分层起源有说“劳动创造了人”。但这种“劳动”又有专指“工具的制造”的。“工具”说到底,是一种“文化”。“工具文化”的生产力中,影响最大的是“科技”。今天有说“虫洞、黑洞、脑洞”的;“脑洞”是目前的网络热门词汇,但也可以从“虫洞、黑洞”来理解。反之,实际“虫洞、黑洞”也来源于“脑洞”。网络人士一般用“脑洞”这个词,是“脑补”衍生意思指的,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脑洞大开,有如对漫画和小说中以及现实中,自己希望而没有发生的情节在脑内幻想。
在网上我们就能发现一些想象力超出常人的画家作品,网友们将这些画家称为“脑洞画师”。但从人和动物属性的第一次分层后的数百万年的进化,是否发展还会走到人类有第二次“脑洞”分层的尽头呢?从正能量方面说“脑洞”,就是“智力”、“智慧”。它包括“科技智力”和其他各种社会“人文智力”。
从负能量方面说,脑洞也就是脑子有洞或脑子进水的意思。这种脑子有洞,脑洞越大,脑补越多,“脑子进水”,有表示当某个人提出很新奇古怪的说辞的。这种情况不可怕,你只是反对或不接受就可以。可怕的是有形容某个人的头脑有问题;特别是如果问题大到今天世界上某个拥有核武器国家的首脑,成了“核霸”,即使他是用西方“民主”选举上台的,本国大多数人也拥护他“维护国家利益,如类似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他想占领邻国的领土或划归自己的势力范围,就霸占,做事一点也不怕。因为他开口就拿核武器威胁整个世界。
这种“脑子进水”就要坏事,世界该怎么办?当然如果前沿科技分层发展,“脑洞大开”能发展到量子信息隐形传输类似能引爆原子弹、氢弹那一步,那么“核霸”国家储存原子弹、氢弹,就是自己给自家找灾难的事情。这是科学幻想?还是前沿科技发展人类实际能走到这一步?这也一根绷紧的弦。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评何赛灵-莱昂哈特科学之争
量子信息隐形传输致动,原理是什么?先来看一种真模型。据《科技日报》记者房琳琳报道,这种模型可以类似的新牵引光束用的激光器,它发出的是一种环形中心是冷的热环状光束,打在一个表面镀金的微小玻璃珠上,这颗珠子的直径只有0.2毫米,这个尺寸与激光束的冷心内径正好相匹配。环形光束的热度会使玻璃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构造了一个热点区。当热点区开始与空气粒子相接触,空气粒子会被反拨,从而对玻璃球起到了一个相反的作用力将它推远,最远距离甚至达到20厘米。它还可以调整激光偏振,进而改变玻璃球热点区,最终能改变玻璃球的运动。这意味着玻璃球能被推远,被停止,被拉回来,或者被控制在原地。这种牵引光束因为具有多功能性,且只需要一个单独的光束来源,在实际中可以用它除去空气中的污染物,或者从样本材料中抽除不需要的颗粒。
当然这说的是民用。如果是军用,前沿科技发展对人类能分层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竞争或争夺,各国都会非常激烈。
1“卡西米尔力”为例
卡西米尔效应现象,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在1948年发现而首先提出的,随后被很多科学家也侦测到。后来为纪念他,以“卡西米尔”命名。但1948年卡西米尔发现卡西米尔力时,夸克、胶子之类的量子色动力学还没有出现。卡西米尔等科学家的探索,还只停留在原子核和电磁场物理学层次以上,这时的观念还只是一种源于电磁场的量子真空起伏的力。对这种由于在真空状态有量子力的波动,两个距离非常近的物体之间存在的奇怪的拉力或推力,被称为“卡西米尔效应”。这时的卡西米尔效应源于的量子力波动的量子,人们主要还看成是“实粒子”。它可以上推论到海浪等液体的水分子、空气等风流动的空气分子,也能产生卡西米尔效应。但数学上,“数”分正、负;虚、实;零等5种。实粒子和它的负粒子,在这种卡西米尔效应真空中,两片平行的平坦金属板之间产生的吸引压力,与牛顿、爱因斯坦发现的万有引力,其深层次的物理原理,是不同的。
在数学基本推理原理上,深化这种联系,是等到今天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色动力学,追踪到原子核和电磁场物理学层次以下,出现量子引力和暗能量、暗物质、暗信息、弦论等问题的考察时,才有说得清楚的思路。例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说明光线在经过大质量星体附近时,由于时空在大质量星体附近会发生畸变,使光线沿弯曲空间的短程线传播而会发生弯曲,形成引力透镜现象。即在观测者到光源的视线上,如果有一个大质量的前景天体,则在光源的两侧会形成两个像,就好像有一面透镜放在观测者和天体之间一样,有一个天体是虚像。这看起来,当然不是卡西米尔力使光线发生的弯曲。
但卡西米尔力这种压力,在电磁场的量子真空这个层次上,也可以认为由平板之间空间中的“虚粒子”的数目比正常数目小造成的。这里的“虚粒子”,可以认为类似是虚数的粒子,而且可以是正、负虚数粒子。而前沿科学国际主流今天的基础研究“脑洞大开”,其思维联系量子引力和暗能量、暗物质、暗信息等方面的量子弦论、圈论、扭量等的“虚粒子”,正类似正、负虚数粒子。
国际主流的科学观点来源于哪里?一部分来源于已成主流科学家的常规方法研究,另一部分还有先不是主流科学家、也不是按常规方法研究搞出的成果。例如2014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戴维·凯泽的《嬉皮士救了物理学》,就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嬉皮士与物理学扯在一起。众所周知,嬉皮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1960年代中期西方开始流行的时尚词儿嬉皮士,也是在区别“垮掉的一代”之后的青年文化。但凯泽说: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对于物理学家的不景气年份,由于工作难找,随波逐流、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了人们奉行的原则。这时美国加州伯克利一群工作不称心的几个嬉皮士同学,从不同地方和岗位七拐八弯地聚到伯克利,借劳伦斯实验室的一间教室成立了一个开放的讨论班,名曰“基础物理小组”(简称FFG)。
他们抛开主流物理学界的种种局限作探索,为当今的一些概念,比如弦理论和纳米技术奠定了基础。所以凯泽把基础物理学小组的这些年轻人,称为“嬉皮士物理学家”。说现代理论物理学的生存,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科技嬉皮士”们为不得不自己开辟的新路,寻找自己的赞助人、开拓论坛和交流渠道。他们一边赶嬉皮士的潮流,一边发扬物理学的传统。例如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引来的量子信息时代“非定域性”和“纠缠”定理,令人联想到超距作用、心灵感应、神秘主义……这些东西恰好迎合了嬉皮伙伴们的口味——他们正可以借量子纠缠去解开心灵感应的秘密。
具体说来,“贝尔定理”虽然后来热火朝天,当年却冷清清寂寞无人管。而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科技嬉皮士”的专业平台那么卑微,而他们的智力追求那么高远。但尽管这些“科技嬉皮士”伙伴们的物理角色很边缘,动机也“别有用心”,却开拓了贝尔定理的乐土。他们把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伯们做物理的模式,偷偷带回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思考最深奥的数学方程式的同时,则一头扎进贝尔定理的悖论。“科技嬉皮士”物理学小组的成员们以各种风格,应用各种媒介努力解决着贝尔定理和量子纠缠中的问题。他们努力理解它,测试它的极限,并认识它可能的含义。而他们对贝尔定理和量子纠缠研究,共同推进激发了若干重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意外发现了“不可克隆定理”。即不可能将一个量子态复制(克隆)得一模一样。如果用量子态来做密码,那就不可能破解它了。这犹如水中的波,当你舀一碗水来探究那波时,波已经消失了。
量子信息论就这样在一群嬉皮伙伴的新潮游戏中诞生了,他们借流行语解释相对论的时空图,用甲壳虫的歌曲说明经典与量子的区别……激活了北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多年前提出的“定理”。“不可克隆定理”类似于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它规定创造一个未知或任意量子态的完美副本(或“克隆体”),是不可能的。即“无克隆定理”是说,不可能完全复制一个量子态。因为每个态都有海森堡的不确定性,而各态间又是相互缠结的。这个定理似乎说明量子密码是绝对安全的,因为任何复制脆弱的量子态的努力一定会改变它。即不可克隆定理就是如此使量子加密成为有力工具的:它给银行转账和选举结果传输提供了完美的安全机制。在那个期间,美国发表的研究贝尔定理的文章,有四分之三来自“科技嬉皮士”FFG,而其他作者也多少接受过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于是才有了10年前维也纳的那一幕:实现了用量子密码进行银行转账。
所以量子密码的渊源,不在什么学术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的权威机构,而在40年前的一伙“科技嬉皮士”同学。如今在中国反相反量反中医的人特别多,他们也类似“科技嬉皮士”,但有一点不同。因为我国曾经历长期“以俄为师”,批判西方基础研究被检视为坚持自然辩证法的生命线;但这并不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其实反相反量反中医嬉皮士们,不过是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的“以俄为师”时代“垮掉的一代”老了,而来的新一代。所以“反相反量反中医”的反传统”,皈依的仍是“以俄为师”的超级实用主义。在反相反量反中医“科技嬉皮士”看来,对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发现说的实粒子和它的负粒子,主要认为类似是实数的粒子,它们只能是包括正、负实数粒子。所以他们他们坚持的超光速也只能是实数超光速,而不承认有量子纠缠信息隐形传输的类似正、负虚数粒子。但也可以从正能量看,今天的“科技嬉皮士”,也是能够把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伯们做物理的模式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去关心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时代主流的“实际”问题。类似凯泽书中说的“科技嬉皮士”物理学讲计算的技巧,并不在乎方程背后的趣味和意义;遇到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时仍是前辈的“别说话多计算”,几乎不知“以俄为师”的斤两和深浅一样。
但如果反相反量反中医“科技嬉皮士”,是20141022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围剿“水变油”骗局的这类人,其中重提王洪成是诈骗;即使支持王洪成“水变油”的人不是以科技作诈骗,但他们的这种“敢为天下先,也必定能为天下先”,虽说是有名字,有领军的民间科学家与科学院科学家纠缠而松散的一群人,但在兴高采烈的逐名主义和在线网络的自由主义之间,利用新设备和旧概念,走的是挑战新型科技大国关系的道路。这种竞争,是退出国际主流合作评判,去认知国际主流前沿科学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消费关系,作“脑洞大开”。
从正能量方面说,“科技嬉皮士”也可以是人类智力、智慧在科学分层上的飞跃。但它也把前沿科学的研究,分层分化一种是停留在普通数学、哲学的大多数人群,和另一种是专业高精尖的少数人群。例如,解释虚粒子或实粒子的波动,这正像我国道德经说古老藏象论科学之类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对大多数人是更好懂。但这不能代替量子引力和暗能量、暗物质、暗信息等量子弦论、圈论、扭量的专业思维工作。这不是无实用价值的空谈,例如目前理论物理学界的著名学者莱昂哈特,就用“卡西米尔力”来研究隐形材料。
莱昂哈特对隐形斗篷理论框架的概述,曾引起极大关注,让他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职业前景。莱昂哈特主要从事变换光学、量子光学、超分辨成像方面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是一名理论物理光学学家。他1964年出生于前东德的施列玛,先后在柏林洪堡大学等几所大学就读。2000年起莱昂哈特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任讲席教授,并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任职。莱昂哈特的理论研究,以新光学效应为主。例如“变换光学”是利用由小于电磁辐射波长的光棒和光圈组成“超材料”,以一种特异的方式改变光的路线。
2006年莱昂哈特“打开脑洞”,联系黑洞、虫洞、卡西米尔力,研究其他的新光学现象,如用光纤模拟出类似于黑洞相反的“白洞”,提出可以用一种球形超材料,引导光线绕过置身其中的物体,使这个物体隐形。莱昂哈特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自然材料学》等顶级杂志上发表的多篇论文,被认为是开启现代变换光学和完美隐身研究的两位奠基性人物之一。因为得出与莱昂哈特类似结论的,还有伦敦帝国学院的约翰·彭德里等人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从而使隐形材料成为世界热门研究。这也被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张翔教授评说:“莱昂哈特绝对是我们这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科学贡献与经济收入孰重?
何赛灵-莱昂哈特科学之争起因于2011年4月8日,莱昂哈特来我国杭州参加物理学术研讨会时,负责接待莱昂哈特的研究员马云贵,把他介绍给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主任何赛灵教授。作为还是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光电中心”)的兼职教授,何赛灵为了能提升华南师大在超材料研究领域的水平,他就把莱昂哈特推荐给华南师大光电中心。莱昂哈特在与何赛灵和马云贵谈及工资待遇和研究资助时,了解如果能申请到我国的“千人计划”和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他只需每年在光电中心工作3个月,就可以获得40万元的年工资。这是莱昂哈特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终身教职收入的三倍,他动心了。
2011年8月底莱昂哈特到访广州市,并参观华南师大光电中心,在这里待了5天。何赛灵和光电中心也开始为莱昂哈特申请“千人计划”和“领军人才”准备材料。2012年3月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在北京举行面试,莱昂哈特与何赛灵等也参加了此次面试。2012年7月和9月,对莱昂哈特的两个计划的申请都得到批准之后,莱昂哈特和光电中心签了约。合同规定莱昂哈特要以光电中心为论文作者第一所在机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自然》、《自然材料学》等系列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20131月莱昂哈特开始在光电中心工作,最初短暂工作了5天。 201362日莱昂哈特在光电中心开始了每年夏天3个月的正式工作。但2014115日,莱昂哈特向华南师大及光电中心寄去了终止函。针对聘任莱昂哈特一事,何赛灵也说把莱昂哈特介绍给华南师范大学,是他学术生涯的最大错误。这其中真正的学术之谜是什么?
