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情节是悲剧,杜鹃三年多收养小公子,历尽千辛万苦,先是无奶水喂养100天的婴儿,又被叛军追杀;继而哥哥家穷嫂嫂把小孩悄悄丢了,只好自插草标卖身;实在无奈嫁与一痨病患者冲喜,哪知在拜堂的时刻,又把新郎官给冲死刮了;三年后自己相爱的辛鹏哥回来,却因为小孩起了风波,最后郡王夫人通过法官要将孩子要回去,主要情节都是一个悲字。编剧给杜鹃设计的唱腔,几乎都是苦和悲的元素。
由于导演调动了很多喜剧手法,特别是台词中使用了很多现代的、流行的、时髦的、网络的语言词和重庆的言子,使这个苦戏出现了喜剧效果。
这种苦戏演出喜剧效果,是参加的一大特色,比如《药茶记》、《乌盆记》都有这种演出手法。《乔子口》小姐法场寻找即将被杀头的未婚夫,一边在唱着弹戏的苦皮,一边在“数桩”,这个时候编剧安排了一个江洋大盗刘子堂,自然就出现了喜剧的效果!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班门弄斧了。
|
|