因为从他们双方的科学争论来看,莱昂哈特坚持说他只是搞卡西米尔力的理论,而聘请方则更看重实际应用成果,这有疑义吗?不搞出实际成果,能说清楚理论吗?但真想要在应用上搞出有很大的突破,虽然理论和应用是互联互通,仍需搞理论的要“脑洞大开”,继而搞应用的也要“脑洞大开”,在其中选择链接。在这方面,即使是专业人士,即使是知名科学家,不一定就会有预想的收获。卡西米尔力双方的合作并不顺利,是双方的“脑洞打开”但没有出现“脑洞大开”。
例如,根据莱昂哈特申请领军人才的一份中文文件的副本说,莱昂哈特除了研究隐形材料,他还有一项领域截然不同的研究:军用隐形技术。文件称,在微波或其他低频波段,吸收性材料可以降低飞机或其它军事目标的电磁波散射,从而实现反雷达侦测的目的。申请文件表示,这类研究是以莱昂哈特研究的变换光学为基础的。但莱昂哈特辩称说,隐形材料的目的是引导光线绕过物体,但“吸收”会破坏“绕道”这个过程,让隐形材料显影。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吸收”是变换光学投入应用时的极大障碍,尤其是隐形材料。
莱昂哈特还说,他并不研究“吸收”方面的问题。但光电中心黄雯代表光电中心的看法是:虽然莱昂哈特是“领军人才”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但这是一个团队项目,既需要他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光电中心一些全职员工在实验室展开工作。 但莱昂哈特怀疑,“领军人才”文件强调吸收和光谱学,因为这是何赛灵的研究领域。他举例说,20147月,何赛灵和同事在国际《应用物理学快报》发表的文章讨论一种超材料涂层,说可以完美吸收特定频率的微波。由此莱昂哈特认为,何赛灵他们是把他卖给了中国军方。这里显然莱昂哈特是把话说过了头。
三旋理论建立的基础研究,在量子色动力学和量子引力层次,研究“卡西米尔力”已经30多年,发现卡西米尔力的外源性效应,在不同形状的卡西米尔效应的两片平行平板和量子圈态结构背景下,隐形材料既可以有“绕道”,也可以有“吸收”方面的表现。后面将作简要介绍,这里先说华南师大敖献煜教授代表光电中心也指出:吸收和隐形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敖献煜教授认为,变换光学的工具也可用来设计更好的吸收材料。“领军人才”申请文件中包括吸收材料研究,是为了满足“部分成果可以商业化”的申请要求,“否则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获批”。这也是今天科研申请经费的现实情况,莱昂哈特当然清楚这一点。他不拒绝光电中心比他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收入的三倍的汇报,也表明从起草准备阶段到最终的演示汇报,莱昂哈特是同意华南师大这样做的。
莱昂哈特说他受聘华南师大后,他的卡西米尔力只是理论研究而不是军方的应用,主要指光线的弯曲流动而不是材料的吸收。还说从其合约生效至今,他在华南师大唯一的研究是和罗斌博士研究卡西米尔力的理论,而该研究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不需要任何其他设备,但他被牵扯到与其聘任事宜毫无关系的研究项目中。看实例,从莱昂哈特2013年6月在抵达广州的当月,就在《自然》杂志的“新闻与观察”栏目发表了讨论热量的隐形文章,说明这是他在来广州之前就已有的很多积累。他把和光电中心签约的合同计划,限定利用在广州的这段时间研究“卡西米尔力” 热量的隐形理论,虽然不能说他想偷懒,或没有再创新,但至少说明莱昂哈特不想关心别的同行们对卡西米尔力应用的再创新,表明莱昂哈特的卡西米尔力理论并没有“脑洞大开”,或者说明莱昂哈特在当今量子色动力学和量子引力层次里研究“卡西米尔力”的数理造诣还不够精彩。当然这种情况也适用何赛灵、马云贵、黄雯、敖献煜、罗斌等同行科学家。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三旋量子色动化学源盐亭发轫
马成金,四川盐亭县三河人,1938年生,工程师。退休前是盐亭县农机局玉龙镇农机站的站长。马成金的人生轨迹有五个十年:十年思考、十年实验、十年表演、十年推销、十年信佛。马成金家解放前很穷。他妈生了12个孩子,只养活了6个。他是6个中的老大。马成金说,一般人读到中专毕业需12年的学历,但他只读了7年。1959年马成金在绵阳农机校读书时参加大炼钢铁,有同学手里的开水碗不小心翻落,水滴洒到正出钢水的槽里,发生爆炸,死伤了人。事故后来使马成金产生了逆向思维:钢水槽面上的“拉西”(炉渣熔液)是矿物质,是否可用少量的特殊的矿物质反过来倒入碗里的水,如能发生爆炸和燃烧,不是可以用来为解放台湾作贡献吗?因为在1960年代初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国家也在宣传要解放台湾。受此阶级斗争的鼓动,作为苦大仇深出生的马成金联想到军事用途。这第一个十年他还没有结婚,劳动又累,他只能思考。1969年他才结了婚,夫妻都是晚婚。他在农村中有了家,有了3个孩子。这第二个十年他在辛苦和欢乐中,坚持做实验。马成金利用为盐亭中学和玉龙中学食堂抽水、修水泵等工作方便,经常从学校化学实验室要到一些药粉,回去暗中做实验。
1、马成金水化学喷射燃烧难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成金一次把装入衣服中的药粉忘记取出,洗衣服时发生了燃烧。这使他进入第三个十年给一些朋友作表演。到1984年盐亭玉龙镇区医院的谢长寿医生推荐他去找盐亭县科协,这就是1984年的水“燃烧”喷射实验,他做得很成功,也做得很规范。他先叫舀大碗水,再加了很少一点食盐后,叫大家离远点。他拿出一个小纸包,将一点药粉倒入装满水的碗中,水立即喷射出火花和白色的烟雾,很快满碗水都烧干了,让盐亭县科协主席张应芃也叫好。
这类似镁的燃烧链式喷射反应,人们没有想到他用到了钾,主要是大家还没有见过钾在水中燃烧,以为钾与钠在水中燃烧的方式相似。在第四个十年的1993年,哈尔滨王洪成“水变油”的信息传来,马成金受此带动,他去掉了危险的钾,改为来苏尔水,再掺柴油配成“油包水”的联键剂燃料,并作推销。他说本可高价出售的“发明”,由于读大学、读研究生的儿子和侄儿劝他自家生产,而失去了“良机”。这期间他最心疼的聪明女儿不幸夭折。他的第五个十年是退休后的日子,他万念俱灰转向佛门,从一个科学爱好志愿者变成了一个佛学志愿者。
马成金虽然读过中专,是个出色的农机工程师,但他对自己发明的“油包水”添加剂认知,仅停留在普通化学知识的化学键水平上。巧合的是,盐亭县科协里有人业余在学习前沿科学等课程,1981年盐亭县科协开始办的《科学盐亭人》和《科学知识》等铅印科普小报上,还发表《生物全息律和自然全息律》、《圈态密码和物质心脏的夸克》等此类,介绍1960年代以来盐亭学生研究圈态三旋量子色动力学等科学成果的小块文章,居然在一些全国刊物上还被转载,有一点影响。所以谢长寿医生才介绍马成金来找科协的。但马成金在1984年时还十分保密,说是在灌县(后为都江堰市)偶然机会获得的“燃烧添加剂”配方。在1990年代他向四川省专利局申请“油包水”的联键剂燃料专利时,虽然缴了700多元的代理费,仍因怕失密而没有说真配方,使专利申请不了了之。但正是从1984年马成金在科协演示后,三旋研究者开始把圈态密码量子色动力学扩展到卡西米尔力量子色动化学原理的研究上。马成金和很多人说看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呢?
2、基础研究的中国传统底蕴
1945年万尼瓦尔·布什提出的“用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用应用研究支撑工业创新,用工业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被视为阐述基础研究重要性的理论依据。三旋理论作为基础研究的量子弦论,证明延续50多年,年年都在进展,没有受西方量子弦论牵制。因为它有中国传统基础研究的底蕴,比西方夸克弦论出现得早。唤醒这种量子弦论的是太昊文化中科学的研究。太昊就是伏羲,也称伏牺、伏牺、宓羲、皇羲,生活在约公元前5070-公元前4171年四川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人类自然形成的远古联合国的鼎盛时期。
远古联合国的活动中心,是在青藏高原各河流下段环绕四川盆塞海的周边地区。六千多年前,伏羲氏在教人结网捕鱼,遇到湖塘水面上的旋涡,以及教人制土陶生火做饭,看到锅中沸水的翻滚时,就已领悟和觉察到了圈态的线旋。为了表达和传授这一数学概念,他动了不少脑筋,例如他把摆卜爻文字用的草节茎棍带来的蓍茅草叶,圈起来扭转比划,终于发现了一个我们不妨称之为伏氏几何的智慧现象。用基础研究的话来说,就是“代数几何”。具体地说,湖塘水面上的旋涡、锅中沸水翻滚的圈态线旋,演变对应易经的太极图徽所积淀的东西,现在反过来倒推再看太极图,这种“太极体”实际是今天基础研究的“量子”和弦论圈体。而摆八卦卜爻阴阳用的三条、六条横放的平行线,取两条平行线对应今天基础研究的“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和虚实量子起伏波动看,实际才能真正解释清楚《易·系辞》中说的一些互联互通的符号动力学效应。
对于早在六千多年前的伏羲时代来说,人类尚处于原始阶段,他们居住无定,流动觅食。这种变动不居的生活给思维留下的印记,便是从运动观察运动,从内部的纷乱探知外部离合,以动把握动,以动把握静。这种基础研究的底蕴延续到《周易》、《老子》和《庄子》等书中,动静问题和物质无限可分问题便成为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夫阴阳交媾,阳泄阴收,动静、出入、上下,循环迭至、循环无端等自然现象观测,所认识到的圈态环转循环,正是三旋运动内在秩序积淀的综合形式。这种蕴含三旋运动主要数学关系的代数几何数学结构,虽然被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了出来,甚至到宋代朱熹还直接提到过“旋”,他说“所谓太极者,只二气五行之理……五金之属,皆从土中旋生出来。”但这种“旋”,与三旋理论吸收太昊文化所说的太昊弦圈“量子体”、太昊卦爻“卡西米尔线”等波动的“旋”,是不一样的。
今天人很多人仍把“易学太极”,只看作是原始人在长期的仰观俯察过程中,将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种种认识综合抽象,凝聚于卦象的形式之中,然后用以解决人们的社会实践诸问题的处理思维。虽然我们也说过,太极思维就是关于实践与其自发破缺的可行性解决办法的数学处理思维,但今天看来还不够。太昊文化中,太昊对科学的基础研究的贡献,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早、最基本的东西。即使按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创立八卦、教民作网渔猎、变革婚姻习俗、始造文字、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的主要贡献,也是很杰出的。但很可惜长期这并没有抓住太昊基础研究的“量子”,其阴、阳、虚、实波动涨落,对存在背景时空的弦论卦爻符号动力学,有类似今天基础研究的“卡西米尔平板效应”互联互通作用等要害的科学点子。但这也说明,三旋研究者出现四川盐亭县并不偶然。
对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远古科学文化失落史的研究,据对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发现过的《盘古王表》,和有盘古-嫘祖文明大爆炸传说,以及山寨城邦群落遗址和大围坪内蕴海啸遗迹地貌等的考证,5000多年前远古联合国的活动中心,是在青藏高原各河流下段环绕四川盆塞海的周边地区。如果说伏羲出生地,是在甘肃天水还有可能的话,那么说伏羲氏定都和长眠在中国东面的河南淮阳县,实际是大约在5000年前四川盆塞海逐渐干涸,远古联合国的居民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向中国中原和东面迁徙,远古联合国居民中伏羲氏的后人、族群,有较多的人迁徙到河南淮阳县,而对后来的历史文化产生影响的结果,如太昊陵实际是后人为祭祀太昊而修建的陵庙,因此不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撰写中国的历史,说的“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的情况。
中国底蕴的这类传统基础研究的失落,是后来中华文化虽有兼收并蓄的传统,但还不够广泛和持续。即使如中国本土化佛教起源于印度,反倒在中国流行,也只是因中国传统基本精神,更重视和谐和共赢。例如,孔子把中庸之道看作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老子思想则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对立面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协和万邦的大一统思想。《周易》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且钱穆先生说:中国人“对当时他们所谓的异民族,也并不想欺侮他们,把他们吞灭或消灭,只想同化他们,让他们学得和自己同样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看不到一例汉民族对外族的血腥掠夺和镇压,对外政策的主流是“怀柔”。即使偶有对异族、周边国家用兵之举,不过是迫其称臣纳贡,从无将其灭族灭种的残暴行为。反观目前依然具有深刻的影响俄罗斯东正教则不同。
纵观中俄两国300多年的交往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沙俄则作为资本主义列强之一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奴役和瓜分,勾结英法联军,伪装调停,武力恫吓和外交讹诈两手并用,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俄罗斯民族自形成起就带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这起源当所有的东正教民族都受到民族和宗教压迫时,俄罗斯民族是自拜占庭陷落以来第一个推翻不信上帝的异族蒙古人统治,以自己的力量争得民族独立的东正教民族。所以16世纪初俄罗斯东正教会认为,在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罗马相继没落后,莫斯科就是第三罗马,是东正教的中心、“世界中心”。历代沙皇又利用这种使命感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从伊凡四世起俄罗斯开始向周边扩张领土,随着多民族帝国的形成,“升华”为大俄罗斯主义目标是征服欧洲,进而称霸世界。
这种 “救世”的使命感和“第三罗马”的思想,是俄罗斯历代统治者对外扩张的理由和动员民众的口号,久而久之也使征服欲和扩张性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成分。陈树林教授说:俄国是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影响最大的国家。从俄罗斯广袤的平原和浩瀚的森林等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揭示出俄罗斯人以其独特的豪勇和逞强任性对付大自然的严酷恶劣、变幻无常。国土越多越不嫌弃多。因为俄罗斯人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生活,四周没有天然的屏蔽,缺乏安全感。从古至今,俄罗斯人嗜酒的传统难以改变。历史学家对俄罗斯人选择东正教的原因解释:“罗斯人拒绝了伊斯兰教,因它禁止喝酒,而喝酒是罗斯人的最大乐趣;他们拒绝犹太教,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失败民族的信仰”。于是他们选择了拜占庭的礼拜仪式和信仰也决定了对东正教的选择和接纳。
今日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仍说:“俄罗斯的确自古就负有一项历史使命:当一个解决别国无法解决的任务的国家……俄罗斯应当南下,到达印度洋沿岸。这不是妄想,这是俄罗斯的命运。这是地缘政治,我们的发展需要这么办”。这种俄罗斯文化使得世界纷争难以统一,社会变革往往通过激进手段来实现。而中国自6000年前就独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太昊文化。如果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的话,那也主要是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文化。约在公元前4~3世纪,中国与古希腊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但当时两地是相互隔绝的,其文明都是自生自长的。但“基督救赎”是基督教各教派包括东正教的核心思想,俄国与中国的主要差异,马克思在《18世纪外交内幕》中,曾剖析沙皇俄国的“发家史”和民族性,指出它把主子的野心与奴才的狡诈撮合在一起,使其对外行为表现为惯于欺诈和扩张的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认为,所有的这些负面应该说,不但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有区别,而且也是无关系的。即使苏联自斯大林时代开始,大俄罗斯主义思潮即重新得势,当局不遗余力地宣扬俄罗斯民族对苏联和世界的伟大贡献。从沙俄到苏联虽在某些历史时期也表现出抵御外侮的进步性,但更多地则表现出为本民族的利益或统治集团的利益而损害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利益的狭隘性。其形成原因与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使这个民族的精神具有很大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无论彼得大帝的改革,还是斯大林时期农业全盘集体化,直至当代社会转型中俄罗斯对激进改革休克疗法的选择,都与只这种历史文化渊源有关。
因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创立就是主张依法治国,由此各国就可以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国际公约,进行正常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办事。挟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类似“乌奸”文化,这是俄国十月革命和实行社会主义,作为时代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的同时带来的雾霾,“乌奸”认为信仰共产主义不与苏联合并,也应听苏共指挥。由此俄国问题专家金雁女士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乌克兰人说保尔是一个乌奸。如果中国有人对侵略中国的人这样地大加歌颂的话,乌克兰人是不认同的”。对中国科技和基础研究的破坏,“乌奸”文化的可怕有目共睹。例如据《596秘史》一书说,1939年钱三强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时,约里奥•居里小组再次证实了铀同位素裂变过程能够产生链式反应,这正是原子弹研制中重要的基础实验。有一位法籍苏联人盖兰夫人暗示要钱三强从保险柜中将这些链式反应的实验资料搞到手,并转交给苏联驻法使馆。钱三强拒绝了她的要求。钱三强回国后,于1955年就此事向有关领导作了禀报并作了书面说明,和在1967年和1972年两次写了书面说明事实。
但仍有挟持者说1949年新中国刚解放,钱三强托约里•居里夫妇购买的核实验仪器,以及后来去苏联访问时与苏联科学家的私人交往,都有里通外国的嫌疑。而涉及到“特嫌”的政治旋涡中。《裂变之光》一书的作者王春江透露,1964年原子弹上天当天刘杰部长通知钱三强开会,要给他提意见。三天后钱三强被送赴信阳一个偏僻的农村,去清查生产队干部的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自62年以后,钱三强就不断地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策动的批斗。文革中钱三强挂了黑牌被批斗,关进了“牛棚”。而钱三强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者,1954年1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又被选举为出席中共第八次党代会的代表,这是中央高层领导对他的信任。
当有挟持者用钱三强有不寻常的海外关系,不利于做好保密工作的理由,要求将钱三强夫妇调离开曾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创呕心沥血的单位时,聂副总理代表周总理说:“你们连钱三强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调离钱三强夫妇才没有能实现。中国传统基本精神的和谐和共赢,中国底蕴的传统基础研究,都说明反相反量反中医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分歧,不在于他们的“反”,而在于他们把兼收并蓄西方前沿科学量子论、基因、弦论、相对论等,与中国传统基础研究结合,去伪存真发展的基础科学,也当作“伪科学”一起反。三旋研究者是十分地不赞同,因为他们和中国的命运是前沿科学的前进联系在一起的。
三旋研究者虽然1945年出生在盐亭农村,1949年解放他父亲是个翻身农民,但二战抗日中的对抗和苦难,在这年原子弹爆炸声后的人民胜利,还是提醒这个后来的翻身农民要重视文化的进步。解放前他边干农活,时常抽空边到自家屋旁不远的私塾学堂窗下旁听,有时还主动帮私塾先生干活,居然淘到了一些文化。解放后这位有点文化的翻身农民,由此选为村上的文书。由于积极带头推广政府宣传的农业新技术,还当上全县的劳动模范。正是父辈对文化科学的追求,熏陶了童年的三旋研究者。1958年大跃进区乡也大办初中,成绩并不好三旋研究者才得以进入中学,正是初中学的数、理、化、生课程,使他打开眼界。
由于童年多病,三旋研究者接触到一些中医先生,他们用手号脉和讲脉弦,与他初中学的数、理、化、生比较,他却发现后者更容易懂些。难道中医不是属于自然科学吗?它们共同的基础研究在哪里?大跃进很快转入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大面积饿饭和饿死人的现象在盐亭县农村出现,而“向科学进军”、“超英赶美”、“物质无限可分”、“人多力量大”等口号宣传,也仍然不时在他所在的中学和课堂回响。面对饥寒,分割食物红薯等出现的空洞现象,三旋研究者想到“物质无限可分”这种命题,在空和实的纠缠和交界处,按数学模式表达,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物质无限可分”对单一为空或实的东西,都可以是成立的。但对包含有空与实的环圈类似的东西,分出的“概念”会增加很多。
三旋研究者认为,如果把中医和数、理、化、生两类都归为是“科学”,本质统一也都是藏象论,其研究方法之一都是用的观察现象、模式推理、实验论证等三种手段。区别在于,中医藏象论的模式推理,多用自然全息。而现代自然科学藏象论的模式推理,主要是换为数学计量表达重复验证。后来在大学读书,三旋研究者从拓扑几何约当定理知道,球面与环面是不同伦的。这是链接太昊文化科学、中医内经藏象论、庄子一尺之捶日取其半弦论,到人体经络类似奇点、虫洞、卡-丘空间翻转的前沿量子、基因、弦图、上帝的方程式等科学的合流基础。
因为如果把自旋对称概念,用符号编码的数学计量方法引进环面,就有面旋、体旋和三类线旋等组合的62种不同的自旋状态。但球面,只有面旋、体旋各自正反组合的4种自旋状态。这也是一种群论数学的模式表达。正是这种圈态编码自旋群论数学,被定名为“三旋理论”的。
三旋理论小试牛刀,是结合到类似盖尔曼的夸克分类上,能对全部基本粒子进行编码,成为类似量子色动力学的夸克符号动力学理论。这有什么作用呢?
3、三旋卡西米尔力小试牛刀
在美国的王令隽教授认为,当前物理学的发展应该把焦点放在原子核结构的研究,而不是核子结构的研究。他说原子核结构和核子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把大量的人、财、物都消耗在超过目前人类技术水平所能够达到的核子结构研究上,是不明智。其实王令隽犯了一个方向性错误,当前物理学发展的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正是对核子结构层次以下的研究,缺乏“脑洞打开”。
类似莱昂哈特与何赛灵关于隐形材料,是引导光线是“绕道”还是“吸收”物体的卡西米尔力之争,正是人们在核子结构层次以下,还缺乏量子色动化学卡西米尔力原理的统一认识的结果。2009年在上海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召开的“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会议,我们在大会报告和发表的《弱力能源量子信息与健康》论文提出:弱力能源研究是与强力能源如原子弹、氢弹反应相对的一种核能研究。它将原子核卡西米效应用于弱力能源研究,是把原子核里的质子,按卡西米平板效应的系列化,用于弱力能源研究,解密到量子信息原理。
因为原子核不是一个简单的强力系统,而是在接轨有很多的虚量子起伏。这在原子核内部空间中,再受到外界放入的弱力能源粉反应的“共振”,这是一种比原子核弱力效应大尺度得多的情况,它能够以一种通过同位素质谱仪以及严格的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结果的方式,测量到这类弱力能源反应的起伏。所以变为说研究原子解密弱力能源,跟将原子核卡西米效应用于弱力能源研究一样。
例如,把水中的氧核类比相当于卡西米尔板,因为没有这种板,就没有弱力能源反应或氧基部分子衰变反应。这是把氧基的内部空间类比“真空”,氧核的8个质子构成的立方体,类似形成3对卡西米尔平板效应,或有类似同位素弱力衰变反应的现象。正是这种改变,形成了可观察的弱力能源反应的燃烧现象。
这是因为核理论的发展,要藉助于各种模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与胶子组成。夸克与胶子是由三旋环量子组成的,三旋环量子多元一体构成弦、膜振动。强力和弱力终止于夸克-胶子等离子“真空”层次,夸克-胶子等离子也分强力和弱力。弱力与“真空”、弱力与卡西米尔效应,属于量子色动化学研究。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揭示,构成原子核的核子内部也具有弥散的、不连续的、带电的部分子结构。从夸克模型来看,构成原子核的核子是由3个价夸克及称为海夸克的虚的夸克-反夸克组成。传递核子间相互作用的介子,是由价夸克和价反夸克及海夸克和胶子组成的。那么从这种物质构造的新观点看,核“环境”,对核内核子的夸克和胶子的密度分布有什么影响呢?
如何统一核子的部分子图像和夸克图像?如何处理大尺度时夸克的作用?文献上的组分夸克和流夸克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并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晓。流夸克概念出现在组分夸克之后,且不同于组分夸克。核子结构函数的标度无关性揭示,部分子就是流夸克和胶子的总称。核子中可以激发出无数个流夸克,其中有3个具有组分夸克相同的量子数的,称为价夸克,其余的则称成为海夸克。一般设想组分夸克周围“凝聚”了海夸克和胶子后,形成的准粒子,这种凝聚与量子色动力学真空有关。真空中弱力和强力各自的相互作用衰变,都存在分解与聚合两种虚的类似夸克-反夸克等准粒子生成的变化,这不同于核裂变和核聚变。
三旋理论是用类圈体模型解释的基本粒子的量子、单极子的经验图像和先验图像,夸克和反夸克的禁闭类似圈套圈,在圈内夸克是自由的,夸克和反夸克往两边拉到圈边的时候,最终系统能得到足够多的能量使其夸克禁闭。这里弦论讲的三旋环量子能量子类似圈体,圈套圈并不需要实体圈那样的解套。即三旋环量子如果存在线旋,圈套圈就自然能够耦合起来。即三旋理论比弦论更基本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4、三旋延伸量子色动化学发轫
胶球候选者研究涉及的是胶子。《量子夸克》一书说:“一个由带电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的常规介子,不仅能够通过在带电荷的组分之间交换电子产生电磁相互作用,还能够通过在带色荷的夸克和反夸克之间交换胶子产生强相互作用”。
与强相互作用相比,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属于核外的弱力,只有放射性衰变属于核内的弱力。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是老的普通化学没有预见到的。可见结构信息还不同于交换信息,这就是有些结构信息是不能预成的,虽然在交换信息中,类似灵感信息增值也是不能预成的。但结构信息的不能预成,与灵感信息增值的不能预成,是有先后区别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描述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标准动力学理论,它能够说明轻子对强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异常现象、喷注现象以及夸克的色禁闭问题。在量子电动力学中,电磁作用是荷电粒子之间交换光子而相互作用。
在量子色动力学中,夸克由于带色荷而产生强相互作用,夸克之间交换胶子。与电磁相互作用不同,光子是不带电荷的,而胶子是带色荷的,因此胶子之间还可直接有强相互作用。按照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所有的重子都由3个夸克组成,所有介子都由一对正反夸克组成。为了与泡利不相容原理相一致,重子内部的3个夸克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即夸克内部存在一种新的自由度,夸克分处于该自由度的不同状态,而重子则作为整体并不显示这种内部自由度的性质。
这种情形与颜色的情形十分相似,红、蓝、绿3原色组合为无色,一种颜色和它的互补色组合为无色。因此借用色彩学上的意思,把强子的这种内部自由度称为色自由度,夸克具有色荷,夸克和反夸克的色是互补的,3种不同色荷的夸克组成的重子是无色的,正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也是无色的。但量子色动力学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被完全解决的问题,粒子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处理方案,如手征微扰理论,但其中最直接有效的还是肯尼斯·威尔逊的格点场论。
滞后的核裂变和核聚变理论认为,真实的核裂变就称核分裂,它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但又是专用于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因为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钍等才能发生的核裂变。聚合是一种比表面减小的过程,为放热;分解是一种比表面增大的过程,为吸热。但裂变可不等同于简单的分解,而是一种核化学反应----其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之间都存在两种力,即:核聚引力和核斥推力。当质子电荷数越大,中子也越大时,二者的这两种作用力将越强。
当外加能量达到一定值时,即可越过原子轨道能垒打破这种平衡,使内在的核能释放出来,原子要发生裂变。如铀核的裂变就是由高速的中子撞击所提供的能量,在吸收能量之后,原子能级越过能垒,核斥能量就释放了出来。释放出的核斥能量,远远高于中子的引发能和因比表面增大而吸收的能量,这就是裂变能。而在聚变过程中,因核聚引力释放出了核聚能,同时该过程又是一个比表面减小的过程,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结合热,这就是聚变能高于裂变能的原因。轻原子核的融合与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释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与核裂变能,简称核能。
马成金探到的高倍量水与极少量试剂的这种“燃烧”,也不是像真正油的燃烧,而类似金属镁燃烧,有火星的“喷射”或“喷注”,同时碗里的水变成了水蒸汽。氧化反应是指具有像氧原子的非金属元素与像金属的元素的反应,在反应中,非金属元素将金属元素的电子夺走的过程叫做“氧化”。在化学中,“燃烧”是指较强烈的氧化反应,而不是没有“氧”就不叫氧化反应。所以如钠和氯的反应,就是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另外也不是有碳和氧才叫氧化反应,如氢和氯的反应,生成盐酸,这也叫氧化反应。而原子弹爆炸则是质能原理,不属于化学的电子移动过程,不能用通俗的氧化燃烧解释。但类比取象用“燃烧”,并没有规定不能用。如果马成金的科协实验是氧基衰变,意义比这大。
对马成金的水“燃烧”实验机理,作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假想研究,联想类比它是一只飘荡的红色的风筝,可能有大尺度结构部分子无标度性的作用。这里平常间水中氧原子的氧核,是不能发生裂变的;水中氢原子的氢核,也是不能发生聚变的,就像一本书不能飞到空中一样。如此,也把地球圈看成是一个原子或核子,把地面无风时的天空类比流夸克、海夸克,把天空有风时的气流比作部分子。如此分形式延伸下去,也把一本书看成是一个原子或核子;一本书是由很多张纸页组成的,把这些许多的纸页也同样类比流夸克、海夸克,那么一张的纸页或由纸页做成的一只风筝,也可比作部分子。
风筝飘起来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关键是还需要气流。在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中,这种过程发生概率的散射截面只与一个量有关,这个量是电子传递给粒子的能量和传递给离子的动量之比。而能量低于深度非弹性散射的轻子与核子碰撞实验的散射截面,与传递的能量和动量都有关。比约肯把轻子与核子深度非弹性散射截面的这种特征称为无标度性,并认为无标度性反应出现电子轰击质子时,撞到了其中一些点状结构中的一个。费曼认为这些点状结构就是夸克。这是电子探测到的小尺度区域的质子内部空间。无标度性表现的是夸克相互无关的自由态。而量子电动力学,是标度依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5、马成金-比约肯无标度性实在
把比约肯和费曼的研究,联系类比飘荡起来的风筝这种大尺度结构无标度性,也存在大气传递给风筝的能量和传递给气流的动量之比。这也是只与一个量有关的量。比约肯认为的那个既不具有质量的单位,又不具有能量的单位,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是直接包含在结构函数当中的。比约肯指出,在小尺度空间,能量和光子的波长互相纠缠,结构函数依赖于同入射电子经由光子传递给质子的能量有关。其实,这个小尺度空间的无标度性的无量纲的数,在宏观的大尺度空间也可用“雷诺数”来类比。雷诺数也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它是流体的密度、流体的速度以及问题涉及的某些固有长度的乘积,再除以流体的黏滞度。
雷诺数当然是与风筝飘荡起来的问题有联系的,这种情况与先慢慢地把水龙头打开,让水平滑地流下来;然后继续旋转水龙头,让流得更快,水流就开始扰动。这种从平滑到扰动的跳变过程的变化,就是用雷诺数的量表示的。马成金的水“燃烧”实验,是一种在宏观的大尺度空间可观测到的现象,如果真类似风筝的飘荡起来,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扰动跳变大的的现象,但它们涉及的当然不是雷诺数的流体的密度、流体的速度以及问题涉及的某些固有长度的乘积,再除以流体的黏滞度。而且风筝飘起来和飞机飞起来、导弹飞起来,是三种不同的类型。这里我们只是把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假想机理,对应风筝飘起来的这种类型;反之,它是有条件的,扰动跳变大的飘起,也相对于小尺度空间物质的化学元素、元素内部的核子、核子内部的部分子等的无标度性。那么马成金水“燃烧”实验的结构函数和费曼图,就是我们离不开的话题。
量子电动力学和阿贝尔群是以球量子图像的电子自旋为基础,设想的同位旋,而统一了质子和中子。以此类推,量子色动力学和非阿贝尔群又以量子电动力学同位旋的球量子图像为基础,设想的色荷同位旋,而统一了夸克费米子和胶子玻色子。这里质子和中子的同位旋,夸克费米子和胶子玻色子色荷同位旋,虽说是真实的,但在球量子图像的自旋结构信息上,并不能表现。1959年四川盐亭开始的大饥荒,争吵分吃东西,使他想到时空撕裂,而联系上了环量子图像自旋的结构信息。这是有着面旋、体旋、线旋等三大类62种自旋状态的结构信息,以此对应量子色动力学和非阿贝尔群,就比球量子图像的色荷同位旋更真实。
说穿了这是一种旋束态的量子图像,它可以统一描述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色动力学联系的同位旋。以旋束态的量子图像研究费曼图,如(1)通过交换光子能传递简单的量子电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费曼图;(2)在量子色动力学理论中也存在交换胶子的等价过程的的费曼图;(3)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这种过程还包含夸克颜色的交换费曼图。这三类费曼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类似圈态线旋的剖面图,其交换的相互作用力或衰变产生的虚粒子,也可以看成是加入的旋束态,所以这三类费曼图可以等价于无标度性的旋束态量子隧道图。
考虑到这种量子隧道无标度性量,也类似电子传递给粒子的能量和传递给离子的动量之比;即旋束态量子隧道存在的能量和动量,与对应风筝的飘荡起来的气流,在无风的天空这股气流也可类似看成“风筝隧道”---能量流如隧道,这与波粒二象性中类似费曼说的双缝无限增多,屏就类似成为一个没有屏的“白板”,以及狄拉克说的正电子如负电子海洋中的空穴有类似比喻。把经过处理的类似含有同位素或放射性反应的物质,如上面的无标度性的旋束态量子隧道加进来,仅从这类原理也许可以看出,水分子比人们平时想象的复杂,氧核是比人们平时想象的复杂,弱力能源粉比人们平时想象的复杂。旋束态量子隧道联系量子色动力学中θ参数以拓扑为基础的那一部分,有人说也许它还是一条令人恐怖的幽灵般的密道,如量子隧道。这里又还有瞬子模型,瞬子也不是像电子那样的真实粒子,而类似环量子。量子隧道效应能联系放射性a衰变现象,瞬子通过将一个真空态同另一个具有不同拓扑性质的真空态联系起来,也能产生这种“泄漏”。
1984年马成金盐亭县科协做实验,当时他假称他的药粉剂,是从灌县外地弄来的,这是他想保密。除他在碗里加过一点食盐和碗里的水,以及药粉像着火的镁类似的燃烧和产生白烟外,其他的无从知道更多情况。盐亭县科协主席张应芃先生当时怀疑马成金是否加有放射性的矿物质,所以不让他再表演。
而且有人说,密度大于汞的元素都不能稳定存在,所以有放射性;但裂变不是放射性元素的专利,在一定条件下一切物质元素都可发生核裂变,因此可以用裂变说代替氧化说。如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就是燃烧过程,重金属粉末因与炸药混合,不需要氧气助燃,炸药爆炸产生的足够强的热能,是促使重金属粉爆炸的条件,它在高温下直接产生链式反应,可以使贫铀弹被看成微型核武器。而汞的化合物雷汞,又称雷酸汞,由汞、硝酸、醇混合而成,它溶于热水﹑乙醇和氨水,干燥时受轻微摩擦、撞击或加热就会爆燃。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量子色动化学原理检视新能源
从1984年到2009年召开“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会议前,时间已经过去25年,这时三旋量子色动化学卡西米尔力原理模型已经建立起来,而马成金已经退休了11年。我们去拜访马成金时,他终于解密回忆说出1984年在盐亭县科协做实验用试剂成分,主要有类似硝基苯、苯酚和他说不出名字的像灰颜色的钾化合物等三种东西。我们据此分析,像灰颜色的钾化合物和结合能燃烧喷射或能产生高温的特点,可选这三种:过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氰氧化钾。其中以过氧化钾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它遇水除产生高温外,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再加之其他的两样东西:硝基苯、苯酚,还具有毒性。所以,如果用的是过氧化钾、硝基苯、苯酚与水反应做的实验,就有毒和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是不能随便做的。
而且我们还问他:硝基苯是液体,他在盐亭县科协用的是粉剂,是怎么回事?马成金解释说,他用的硝基苯量很少,其实他是用白糖和盐巴拌过的,所以变成了粉剂。大尺度结构部分子无标度性实在----量子色动化学----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实验,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叫法。利用散射实验反应截面方程(a+ b→c + x)和遍举截面方程(a+ b→c + d),结合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比约肯结构函数等类似方法,运用于大尺度结构部分子无标度性实在的量子色动化学,是假想在常温和弱力作用下,以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使水能燃烧为模型,作类比化学反应的相似探索,也称为量子色动化学结构函数。
如果把这种“反应截面”过程方程写为:(1)A+ X→D;(2)A+ X→D+E。其(1)式中,A代表水分子。X代表称为的“弱力能源粉”或者所谓“可燃炔”,或其他操作的手段及方法;X还表示实验分析者不知道实验者使用方法的化学物质成分,而且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多于一种,即X可以是“打包”的总称。D代表反应或者燃烧后的产物,它的主要是水蒸气,或者再加上二氧化碳CO2。(2)式与(1)式不同,主要是X,是被实验分析者知道实验者使用的化学物质成分;这样的好处是,由于知道X的化学性质,对于能实现的水“燃烧”实验,D除水蒸气外,还可能猜测出生成物的大致范围。对于猜测出的每样物品设置一种检测的仪器,E 就表示实验者可以用遍举的方法,一一设置检测反应或者燃烧后的未知产物,即E类似“遍举截面”识别方法检测清楚的生成物。
1、水能“燃烧”,表示有一个共振峰。这类似当光的能量满足某个原子中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要求时,该原子就将光吸收。典型的散射截面共振峰,是由于吸收光的频率处于或接近共振峰频率造成的。即这里的共振,也是一种能级的对应,是一种量子效应。而量子化,就是要服从量子规则的过程。
2、把水能“燃烧”,看成类似一种喷注,或者喷射,它表示碰撞产物自己生成了发生化学作用的剩余粒子。调整这种共振,也类似琴弦与音叉的共振与调整。如果把音叉比作水,比作(1)式中的A;琴弦比作化学元素周期表,或者弱力能源粉,或“可燃炔”,或其他化合物及操作手段、方法等,再比作(1)式中的X。这能用遍举检测反应的方法,搜索到使水“燃烧”吗?也许许驭和严谷良先生说能。2009年3月初叶眺新把1984年马成金在盐亭县科协做的实验告诉了严谷良先生后,3月7日严谷良从北京专程来绵阳到盐亭看望过马成金。
3、进一步把水对应比作质子、中子,它们都类似处在衰变链的尽头。从讲质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的来说,因为它们不可能在满足各种各样的守恒律的情况下,再经由强相互作用衰变为其他粒子。共振态也是“粒子”,只是寿命短暂。没有粒子加速器,就不能研究共振态。粒子加速器对共振态的理解,在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这里中子也可以衰变为质子,加一个电子和反中微子,平均寿命为15分钟,但通过弱力、电磁作用进行衰变的过程被禁止了。但强相互作用衰变和弱相互作用衰变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别只是弱力作用衰变所需的时间比强力作用衰变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满足一套规则,而弱相互作用满足另一套不同的规则。水的规则,常识禁止通过化学作用发生衰变(包括类似的裂变和聚变),如化学反应没有类似夸克-反夸克对可以由湮灭产生,或类似电子-正电子的湮灭过程。结构函数指类似电子-质子碰撞的反应截面的测量,可以通过位于质子散射中心的能量和动量相对于质子本身的能量和动量的分配方程给出;结构函数本质上描述了质子怎样区别于一个简单的点状粒子。
4、如此对应水“燃烧”的结构函数,如果存在一种量子色动化学是与氧原子的衰变有关的反应,联系许多这类信息都是用衰变率来表示的;衰变率就是衰变可能性,它反过来又联系衰变粒子的“散射截面”。以这种观点,“遍举截面”识别检测化学元素周期表与水“燃烧”的喷注,或者喷射反应,也许金属钾的“散射截面”是最大的。但水“燃烧”制造能源,显然不能全用钾,因为这没有意义----造价太昂贵。钾只能类似化学振荡用的催化剂,但它又不类似催化剂;它必然要消耗一部分,如要求它的消耗是水量的千分之一以上。
5、如果把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实验对应于与粒子结构有关的夸克模型的夸克,众所周知的三种所谓的价夸克的知识,并不完整。因为从它们并不能得出结构函数的测量形式,就像众所周知的普通化学反应知识,并不能得出测量形式一样。测量结构函数,并尝试用量子色动化学理论来解释这类测量结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例如这三种价夸克的实际情况是通过胶子相互作用;现在已经在实际中观测到,这些胶子反过来又能够生成夸克-反夸克。根据这种图像或观点,核子中的夸克处在翻腾的胶子和夸克-反夸克海中。又如由粲夸克和底夸克组成的粒子都特别重,它们衰变为较轻粒子的可能性很大,并且衰变也十分复杂,有几十种不同的衰变途径;仅底介子家族,总共就有大约1000种衰变模式。
6、我们的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水“燃烧”实验机理的假想,也许是科学中的反常态,那么再对比一些其他的科学反常态,为什么它们能成立?例如传统认为不能观察到单个夸克,现却发现了单个夸克。2009年3月4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刊登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在粒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了单个顶夸克的产生。但每200亿次质子-反质子碰撞中才能观察到一次。那么做水“燃烧”的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实验,是否也类似在“200亿次实验中才能观察到一次”呢?传统认为卡西米尔力只是吸引力,现却发现也有斥力。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某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但美国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卡帕索教授等发现,如果将一个表面镀金的微型球和一块硅板模拟两个平行平板,在非常微小的距离内,二者的表面被认为是几乎平行的,于此将二者浸入无色油状液体溴苯的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并且可以通过测量两者距离变动时微型球的偏转,测量卡西米尔斥力。那么在水“燃烧”的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实验中,如果把氧核的8个质子,看成是构成立方体的类似形成的3对卡西米尔效应的平板,甚至还加有类似液体溴苯的“催化剂”,这3对卡西米尔效应的平板,是否也会产生卡西米尔斥力,帮助氧核基部分子衰变呢?
7、这里所谓“氧基”是指氧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其他类同。这里类似传统认为不能造永动机,现却造出了“永动机”。一般利用磁力产生电力,需要令磁铁在线圈附近运动,让磁场不断发生变化。而东京大学教授田中雅明等被电子能像小磁铁一样运动的特性即电子自旋所吸引,使用超微技术制造了一种新元件,元件中有镓、砷和锰等材料制成的微小磁铁颗粒。这种磁铁颗粒只能让拥有特定自旋方向的电子出入。把新元件放入相当于较强永久磁铁的磁场中,观测到发电元件产生了21毫伏的电压,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电子自旋发电。这项“永动机”技术,他们认为,改良磁铁的制作方法,有望应用于磁传感器或用来为超小型电子器械制造电源。那么在水“燃烧”的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实验中,其电子自旋交换光子传递的弱相互作用,等价的无标度性的旋束态量子隧道,是否也会产生这项“永动机”技术的效应呢?
传统认为冰在纳米尺度上的平面结构为六边形,现却发现了五边形。以卡拉斯科为首的英国伦敦纳米研究中心和德国弗里茨•哈贝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光滑的铜表面对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观测,并进行了大量计算,最终确定冰在纳米尺度上有五边形的平面结构。这对在人工造云、降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实正六边形变五边形很简单,就是一分为二。那么这种打破常规的发现,是否也可启示有水“燃烧” 一分为二的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的非常规呢?传统认为没有冷聚变,现却又闹有冷聚变。2009年美国化学学会年度会议上,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科学家宣布在实验室证实了冷聚变。冷聚变的理论假设是,在相对低温(甚至常温)下进行的对氚核进行电解的核聚变反应,分子被融进氮气内,释放一个高能中子。1989年弗莱许曼和庞斯提出这一“假设”,宣称在电解槽内获得了冷聚变,但其他科学家的实验无法重复探测到释放出来的中子。这次是美国圣地亚哥海军空间和海洋作战部队系统指挥中心的帕梅拉•莫希伯斯,她使用了一个由镍和金的合金组成的特定的塑料探测器CR-39,将其插入一个氯化钯和氚的混合物中,这个探测器能捕捉和追踪高能中子。因为该塑料探测器捕捉到了许多微小的距离很近的小坑,莫希伯斯认为这是中子存在的确凿证据,证明室温下可以出现聚变反应。那么这种打破常规的冷聚变在(1)式A+ X→D中的发现,是否X只是电解和用钯作的阴极,就能实现水“燃烧”?
9、在这种假设的“渐近自由”图像成立的情况下,氧基质子数量是8,从自然数而不是素数的可分解和组合来看,也是有数十种之多。如7+1→8;6+1+1→8;6+2→8;……等等。类似把如:钾→(氧+2H))+(氧+H));碳→(氧+2H));水(H2O)→甲烷(CH4)……等等,也加进来,量子色动化学搜寻测量显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式(1)A+ X→D中,由于X既没有限制添加的化学物质的数量,也没有限制各种添加的化学物质的剂量,X可以是柴油或汽油,做成油水乳化剂或叫“油包水”的混合物,由于油的数量多,水少,燃烧是可能的。X也可以电解、高温,更可以是煤碳。例如把X联系“煤变油”----固体煤变成液体燃料已经成功,当然这纯粹是一种普通化学反应,而不是属于量子色动化学反应。煤直接液化,X主要是煤和氢气;加氢反应的X也还需要在催化剂和循环溶剂的作用下才能实现。这项技术有的国家已完成日处理5000吨煤的液化示范厂设计。
10、已经成功的煤的间接液化,X是先将煤气化,生产出原料气,经净化后再进行合成反应,生成油。用式(2)A+ X→D+E 表达,A不是用水,而是水蒸气+空气或氧气,即是气化剂A;X的第一步是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A,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合成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X的第二步是进行催化反应。有一种催化剂,其中就含有钾,它的化学成分为钾、铁、硅、铜。让合成气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烃类或液态的烃类的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其主要所得产物E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这个过程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综合以上情况:A是水蒸气+空气的气化剂。X是“打包”的(煤+氢+氧+钾+铁+硅+铜)。E是(汽油+柴油+石蜡烃)。这是属于较高温度下的普通化学反应。由于微生物或细菌能通过酶的作用,也能把无机物或有机物变化为“油”,这是一种常温的、较微观的作用,其机理目前并不完全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从卡西米尔平板正方形到超导
隐形材料是引导光线绕过物体,还是“吸收”会破坏“绕道”的卡西米尔力的何赛灵和莱昂哈特之争,与量子色动化学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就在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形状结构的微观小尺度的区别上。这里科学藏象论的数学计量模式能说明。因为前面说的马成金用类似过氧化钾、硝基苯、苯酚,与过量水反应产生的钾、氧、碳、氢基“部分子”衰变“燃烧”实验,说明的大尺度结构部分子无标度性实在的量子色动化学,只在偏重说明卡西米尔平板效应需要的量子波动起伏如何在量子色动力学层次的“真空”形成的,并没有实在联系到“化学”问题。  
1、众所周知,从普通的化学反应到核化学反应,都是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的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可分和不可分的变化来决定的。但即使把质子和中子等粒子都看成是“平等的人”,但类似社会结构中领导和其他成员,在结构的代表性上是不同的。卡西米尔力之争“细节”做到原子核,如果质子数不是一个简单的强力系统,而是有很多起伏,那么在原子核内部空间的弱力“共振”,也能够以一种通过同位素质谱仪以及严格的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结果的方式,测量到这类弱力能源反应的起伏。因此,类似水等的分子式不变,也就能把“氧核”包含的相当于卡西米尔力平板的“量子色动几何”科学“细节”设计出来。
这就是,如果氧基的内部空间类似“真空”,氧核的8个质子构成的立方体,类似形成3对卡西米尔平板效应,这种“量子色动几何”效应是元素周期表中其他任何元素原子的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的“自然数”不能比拟的。这其中的平面几何道理是:形成一个最简单的平面需要3个点和4个点,即3个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4个点构成一个正方形平面。卡西米尔效应需要两片平行的平板,三角形平板就需要6个点,这类似碳基。正方形平板就需要8个点,这类似氧基。
如果把这些“点”看成是“质子数”,6个质子虽然比8个质子用得少,但比较量子卡西米尔力效应,8个质子点的立方体是上下、左右、前后,可平行形成3对卡西米尔平板效应,即它是不论方位的。而6个质子点的三角形连接的五面立体,只有一对平板是平行的。同理,16个质子点的超立方体,也是上下、左右、前后对称包含小立方体在内的“超”大立方体,又是可平行形成3对卡西米尔平板效应。所以量子色动几何“细节”以“8”为基数,在16项中,可设计了11种“量子色动化学”生成元“细节”:即把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原子的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相应减去“8”,或“8”的倍数,剩下的数字凡是大于“8”的,又减去“8”,形成以“8”分层级的“卡西米尔元素周期表”膜世界,由此产生氧核、碳核、钾核及其变体等张乾二式多面体的量子色动化学能源器。
这其中还有一项几何原理:一个正方形可外接一个圆的边线;一个正立方体可外接一个圆球面的边线。在这种正方形外接的圆边线的4个中点,或正立方体外接的圆球面边线的6个中点,它们又是两两对称的。即所有从814这些数目的点,在圆线或圆球面上作自旋,它们不会发生碰撞。由此,如果把化学元素的原子里的原子核结构,也看成类似原子的电子饶核运行的行星轨道模型,那么从814这些数目点的质子数的化学元素的原子,都可以与一个正立方体及其球面模型对应。对于特定的类似“15”这个数目点,它可以分出“6”这个数目点,单独形成有两个三角形平板对称的5面体,来实现卡西米尔力平板效应。其余剩下的“9”这个数目点,同前的构造一样。这种构造可以全息类比人类社会集体的集团组织,原子核里的质子数目,类似有职务担当的领导,而中子与质子的不同,只是没有职务担当。所以中子结构里面的夸克、胶子,是可以参加到原子核里“真空”作的量子波动起伏“游戏”的,而加强质子结构的量子卡西米尔力效应。正是有这种几何结构,就有量子色动化学的内源性和外源性之分。
2、卡西米尔效应平板的几何形状结构,联系物质微观小尺度几何形状的化学效应变化,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的情况下,可用少量化学能直接引导出外源性量子色动化学能,这类似张乾二院士等出版的《多面体分子轨道》、《休克尔矩阵图形方法》等专著,介绍的类似同分异构现象的研究。张乾二院士以他提出的“共变基向量定理”,讨论构造具有σ、π、δ等特征的多面体分子轨道、杂化轨道和定域分子轨道,从八面体、立方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等正多面体入手,寻找正多面体群变换系数的一般公式,在多面体中划分标准三角形,判断分子轨道成键性质。如张乾二配制的过饱和的酒石酸钾钠溶液实验,由于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不停地自转,培养出来的晶面有棱有角、晶莹剔透。张乾二思考能否用初等数学的几何、三角来解析分子结构的化学问题?
他发现苯环、苄基、三苯甲基等环状共轭分子的轨道系数,是以环的中轴线左右对称或反对称。张乾二把一些图形比较复杂的分子,环归环、链归链,划分成几个分子碎片,将各种图形的共轭分子归类:直链、分叉链、单环、双环、多聠环、稠环……找到了轨道系数的规律,再寻找轨道能级的规律。同分异构现象又称同分异构体,指在化学中有着相同分子式的分子,各原子间的化学键也常常是相同的,但是原子的排列却有着不同的“结构式”。那么在唐孝威院士等实验证明探测不到粒子物理大统一理论所预言的质子衰变后,“量子色动几何”的科学“游戏”,是可以不改变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类似张乾二“共变基向量定理”3D4D打印式地是释放化学能到核能的相似热能的化学量子能。例如,2012年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光谱设备记录到的球状闪电,因能够识别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而发现球状闪电中包含铁、硅、钙与土壤主要成分相同。这难道不可以说是土壤元素的量子色动化学外源性,被雷暴引出所导致的吗?
3.、伟大的进步来源于伟大的“脑洞大开”。量子色动化学又分费米子色动化学和玻色子色动化学,道理是,费米子,不能在同时同状态同位置共存,把它称为“排斥粒子”,那么把它组织起来和没有组织,两者是不同的。同理,玻色子,允许多个玻色子粒子占有同一种状态,把它称为“不排斥粒子”,那么把它组织起来与没有组织,两者也是不同的。如果说原子核中质子形成以“8”分层级的“卡西米尔元素周期表”,看作是组织起来的费米子色动化学,那么类似中科大李传锋教授小组2009年以来,实验实现八光子纠缠态,这个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成果,也可以说是组织起来的玻色子色动化学。
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实现,和量子网络的构成,必须借助于量子中继器,而量子存储器是量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器件之一,是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基本量子信息过程的必需元件。量子存储单元是构成量子中继器的核心,实现光子携带信息在存储单元中的存储与释放是实现中继功能的关键。能否实现编码于高维空间光子的量子存储,是提高量子通信效率、构建基于高维中继器的远距离量子通信系统和量子网络的关键。同时量子存储器还可用来实现量子中继,以解决远程量子通信中的信息损耗问题,以及用于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
这是李传锋小组利用两块1.4毫米厚的掺钕钒酸钇晶体,分别处理光的两种正交偏振态,同时把一片特殊设计的光学元件(波片)置于两块晶体之间,来实现这两种偏振态的互换。整个量子存储器就像一片很小的“三明治”,紧凑而稳定,扩展和集成都十分方便。但这种“三明治”类似平板结构不是在利用卡西米尔力效应,也许这和量子色动力学与计算机符号动力学数理逻辑编程的量子色动语言学,有类似的性质区分。八光子纠缠态是用来作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的,中科大李传锋、郭光灿、潘建伟等,都在领导研究量子态隐形传输,完成八方量子通讯复杂性量子关联、量子纠缠与突变可以不被环境所破坏及突然死亡和再生的包括基于稀土掺杂晶体的固态量子存储,实现对单光子偏振态的高保真度固态量子存储和多功能量子存储器。这里八光子纠缠玻色子化学与费米子色动化学的电子信息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有相似性。即量子色动化学的八光子纠缠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与量子色动化学的“8”质子卡西米尔力元量子外源性,也有关联。  
4、但李传锋、郭光灿、潘建伟等的光子纠缠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和何赛灵、黄雯、敖献煜和莱昂哈特等的变换光学“吸收”或“绕道”设计的隐形材料,涉及与类似氧核的8个质子,构成的立方体形成3对卡西米尔力平板效应的正方形结构形状不同,还有类似圆形平板结构形状的卡西米尔力,这主要是从孤子演示链模型,考虑所起的类似量子色动化学和量子引力的作用。
卡西米尔力效应的两个平行平板,类似能隙。在能隙平板内外,基态和激发态之间存在能量差,是卡西米尔力产生的必要条件。正方形或其他多边形,可以是顶点数来区别描述;而圆形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点,也可以看成是多个点。但对原子核里结构来说,其实正方形和圆形是针对核子的不同“身份”有分工的。正方形主要针对质子形成卡西米尔力元素周期表结构,起作内源性裂变、聚变等核反应和衰变放射性反应。圆形主要针对原子核里除开质子以外所有粒子,包括夸克、反夸克、虚夸克;胶子、反胶子、虚胶子等“真空”量子波动起伏的实粒子、虚粒子。它们不但支持着核子们的内源性反应,而且起作外源性量子信息态隐形传输;实数类的引力作用;虚数类的暗信息,其中也还包括引力等作用。以上的圆形主要是形成类似双螺旋的双链结构,其中更注重的是形成的双链,经过编码能产生类似量子孤波传动的双链结构,这是不分实粒子、虚粒子都参与其中的。
这种结构在当代前沿科学研究中,多命名为“毛球”或“弦星”。但实粒子、虚粒子构成的单链结构也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中,是早在法拉第和麦克斯韦时期就提出来的,叫做“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这种类似圈套圈的结构。而用两个圆形平板来构造卡西米尔力效应,上下平行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而以眼睛脸面作为视角,两个竖立的平行圆面,可分前、后与左、右两对情况。这种前后与左右两对卡西米尔效应,在外源性量子传输的整个孤子演示链中的作用看似不大,但在原子核中,要组装编码这种孤子演示链,它的作用还是重要的。因为由于量子三旋的线旋,能使两个圆圈自然耦合起来,在这过程中,它参与进来,使要编码组合的单个圆圈,增添了顺序复杂化的概率,而产生形成为类似双螺旋的双链结构。
5、这里先说孤子演示链与双螺旋方程。在标准模型中,微观为1/2自旋的费米子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用任何实物模具,都很难演示。
而量子三旋孤子链确能模拟,是何道理?孤子链起源于三旋理论的扩容,这是循着由环圈耦合组成链这条思路,要模拟机械孤波滚动就需要以两条单链耦合为基础,用大小相同的类似穿钥匙用的铁圆圈10至更多个制作。即让两列链圈依次对应相交,在链条垂直时,段与段圈之间有上下之分,同段同级的两个圈面可以近乎平行重合;而上下不同级段的圈面也可以相互垂直,且上下两圈面垂直的交线与其过圆心的连线可重合。这种情况称为正交。且因一个铁圈的转动为半角度,要平整又顺当,相交是有严格编码要求的。这样可以把两根圈链耦合起来,挪动“弱轴主流”冠链圈,在垂直的时候,从“弱矢量流”顶链圈开始就会产生机械孤波滚动。我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圈链也称为孤子演示链,或孤子链。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子链类似编时几何学的仿射联络,具体做法是,两列圈链的耦合编码,由于链圈与链圈上下之间的正交,出现左右、前后两种共轭的编码。以圈子与圈子一对一的套接设为1,大于或小于一对一的套接设为0,孤子演示链的编码从上往下的结构是:①弱轴主流领圈00;②左10,右11;③前01,后10;④左01;右10;⑤前10,后01;⑥左10,右01;⑦前01,后10;⑧左01,右10……该共轭编码,只要让第②层的右圈变为弱矢量流领圈,即让原弱轴主流领圈自由落下,就会发生孤波滚动;反之恢复原先的领圈地位,即让后者自由落下,也要发生孤波。这种滚动不是弱轴主流领圈真正落下,而是圈套之间传递着一种信息、能量和相位,构成类似螺旋状的搅龙轨迹。因此具有类似贝克隆变换的表达式,
这是一种类似SG(正弦--戈登)方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描述。
这种SG方程有正负扭状孤立子解,分别叫正扭和反扭。三旋理论最先把孤子链与DNA双螺旋结构相对应,它的左右、前后双共轭编码,对应DNA中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等四种碱基的TACG必定配对的编码。因此发现孤子链不仅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中存在的孤波现象,而且还揭示了自然界共轭无处不在。只是人们还没有把共轭与双共轭和多共轭联系起来,没有把双共轭和多共轭与编码联系起来,没有把共轭编码及其强弱与孤波以及四种相互作用和贝克隆变换、SG方程等深层次现象及现代数学联系起来。
这里可举例一种对卡西米尔力参与的量子孤子链传动的双链模型结构的应用,例如,超导量子信息传输元件的制造,类似将两块不具有磁性的绝缘体如一薄层铝酸镧放置在另一薄层钛酸锶上,相遇的接口层粘合在一起既有磁性又有超导性,这里我们把两个绝缘的薄层看成类似卡西米尔效应的两个平行的平板。而类似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多层薄膜叠加,是否也可以看成多个卡西米尔效应平板对呢?由于接口层相遇得再紧的平板之间也有空穴,如果比喻为超导能隙;而一个薄膜有两面,它们之间没有空穴,但也可以形成赝能隙。能隙和赝能隙里的真空空穴是如何产生超导现象的呢?几何纲领和量子纲领之间虽同为实体,但量子起伏的产生和湮灭,却颠覆了几何图像原有的变化概念。
如量子真空起伏的正负虚粒子对的产生和吸收,以及同位旋概念的膺电子交换,电子的真空极化或元激发,或能级跃迁,而出现的虚粒子包括虚电子-正电子对介质的产生和湮灭过程、虚发射和再吸收等被称为的鬼场(ghost field)、鬼态(ghost states)的现象,这里一是可以把产生的众多超导电子库柏对,看成类似的等离体子集体激发。二是可以把电子库柏对从横向耦合,转换看成是纵向集体模,再与卡西米尔效应平板联系看作是把长程库仑力包括在内的相互作用,那么能隙和赝能隙存在的超导现象,也含有量子隐形传输的意味。能隙和赝能隙卡西米尔效应平板之间的量子真空空穴,对映超导或隐形传输的量子传输巡行,能量从哪里来?难道超导性和隐形传输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吗?
这里,一是BCS理论认为,在超导体中由于电子和晶格振动(声子)的相互作用所提供的吸引力胜过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作用,从而使具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能量和自旋的两个电子形成了束缚的电子对。这里即使认为电子对类似一个小环圈及面旋,而像飞去来器模具,声子和库仑排斥作用力都集中在“飞去来器”上能被“散射”,成为在晶格中超导孤波式的流动;但仅用这种“飞去来器”的孤波解释也还是不够的。 因此这种缺失,需要把它们的量子卡西米尔效应平板之间的量子真空、空穴,和时空的自然弱力相互作用联系起来,解释超导或隐形传输存在的自然能源。如量子鬼场、鬼态的现象,联系原子和原子核层次存在的真空量子介质的性质,类似具有普遍规范耦合的矢量介子,如π介子的自然弱力相互作用与电子-正电子对介质的产生和湮灭过程、虚发射和再吸收等现象。如果使用孤子链模具模拟鬼场、鬼态、鬼圈、鬼顶点、鬼自由度等量子性质,还不是量子世界真实面目的忠实描述,那么为把所有理论实际存在物,就可使用孤子链模具来模拟,以当作是为经济描述观测到的现象的相似构造。
超导体是一个可捉摸的“上帝”。它神奇到好似有违反科学常识的“反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它作为是一种实空间材料,却具有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的奇特的性质。这与量子真空具有奇特超导的性质差不多。要演示这类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的孤子链就类似拉格朗日函数的粒子的集体坐标表示式,又类似矩阵;三旋环圈则类似矩阵元。而三旋是纯动量坐标的模拟,类似哈密顿量函数。把三旋动量旋球看成彭罗斯扭量球,孤子链就类似扭量球的傅里叶展开式。实际三旋和孤子链也类似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具体模拟可针对不同对象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用正弦-戈登方程描述类似拓扑性的扭结孤子和反扭结孤子传播的孤子演示链,它的每个圈子体旋是为1/2的自旋,可对应粒子系统的费米子和反费米子,其玻色子可采用一个费米子-反费米子对划段的形式出现。
卡西米尔平板效应的这种超导性质,也类似量子隧道隐形传输效应,两者都可以用费曼图表示的量子电动力学的光子对电荷响应的三个基本图示来说明,特别是该图示中的“全虚拟过程” 图示:在两个电子之间交换虚光子,或在一个电子圈图之间交换虚光子,在虚光子的力线中间又可以产生电子圈图。这种虚光子的力线可以间开有多条,而虚光子的一条力线中间产生的电子圈图也可以间开有多个,这类似有孤子演示链的一些元素把它们完整地联系起来。如量子色动几何的立方体和超立方体,能对应高温超导体中的氧元素,从卡西米尔效应的平板联系的真空量子起伏、量子涨落,可推导氧元素外源性量子色动力学效应。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庞小峰-彭罗斯的数学精微之别
    归根结底,人的智力来自环境的自然、自然现象、自然工具,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及自相互作用。这与人类智力使用自制的模型、模具、实验演示,和用数学方法描述,随之而来产生的精细之别有关。由此出现的学术派别和产生抗争,也带来了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成都电子科大的庞小峰教授1994年出版的《非线性量子力学理论》专著,涉及非线性量子力学孤波模型,他说是要“扳倒”薛定谔的线性量子力学。庞小峰说,线性量子力学仅在非线性作用等于0的特殊情况下才正确,而真实的物理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根源和机理,首先是粒子间固有的相互作用和自相互作用的机理。其次是介质的非线性效应产生的自聚焦机理。三是粒子和背景场相互作用的自陷机理。
庞小峰说他不能把孤子演示链作为一种模型去解决一些问题,恰恰说明他并没有看到他的水孤波模型,并不是很直观地能反映固有的相互作用和自相互作用,而这恰恰是孤子演示链能给于补充的。线性波在很多媒介中都有色散特性。色散效应类似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不同频率的光。即光的色散需要介质(三棱镜),其介质称为色散需要介质。但这一点恰恰是类圈体自旋模型能自备的。如一个类圈体作对称自旋能产生三类62种自旋态。而由类圈体双链编码组装的孤子演示链,也能反映固有的相互作用和自相互作用。孤子演示链也能说明非线性初始微扰对粒子的局域和孤子运动特性的影响。首先来看自相互作用。色散的本质是波包的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使波动或微观粒子衰减和坍塌。庞小峰的方程是除存在有色散动能项外,还存在非相互作用,它能抑制和抵消色散的衰减效应,从而使微观粒子变成一个稳定的和局域的孤子,而具有明显的粒子性。这在庞小峰的水槽模具中,需要两种信号发生器来模拟,很不直观。所以庞小峰要举不是薛定谔波包圆圈式的平面波的海水中的水波运动观察来阐述。这里的孤立波实际类似水墙,当一列水波接近海岸时,它的形状会逐渐从正弦截面变成三角截面,最终变成运动速度极快的尖峰截面。即当接近海岸时,随时间的增加,这种非线性作用使波的前端变得越来越陡,导致畸变乃至破坏,其本质也类似于色散效应,但它的机理和变化规律与先前水波不同。因为这种非线性作用造成的倒塌现象,可使波的色散效应受到抑制;两者的叠加可使波变成KdV方程而具有一个稳定的孤立波。这些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为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可知,此时的有效势是一个双阱势,它提供了两个基,可通过自相互作用力、自聚集、自聚焦及自陷等机制,使波局域为一个孤子而处于稳定状态。从上面自相互作用可以看出,孤波产生机制的大海,是水潮、海岸和潮汐力浑然一体,比模具水槽孤波的模拟,更具有直观的说服力。这不但说明自相互作用具有普适性,更说明自然现象或真实的实验,及至它的数学方程描述,也要比水槽模具的模拟更真实。所以庞小峰攻击攻击薛定谔的波包色散效应,核心不在数学而在模具的缺陷。因为薛定谔方程中本身就有外势项,而薛定谔的波包模具却难以把它分为两部分。爱因斯坦也是如此,狭义相对论方程中的负数开平方他主张放弃,而反相人士却硬要用实数“超光速”模具解读。对广义相对论方程中的引力,爱因斯坦用橡皮膜模具解读为时空弯曲,搞弦论者也有补充要用弦星、毛球、葫芦吊等类带线的模具解读引力。
    1、脑洞大开说量子毛球与葫芦吊
从庞加莱猜想看转座子与毛球及圈模型,庞加莱猜想要证明的是一个单连通的、封闭的3维流形是否同胚于3维球面?它抽象出的流形、同胚、封闭、连通等图像,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其隐含在连通、连续变换背后更重要的,是拓扑类型的区别。例如有科学家研究弦在黑洞内可能具有的具体排列方式,发现弦总是会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些非常松软的大弦。再计算了几个由弦构成的黑洞的整体物理图像,发现这种由大弦构成的黑洞与传统理论中的视界一样大,这实际上将意味着过去把黑洞描述为中间有一个黑点的圆洞是错误的。按照新的认识,他们把这种黑洞称为“毛球”或者“弦星”。在毛球模型中,视界是一群蓬松的弦,没有截然分明的边界,其毛球图像,实际是与牛顿的引力计算等价的。
其次,毛球抛开传统观点----视界是一个完全确定的界限;按照毛球的描绘不存在什么奇点,这意味着信息可以储存在弦中,并在向外发射的霍金辐射中留下印记。但这只是第一层意思,即把基本粒子看作弦圈,由于存在线旋,它们就可以组成弦链;这仅一种类别的弦线,即仅是单链或单线。很多的单线可以星体类似毛球,或者很长的单链可以组装成葫芦吊,类似作手动循环牵引和作移动重物起吊作用的链条。
第二层意思是,把卡西米尔平板效应的吸引和缩紧力作用,联系移植到泰勒桶和泰勒球模型中,会极大地丰富和发挥人类脑洞的智力,而使各种自然科学的规律、定律、定理、数学方程之间的互联互通,而得到和谐统一。例如,把泰勒桶看出是一对卡西米尔力平板做成的桶状,泰勒球看出是一对卡西米尔力平板做成的空心圆球状,再引申到量子力学场论、量子色动力学场论中。由于在这种泰勒桶和泰勒球的一对卡西米尔力平板之内及之外,都有虚、实粒子波动效应,一种情况,是形成绕流桶、桶绕流和绕琉球、球绕流的场效应。其次是,对应具体的自然现象如地球,那么地球内部本身可以看成一级卡西米尔力平板泰勒球,而地球地面和外太空电离层夹着地球大气圈层,又可以看成一级卡西米尔力平板泰勒球。这种类似有内外三层的卡西米尔力平板,所以无论地球外面的大气层电磁场、外太空的电离层,还是地球内部板块、岩浆等能量的释放,都会产生内外相互作用和自相互作用的影响。第三种情况,是把前面葫芦吊、孤子链似的卡西米尔力的吸引紧缩效应,引进到这种类似有内外三层的卡西米尔力平板的地球泰勒桶或泰勒球模型,解释万有引力、量子信息隐形传输等现象,那么和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里奇张量的收缩效应,也是等量齐观的。正是于此,广义相对论方程和弦论等方程,也可互联互通,如把其中的张量作各自的情况代入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脑洞大开说量子引力信息与暗信息
庞小峰为非线性量子力学诞生辩护,举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世纪争论,实质也是模具争论。那么粒子的自相互作用和固有的非线性特性的定义是什么呢?庞小峰说:在一个由多粒子或多体组成的系统中,粒子之间或粒子与另一物体之间总是存在相互作用,一旦一粒子受外界影响而发生状态变化时,也影响到其他粒子。当其他粒子运动状态变化时,则此粒子也将受到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常称为粒子间的自相互作用。专业学者是用量子场论方法研究,如哈密顿算符、耦合系数、费米子-反费米子对、泡利矩阵等工具,但物理模具、数学模型仍需其他实体模具补充来解读,因此双链式的孤子演示链得以出场。因为这种单个圈双链编码浑然一体的模具,模拟孤子运动,自然且必然地引入自相互作用和固有的非线性的特性。其次,孤子演示链的重力模拟的是相互作用场理论中粒子的自能。庞小峰说:后者在量子和经典场理论中都存在,故它是一个固有的持久的相互作用。但在量子场论中,孤子演示链其实是扮演费曼图的虚拟过程的自相互作用的模具角色,也许庞小峰等很多学者都没有想到。
主要原因是,我们讲它与基因双螺旋相似的实在结构过多,围绕费曼图讲它的虚拟结构很少。陈蜀乔教授说他的真空场论和弦理论,跑动耦合常数描述两个电子等的相互作用,是可以分为初态粒子与末态粒子,及其它们之间的中间过程的。但庞小峰却换成另一种好似相反的说法,他说,把粒子的相互作用分成初始无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和最后无相互作用的作用过程是不成立的,孤立系统的概念是无意义的。例如,由于虚跃迁的存在,对于一个单一电子来讲,它连续地同自身的电磁场经历了多次相互作用,从而使自己感受到自相互作用和持久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这些虚过程的自相互作用由费曼图描述。在量子统计物理中,这些过程可用一般的微扰理论来计算。在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借助于介子的中间玻色场来传播和调节,这些过程中的共同成分是它们产生和消灭了一个中间成分,其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这些固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会使微观粒子具有一些经典粒子的特性,对应的粒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正好就是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但这些被广泛研究过的费曼图和动力学方程并没有人给出模具演示,而孤子演示链魔幻般的孤子运动,正好能给予相应的模拟。因为这类双链编码结构的圈子,除开头和结尾可对应初态粒子与末态粒子外,中间并没有圈子迁移运动,模拟传播和调节的只类似中间玻色子或费米子场的信息和能量,如其多项式流型等类的可通过虚核子-反核子态的产生而出现π相互作用。这里再联系用葫芦吊等类“带线”的模具解读引力,这种“带线”实际是用孤子演示链来阐述的。在里奇(Ricci)张量中,因不管平移或圆周运动,两个物体中当一个物体有被绕着的物体作圆周运动时,被绕物体整体体积有同时协变向内产生加速类似的向心力的收缩或缩并、缩约作用。如果这作圆周运动的物体类似航天飞机或太空飞船,它这种小个体的东西,怎能对被绕的巨大的星球整体,同时施加里奇张量的收缩力的作用呢?这也许类似葫芦吊有时与吊装的巨大物体之间的关系,葫芦吊仅是起的外力的信息的传输作用。这里的里奇张量的机制仅是用“葫芦吊”来作一点不恰当的类比。再说孤子演示链,也还缘于德布罗意1926年为解释电子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提出粒子与粒子之间有一种位置和动量耦合的假设。特别是1927年他提出的“双重解理论”,认为量子力学方程解除有薛定谔波表示的概率意义外,还有一类是具有“奇点”的u波。而所谓奇点在微分几何中,是指环面的拓扑类型。这实质是个圈态理论,而类圈体的三旋符合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既不是波由粒子组成,也不是粒子由波组成的物理图像,具有定域意义和粒子特性。即使到20世纪50年代,德布罗意认为u波满足确定的非线性方程,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方程,且对多粒子体系和单粒子的S波态的描述有困难,也无实验支持。但由此我们联系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描述电磁波传播,是单链双色圈(变化电场、变化磁场圈)的模具,启发我们把目光转向双链三旋聚色圈的孤子演示链探寻,发现描述粒子的薛定谔方程或海森堡方程或拉格朗日-欧拉方程或哈密顿方程等数学描述,正可定量用于孤子演示链或类圈体。反之这些方程也符合孤子演示链把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的象征打包思考的特点。由此能用来探讨暗信息类似的量子引力,能超越四维时空去传播。以及信息在生物体细胞内的传播。如:A、从陈蜀乔到庞小峰的非线性理论都强调,微观粒子不论处于相干态还是压缩态的单量子、双量子、电-声子耦合系统,其坐标和动量之间最小测不准关系不会因运动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关系只与普朗克量子常数相关。这类似同一孤子演示链的圈子半径不变,能象征模拟。B、如前面已讲过的,孤子演示链中的每个圈子体旋是为1/2的自旋,可对应粒子系统的费米子和反费米子;重离子晶格自局域及氢键链中出现的扭结与反扭结结构的扭结孤子对。C、在有机分子中的激子激发,由于相邻肽群之间存在偶极-偶极矩相互作用,如果这些肽群是周期分布和等距离分布,会产生共振,引起能量沿分子链传播。孤子演示链能模拟。如庞小峰教授就把一些孤子数学方程及其求解方法,运用到了有机分子的乙酰苯胺、蛋白质分子、分子晶体结构、氢键结构等常操作领域,D、这里,孤子演示链能表现质子的孤子态传递,既可以离子缺陷开始,也可以键缺陷开始。即缺陷运动必须通过质子跳跃,这个“跨越者”有既能跨过键内势垒,也能跨过键间势垒的特点。E、在多粒子的凝聚态物质中,当电子限制在一维金属链中时,其系统的费米面由两个平行的平面组成;电子密度波的形成是一个周期性的无衰减的孤子。孤子演示链能模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3、数学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精微之别在数学中,张量是矢量的延伸和扩展,但这仅是一般的常识。之所以我们说广义相对论方程和弦论等方程可以互联互通,是因为在复杂量子力场中,如果把张量联系微积分运用,特别是深入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会出现很复杂的情况;再联系到具体的自然现象和工程实际,就更复杂。因此使得对专业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人群,也分化出现分层的情况,就更不说一般的人了。不是深入下去学习的人,很难体会其中的奥秘,这也是反相反量反中医的人特别多的原因。因为数学自身内部的运算,是普世性的,既有目前已知的自然规律,还有未发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而具体的实验、实践,始终是本地性的。理论和实践的互联互通始终是在前沿部分进行着的比拼和竞争,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庞小峰和彭罗斯之别的数学精微之处,例如,联系微观的孤子演示链研究卡西米尔力效应,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是注意的,这就是韦尔(Weyl)张量和里奇(Ricci张量。无论信息还是暗信息的传输,都要涉及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两种基本的过程。隐形材料是引导光线绕过物体,还是“吸收”,也要涉及这两种基本的过程。对韦尔张量和里奇张量作严格区别,是彭罗斯在《皇帝新脑》等书中作的重要贡献,在庞小峰等专业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中,很难看到有研究。韦尔张量彭罗斯的定义是:不管平移或曲线运动,体积效果仍与直线距离平移运动作用一样。这说的是两个物体只在一维定域路径有作用点,韦尔曲率对应保持体积不变的形变,只存在类似拉长或压扁的潮汐或量子涨落引力效应。
里奇张量:只针对圆周运动,在两个物体中当一个物体有被绕着的物体作圆周运动时,该物体整体体积有同时协变向内产生加速类似的向心力的收缩或缩并、缩约作用。这是里奇曲率在全域或多维路径存在体积减少的引力效应。
杨振宁院士也算天才,他读中学时能从加速度的方向在时时变化,就严格地区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后来他到美国搞出量子规范场理论,与这种天赋有关。但很可惜,他只深入到直线运动与韦尔张量及虚数点内空间有关,没有能像彭罗斯那样,举一反三想到圆周运动及自旋与里奇张量及虚数点内空间有联系。他搞处的规范场理论“杨振宁范式”,韦尔张量对应不可积因子。
这是20世纪初韦尔发现微分学强调的连续性,但在做积分学的运算时,可微的间断,在逻辑推理上仍然始终存在。韦尔就把这段虚位移叫作“不可积因子”,由此形成了“规范场”概念,后被杨振宁推广发展成为一大门类的标准规范场粒子物理学。即夸克、轻子和玻色子等标准模型粒子,可用此编码解决。但彭罗斯却挑战说,存在物体整体同时协变的体积减少的里奇张量效应,引出类似里奇流的时间熵流效应的最终出现,必然证明有一种量子信息隐形传输的点内空间超光速现象的存在。即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和罗森等提出的EPR效应的存在,是可以从里奇张量现象证明的。这与彭罗斯比杨振宁、庞小峰、杨本洛等物理学家的数学功底深有关。彭罗斯由此搞出的扭量数学,也比玻姆只把EPR效应的解决,模糊称为“隐秩序”成功。当然杨振宁造就的规范场标准模型、量子范式也是值得普及推广的,同时也取得了众多的诺贝尔科学奖成果。
但这之后杨振宁在前沿科学的弦论面前停步了,没有从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本质区分,联系厘清量子态球面与环面的拓扑之分,掌握微分流形、约当定理等“超弦”与“超圈”之分类的数学分析,为联系掌握韦尔张量与里奇张量之分的高深数学厘清道路。杨振宁只把其中韦尔张量中的不可积因子虚数可对应电磁场数学,厘清了量子规范场数学。杨振宁只差一步再对应自旋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与里奇张量整体收缩效应的联系,厘清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与点内空间虚数超光速的联系,还可从量子回采普通科学,厘清直线运动与空间、圆周运动与时间的联系等。1985年三旋研究者在湖南省主办的《自然信息》杂志第3期发表《隐秩序和全息论》,是受钱学森院士教导研究玻姆隐秩序的成果。
这是用陀螺仪的方向在运动中可以保持不变来说明爱因斯坦的EPR效应,也可以避开超光速问题。即把两个全等的陀螺仪,在校正好的纠缠后分离。因它们的方向在运动中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测得其中一个的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个的方向。再把陀螺仪的自旋性质引进到量子三旋的机制中,那么无论量子纠缠的定域性和全域性,只要测得其中一个的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个的方向。因为研究1935年爱因斯坦等提出的定域性EPR效应,可发现它的精髓是用操作出现的物理不变性,在等价物理的定域性,以说明定域实在性是可分离的。
虽然玻姆用“整体性与隐秩序”数学,采用量子“隐变量” 既可代替爱因斯坦的定域性纠缠“幽灵”中的超光速,又可说明玻尔的因有操作联系的传输,但玻姆并没有阐明定域“隐变量”与微观操作产生超光速传输的物理机制。到2012年三旋研究者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对物理学的新认识》的论文,因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以及正物质与正能量在宇宙中的分布比例的形成机制,而搞清楚了圆周运动与超光速联系的数学-物理机制、
这是从里奇张量数学中揭示出来: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虽然两者都是匀速运动,但本质是不同的。这就是加速度会产生力效应。匀速圆周运动由于方向处处在变,所以存在加速度。这叫做向心加速度。与此会产生整体向内的收缩或缩并、缩约作用。彭罗斯说里奇张量针对圆周运动,被绕物体整体体积有同时向内收缩的引力效应,对应里奇曲率,从被绕着物体及作圆周运动物体的半径与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严格定量计算出产生超光速联系的圆周运动半径。
这种产生超光速联系,因为和物体之间没有自旋或圆周运动类型的纠缠,没有关系,由此可以推断,宏观物体之间的可分离性,或定域性,是由于宏观物体的半径都小于光速距离,而只有星球级别的物体自旋或圆周运动类型的纠缠,才能产生定域性或全域性的量子纠缠点内空间式超光速的引力隐形传输。
但同理,按比例引申到微观级别,可证明在微观领域的粒子之间的自旋或圆周运动类型,也能产生量子态纠缠类似的定域性或全域性的点内空间式超光速的信息隐形传输。其实宏观星球级别的隐形传输,也还是通过这种微观的机制在起作用,这类似微积分一样。这种隐蔽,可以再回过头来检查克劳泽用孪态光子的偏振实验和阿斯珀克特升级版的克劳泽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其中他们所用的孪态光子,或者纠缠电子或其他粒子,即使以偏振类似为主,但这类光子、电子或其他粒子都存在内禀的自旋性,所以他们作的对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操作,实际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自旋或圆周运动类型的量子态纠缠分不开的。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可以反过来再检查克劳泽和阿斯珀克特的实验,采用的量子理论所预言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的实际概率数值。因为这是采用陀螺仪的自旋方向不变的性质,被引进到量子三旋机制的对照检查中,所特别关心知道的克劳泽和阿斯珀克特类似孪态光子的偏振实验,需要通过相当复杂的计算才能求出实际概率的数值。这一点恰恰是在检查孪态光子从纠缠的出发点,因分离后,两者与出发点的距离不对等时,其自旋的波形曲线的偏差,与考不考虑粒子之间的自旋或圆周运动类型的偏差是有联系的,即使它们之间很微妙。
其实对于量子、意识的统一定义,可以说是物质时间空间集成、耦合、整合、叠加、网络、纠缠、沟通、通连、关联、联系的组装与操作的间断显现。人类只能在已证实的实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去寻求一些进一步的认识或猜想。而到底是否是进了一步,除了要完善理论构造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待新的关键性实验事实的出现。例如郭光灿院士等认为是实数超光速,我们认为是虚数超光速,是微观里奇张量机制产生的点内空间传输效应。所以贝尔、克劳泽和阿斯珀克特对贝尔不等式的研究,以及实验证明玻尔全域性操作联系的说法是对的,但这并不就等于证明了量子纠缠全域性的超光速的存在,因为他们并没有阐明其实验操作与超光速联系的物理机制。其次,蔡林格的实验虽然证明了量子纠缠和超光速的存在,但蔡林格的实验并不是对贝尔不等式研究的直接检验,也没有说明纠缠隐形传输是实数还是虚数超光速。
到此结束评说何赛灵和莱昂哈特之争,从以上可以看出隐形材料是引导光线绕过物体,还是“吸收”会破坏“绕道”,都与卡西米尔力的深层次物理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3关注杨本洛教授进展现象
前苏联传达的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的“自然辩证法”作为批判武器,反对国际科学主流认可的观察、数学、实验的科学藏象论方法,这实质是二战后冷战的遗产。“以俄为师”,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国家批判西方科学的潮流,由来很久,但这并不是列宁一贯的方针。反相反量反中医只是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抗争文化现象,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列宁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变为实践,成功地实现社会主义可以先在一个国家掌握到政权。
所以列宁把“物质第一性”是放在要掌握政权的第一革命要务上的,由此列宁灵活运用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把批判西方科学分为两个层次:在十月革命前,还没有掌握到政权,列宁批判横跨19、20世纪的科学大师庞加莱(彭加勒)的“约定论”数学科普名著,是为了提高工农兵革命的战斗力。但在十月革命夺权斗争胜利后,列宁立马打击“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派”,说明批判西方有用的基础研究已经过时。实际斯大林重视从西方引进科技人才,坚持沙皇以来传统的“数学治国”,所以苏联能从十月革命起,到形成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影响巨大。
西方科学潮流如庞加莱的基础研究,是从1915年开始被引入中国,庞加莱的拓扑学等数学开始成为中国数学家关注的对象。但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庞加莱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几乎陷入停滞。建国后庞加莱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拓扑学等领域的开拓性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但随着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庞加莱的学术思想也遭到株连,传播再次陷入低谷。文革结束后,庞加莱在数学、天体力学、相对论等领域的学术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这其中的曲折,与我国曾主动加入俄国红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惜巨大牺牲地保卫这一阵营有关。但从1960年代中苏公开决裂,到19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转型,说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二战后逐步建立并完善的国际社会新秩序和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而不是列宁和斯大林“十月革命”后开创的“红色恐怖”,能完整解决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的难题。21世纪发生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的“自媒体”时代,用互联网手段交流比在杂志上发表更方便。而继承“自然辩证法”的批判武器,仍带有俄国十月革命遗产“通赢通吃”的雾霾。
科技实践,是对如何实现资本和劳动的利益平衡作出的一种选择。看待阶级斗争,既有俄国红色的社会主义的视角,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视角。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经济。这里的前提是马克思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承认科学家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谈剩余价值,是要争夺从高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劳动的报酬给劳动群体在说话。
科技社会主义是把劳动群体当作出发点,有意识地鼓励资本为民众多创造就业机会,最终的落脚点是劳动群体的福祉。仅从过程来看,科技社会主义是一种选择,科技资本主义也是一种选择。科技资本主义为劳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劳动为科技资本主义增值提供可能,这都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所以科技资本主义是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客观上而不是主观上为大众消费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科技资本主义跟科技社会主义只有到了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两者的区别才明显。
科技社会主义是对内的一种政治诉求,而不是对外的一种政治诉求。事实上今天在世界各国,科技资本主义逻辑中也含有科技社会主义因素,科技社会主义逻辑中也含有科技资本主义因素。坚持科技社会主义就一定要跟科技资本主义对立吗?上世纪50至70年代我们就是这样做的,这是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一种曲解。跟国际科学主流认可的观察、数学、实验的科学藏象论方法对抗,过去使中国失去了与美苏冷战保持距离。在中国的改革开放30多年获得实践证明之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不一定要跟科技资本主义对抗。我们反美,是因美国竭力反对共产党在各国的革命。但政治上的反美,不一定非要在科学上就反国际科学主流认可的观察、数学、实验的科学藏象论方法。如果将科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改造旧世界”的目标,那么类似杨本洛把批判作为抗争文化就不可避免。对抗就必然要遭自闭。
事实不是这样的吗?观察艰苦又长期,数学繁难又抽象,实验花钱又严格,几乎把大多数的普通公众、没有机遇的科技工作者和国家,分层排斥在当代高精尖的前沿科学科研创新的门外;被推戴有“科技社会主义”特征的批判的手段,就简单得多。由此的“众怒”,把几千年一贯制的国际科学主流认可的观察、数学、实验的科学藏象论方法,就被当成“科技资本主义”来痛打。实际并不存在普世性的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原则的科学方法论。把它说成是自然辩证法,这也仅是一种因人而异向公众宣传的科普方法。如果硬要把它说成当代科学,就只不过像索卡尔曝光说的是“诈书、诈文”罢了,这无补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础研究无论对“科技资本主义”还是“科技社会主义”,都是一种艰苦、繁难长期的工作、例如,为了表达三旋理论的数学公式,这可不是闹着玩,我们曾联系过流体力学经典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但要结合此方程做出一个简单的数学算例和实验支持也很难。为了弄懂三旋与流面的三元流的数学方法,1998年我们曾到浙江大学出版社去买所需的书,出版社的同志是在书库房里才找到。
由此我们关注杨本洛的进展。由于在基层工作,没有搞科研的条件,也缺图书资料,我们只能业余时间跑图书馆。在21世纪初我们看到杨本洛在上海《科学世界》杂志上发表的许多文章,都是谈用“无歧义的科学语言”,对质点力学、电磁场理论、相对论物理、量子力学的错误作“革命性、颠覆性和挑战性”的批判,内心感到杨本洛可能在浪费资源。到2006年杨本洛教授献给从事物理学、数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工作者,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150多万字的《量子力学形式逻辑与物质基础探析》三大册书的出版,还是全部谈他的自然科学必须遵循他独断的“物质第一性”和“ 逻辑自洽性”两个基本原则,以此危言耸听指责经典量子力学从未按他的意义求解过“第一性原理”;指责经典电磁场理论若干数学推导失误,相关数学基础尚未解决,才导致完全悖谬的“相对论”出现,而量子力学也是经典电动力学逻辑紊乱的必然;数学基础大量逻辑悖论的存在纯属自欺,“现代微分几何”的整个现代数学真实处于“自否定”危机之中,等等,使他的基础研究无真正实质性的数学进展。
我们终于忍不住了。“无歧义的科学语言”不是“语言游戏”,我们赞同学术交流“数学语言”比较好,“物理学语言”难以作到,“哲学语言”更加难以作到。因此我们给杨本洛教授多次写信,还写了《杨本洛形式本体论解读》一文,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归到开初与吴望一先生合作研究的流体力学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数学上,用求解具体的模型、模具说话。但杨本洛只停留在建立与宏观物质“球”粒子本质保持一致的理想化物质模型,并以这个不同的物质模型作为基础,构建不同的恰当“形式”表述系统,这是不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评杨本洛科学本原与方法逻辑
任何原始的科学创新都具有一定的本地性,相反,任何对国际主流认可了的真正的重大原始科学创新的无情批判,往往是拿普世性哲理说事。这与两次世界大战遗留下的雾霾有关。但对外或对内的战争,能让国家富强吗?
实际战争的胜败,垫底的还是要看国内人民在原始科科技创新上,有没有的积淀持久的贡献。《2014世界科技排名》的芬兰、瑞典、荷兰、丹麦、瑞士、挪威、比利时等7个北欧小国,是如此,二战打败的德国、日本经济能翻身,也是如此。二战打胜之一的苏联,能做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与美帝打冷战,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前,从1726年沙皇开始,如请欧洲数学之王的瑞士人欧拉到俄国传播现代科学,至死也没有让其归国,就造就了传统。
现在来讨论杨本洛教授几十年一直的宣称:针对任何一个能够真正纳入“自然科学”领域以内的命题,使用无歧义“科学语言”和“逻辑分析、逻辑批判”的工具,努力展开符合于“公开、公平、公正”准则的学术争论、学术批判。
但杨本洛教授实际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公开、公平、公正”准则?
因为“公约”实际是一个起码的准则。但杨本洛与我们的根本差异是,他不断反对“约定论”。他把“公理化体系”作为“约定论”的例子,认为这是杜撰的种种约定。难道欧几里得几何公理化体系的命题在平面上,大家不能做出来吗?正是欧几里得几何公理化体系有这种确定性的“公约”,欧几里得几何才发展出多种非欧几何。这也说明把“公理化体系”作为“约定论”,才好符合于“公开、公平、公正”准则地开展学术争论、学术批判。
相反,自然科学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和“逻辑自洽性”原则却不能够符合于“公开、公平、公正”准则地开展学术争论、学术批判。因为“公约”和“公理化体系----约定论”之间,是有相通的地方的。杨本洛不是说:“针对自然科学体系中任何可靠的陈述,我所认同并竭力倡导的‘公众性’特征”吗?按杨本洛的意思,“公约”是“公众”的约定。而且杨本洛说:“自己所做之中最后能够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原则上需要视作是大家都能同样做出来的东西”。这都是对的。但杨本洛强调的“公约”恰恰是他自己的“私约”。
因为杨本洛是居然要代表“公众”宣布:自然科学必须建基于“实体论”之上之逻辑必然,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又只是“逻辑自洽性”原则之逻辑必然。但这能成立吗?首先在科学上,“物质”基于“实体”只是相对性的,即有“实体”的“物质”,也有非“实体”的“物质”,如有0质量的物质,和有连仪器也看不见的暗物质。既然没有物质确定性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准则,那么“物质第一性”原则,及其物质的“逻辑自洽性”原则之逻辑必然,只能是子虚乌有,只能是个悖论。
其次“物质第一性”概念是列宁站在哲学高度提出来的,列宁正确,是因为哲学是有阶级性的,因此列宁这是明确宣布,他不是讲对世界各国公民的“公众性”特征的“公约”,而是专为无产阶级夺权斗争服务的“公约”。列宁这是站在革命策略的战略和战术的高度,指挥政治方向。在十月革命夺权斗争胜利后,列宁立马打击“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派”,保住了无产阶级自然科学的发展,这说明列宁是英明和头脑清醒的。实际斯大林也重视科学家,如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卡皮查,即使是一个沙皇将军的儿子,他191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1年赴英国留学,后在那里生活了14年,工作于卢瑟福实验室,在低温物理学领域中做出根本性的发现和发明,被选为英国皇学会会员,到1978年卡皮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斯大林为了得到他,1934年卡皮查被应邀回国讲学,苏联政府将他留在国内,并向英国购回卡皮查在剑桥大学的实验设备,苏联政府还专门为他成立了物理问题研究所,使他能够在国内继续从事低温领域的研究。
反观杨本洛教授的绵阳来访,他是否也是要作一个“中国的索卡尔”呢?是否也是来“曝光”这些年他出版的那些书是“诈书”呢?虽然所有这些书,都是从正面阐述他坚持的两个“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原则的科学观。
如他书中的“捍卫索卡尔崇尚的基本科学精神”、“ 支撑索卡尔素朴唯物主义的基本依据”、 “重申自然科学研究必须严格遵守‘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基本原则”等众多篇章,杨本洛教授都类似在围绕20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科学本原”以及“科学方法论”等基本命题,与“索卡尔诈文”相呼应。如他说,自己建构科学的本原,只能是那个独立于人类“主观意志”而“自存”的物质世界,相应呈现的一种“公众性”的特征。但他的这“公众性”,不过是只包括了支持他反相反量的领导、学术同行、出版社和杂志的编辑、报刊主编和记者。杨本洛教授在坚守自然科学的“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原则方面是有名的,他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如《经典热力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探讨》、《流体运动经典分析》、《理论流体力学的逻辑自洽化分析》、《自然哲学基础分析》、《湍流及理论流体力学的理性重构》、《自然科学体系梳理》、《量子力学形式逻辑与物质基础探析》(三册)、《两类“相对论”形式逻辑分析》等书。但事实并不如他所批判的那样简单,例如:
七大世界数学千年难题之一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称N-S方程。这是一组描述像液体和空气这样的流体物质的方程,是目前为止尚未被完全解决的方程。这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非常困难和复杂,目前只有在某些十分简单的流动问题上,能求得也只有大约一百多个特解的精确解,所以是最复杂的方程之一。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简化方程而得到近似解。例如当雷诺数为Re1时,绕流物体边界层外粘性力是远小于惯性力,方程中粘性项可以忽略,N-S方程可简化为理想流动中的欧拉方程。而在边界层内,N-S方程又可简化为边界层方程,等等。在计算机问世和迅速发展以后,N-S方程的数值求解有了很大的发展。2009年《应用数学季刊》发表有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晓平,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2010年南京林业大学数学教授樊继山,在可压缩等熵N-S方程、不可压缩非等熵N-S方程等方面也有出色的研究。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野平,报告N-S方程的适定性和渐近行为的研究有进展。但也仅如此。
杨本洛说他能解N-S方程,有“诈” 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一书,介绍1994年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诈文,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其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诈文,没有能力识别出作者有意识捏造出来的一些常识性科学错误,也没能识别出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识捏造的“联系”,一致通过把它发表,引起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一书的“前言”说,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对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客观真理与实验证据等认识论价值,强调政治权力的规则,把科学变成一种权力,一种靠金钱运转的游戏,一种服务于其赞助者的手段。在其中科学家堕落了,堕落为争权夺利的政客。索卡尔作为一位在政治上持左派倾向的物理学家,感到左翼思潮一直是和科学结盟,他的诈文的目的是要把左派从相对主义思潮中解放出来。索卡尔是在受到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与数学家莱维特的《高级迷信》(1994)一书激励下写成这篇诈文的。《高级迷信》一书勇敢地暴露了后现代知识分子的皇帝的新装,在读了本书后,索卡尔为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泛滥而感到震惊和不安,于是决定撰写这篇诈文。
但就在《社会文本》准备发表他的文章的同时,索卡尔就着手准备对自己的诈文进行曝光的工作。索卡尔诈文曝光后,传播媒介一般把矛头指向《社会文本》副主编罗斯,这主要是由于对“索卡尔诈文”的大部分最初的编辑工作,是由罗斯完成的。罗斯和索卡尔都是纽约大学的教授,他们的办公室在同一个校园里,然而,他们在空间上的近距离仿佛与他们在学术观点上的巨大差异毫无联系。纽约大学的物理系在美国并不出名,而罗斯在美国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影响却很大,他领导着一个资金来源十分丰富的美国研究计划,大有一种作为大众明星教授之势。可以说,正是罗斯的威望帮助了索卡尔的诈文在读者中广泛传播。结果在诈文发表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大众语言》上就披露了此事,这就是索卡尔再发表的文章:《曝光: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随后在世界索卡尔事件被广泛地在传播媒介头版报道,被称之为“一场恶作剧”、“胡说”、“废话”等。学术界的大多数人站在索卡尔一边,认为这也是他们自己的反对学术界中蒙昧和虚伪,或政治假象的斗争;另一些人认为这是右翼知识分子对科学的社会批评表现出来的不信任,或者说是科学家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出来的误解。
联系杨本洛教授是把他的“科学方法论”、 独立于人类“主观意志”而“自存”的物质世界及“公众性”等三项,等价于普遍性、世界性的科学普世性。相反他又把国际科学界主流对久经实践检验已认可的科技成果和它的代表人物,等价于他说的是“科学偶像崇拜”、横行无忌的“约定论、公理化假设、辩护论”。如果杨本洛教授是把后者的这些“智慧人类”、“旧有知识”、“逻辑必然”,看成是本土性、地域性的科学本地性,那他说对了。我们和杨本洛教授之间的认识论也能统一起来。由此他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等价于他的“科学本原”,他的“逻辑自洽性原则”等价于他的“科学方法论”, 而且“科学本原”、“逻辑自洽” 也能逻辑必然地推论出是属于科学本地性的东西。这就是一切科学普世性的东西最先都是出自本土性、地域性的科学本地性,它们是久经实践检验认可后才被筛选变成普世性的。这种普世性类似“肥料”,而科学本地性类似“树木”,我们说普世性可以转化本地性,一是说它类似可以“复制”、“3D打印”,二是说它类似肥料可以促进树木生长。而这片“树木”中,只有算是遗传变异属于再科学创新的,才有可能进入普世性行列。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2. 从泰勒桶到宇宙结构数理传奇
以上平行宇宙、多宇宙模型还可以结合泰勒桶、泰勒球、卡西米尔平板、特斯拉量子泛旋磁球电动机等模型的联系来研究。“三旋动画视频”可把“三旋动画”推广到“泰勒桶”变形“泰勒球”。从“泰勒球”联系三旋理论对类圈体的三旋定义:面旋——类圈体绕垂直于圈面的中心轴线旋转;体旋——类圈体绕圈面内的任一轴线旋转;线旋——类圈体绕体内环圈中心线的旋转,这与湍流研究联系的“球绕流”、“ 绕流球”有同工异曲之妙。
泰勒桶是指两个水桶套在一起,两桶之间充满流体,一个桶转一个桶不转。但如果说只有内筒的转速,大于外筒转速时,才能有泰勒桶现象;而外筒转速大于内筒转速时,不会形成泰勒桶现象,这也不确切。这只能说明其中的流体需要“搅拌”。桶的高度大于桶的半径很多的泰勒桶,外表看像一根圆柱,称为“泰勒涡柱”。这种同心圆柱旋转套筒内的环隙纵截面上,有类似泰勒涡的涡存在,可导致压力在径向和轴向都有波动。这里径向压力的波动正是里奇张量效应,而轴向压力的波动,如果还能产生传播移动现象,情况要复杂一些,因为它的传动既含有有韦尔张量作用的效应,也含有里奇张量作用的效应。如果把这种“泰勒涡柱”流动称为“里奇流”,可联想全封闭的“泰勒球”。该球是指两个球套在一起,两球之间充满流体,一个球转一个球不转的情况。
泰勒桶由于两个桶之间,能形成螺旋环流,可定义一旋成环状层流;二旋成不规则圈状层流;三旋成蛇圈状层流。但从严格的数学自旋定义看,“泰勒桶”、“泰勒球”和“ 绕流球”不是完整的理想的自旋。这不要紧,因为一般人对“自旋”、“自转”、“转动”的语义的理解分别不大。三旋理论通过拓扑学、微分几何与微分流形等数学,第一次对“自旋”、“自转”、“转动”作了规范和定义。但没有读过《三旋理论初探》一书的人,可能对“泰勒桶” 之间的流体的“旋”和“转”,是不作区别的。“泰勒球”的“层转”、“圈转”和“蛇转”综合为“球绕流”,把类圈体三旋定义推广到“泰勒桶”、“泰勒球”和“ 绕流球”,可以运用到气象学、航天航空学、电机学里面去。因为地球的大气层,就夹在地面和太空之间。而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其电磁场量子也有类似。
例如在电机学中,一是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其上面的绕组线路制作,可近似联系“泰勒桶”、“泰勒球”和“ 绕流球”。二是转子和定子的绕组线路中的电流或感生电流,与磁场磁力线之间的缠结,也可近似联系其“层转”、“圈转”和“蛇转”的图像。在气象学中,大气环流、风雨雷电、云雾冰雪的“层转”、“圈转”和“蛇转”,可近似联系“泰勒桶”、“泰勒球”和“ 绕流球” 的图像。在航天航空学中,飞机、宇宙飞船以及各种高空飞行器,可近似联系“泰勒桶”、“泰勒球”和“ 绕流球” 的“层转”、“圈转”和“蛇转” 的图像。在光纤通讯中,光谱是环量子三旋的自旋排列组合的变化,由能级跃迁体现出来的。即环量子三旋也类似扭量球、泰勒球、绕流球。等等。
由此还可以把“泰勒桶”引进到21世纪量子弦学的研究。在《求衡论》一书中,根据庞加莱猜想的变换和共形变换,如果把真空和时空的整体规范变换,产生的“开弦”和“闭弦”对应的球与环,称为第一类规范变换。那么庞加莱猜想定域规范变换,“开弦”产生的“杆线弦”及“试管弦”,“闭弦”产生的“管线弦”及“套管弦”,就称为第二类规范变换。
说“套管弦”类似“泰勒桶”、“泰勒涡柱”的形态结构,是因闭弦环面一端内外两处边,沿封闭线不是向自身内部而是分别向外部一个方向的定域对称扩散,变成类似“试管弦”管中还有一根套着的管子。此管子可以两端相通,但如试管弦也有极性。杆线弦和管线弦则没有极性。四种弦的直径也可以在普朗克尺度的数量级范围,而且也可以使它的整个长度与直径比类似一根纤维。1992年有科学家将编织概念引入圈量子引力,表示编织的这些态,在微观很小尺度上具有聚合物的类似结构。从“开弦”和“闭弦”引出的“杆线弦”及“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作纤维看,是能够把诸环编织构成一个3维网络,或者作成布一样的编织态的。所以无论是宇宙弦还是量子弦,它们无处不在,类似夸克海、海夸克、色荷云,成为21世纪的新以太论。
以上泰勒桶、里奇流以及弦论第二类规范变换等数学,可以更准确、精细、全面地来研究弦论与基本粒子及其超伴子、暗物质、暗能量等的统一。
a)“泰勒桶”说明物质和能量类似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桶、流体、搅拌棒。因流体要装桶或要流动,以杆线弦及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等4种结构对应,杆线弦是全封闭。只有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等3种符合,占75%。可射影约73%的暗能量。剩下25%的杆线弦,如果射影约27%的物质,说明杆线弦射影的是搅拌棒和流体。这使弦论和暗能量、暗物质及显物质有了联系。
b)因为这和以黎曼切口轨形拓扑的25种卡-丘空间模型,编码对应的25种基本粒子也不矛盾了。道理是这25种轨形拓扑是全封闭的,只可射影基本粒子的“超伴子”或场粒子。同时轨形拓扑的“超伴子”也可射影流体,是装入泰勒桶的,这让各类基本粒子,与其超伴子,既能分开,又是合而为一,也解答了欧洲对撞实验为什么找不到超伴子。而基本粒子作为显物质,还需要配上适当的搅拌棒才完善,所以用搅拌棒来筛选占约27%物质中的显物质和暗物质成为可能。
c)因为只用杆线弦射影搅拌棒,会有争议,即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也可参与其竞争。所以4种参选每种只占约6.8%,这是接近占4.4%的重子和轻子物质的上限。说明宇宙要造的显物质,其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都达到三高才能胜出。那么桶与搅拌棒的配合,有多少种组合呢?哪种组合才是合格的呢?以里奇张量和里奇流的结合结构域要求的计算表明,只有套管弦配杆线弦的结合结构域合格,才能射影占4.4%的重子和轻子物质。因为泰勒桶指的是能形成泰勒涡柱。涡柱代表的圈套圈,既可对应“麦(麦克斯韦)学”的电磁波链,又可对应“薛(薛定谔)学”的波函数线性与非线性的孤波链。套管弦的中空部分,正对应波圈中空的“缩并”。
d)而其他能作容器的只有试管弦,再各配杆线弦、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作搅拌棒的组合,但它们中被淘汰原因,还有如:大试管弦中配小试管弦,类似大桶中放小桶,有类似液体浮力对小桶排斥一样,是不稳定结构,使它们的得分大打折扣。其次试管弦中配套管弦也类似。反过来看套管弦的环隙中,配试管弦或管线弦,或套管弦的组合,被淘汰,还有环隙本身尺寸就小,作为搅拌棒不能比杆线弦做得更小,因此容易卡壳,使它们的得分大打折扣。实际以上细分的组合共是8种,每种入选也只占约3.4%,这是接近占4.4%的重子和轻子物质的下限。如果放宽条件,只对试管弦配试管弦、套管弦配套管弦这两种同类的组合,以违反类似泡利不相容原理为由作淘汰,就只有6种,每种入选只占约4.5%;与占4.4%的重子和轻子物质的误差只0.1%。
这正合符现代宇宙学测量获总质量(100%)≌重子和轻子(4.4%)+热暗物质(2%)+冷暗物质(20%)+暗能量(73%)。即整个宇宙中物质占27%左右,暗能量占73%左右。而在这27%的物质中,暗物质占22%,重子和轻子物质占4.4%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4弗里德曼范式中走出的朗道范式
当年文革卷全国,学校的图书馆都封了,只有武钢图书馆还在开放。冬天里风雪交加,为了查阅资料,我们不怕要顶风冒雪走上67里路。正是这些努力,使我们知道能成功解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数学方程的,除施瓦西、弗里德曼外,只有卡路扎和克林的第五维微小圈解,德西特的静态时空度规演化宇宙模型解,克尔的旋转黑洞边界模型解,惠勒和德威特的宇宙波函数解,哥德尔的不断旋转宇宙方程解等为数不多的人。杨本洛、王令隽、张操、梅晓春、沈致远、黄志洵、范良藻等教授能进入这个世界的行列吗?其实杨本洛教授不学弗里德曼范式,去挑战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的建树,也可参考一下弗里德曼的同胞朗道(19081968)的范式。朗道也独立提出过雷查德利方程,而他的助手栗弗席兹等前苏联科学家,先认为雷查德利方程不会出现奇点,后来也善于向国外同行承认解方程有错。
这类朗道的战友和学生也是继承了前辈弗里德曼范式,才成为杰出理论物理学家的。他应用弗里德曼范式从事固体理论、低温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及量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创立的第二种相变理论,阐明了相变和物体对称性之间的深刻联系。1941年他又创立了液态氦的超流动性理论,预言了第二超声波的存在,特别是液态氦的研究有卓越贡献,因而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读过朗道等编著的《场论》一书的人,也许知道朗道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解读,沿袭的是弗里德曼数学范式方法,而不是类似杨本洛教授身在数理形式本体论,心在人文形式本体论的类似《量子力学形式逻辑与物质基础探析》的范式方法。
正是有弗里德曼范式不怕误解恩格斯和列宁的自然哲学语言的批判冲击在先、朗道(19081968)的范式继后,前苏联和俄罗斯从1904年至今,共有18人获诺贝尔奖,物理、化学领域就有12人获奖的原因之一。而我国没有抵挡住这股冲击。例如,元数学和元物理学作为纯科学从经典物理学标准模型到量子规范场论标准模型,已发展到宇宙学大爆炸标准模型和弦、环量子全息超对称标准模型,在我国院士级科学家中也没有得到大致的统一,而更弗里德曼范式化、朗道范式化。相对论不是不可以批评,即使维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当今一些著名科学家,对相对论的局限性是有非常明确的批评的。例如,霍金和彭罗斯就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接近“点内空间”的时候就会失效。
这是从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方程求解作出的。霍金提出的“虚时间”也就是从“点内空间”出发的。杨本洛教授提出的“物质原则”是有待商榷的。杨本洛教授的“物质原则”只是停留在一种“球量子”,这是和从爱因斯坦到霍金和彭罗斯的“物质原则”是球量子,仍然是一致的。 但球量子与球量子之争,环量子与球量子之争,环量子与环量子之争,是今天的数理形式本体论标准模型之争。流体力学中,类似流体流场的一个涡旋运动,缩影反映在一个“点”上,这个“点”数学上就成了“曲点”,在物理学上就成了“环量子”。但“精通”流体力学杨本洛并没有弄明白,这也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其中一类解的模型模具唯象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基础研究本土卷入百年战争
    高温超导晶格形态与方形机制的“标度无关性”,目前在社会上,能理解这种三旋理论数学的人仍很少。1987年我们在四川绵阳盐亭县科协工作,而当时还绵阳师专教数学的徐道义教授,因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与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C.S.Berger,G.Ladas,及钱学森、宋健等人提出的公开问题,被选为中共绵阳市市委委员,很有名气。中共绵阳市市委委员中的盐亭县有人向他报告这个情况,徐道义教授给予了支持。他把我们写好的论文《基本粒子到超导的物元分析》,由他推荐,在《绵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上发表了。徐道义是我国一个奋斗不止的数学家,出生基层,1948年生于四川潼南县。由于文革耽误,1975年他才以工农兵学员的现实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数学系,分配到绵阳师专工作的。据他讲,在南充师院和1981-1982年在华中师大数学系进修中,他一人独自做完了很多国外高等数学习题书上的全部习题。
这使我们想到苏联数学家斯米尔诺夫18871974)的著作的5卷本共11册的《高等数学教程》,这个荣获了斯大林奖金,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1952-1979年共印刷了16次的大学教材。它的数学习题集的繁难,我们没有敢动它,所以还停留在山下。而徐道义教授走完了这条路,他攀上了高峰。1987年他破格晋升为教授,198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巴蜀十年青年群英”称号。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调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1997年调到四川大学数学系工作,现为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从1988年以来,徐道义教授已五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由于其学术地位与影响,两度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资助,到其世界大会(匈牙利1984,旧金山1996)报告研究结果。第12届国际科学计算大会(巴黎1988)还资助他到会和作“泛函微分系统稳定性分析”分会的主席。1999年他应邀在美国奥兰多召开的“微分方程与非线性力学国际学术会”作45分钟邀请报告。同时,还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瑞典、匈牙利、南斯拉夫、新加坡、泰国、罗马尼亚等国的著名高校进行合作研究,出席国际会议或学术访问。他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已8人晋升为教授,其中3人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黄念宁教授1933年生,退休前为武大教授,之前曾任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当年他在广州暨南大学教《热力学》时,就向学生推荐斯米尔诺夫编写的《高等数学教程》。30年后在文革前,仍向想从事理论物理基本粒子的研究人员推荐斯米尔诺夫编写的《高等数学教程》,还说学其中的第三卷一分册的内容就足够了。这也许只是黄念宁教授推荐的“选读”,如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只从群论和关于对称的数学理论开始学习起步。杨本洛教授和徐道义教授的大学起步高度差不多,以后都在高校教书,但两人走的方向不同。
杨本洛教授走的是批判现实主义自然科学成果的道路,所以只能停留在哲理层面上。而徐道义教授走的是推进现实主义自然科学成果的道路,因此有实在的具体应用成果贡献给国家的需要。这也是俄国红色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变的结果。政治与科学纠缠,“层子模型”包打天下不行,“北京猿人”包打天下也不行。这说明任何一个科技强国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斯大林创建了“数学治国”的高度,打败了希特勒。但他打造的“40万数学家当公务员队伍”,正说明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存在分野。这种科学专业的少数人和社会大众的多数人之间的矛盾,也正是“2015年全国民间科技论坛主题犯愁”的原因。因为全国民间科技论坛参加的人即使是数学家,也未必是“通读”过斯米尔诺夫编写的《高等数学教程》的人,虽然他们走的反相反量反中医(指不认为中医能揭示前沿科学的应用),和杨本洛教授走的是批判现实主义自然科学成果的道路用的语言不同,杨本洛教授也不承认有“杨本洛学派”,但全国民间科技论坛和杨本洛教授都有一个共同点:纠缠“找错”、“反相”修修补补等这些多年没有定论的老问题。  
所以上海的屠迪先生批评说:“没有出路,也代表不了我国民科的大方向。梳理我国基本物理的创新理论,找出其中最好的几个。先不管这些理论的出处如何(数学推导、逻辑演绎、哲学分析、跟着感觉走……甚至是蒙出来的),只要它的解释能力强,可以超出现有的主体理论,就是有生命力的。因为纵观人类历史,很多经验都是先试试看而得出的,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能量包就是出于天才的想象。也不要管这些理论最终是否能成功、别人说什么,作自己的梦就对了”。屠迪先生以“奥姆剃刀”作标准,认为我国民科大有驰骋空间的“创新”探索问题是:空间是固有的还是生成的;光子波粒二相的形成机制;光速不变的形成机制;基本粒子是多个还是只有一个;基本力的本质与统一等5个问题,还说完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假设和模型解释清楚,而不违反现有的物理理论和实验结果。但屠迪先生恐怕摆脱不了“标度无关性”这把奥姆剃刀。
普朗克能搞出“量子论”,首先是德国有竞争发展照明工业的需要,而不是无的放矢,所以他的黑体辐射的“能量包”的天才的想象,都是在这个不是乱撞的前提下产生的。但从数学上看,“量子论”的真正产生。是早在这之前的 1884年,巴耳末给出氢的可见光谱波长的巴耳末公式λb[m²/(m²-的形式。虽然巴耳末,仅仅是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氢原子光谱的四条谱线做的分析,他按线段长度相似的比例关系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满足这个公式。所以他是第一个用线条弦图对光量子进行的数学表达,并为1913年玻尔提出的圈图弦论的原子行星轨道圆量子数模型,打下了基础。
战争是否也是在转移社会矛盾的激化?如人口过剩,就业难,或供应不足,或政治路线终结。当然通过战争是不明智的,但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科学革命越来走向高精尖,需要的是为驾驭自然提供造福人类生活的武器。但社会革命越来越走向多元化,需要的是为驾驭社会提供管理集群利益的武器。苏联“数学治国”用的科学家,能为斯大林提供打败希特勒的科学武器,但不能为斯大林提供驾驭社会的管理武器,所以苏共后来解体,但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因为自然科学的进展存在竞争和压力,同样社会管理的驾驭也存在竞争和压力,如果说的和实际的不一样,实际的和以往的理论不一样,两者都存在“标度无关性”。这是大数据、云计算在作怪,也需要大数据、云计算来考察。不管是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农民乡下种地,跨国公司都是驾驭社会获得管理集群利益最多的赢家。
屠迪先生说:“梳理我国基本物理的创新理论,只要它的解释能力强,可以超出现有的主体理论,就是有生命力的”。这话不完全对。不管是“2015年全国民间科技论坛主题犯愁”的十大问题,还是屠迪“奥姆剃刀”总结的五大问题,都不是我国当前生产、生活竞争的需要,而只是反称霸的政治需要。
科学的推进不存在超出现有的主体理论就是有生命力。科学的推进从古到今,不存在超出现有的观察、数学、实验的科学方法,这是一种普世的“标度无关性”。1983年杨振宁院士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庆20周年纪念讲座上,对选择领域之重要曾深有感触地说:“假如走进的领域是将来大有发展的,那么他能够做出比较有意义的工作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如果把将来科学大有发展的主体理论作为反霸的政治需要,看成是有生命力,会忘掉人类观察、数学、实验科学方法沿革进程。当然“2015年全国民间科技论坛”和屠迪先生要去批判或解决,我们也是支持的,不管他们最终是否能成功,作自己的“梦”,也是一种权利。我们也这样走过来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有一些的书籍,用不很文明的语言挖苦、咒骂的庞加莱,把庞加莱描绘成在现代科学史上兴风作浪的反面人物,对他进行批判,我们也很赞同。改革开放后,我们发现由巴耳末的氢原子光谱线公式和玻尔的原子量子数的电子行星轨道圆弦图,有可能推进三旋理论的弦论时,发现庞加莱猜想是离不开的万物求衡之举。由此才知道庞加莱、玻尔兹曼、列宁等之间,在科学革命与社会革命交叉中是怎么一回事?总之,他们都对历史都作出了贡献。
庞加莱长期以来普遍受到亲苏人群的误解和曲解,缘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前发展起来的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理论---玻尔兹曼的“原子”论。因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高举先进的自然科学原子论大旗的是著名的玻尔兹曼,他的最大敌手虽是马赫,但其中也有庞加莱、奥斯特瓦尔德等。
后来支持玻尔兹曼“原子”论的,是爱因斯坦和斯莫卢霍夫斯基分别于1905年和1906年给出了布朗运动的理论;1908年佩兰和他的合作者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藤黄树脂微粒的布朗运动,也证实了“原子”的实在性。庞加莱面对这一事实,也坦率地承认“化学家的原子现在已经是一种实在了”。所以列宁批判马赫和庞加莱这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也不是无的放矢。但他把马赫和庞加莱一锅熬了,原因是时代的局限性,人们未认识到20世纪初期正在发生另一种不同性质的“革命”---不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典物理理论与实验的科学革命---量子力学发现的“不确定性”在微观世界的存在,这是光和电子的双缝实验证实的科学革命---即不管是原子还是波,如果只是单缝,都只是一种单共轭编码的“革命”;只有双缝才是一种双共轭编码的“革命”,而具体的模型这在基因的双螺旋上很清楚。一百年后反过来看,“原子”论到爱因斯坦1905年开始的“证明”,还只是物理理论与实验的证明,并不是数学推导的证明。
这个数学推导就是要证明“庞加莱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等价于一个三维的圆球。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成功的路线图在哪里呢?这里涉及庞加莱猜想正联系到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猜想。例如,庞加莱猜想:空间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的一点是圆球,玻尔兹曼把它定名为“原子”,能以波尔兹曼常数表示出每立米中某种空气的“原子(分子)”数,这在统计力学理论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1872年时,“原子”还是先验的抽象的东西,无人见过、无人经验。但玻尔兹曼坚信“原子”的存在,并凭借自己在数学方面惊人独创的玻尔兹曼方程式和从这一方程中得出的H定理,表明了原子为什么可以解释从气体的变化,到大自然为什么不允许导致熵的事件减少。但悲剧由此发生。
1894年玻尔兹曼接受维也纳大学的教授职位,第二年著名科学家马赫也来到这所大学,他同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对玻尔兹曼的研究发起了一场持久的攻击,他们说“实在论”是战无不胜的武器,坚持在经验上得到证实的说法才有科学意义;由于没有人见到原子,赞成革命实在论的人们就不应当拿原子当真。他们宣称,理解物理学的关键是能量而非原子。二比一的笔头上和会谈上的争论,精疲力竭的玻尔兹曼1906年9月自杀吊死在家中。但玻尔兹曼不知道当时他距打败自己的批评者有多近:在他死前一年,爱因斯坦的论文已表明原子确实存在;在他死后一年,奥斯特瓦尔德也承认玻尔兹曼是对的。
把批判“先验图式”的马赫坚持的实在论说成是错,这其中的联系是:社会理想被称作“乌托邦”,联系玻尔兹曼的原子论,那是一种最简单最理想的自然物体,是绝对光滑的、不可分的、没有结构的、理想弹性材料的、均分的、虚构的类似台球的“乌托子球”。“乌托邦”和“乌托子球”两者都是没有人见到的东西,如果革命的实在论认为“乌托子球”的原子不应当真,那么“乌托邦”也联系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共产党要去实现的理想社会,但也还没有人见到,那么人们是否人们也要把“共产主义社会”不当真?所以这是为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的列宁不同意的;列宁支持玻尔兹曼的“乌托子球”原子论,批判马赫等人的“革命”实在论,体现了列宁一贯的灵活性和坚强的党性。但列宁的物质论,也被后来生搬硬套“革命”实在论的人弄得纠缠不清实。物质先验图式该不该批?怎样批?物质先验图式最基本的是球还是环两种?庞加莱猜想证明的意义也许还在这里。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